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持续深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湖南省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这一政策,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吉首大学为例,使用问卷调查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篇1: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改革发展和培养国际化高级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的性质出发,分析了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对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目标体系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能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 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 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 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 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 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 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 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 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 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 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 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 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 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 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 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 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 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 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 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 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 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振宇 邓 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

[6]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作者:邱伟强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篇2: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持续深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湖南省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这一政策,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吉首大学为例,使用问卷调查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持续深化,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也开始对接世界贸易,西部地区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须跟上步伐。吉首大学位于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片区,是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属于典型的西部地方性高校。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于2008年,从设立之初就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经过多次教学改革,该专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师资力量逐年增强。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吉首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新一轮双语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4道题目,均为选择题,其中一题为多选题。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双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共13题;第二部分为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共11题。课题组向已完成系统性双语课程学习并且在校的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2份,回收67份,有效问卷67份,对问卷的分析如下。

1 双语教学效果的调研结果分析

1.1 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表达的效果评价

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表达的调查从教师的授课内容、课堂表现、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7075%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授课内容重点突出且难点清楚,6375%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前沿知识,820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师讲授熟练程度良好。这说明双语教师教学经验充足,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在双语环境中依然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将热点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双语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情况不理想,仅有3582%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良好,过半学生认为互动一般。这一结果与双语课程的特点有关。在非母语环境中,学生面临比中文课更大的压力,且听说受到限制。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听懂课程内容和教师提问上。在思考问题时,又很习惯于先将英语问题翻译成中文,思考出中文答案,再翻译成英文,整个过程耗时又耗力。再加上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不愿意使用英语回答问题,双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自然就变差了。

此外,过半学生认为双语教师整体英文口语发音水平一般,仅3582%的学生评价良好,这一调查结果与西部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相符。

1.2 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对课程效果的整体评价显示,611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外语能力,5925%的学生认为在双语教学中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835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是否有助于了解国外文化和拓宽国际视野,731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未来工作中的国际交流有帮助,6269%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适应双语教学,8358%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总体来看,学生对本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良好,教学满意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压力的学生比例高达8358%,并且仅有447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调查结果指出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学生认可双语教学的效果,但双语教学所带来的压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减弱。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减轻双语学习的压力,增强学习动力,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研结果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选取为教学主体能力(包括学生和教师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

2.1 教学主体

教学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知识水平的能力素养。学生是课堂的知识接收方,其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其外语能力、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等,同样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调查结果,在学生主体上,英语水平方面,过四级和过六级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716%和2388%,学生的英语基础良好;专业知识方面, 7716%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基础良好;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方面,仅74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学习态度较好;学习双语课程的困难方面,6269%的选择与英语能力有关。综合上述结果可见,英语仍然是学生在双语课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尽管四六级过级率不低,但过级率和英语能力并不完全等同,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仍需提高。即使学习态度良好,英语听说能力上的短板依然对他们接受双语课程产生阻碍。

在教师主体方面,552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仍需加强,显然,双语师资力量的培育和加强还将是本专业未来的重点工作。

2.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材选择来体现。在调查中,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比例分别为1791%和597%,2836%的学生选择英文教材辅以中文教材,4776%的学生选择双语教材。综合统计结果,选择中英相结合的学生达到7612%,这与上一部分调查中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压力的调查结果相呼应,为减少英语带来的压力,学生更愿意选择中文和英语结合的教材。

2.3 教学模式与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597%认为应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模式,且没有学生选择全英文模式;6866%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应兼顾专业知识讲解和英语表达;9105%的学生选择了中英结合的双语课件。学生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渴望,但迫于英语学习的压力,他们更偏向于中英双语结合的状态,在教学模式、课件语言、教材选择等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相同结果。

此外,6418%的学生认为教师英语发音对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一般,本专业薄弱的师资力量并未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6866%的學生认为双语课程教学时间足够,本专业双语课程体系整体设置较为合理。

3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精心准备,优化教学设计,灵活使用案例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学习新型教学方式。例如可在部分课程率先尝试引入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授课方式本身就具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点。新教学方式的引入,不但使得双语课程的授课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双语教学积累了新的经验,有利于本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2 注重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前进行专业英语学习

首先,英语学习应把学生从“考试过级、刷题”中解放出来,着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保证课堂上能听懂,能理解,能与教师交流互动。其次,在双语专业课开课前,提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英语词汇,以便更好地融入后续的专业课中,为专业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继续强化双语师资力量

首先,进一步为本校双语教师创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如选拔专业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培训或国际会议,去国外访学和进修等,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其次,重视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强化对发音和英语表达的训练,增强双语课堂表现力;最后,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构建强大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为双语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3.4 合理选用双语教材,优先选择中英结合教学模式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实力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自编教材难度很大,我校双语教学中更合适采用成熟的经典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若选择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则应配备合适的中文参考资料,降低理解难度,加速学生融入课程。若有相关课程的双语教材,则可以优先选择双语教材,同时也将英文的原版教材推荐给学生,满足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的阅读需求。

在教学模式上应优先选择中英结合的模式,即保留式和过渡式模式。全英文的沉浸式模难度太大,学生很难接受,本专业也并未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班授课,目前不宜选择。

参考文献

[1]欧阳卉.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以吉首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183-185.

[2]郑雪平,苗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以《国际商务沟通》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32(1):72-74.

[3]杨春玉.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5):131-132.

[4]徐李桂.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4):158-161.

作者:欧阳卉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篇3:

从《外贸函电》课程谈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依照专业实践性的客观要求,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接轨的目标,以及对《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位置和作用的综合考虑下,该课程走双语教学的途径有其本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转变、师资力量建设和科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作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外贸函电;课程体系

1 《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专业实践性的客观要求

双语教学相对较好地解决了社会、企业对国际贸易特色人才的需要,有效补充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环节,缩短了融入社会的进程,也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2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正在顺应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高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科学机制,双语教育是这个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3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接轨的客观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例可供我们借鉴。目前,双语教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实施。在这些国家经济发达的现象背后是一整套历史悠久、运作成功的教育模式,充分理解并且掌握这些国家的双语教育经验,无疑是为我国双语教育的探索阶段提供了一条捷径,也是今后与世界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必要内容。

1.4《外贸函电》课程定位的客观要求

《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是最为适合列入双语教学的课程。它一方面与《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联系,以英语作为载体将先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以学生十几年的公共英语为基础,进一步锻炼英语写作能力。再者,通过课堂上英语听、说、读、写的联系,有利于有效提高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外贸函电》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在《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常见问题和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双语教学区别与传统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完全达到教学预期,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策略。

2.1教学模式革新

《外贸函电》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建议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述概念、写作规则、范文讲解和习题解答外,还应该特别关注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引入全英文的教学软件,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分组模拟公司的方式,在贸易流程中增加谈判的内容,至少包括询盘(Enquiry)、报盘(Offer)、還盘(Counter-offer)、成交(Conclusion of Business or Acceptance)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按照贸易进展的特殊要求,也会自然加入在细节方面的磋商,比如包装(Packing)、运输条款(Shipment)、保险(Insurance)、代理(Agency)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侧重讲解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具体的课程细节则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思考,教师在实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方法中的差异性,强化思辨能力。

2.3师资力量的储备

双语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来源一是要在本校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转变观念,不要再把英语当做专业。

二是人才的引进,高校的教师建设可以适用“走出去”的战略,从国外引入一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利用他们的语言优势,顺利开展双语教育。

三是已有资源的整合,为了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施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2.4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既有着和普通教育模式的共性问题,又有着个性内容,那么在确立质量评价体系时,要注重评价的全称性和动态跟踪性,评价的系统性和评价主体的客体的多元性。

需要制定合理的、区别与专家评教的、专门的学生评教体系,并注意学生评教的信度。教师自评,把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增加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自评,可以增强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觉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春相,罗武胜.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

[2]裴艳丽,张雪丽,王艳文.由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引发的一些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9).

作者:梁 慰

上一篇:经济基础统治地位管理论文下一篇:英语教育建构主义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