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对心理因素的掌控与运用,从而使舞蹈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词】舞蹈教学心理学作用如果说少儿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他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相对的独立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 篇1:

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心理素质,教师的态度和教学能力等,因此良好的舞蹈教学需要将课程与心理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完善舞蹈的教学。本文研究了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为舞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 舞蹈教学 应用研究

1.舞蹈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分析

1.1学生的心理因素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首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在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所用的观察、模仿技能都属于形象技能,通过对教师教学的动作的记忆和组合,综合的提升心智技能的能力,一般来说,心智技能就是学生对于自我意识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可以分为局部动作掌握、整体动作掌握和协调性动作掌握等几个阶段。其次是学生的情绪处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主体,两者的情绪变化都会对教学的进行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的情绪反应在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动机、面对学习中困难的处理办法、基础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意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比如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会对教学造成很大的不良反应。教师的情绪表现为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等,表现为没有耐心、暴躁等,教师的负面情绪同样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不好的影响。

1.2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心理学中,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环节中,对于自我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等进行的自我规划和调整,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学习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在舞蹈这一动态的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做课堂笔记,使学生对于舞蹈可以有重复性的记忆,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讲述舞蹈的含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要对自身的学习进行监控,积极的进行自身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舞蹈更加协调。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学生的思考,而是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内容。

2.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学习与舞蹈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关于舞蹈教学的心理学指导理论非常多,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联系到一起,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到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转变其自身的态度,改变面对学生的态度,避免烦躁,并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中。教师要不断的调整对于学生的成绩期待,多多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恢复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培养是对于学生内在性格的很好锻炼,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更需要学生的长久坚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注意节奏的变化,适当的延长学习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体力和忍耐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演出活动,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并且让学生多经历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出学生坚韧的性格。

2.3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扩充关于舞蹈的知识,比如网络、书籍、表演视频等,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各种户外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多积累舞蹈经验;让学生讲述对于课程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2.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建议纳入到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活动的整体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出现,再有就是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以团队为中心,提升互相的配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可以更好的营造教学分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综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认知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教学更加高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积极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积极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养成互相合作的意识,从而将舞蹈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小明.浅谈舞蹈创作心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2).

[2]王洋.现代心理学原理与表演教学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4).

[3]耕牛.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4]冯海潮.舞蹈欣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4).

作者:王晶

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利用心理学促进舞蹈教学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对心理因素的掌控与运用,从而使舞蹈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舞蹈教学 心理学 作用

如果说少儿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他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相对的独立性。做为舞蹈工作者,我认为少儿舞蹈是美育方面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儿童真善美,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途径,也是发展群众舞蹈的必然基石。

随着文化的不断沉淀,知识信息量的增多,我逐渐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只有足够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还不够,教学讲究方法,传授需要技巧,而心理学的出现,为我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懂得了教育事业需要心理学,在舞蹈教育中,心理学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

舞蹈的教学具有特殊性,尤其是舞蹈中的基本功教学更是如此。在基本功的训练中,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依靠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学生们不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甚至是身体上的痛苦,所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就异常重要,而心理学正是舞蹈训练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助。

1.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由于舞蹈专业对人体训练的高端要求,舞者们往往从小就接受训练,心理的发育也并不完善,在身体的极度痛苦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出现畏惧恐慌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这时,舞蹈的基本功教育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拥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大多可以正确的解决学生的恐慌,疏导学生的迷茫,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2.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教学,合理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与要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并且,学生们在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后,会正确的理解教师的初衷,明白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心理上,就会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3.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包容学生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试着真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生活方面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困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地了解包容学生。

二、能够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学计划的优秀与否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学计划不可忽视。而正确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出既具有训练意义,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1.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教师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学生们正处于怎样阶段的心理特征,接受的能力如何,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的教学严重的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这种先天条件包括人体的柔韧度、肌肉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安排与进展。

2.察觉学生的反馈程度进行方案调整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

三、能够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成果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上活跃的教学氛围一直贯穿始终,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状态,能够使自己以更加自信、优异、圆满的姿态展示出自身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最期待的表现,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成果。

1.学生能够自信坦然的展现自我

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证舞蹈动作正常发挥的基础,是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2.教师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那些有着良好的科学心理学基础的教师,拥有做出科学的教学决策的基础,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学生们十分愿意得到这类教师的指导,因为与这类教师学习,学生们既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得到所需的知识渴求。

总之,心理学对于舞蹈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它是顺利进行舞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展示自我的内在支撑;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能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舞蹈教育的特殊性质,更是离不开心理学,是心理学架起了舞蹈师生内在沟通的桥梁,是心理学丰富了舞者的文化底蕴,为舞蹈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舞蹈事业更加辉煌。

作者:韩秀玉

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 篇3:

舞蹈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摘要】舞蹈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外化,思想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在舞蹈教学中充分了解教学心理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利用背景故事、舞蹈音乐等情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舞蹈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心理学知识在舞蹈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感因素;情境教学

一、认识教学过程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舞蹈认知能力

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舞蹈的概念尚处模糊的状态,因此我们应首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尤以注意力和记忆力为主。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在教学中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下意识反应,有意注意是有意的、有目的的、是主体付出意志努力的结果。研究表明,初学者一般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无意注意力,因而同一方式的单调教学内容如果延续时间过长就容易使人厌倦,导致注意力分散。可见,授课的方式很重要,要设法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眼球。比如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中,就可以采取游戏训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冲淡此类课程的枯燥乏味。在正式课程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录像辅助教学等多样化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口传身授”教学,也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舞蹈教师大方美感的穿着,富有感染力的专业人员特有气质,开阔的视野和丰厚的知识底蕴等良好修养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二)开展多方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是舞蹈教学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记忆,人就无法进行学习,甚至难以独立生活。记忆主要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教师的舞蹈动作表达正确,动作完善优美,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正确的形体动作以及感受并加以巩固掌握。当然,学生对舞蹈真正的运动记忆是和反复练习分不开的。由此看来,只有把视觉、听觉、动作记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对某个技巧动作或舞蹈作品的记忆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首先要设法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提高他们对视觉、听觉、动作记忆的记忆能力。

二、注重情感因素作用,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

《论语》中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情感是人的心理因素变化的重要反映,教学心理的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种。积极情感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产生肌体的推动力。积极情感支配的思维是主动的、热情的,学生会感觉轻松、愉悦,内心希望体验并能以非凡的意志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克服困难、开拓新局面;而消极情感会让人感觉不舒适,产生抑郁情绪,并诱发身体机能的惰性,破坏肌体正常运动。可见,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情感,给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原有的老师为主体,学生机械性接受,转为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热爱本职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人的情感和人的心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知识,爱护学生,对学生有期待其成才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关爱,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老师,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说,良好的师生感情不仅会促进教师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改进,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主动沟通情感,引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情感培养,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和让步,也要有章有法,保证原则,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必须及时指出和纠正。

(二)尊重学生,实行赏识教育

舞蹈本身是一门既需要悟性更需要付出大量汗水的高难学科,由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舞蹈基础不同,在学习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理解、宽容和激励。学生在舞蹈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克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首先,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进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如当学生学会一个对他自身而言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时,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经常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培养其敢于面对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又如在做一些动作的反复练习、纠正偏差时,要表现出充分的耐心和对他的信任,使他感到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获得成功。

三、巧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舞蹈思维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有价值,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理念、安排新的打算,均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想象和思维是学习和认知心理的高级阶段,想象通过思维进行再创造,承载着动力和智力的核心。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3。在舞蹈教学中,创建有利于学习者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舞蹈思维能力的制胜法宝。

(一)全面介绍舞蹈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舞蹈境界

相对刻板生硬的填鸭式教学,通过一个个活泼生动的舞蹈故事把学生引入舞蹈课堂,应该是更受学生欢迎的。以教授民族民间舞蹈为例: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成多样,大多数载歌载舞。如汉族的“秧歌”、“腰鼓”,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锅庄”,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都是该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体运动,更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现象,通过各民族舞蹈自己的艺术传统、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舞蹈音乐,培养学生想象力

舞蹈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使艺术的表现力更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艺术心理情感。因此,在正式授课之前,先给学生充分倾听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幻想,音乐的美感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旦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允许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用身体自由的表达这种体验,充分感受身体语言的美妙,学生会在这种氛围下,获得极大的乐趣,激发出最佳的创新能力。

作者:刘倩怡

上一篇:国际法院的法律论文下一篇:ERP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