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从卫生职业院校(以下简称为卫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卫职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针对目前卫职类院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卫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摘           要]  在职业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校方应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两者有机结合,在职业院校中构建起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正确引导其心理健康。主要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在数十年前,职业院校便已针对全体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不断颁布相关文件的背景下,日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以传统教育方法为基础,有机结合互联网,以新形势以及发生的新变化为依据,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确保其对学生整体有效。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一)心理机构发展速度快,但建设不规范

长期以来,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众多职业院校都逐渐提高自身重视程度,选择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大量职业院校为满足国家需求,成立该机构。不过他们缺乏认知,亟需投资,并且许多管理工作不足,进而对心理咨询机构产生一定影响,使其在各个职业院校中反映出不同的发展水平。部分职业院校并未配备足够硬件,师资力量缺乏。

(二)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教师不够专业

在职业院校中,通常对技术相当重视,但是较为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将心理学专业作为必修课,因此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由班主任或者心理咨询师等承担,其中辅导员人数最多,而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相对较少[1]。

(三)教育内容单一,学生认可度低

在大部分职业院校中,各个年度均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过往往停留于形式,缺乏多样性以及创新性,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实现教育目标。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角度来讲,如果心理出现问题,往往先想到好朋友,并非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主要原因是教师平常承担着大量工作,只有少数时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并且心理咨询师数量较少。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自律精神教育

在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需要正确、清晰地认知网络暴力,切忌盲目相信。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正确应用互联网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一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通过这一平台,有效开展社交活动,并且确保所开展活动的有益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合适的上网时间,面对上网这一行为必须保持理智的态度,为网络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学生在健康上网的过程中,方可加强其道德文化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在社会范围内产生正面影响,示范健康上网,积极抵制网络暴力,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互联网的健康与安全,逐渐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通过应用可行性相对较强的一系列措施,能够作用于职业院校学生,使其自我限制与约束,达到自我监管的目的。例如,在班級范围内可组成网络监督小组,采购一定数量的收集收纳袋,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收入其中,并且监督职业院校学生。除了自我监督,还需要发挥他人监督的辅助作用。职业院校学生相互监督,促使其发生转变,成为自我监控,并让网络他律成为网络自律。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对象,在网络自律教育开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健康应用互联网,通过自我控制防止沉迷网络,拒绝不良网络信息,逐渐增强自身分析与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从而学会选择,长此以往让网络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有力工具。

(二)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

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均需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能,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对于国家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在未来也承担着重要的建设工作。不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对其产生较大阻碍。仅仅依赖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必须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更加便捷与高效。这一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职业院校学生更易接受。可以为学习方面以及生活方面各种心理问题的处理提供帮助。在此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发生转变,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帮助,使其选择与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并进行平等探讨,从而让教师与学生产生不同感受与体悟。从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在“互联网+”背景下,他们除了传递教育信息资源,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正确选择并理解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资源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加大职业院校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教育

针对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而言,即通过自我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为对象,在自我调节过程中,不断正视、鼓励自己,以此落实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而自我调节是其主要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引导,使其自我调节,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符合周围环境。为处理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目的。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在其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使其学会自我调节。职业院校中的全部学生均需合理、有效应用自我调节方式,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调节方式。

第一,倾诉法。即找一个对象进行倾诉,把自己心里的苦闷全部倾诉出来。网络所具有的隐匿性,为专业院校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和困惑提供了平台。但是必须理性选择网上倾诉的对象,否则会上当受骗,加剧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第二,激励法。循序渐进,不懈追求,从而塑造优良品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努力从小事做起。第三,自身训练法。制订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心理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第四,自我放松法与移情转移法。比如去听音乐会,看电影、戏剧等[3]。

(四)加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

1.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融合

从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一定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明确职业院校学生身心状况等,还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特性,一是针对性,二是实效性[4]。职业院校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真实资料,主要包括思想动态以及身心健康情况等。所以,在更高层次上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以此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阶段,在职业院校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因为条件有限,所以职业院校往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断进修,考取相关资格证,并加强实践,这对职业院校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使其可以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另一方面使其能够承担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加大培养力度,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现阶段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来看,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的现象,此为最为有效的途径。

2.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需要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中将学校作为主导,并发挥家庭以及社会的辅助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根据校园网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建立了相关心理网站,开辟专栏,全面发挥社会主导价值等,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院校所建立的心理网站以及思想政治网站,不仅需要具有独立的教育学习内容,还需要强化两者之间的兼容性,使其更好地融合,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将两者融为一体,从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网页,使其独具特色,对职业院校中的教师与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让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正确、清晰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方式所发挥的引导作用,主要原因是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所以,对于职业院校以及学生家庭而言,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两者在第一时间明确学生的心理状况,共享资源。职业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根本任务,切忌将所有责任推给家庭,让社会承受更大负担,而需为其制定更多合适的问题处理方案,供家庭以及社会选择与应用,从而让学校以及社会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爱护,并被家庭所理解。面对家庭、学校与社会,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中,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为探究他们的心理需求,必须有机结合互联网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促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重要帮助,第一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摆脱。

参考文献:

[1]马方琳.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94.

[2]贺杏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南方农机,2019,50(12):103,109.

[3]亢慧娟.网络环境下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心理月刊,2018(11):11-12.

[4]李喜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32-34.

编辑 尹 军

作者简介:薛晓蔚(1985—),女,漢族,山东高密人,工程硕士,就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学生心理。

作者:薛晓蔚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卫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 要 本文从卫生职业院校(以下简称为卫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卫职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针对目前卫职类院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卫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卫职院校 心理健康 教育

目前,我国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刚起步,很多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少非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见,专业教师由于知识转化与操作技术的欠缺,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实效性的指导,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卫职院校处于一种尴尬境地,甚至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摆设或者门面工程,无法真正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作用。

一、卫职院校心理健康现状

(一) 生活适应问题。

现在的学生在父母溺爱中成长,大多事情由父母代劳,学生对家长形成依赖心理。进入新环境,这些学生不适应,许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二)学习问题。

学生带着家长的期待、自己的希望来到学校,然而,有些学生初中基础不好,还有些学生初中没有毕业或在外打工多年才回到学校来,导致学习吃力。学生学习压力越大,造成心理上压力越大,最终容易造成厌学。如果不及时控制个别同学的厌学情绪,会形成影响极坏的风气,直接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人际关系问题。

现在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人交流沟通的经验和能力。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集体,希望交朋友,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两方面的矛盾冲突导致他们与别人难以相处。

(四)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身体发育高峰期。由于身体发育、性冲动驱使,外界影视文学作品、社会上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恋爱在中专校园也成了普遍现象。由于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和青春期性知识的淡薄,有些学生对恋爱的盲目模仿和对性的好奇,偷尝禁果,导致出现早孕、流产等社会问题。

二、卫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卫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预防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卫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领导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必须得到领导重视。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心理健康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

(二)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做好新生普查工作,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新生健康普查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新生普查有效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控制,及时排除心理安全隐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卫生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更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知识,不但可以调节自己心态,而且还可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处理各种关系,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人的心理变化是在文化氛围之中逐渐发生的。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全校形成一种氛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学生心理学会、广播、网站、心理辅导报、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三)开展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由于我国心理学起步比较晚,从事卫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研究人员更少,目前缺乏可供卫职院校直接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因此,卫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加强该领域研究,以现有理论为基础,加强与同行专家的沟通交流,深入实践,积极开展研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三、结束语

卫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现在很多中专学校普遍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境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无法直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工作,虽然心理专业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在做大量工作,但很难被领导重视。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高速发达的网络、爆炸式增长的信息、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卫生类中专生这个特殊群体该如何去面对各种困惑、诱惑,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如何在困难环境中寻求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这是广大卫生中专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单位:龚 超,赣州卫生学校心理学专业;刘林娇,宁都师范学校心理学专业)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3(5):68.

[2]姜道春.薛德根.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66.

[4]李亚玲.本科院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58-59.

作者:龚 超 刘林娇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谈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现如今,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是其中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会促进我们国家教育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身心健康的成长。那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更加精准地掌控音乐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予以展现,并逐步优化音乐教育教学,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进一步将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发扬光大,最终促进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职业院校之中的大学生在日益繁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随即变大,其在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障碍也逐步增加,导致各类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也相应地得到了高校的关注度。在大学生群体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其中一个特殊群体,和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其并未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随即进入到高职院校之中,另外,还有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在心理表现出来独特性。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其一般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孤独、自卑、多疑、抑郁、恐惧以及焦虑上,相应地也会致使其发生人际关系不协调、情绪掌握、成绩差以及行为不规范等各类问题,在这种形势之下,必须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予以解决。

二、音乐教育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作用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之中,要将美育教育方针充分重视起来,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各个级别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来构建具体的教学方案与大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存在心理抑郁病症的人通常表现在心情沉重,感受不到生活意义,相应地丧失对工作、生活的热情与乐趣,针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经常是一个人单独行事,总是喜欢沉浸在个人的精神世界之中。那么采取音乐教育的融入,就可以很好地改善存在该类情况的学生。

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为学生树立健康化的人格。音乐教育功能性十分显著,可以在学习的阶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进一步将学生健全化的人格培养出来。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四交响乐》时,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并了解贝多芬的那种音乐精神,可以通过其音乐作品来体会到贝多芬身上的优秀品质。参照贝多芬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之中的困难。运用音乐教育的方式来指引学生来进行欣赏,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性功能,促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之下,将封闭的内心逐步打开,勇敢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

三、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对策

(一)更新音乐教育理念和目标,优化音乐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在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之中,高校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来改善目前的音乐教育理念,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予以明确,推动音乐教育理念和目标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体现在音乐教育的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在该环节之中,要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层面来着手分析,持续性的优化音乐课程教学机制,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知识,针对其实施必要的音乐教育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心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来更好地解决期间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来确保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依据学生自身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予以分析,并依据所构建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性教学。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具体进行音乐教育的阶段之中,音乐老师要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音乐教育方式,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合理运用多样化的媒体教学方式,指引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并且在欣赏与诠释的过程中及时消化音乐理论知识,并从中可以汲取到自我情绪调节、认识自我的正确方式以及优良个性的培养等。在整个环节中,音乐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分层教育法来实施音乐教学,运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来更加直观地展现这些音乐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寓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音乐教育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结合音乐教育实践性方面的实际需求,定期运用各类方式来予以实践,促使音乐课堂可以实现 “内外兼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关音乐方面的个人和团体方面的赛事,相应地就可以将学生的良好品质树立起来。音乐老师依据各层次学生参与音乐的实践情况来进行分析,并塑造具备层次分明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地正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可以尽力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举办的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去,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而言十分地有利。

(三)完善音乐教育的相关设施及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而言,不要只是一味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要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等因素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积极意义,例如,运用学校广播来播放治愈系的音乐,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教育,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调节,并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在音乐教育方面要积极地投入各项基础设施,在最大限度上来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氛围。

(四)注重校园音乐教育建设,科学开展校园音乐活动

在日常化的教育教学阶段之中,高校依据音乐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新时期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需求,来构建校园音乐教育,使其可以更好地滲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

高校在构建校园音乐教育建设的阶段中,就得要定期以各种形式来进行校园音乐活动,例如文化节活动、艺术节活动等,指导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学生来积极地参加,使学生在舞蹈与音乐演奏之中感受到独属于音乐的魅力,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品质。

总之,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音乐教育的作用尤为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职业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过去那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当代学生所面临的诸多繁杂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喆.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281.

[2]金英淑.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实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203-205.

[3]晏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4]赵娅琳.音乐心理教育与大学生心身素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7(1).

作者:倪姝虹

上一篇:高校心理委员初步分析论文下一篇:做好档案工作改革开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