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但是普遍存在重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因各种原因习惯性地忽略了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压力源切入,着重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工科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科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三级驱动 砥砺前行

【摘 要】心育工作无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校和班级管理,还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方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州评弹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进行了三级构建,即一级发展目标、二级适应目标、三级矫正目标。通过目标体系的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师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软实力不断上升。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三级建构

【作者简介】胡芳芳,江苏省苏州评弹学校(江苏苏州,215123)教师,讲师。

苏州评弹学校是一所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初中毕业即入学,开始为期五年的专业学习。这一阶段是学生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心理发展的质变期,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苏州评弹学校根据这一总目标,再结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进行了三级构建,即一级发展目标、二级适应目标、三级矫正目标。一级发展目标针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预防和心理教育,目的是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全体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健全人格的养成;二级适应目标针对的也是全体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效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优化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心理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三级矫正目标针对部分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目的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帮助这些学生重新回到心理健康的狀态,同时筛查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的精神类医院以获得专业救助。

二、条件保障

领导重视、硬件设施完备是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班主任为组员,德育名师工作室为指导,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语吧”,多年来,学校不断投入经费,完善心理辅导硬件设施。

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的软件条件。为扩大校内心育队伍,努力开发校内资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从团委、班主任队伍中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担任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不断壮大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此外,教科研水平也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条件。学校借助苏州工业园区心理教研组以及独墅湖高教区“心灵驿站”两大权威机构,搭建心理健康教师成长的专业平台。

三、实施过程

(一)一级发展性驱动

一级发展性驱动是按照发展性目标的原则,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以达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要求全员参与。

1.搭建心理健康宣传平台。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前期,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不太清晰,遇到心理问题时心理咨询室也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面对这样的情况,从2013年开始,学校心理咨询室在校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工作强度,先后在学校的宣传栏开辟了心理咨询室橱窗,陈列心理咨询师的信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随后又创办了心理健康月报《心视野》,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心理健康月报开设了“校园心闻”栏目,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动态;“心海觅踪”栏目主要接收学生的来稿;“心理讲坛”栏目涉及各种心理学知识;“心理信箱”栏目选取有代表性的有关学生心理困惑的来信,为其答疑解惑。

2.创设心理阅览室。

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心理咨询室购买了500多套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订阅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杂志。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心理书籍、报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品质。

3.创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

为了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心理咨询室群众基础的目标,学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了“阳光心理社团”。社员招募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每学期会对社员的表现进行评分,表彰优秀社员、清退不合格的社员。“阳光心理社团”下设宣传部、编辑部和事务部,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工作,具体包括心理社团活动的宣传、心理讲座的宣传、团体辅导的宣传招募、心理橱窗内容的更新等;编辑部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月报的编辑和发放工作;事务部主要负责心理社团经费的保管、心理咨询室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的服务工作等。“阳光心理社团”每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成长沙龙、朋辈辅导等。

(二)二级适应性驱动

二级适应性驱动遵从适应性的目标,主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适应性的问题。

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学期都会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心理健康讲座作为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心理教研组和独墅湖高教区“心灵驿站”等机构,聘请心理专家来学校开展分阶段、分年龄、分群体、分内容的心理健康讲座。讲座主题包括新生适应性、宿舍人际交往、男女学生的性心理、高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将个体放入同质性的群体,相互交流,模拟社会互动模式,帮助个体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发现自身问题。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针对学生、普通教师和班主任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在三个年级段均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组织形式以活动体验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心理健康》,该教材以工科类的学生为蓝本,并不完全适用于艺术类的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会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增删和改动,也期待未来能够形成一套适用于本校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

(三)三級矫正性驱动

三级矫正性驱动遵从矫正性目标,以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构成包括新生心理健康筛查报告、学生个体咨询记录、学生心理测量报告、学生家庭成长史、学生精神疾病及用药记录等。通过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顺利完成心理问题学生的矫正或转介。

2.开展个体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参加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沙盘游戏疗法、家庭系统治疗等专业心理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定期参与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举办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观摩和赛课活动,同时与独墅湖高教区“心灵驿站”建立合作关系,将“心灵驿站”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引进学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建立心理危机防预机制。

鉴于目前学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苏州评弹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危机三级防预机制,第一级预防为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咨询室编制了《心理委员培训手册》,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心理委员每月上交《班级心理晴雨表》,帮助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第二级预防为班主任,班主任最了解班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行为表现,能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动态。第三级预防主要针对新生心理健康筛查中选出的重点关注对象,学校心理咨询师逐个约谈,并随时关注跟进。

作者:胡芳芳

工科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复杂性探析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但是普遍存在重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因各种原因习惯性地忽略了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压力源切入,着重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压力;复杂性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悲剧屡屡发生,使得社会、学校对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有关统计数据表明,6.4%-7.0%左右的研究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5%-10%的研究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少数研究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间题。众多学者认为研究生已经成为自杀高危人群。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一、当前研究生面临的压力源

1.就业压力

据有关学者统计,就业压力在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中高居榜首,其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目前整个社会大的就业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大学生就业的恐慌与压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内,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耸人听闻的就业难度无疑为正在学校学习的研究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不同群体就业难易程度的不一样,造成就业弱势群体的普遍心理负担。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需求特征来看,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形势非常好,文科类研究生就业形势普遍不理想,这无形之中加剧了文科生就业的压力。最后,整个教育质量的滑坡导致了研究生就业难度加大,2004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我国大学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研究生也已经不在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报纸杂志中研究生卖猪肉,研究生当清洁工已经不再引起社会诧异的眼光。

2.学业压力

随着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呈下降趋势,按理说我们的学业压力应该减低才是,其实不然,中国目前整个大学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学校接收的研究生质量也大大降低。一般来说课程的压力对于绝大部分研究生是比较适中的,但是在面对课程的同时要面对来自导师的项目压力、论文压力这使得很多学生倍感焦虑,因为导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生杀大权,学生必须尽全力去完成导师的任务,部分导师为了创收在外面接了大量的项目,学生充当着廉价劳动力的角色,有的项目可能有益于学业提升,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很多项目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而已。以上事务大量地占据了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专心学术的时间极为有限,而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毕业的质量需要学生发表一定數量的论文,且对于发表的刊物有严格的要求。上述两种因素的夹杂使得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压力。

3.情感压力

首先是婚姻压力。硕士研究生年龄大多在23岁-27岁之间,绝大多数处于未婚状态,面临着一定的择偶压力。而博士研究生年龄大多在26岁-30岁之间,已超过我国规定的晚婚年龄,同时博士研究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更大使得其用于寻找理想对象的时间和范围均受到极大限制,在婚姻压力方面面临最大压力的莫过于被社会戏称为“灭绝师太”的单身女博士。对于已经有对象的博士研究生来说,如何兼顾忙碌的学业与感情也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社交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社交需要排在第三等级,属于高级需要类型,包括第一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第二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研究生由于交往圈子的狭窄,不管是和同学还是和导师的交流沟通都十分有限,导致在社交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较低,长期如此使得研究生严重缺乏归属感,容易形成孤僻的个性。

4.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是家庭经济压力。中国大学教育的费用之高是有目共睹的,数据表明中国大学的学费相当于城市人均GDP的100%还要多。学费以及生活费都为研究生的学习套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是家庭期望压力。来自农村的研究生背负着的不光是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知识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巨大期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生育一代的研究生独生子女开始增多,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是父母唯一的期望。

二、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后果

研究生承担着上述的种种压力,使其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健康问题,轻微的造成学生心里抑郁,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影响学业效率。严重的甚至造成杀人,自杀等悲剧,造成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悲剧。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1.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习惯性被忽视

研究生的年龄大多在23岁-30岁之间,属于成年人,且由于其已经有大学学习的经历,高校以为研究生都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学校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大多数研究生本科或者专科就读的学校与研究生所就读的学校往往不是同一所学校,学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重视导致某些心理有问题研究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治疗方面的信息不了解,即使学校有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机构,由于不了解也使之丧失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时机。

2.研究生人际关系圈的狭窄导致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研究生虽有班级的划分但是其作用意义较少,首先来说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基于导师门下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或者以实验室为单位的少数群体。狭窄的人际关系圈使得其缺乏畅通的宣泄渠道和心理沟通对象,使得问题越积越严重。其次来说由于渠道有限,使得部分研究生对于自身心理问题的认知了解程度有限,同时也不利于其他人对其心理问题的发觉。

3.压力来源的复杂性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极度复杂性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受众多压力源影响,同时每一种压力源又涉及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各种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永动机似的压力环,如图1所示:

图1中处于三角顶点位置的情感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每一种压力都能触发处于另外两个角上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去触发另外两个角上的压力,从而使得整个压力环不断恶性循环,处于中间位置的家庭压力能够单向的引发或是增大处在三角位置的任何一种压力来推动整个压力环的前进。正是这种环环相扣的复杂性使得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通过自身的调节或与朋友沟通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低,必须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通过系统的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然而通过有关学者的研究发现,研究生在寻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所求助的对象,专业人员仅仅排在第九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4.高校诊断和治疗手段落后

高校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普遍提高,但是心理健康治疗手段和诊断手段还是十分落后,很多学校只是思想上重视,但是在具体解决手段上就显得十分落后和业余。很多时候学校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通过对一些学生治疗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给其他想去咨询的同学带来了不好影响,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往往忽略通过学校的途径解决心理问题。这又使得高校负责心理健康方面老师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更加没有心思增加业务技能。

5.极端案例的处理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对于在校学生发生以自杀为代表的极端的心理问题事故,没有一个完全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总是尽可能快的封锁消息,或者是编造谎言企图欺骗学生。在社会大众普遍对心理问题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今天,这种态度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真实消息的封锁使得小道消息、谣言遍传,最后只能是歪曲事实,导致人心惶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造成极其不好的心理打击,因为在这个时间过程中学生看不到学校正面积极的态度,也不知道学校为此做了哪些事情。

四、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建议

1.继续加大重视程度,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地区高校联合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心,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相分开,不能把二者简单相等同,就目前的资源来讲,各个学校各自建立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不可行的,可以探索同一个地区内的部分高校联合起来共建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正视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案例,探索一个合理有效的信息公布机制

单就研究生而论,作为成年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案例,具有一定的接受程度和自我判别力,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合理的信息公布机制可以让学生们知晓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面所做的事情,从而赢得学生的理解。

3.建议建立导师、辅导员负责制

在研究生教育里面,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和研究生的联系极少,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沟通,这和目前的环境固然有关,但是我们的辅导员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里测评工作来及时的掌握一些学生的动态。

研究生导师制,本来可以使得导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是目前的扩招政策使得一个导师有很多学生,众多的学生使得师生间学术的交流时间都十分有限,更何况其他方面的沟通。通过建立导师、辅导员负责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的导师、辅导员更加关心和了解自己的学生,这不光对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有极大帮助,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艳,房超.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王建中,金宏章,2007:438.

[2] 陈建有,焦平.试论研究生的层级需要[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3] 王菊芳,胡学莉,夏广忠.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途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5):116.

[4] Maslow.A.H,A Theory of Human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July,1943.

作者:张邦辉 王昌权 乔太

工科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评估及改善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是在沿用教育本身的普遍规律基础之上,将校本模式的全新理念渗透到促进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立足工科院校主体性质,把握学生人格特质,掌控心理问题异质,结合工科院校和专业实际,对症下药,打造基于常规活动之上的特色内涵教育,从而形成具有工科院校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模式 大学生 工科院校

笔者前期在对比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引入校本模式的概念并尝试探索其对于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试行。由于是初步探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需要对该模式进行合理评估,以弥补缺陷,更好推进。

一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评估

1.知识层面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推进,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能够判断自身心理是否健康,能够辨别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最终能进行自我调适并帮助他人。能够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中,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工科院校课程设置中,丰富心理学等人文课程设置,也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丰富心灵体验。

2.技能层面

通过推行工科院校校本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调适及心理健康发展技能。如学会如何有效学习、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如何适当宣泄压力、积极沟通和交往、管理自我和职业生涯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技能也能够在致力于校本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如对教学环境的利用、特色活动的研发、因人而异的疏导、自成体系的处理技能等。

3.自我认知层面

学生能否在自我认知层面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是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评价指标和最终目的。将心理测试与他人评价及自身分析相结合,更好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況、行为能力和性格特征等进行客观评价,最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接纳自我。细化校院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现心理健康建档全覆盖,使绝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最终实现师生密切交流、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使学生在成长中发展心理,在发展中增长才干。

二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改善

1.消除负性因素

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需要结合学校本身实际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做法中加入一些新尝试,前期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可能会遇到阻碍而无法较快达到预期效果,而这些来自教师、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错误观念负性因素需要及时发现并消除。

教师方面,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修正部分错误观念,引导教师客观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体特征与特定行为,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避免出现不对等的单方因素和标签效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不用有色眼镜看待有心理困惑或心理疾患的学生。家庭方面,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长效机制,及时传达学生的在校情况,纠正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归我管”的错误观念,告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学生在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时需要和学校心理中心共同介入帮扶。社会方面,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避免社会集体感的淡化,及时消除某些不正确的“现代意识”,如不正确的竞争观、金钱观等的影响,配合学校的主流文化教育。

2.强化正性影响

第一,工作队伍。在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现有工作队伍建设,继续发挥其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工科院校中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教师队伍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学生骨干队伍包括校级心理中心助理、院级心理健康干部和班级心理委员。校本模式的构建以这支工作队伍为基础,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线六点全覆盖。

第二,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石,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育,同时辅以普通心理学、创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学等选修课教育,继续推进课堂教育与课余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此类资源,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

第三,特色活动。在保留工科院校常规活动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开发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的特色活动。如在常规的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月、心理热线服务、心理咨询师服务等活动基础上,开展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灵成长小组、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电影或图片展播、工科求学或求职心理探析、研讨会、学生自我教育和健康图书馆等特色活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和学生共同发展。

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是具备学校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模式运作下,以本土化的实践教学为重点,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来说,其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内容的专业化还有待提升,要开发具备本土特色的校本教育模式,还需要同本地的其他类别高校多合作交流,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明忠.美国一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1)

[2]彭永东.论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张庆林、史慧颖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游来燕

上一篇:完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基于阅读积累的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