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与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舞蹈教育对高等学校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初步探索了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研究结果认为,心理暗示教学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动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心理暗示与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心理暗示与舞蹈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学前幼儿舞蹈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对策分析

一、中职学前幼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着教育前进的有效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师生对舞蹈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理解差异性,当然也存在共同认知的方面。在共同认知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从教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但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并不明确舞蹈教学目标的职业素质应该从哪几部分入手,也不明白学生究竟应该学习哪些具体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浅显

从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大多为舞蹈内容的实训课程,诸如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民族舞学习课程、幼儿舞蹈等,但是缺乏文化理论课程,也缺少舞蹈鉴赏课程。当然舞蹈课程缺乏选修课等内容,导致学习内容过于单一,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台上示范并讲解舞蹈动作的规范与要领,学生则跟着教师的动作与进度进行模拟,待教师将全部舞蹈动作示范完毕之后,学生回忆并分解动作,逐步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简化学生的思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教师的统一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机械式的模仿行为,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

(四)教学实践效果较差

在中职学前专业舞蹈实训教学中,一般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与学校对学前专业舞蹈实训表演的训练不够重视,难以为学生提供演出机会,导致学生缺少舞台表演的实践,在日后的职业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怯场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2)学生的实践集训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年,前几年几乎没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指导,实践训练的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讲解,但是相对的讲解实践不足,无法对每个人进行详细指导,且讲述的内容多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关,与舞蹈相关的内容较少。

(五)教学评价存在弊端

教学评价应该包括阶段性评价、成果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评价形式,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会发现,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单一评价,将评价方式进行结合很难做到;对评价的主体来讲,任课教师占据着评价的主导地位,学校其他教师的参与程度较少或者完全没有,这也导致了教学评价的单一性。这种评价体系只会让学生过分关注考试内容,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自觉忽略。

二、中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上,许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前没有任何的舞蹈经验,这就导致在教师看来较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学习时却极为困难,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此外,还有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及未来职业目标模糊、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低下等原因,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舞蹈学习没有任何的动力,还变相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压力。

(二)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缺乏艺术文化知识的训练

在中职学前专业的教育中,学生的基础课和专業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高,而专业课的文化知识学习内容较少,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技能训练较多,但是对舞蹈鉴赏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较为稀少,缺少丰富的理论知识,无法实现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基本要求。在部分学校还存在重文化课轻艺术课的现象,舞蹈课程的课时量较少,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很多学生感觉只是接触了一个皮毛,便已经要准备考试了,与教学实际有着较大的偏离。

(三)教师的知识储备薄弱

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与时代进步相协调的,这也为教师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中职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职业素养需求,并将这种职业素养需求融入教学之中,从而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学方面应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符合教学的要求。在自身知识储备加强方面,教师不仅要充实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当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职业素养,将幼儿园需要的人才素质添加到教学的素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毕业竞争力。

(四)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中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发生问题之后,难以做到责任到人。在教学体系上,没有较为先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和舞蹈教学目标,教材采用的也是陈旧的版本。一些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重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当然,这种现象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良好的舞蹈功底,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加上教学课时安排较短,更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此只能够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高中职学前幼儿舞蹈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设立明确、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任务执行的前提,是教学前进的重要航标。在明确目标的保证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中职学前幼儿舞蹈专业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职业素养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短期目标内让学生对本专业进行系统清晰的认识,了解学前幼儿舞蹈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应用;中期目标内则是着手开展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与相关的认知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等内容,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需要;长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活动,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实践的对接,为幼师职业生涯的岗位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职业素养的培训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良好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注重礼仪和行为的规范化程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其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目标。如思想感情、身体协调、学习能力等内容都要充分考虑在内。在个性化的目标制订上需要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蒙古舞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明确蒙古舞的风格是什么,是否符合学生自身的条件:如果不符合,选择其他舞蹈,如果符合,则为其制订后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好舞蹈风格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舞蹈鉴赏,先让学生了解蒙古舞的动作特色与韵律特色,进而深入了解蒙古舞的内涵;然后进行舞蹈动作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此传授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新几个符合蒙古舞特点的连串动作;教师根据其创造的舞蹈动作进行指正,保证学生能够达到一边做、一边学的目的,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以及提升其在舞蹈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二)对舞蹈内容进行创新

这个创新要求既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教师所传授的舞蹈终究是有限的,在日后的幼兒执教生涯中不可能啃“一碗饭”到退休,为此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则需要专业教师教授引导。具体的过程表现为:首先,要加强幼儿舞蹈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将基础内容打扎实,对深入内容的掌控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其次,要加强基本动作要领的精通程度。学生职业生涯的舞蹈创新来源一是理论知识,二就是基础动作要领。最后,要保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之中达到优势互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就学生的个人优势进行发掘和放大,为学生日后的舞蹈创新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相适应

中职学生的在校时间并不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舞蹈技能,就需要与自身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职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动特征与求知欲望,但是在心理承受力与自控自律方面则较差,为此,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传授的过程中,不一定非要求学生的动作标准,可以在逐渐锻炼中完善,否则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这就需要教师对舞蹈教材进行有效的改变,侧重精髓与必修的内容。幼儿园舞蹈与成人舞蹈存在较大的区别,加上中职学生刚刚从少年这个年龄段过来,对幼儿有着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充分吸纳学生的建议,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学生包括幼儿对传统舞蹈的热爱程度并不足,对街舞、鬼步舞等则是情有独钟,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相关的学习内容。

(四)采取多种舞蹈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遵循一个主体性,那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主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由教师为学生制订学习任务,教师属于外援,只在学生陷入困难时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分层教学法则是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潜能,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将实力接近的分在一组:舞蹈基础强、学习快的制订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发挥一般的可以制订普通的教学目标;学习较差的则为其制订最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实力,方便教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另外,还有心理暗示法、多媒体运用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法可以运用在教学之中。

四、结论

中职学前幼儿舞蹈专业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虽然文中已经提到了一些方法,仍然需要教师与具体情况进行结合,从而保证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来雅莉.试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基训[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14.

[2]刘时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3):83-85.

[3]刘薇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5).

[4]邹纯.中职学前教育舞蹈基本功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编辑 常超波

作者:吴海燕

心理暗示与舞蹈教学论文 篇2: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舞蹈教育对高等学校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初步探索了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研究结果认为,心理暗示教学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动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舞蹈教育  高校  心理暗示

课题:2020年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导向的高职舞蹈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以藏族舞蹈体态成因教学为例》(课题编号:2020SZJSZ-075)。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该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往往会令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做出相应的行为,或者接受一些意识,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就是运用心理暗示去影响他人行为的一个典型例子。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有意心理暗示和无意心理暗示、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等。高校舞蹈专业教师如能在舞蹈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层面都得到满足,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这样就会逐渐建立自信心,对学习的外部需要就会内化为自我需求,舞蹈教学与学习就会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最佳效果。

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当前社会的形势及人们固定的思维观念,认为学生应以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为重点,从而忽略了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学生自身也认为,学习舞蹈是在浪费时间,除了特殊情况外,基本没有学习的必要,学习时也较为敷衍。此外,很多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课态度不认真,教学过程不积极,对于学生的管理松懈,对于所讲内容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因此,将心理暗示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要暗示学生,也要暗示教师,使其明白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对舞蹈学习抱着试探的态度,他们对舞蹈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畏惧或抵触心理,有可能是别人的无心之言,也有可能是自身条件的不足,导致他们想学而不敢学、不愿学。面对这样的学生,就要进行合理的暗示,转变学生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可以学习舞蹈,也能和其他人一样跳得好,甚至比其他人还要好,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转变消极态度,积极投身舞蹈课程的学习中,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2.转变方式,协调师生关系

当任课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为了保证舞蹈教学的进度,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调节。但是,师生在课堂中的冲突不能简单地判定谁对谁错就能够解决,如果处理不当,使师生矛盾与冲突不断激化,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处理师生矛盾问题时,合理地使用心理暗示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平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

3.注重集体团结,促进共同进步

每个集体的内部都存在竞争。例如,某个学生在舞蹈课上的表现十分突出,教师对她赞不绝口,这样就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的学习,还会影响班级团结,不利于整体发展。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心理暗示,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表扬支持,让他们有继续努力的动力,也要给予表现一般的学生适当鼓励,让他们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满足感。这样,才能维护集体的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1.环境暗示法

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在開展舞蹈教学时,要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实现师生“自由成长”“智慧成长”的原则,建设积极、和谐、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文化,让教学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积极的氛围,通过“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热情。例如,在舞蹈教室中悬挂与舞蹈教学相关的图片、标语、摆件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其实也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舞蹈学习。因此,舞蹈教育的基本客观条件即教室,不仅仅是一间屋子,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渗透着舞蹈教育的某些内涵,通过不同侧面暗示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例如,可将著名舞蹈艺术家的照片悬挂在墙上,他们那优美的身姿和高雅的姿态可以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向往与憧憬,从而在潜意识中加强对舞蹈的兴趣;将舞蹈艺术家们为国争光的事迹做成宣传海报或利用其他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舞者的光荣与骄傲,使他们对舞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增强其光荣感和使命感,提升学习舞蹈的欲望。

2.行为暗示法

在舞蹈动作要领掌握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一个拥有良好品德、娴熟技能、乐观心态、温和态度的教师,更加会得到学生的尊敬与崇拜。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自然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在心态上积极乐观,在学习中刻苦认真,从而促进人文素养水平的发展。如果教师发现最近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个别学生在上课时学习散漫、魂不守舍,教师不应立即指责和批评学生,应当先从教师自身反省,看看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是不是自己上课的时候不够认真,舞蹈动作做得不够规范,讲课的态度不够积极。想要挑别人的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无懈可击,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习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技能的掌握,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肯定是不行的。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以认真的态度面对学生、面对舞蹈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来,师生也会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共赢。

3.语言暗示法

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暗示,使學生走出困境,找回自信。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用赞许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要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来一定可以开辟出一片天地。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坏学生是骂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有意无意,每个学生每次上课都会从教师或者同学那里接受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和快乐,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郁闷而苦恼。如果舞蹈教师总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学生,常常消极暗示学生,学生会产生“我不行”“我有很多缺点”“我很差”的心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舞蹈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如果用赞许的眼光去看她的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慢慢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坚定“我能行”“我就是最棒的”“我能做到”的心态,就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4.表情暗示法

表情暗示法运用到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有自信。微笑是人的一种情态语言,适度的微笑能让学生感到放松,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戒备心理,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形成情绪效应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是师生心理不断冲突、调适的过程。舞蹈给人美的感受,使人身心愉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严肃,不与学生保持积极互动,那么课堂效果将会事倍功半。教师应当注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感染学生,使其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5.自我暗示训练法

将舞蹈作为选修课的大部分高校学生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舞蹈,因此他们在舞蹈学习的最初阶段容易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动作生硬,从而产生畏惧情绪。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他们的畏惧心理,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舞蹈。首先,教师先介绍一些舞蹈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融入舞蹈学习氛围,并从心底生出对舞蹈的喜爱与向往;其次,在练习时,教师的示范动作一定要标准而且慢一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消化吸收;最后,在训练中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就可以逐步帮助他们摆脱畏惧情绪,充分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参与舞蹈训练,从“要我练”到“我要练”,从“自卑心理”转为“自信心理”,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理,积极参与到舞蹈课堂的学习中来。

6.团体参照法

心理学家西奥多·纽科姆认为,每个人所认定的参照团体的行为方式,会成为他的态度及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因此,高校舞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团体参照的心理,从团体学习入手,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去暗示并影响生活在团体中的学生个体,让其在团体榜样的暗示中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及方式,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舞蹈学习水平。

7.角色参入法

角色参入法是指暗示者将自身的角色融入被暗示者当中,或将角色互换,使双方拉近距离,产生共鸣,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这类技巧常用的语言表达是“如果我们……”“如果我来处理……”“假如我是你……”等。这些语言的运用可使师生双方的角色不断转化,更容易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舞蹈教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

8.高峰体验法

高峰体验法是指一个人在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专心致志时,显示出的自信、幸福、欣慰等情绪体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剧烈的同一性感受。自我有可能迷醉于对象,或完全倾倒到对象中,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高峰体验时,个人最有此时此地感,在各种意义上最能摆脱过去和未来,最全神贯注于体验。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高校舞蹈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充分利用高峰体验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集中精神,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造热情,让他们在自我思考、判断与展示中树立自信,获得成功的幸福与喜悦。通过高峰体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才会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促使其养成积极学习的心态,促进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文化素养。

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心理暗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心是最复杂的,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蝴蝶效应”,因此,要加强科学研究,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合理运用心理暗示,促进舞蹈教学的良性循环。心理暗示只是教育环节中的一种管理方法,应该与其他方法同时运用,对于心理暗示的程度,教师要懂得掌握分寸,心理暗示轻了,学生没有领会到教师的意思,仍然我行我素;心理暗示重了,会让学生感到压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适得其反。

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尽可能地应用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暗示的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启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使其与有意识的心理倾向相互协调,提高心理暗示的实效性,促进高校舞蹈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万勇.浅谈舞蹈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作用[J].赤子,2017(15):72.

[2]徐慧琳.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J].戏剧之家,2016(16):158.

[3]张艺凡.探讨“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大众文艺,2015(4):257-258.

[4]宋静.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形体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黄河之声,2018(10):117.

[5]徐媛媛.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形体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3-75.

[6]李鑫.积极心理暗示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15):175-176.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陈琳

心理暗示与舞蹈教学论文 篇3:

针对舞蹈教学方法的浅析

摘要:在现在的教学中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艺术教育也属于一种素质教育,在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对舞蹈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度,没有体现出其价值意义,实行舞蹈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欣赏各类的舞蹈、音乐作品,并且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对各类的民族舞蹈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教学与心理暗示教学,在课堂中还要结合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乐趣,能够自主的投入到舞蹈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全方面的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舞蹈教学 现状 问题 方法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舞蹈水平,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随着舞蹈教育业范围的不断拓展,舞蹈教学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多,导致我国在舞蹈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去更新和改革,舞蹈教学是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设课程,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提高自身的舞蹈实力。我国舞蹈教学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口传身授,舞蹈教学中也存在理论知识,教师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好舞蹈这门课程。

一、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较为丰富

舞蹈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现象,造型也是变化很多的,并且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是具备自身的发展与风格特点的,有的是柔美风格,而有的则是力度感特别强。

(二)舞蹈教学有着健身、娱乐的特点

舞蹈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最大区别就是舞蹈教学有着健身和娱乐的特点,在学习舞蹈课程时学生的身心都呈现在一个放松的状态,虽然随着舞蹈业的逐渐深化,但是其娱乐和健身的特点永远不会改变的,并且在舞蹈教学中动作的规范与艺术的高度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很高的舞蹈技能才能熟练的把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让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经过调查表明,舞蹈有助于优化心脑血管,促进人体实现更好的新陈代谢,有效的提高人体的机体活动水平。

(三)舞蹈教学有着严格的规范性

舞蹈教学拥有着严格的规范性,无论是角度还是方位都要十分的标准和规范,才能连续的表演完一套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和音乐的节奏要相互配合,才能把音乐中体现出的情感表达出来,把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相互结合起来是舞蹈的最高境界,所以学生一定找准舞蹈的切入点和变换点,充分的把握好节奏,把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

二、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的内容、条件、环境进行相关分类,这样学生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但是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中缺乏舞蹈分类,并且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因为我国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在舞蹈教学方面的研究项目比较少,使得很多的舞蹈教学研究只是注重表面上的探讨,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这就使得舞蹈教学理论方法和教学实践无法相互结合,联系不具备紧密的条件,在分析舞蹈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时,只是一味的注重外部影响,而对于内部的影响没有深入的去探究。并且在舞蹈教学中只是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引入与优化工作,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舞蹈技能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教学方法不明确,例如,在学生的舞蹈技能还处于初级的学习阶段,相关的动作还不熟练和稳定,教师会让学生采用重复、变化的练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仅不能学会舞蹈动作,最终还会导致形成错误的舞蹈习惯。

三、舞蹈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

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舞蹈教学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得上教学的进度,所以教师要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舞蹈的兴趣,兴趣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动机力量,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舞蹈课,包括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拥有学习舞蹈的兴趣,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舞蹈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激励学生前进,不屈服,因为部分舞蹈教学教难,学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学生拥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去学习这门课程,兴趣还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严重时甚至能够决定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还是失败。

(二)课程环节设置

舞蹈教学课程环节设置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程环节设置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风格舞蹈训练、基本功训练来进行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基本功训练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并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特别高,风格舞蹈一般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灵活性,所以教师要依据这些舞蹈的要求和学生的各自情况进行课程的编排。课堂情境的设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会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总结,能够从以往课堂教学中找出不足之处,不管是在理论教学还是专业训练教学,都要善于总结经验,这样教师才能找出最好的教学方法,防止发生韧带拉伤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把枯燥的舞蹈知识运用比喻的方法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透彻的学会舞蹈知识内容,还能够提高课堂注意力。

(三)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的把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传递给学生,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还要善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形象、和蔼的态度,并且善于引用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例如,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或者是舞蹈比赛,让学生在比赛和学习中学得到舞蹈知识和技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使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法

因为舞蹈教学不仅仅包括这理论内容,还包含了很多的技能要领,教师只讲不做,或者只做不讲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做到口传身教,首先是动作的讲解教学,教师在讲解动作的同时一定要伴随着动作的演示,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此舞蹈动作如何做是规范的,教师还要讲出学习的舞蹈动作容易犯得错误,警告学生不要犯此类的错误。在舞蹈知识传递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少一些批评,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学好舞蹈这门课程,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课程内容,还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多向学生介绍舞蹈的种类、风格、民族文化等,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舞蹈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把舞蹈知识和技能认真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舞蹈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提高自身的舞蹈实力。

参考文献:

[1]孟轩羽.舞蹈教学方法——口传身授[J].北方音乐,2012,(06).

[2]刘芸.对大学生舞蹈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结合的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6).

[3]李佳纯.用心感受快乐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5).

[4]梁敏如.幼儿舞蹈教学方法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版),2012,(10).

[5]黄娟莉.谈强化实用性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

[6]时黛.德尔萨特表情体系及其对舞蹈教育的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吕扬.舞蹈教学方法对幼儿素质培养的影响[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11).

作者:刘芸

上一篇:计算题教学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近代史话语变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