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系统化的学前教育是婴幼儿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感觉统合训练则是这一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前六年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事物反应与刺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未来大脑的发展状况。积极对婴幼儿展开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增加其在信息来源上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渐进挖掘潜力帮助孩子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童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篇1:

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意义和发展对策

【摘要】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幼儿园舞蹈教学作为舞蹈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可和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幼儿园舞蹈教学意义的基础论述,更深层地对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学;意义;建议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幼儿園舞蹈教学作为舞蹈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可和重视。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模式下,儿童对艺术文化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锻炼,智力体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幼儿园通过舞蹈教育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还为家长提供了较好的与幼儿沟通交流的平台。可以说,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开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然手段。

这里要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我们将一周岁至三周岁的孩子称为幼儿,而幼儿园接纳的通常是3周岁以后至6~7岁入小学前的孩子,可称之为幼童。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舞蹈教育的普及,接受舞蹈教育最佳的启蒙阶段已经不再是以往的7~8岁,而是处于幼儿和幼童阶段的3~4岁甚至更早。这就要求身处幼儿园教育的工作者明确幼儿园舞蹈教育的意义,进而建立一套具有规范化和科学性的健全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学科体系。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启蒙,培养审美兴趣

幼儿园舞蹈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蒙,处在3~5岁之间的孩子对眼见的万事万物都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正是处于对缤纷的世界认知和探索的初期阶段。而幼儿园中舞蹈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要给予幼儿音乐和舞蹈的最初概念。虽然由于年龄阶段的特性,此时的孩子对于舞蹈动作只能是机械地模仿,但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在情感、节奏、韵律和协调性上得到了锻炼,更培养了一种舞蹈意识。与此同时,幼儿园舞蹈也可以使家长尽早地了解孩子是否有学习舞蹈的天赋,以便为其未来做打算。另外,启蒙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审视美丑,培养幼童感知,表现舞蹈美的同时培育出一双感受自然和人文社会中真、善、美的眼睛。

(二)益智,激发想象潜能

通过幼儿园阶段的舞蹈学习,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幼儿小脑的发育,提高注意力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活跃的舞蹈氛围中感受舞蹈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通过舞蹈的学习,孩子们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出猴子、小猫、鸭子等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可以用旋转、吸跳步表现开心快乐,快速而用力的跺脚表现着急紧张等。

(三)塑形,锻炼体能气质

这里所说的塑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幼儿特有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性的强化锻炼;二是对幼儿仪表体态,举手投足间的动作进行潜移默化的气质培养。对于前者,幼儿在幼儿园接受运动量较大的舞蹈课程,体力得以充分消耗,在促进他们弱小的骨骼、肌肉、呼吸和神经系统等身体生理机能发育的同时,还可以加快幼儿新陈代谢速率,使得他们更好更快地生长发育。例如:通过小碎步、吸跳步、双膝屈伸蹲起、勾绷脚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增强幼儿腿部和脚踝的肌肉力量;提压手腕、兰花指和众多手臂动作的练习,可以促进幼儿上身肢体肌肉的发育。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都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流汗等特征,由此可见,幼儿园时期的舞蹈教学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

对于后者而言,不难理解,正确并且及时的舞蹈教育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改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体态问题。幼童期是调整孩子形体的最佳时机,此阶段孩子骨骼和肌肉的可塑性非常强,而部分孩子幼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已经对形体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步车导致的“内八字”“O型腿”;久坐玩玩具导致的扣胸驼背低头;学习爬行导致的手肘关节变形等,这些形体缺陷是很多孩子和家长未能及时避免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舞蹈教师通过科学的舞蹈训练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尽早恢复正常形体并形成优雅气质体态。

二、对幼儿园舞蹈教学发展的建议

(一)幼儿园舞蹈师资优化,保证教学质量

幼儿园舞蹈教学之所以比课外舞蹈班更受到重视,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在为幼儿选择课后兴趣班的时候,都会考虑诸多客观因素,优先选择孩子所在幼儿园内部开设的兴趣班,省时省力。而在不用担心生源的条件下,很多幼儿园聘用业余教师或者随意任命某个班任老师前来授课:课前未进行热身就进行软开度训练,从而导致大腿内侧筋络拉伤;训练强度难度过大导致受伤;授课内容生涩难懂导致幼儿心理抵触情绪大增,舞蹈兴趣全无。由此可见,不正规的教学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挽回的。所以,要提供给幼儿良好的舞蹈教育,就要严格要求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师资优化,保证教学质量,家长才能放心将孩子托付给幼儿园进行学习。

(二)切勿过早区分舞种教学,注重基本功

在当今少儿舞蹈课外班教学中,各舞种舞蹈区分授课:芭蕾舞的外开腿姿态、古典舞的提沉身韵、机械爵士舞的力量节奏……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蹈体态,而对于幼儿园舞蹈教学而言,过早地区分舞种会使孩子舞蹈体态固化,让跳民族舞的孩子跳什么舞都带着“民族范”,让学爵士的孩子即便是跳广播体操都带着“Hiphop气息”。那么不区分舞种,我们教学幼儿舞蹈的重点又在哪里呢?上文中提到幼儿骨骼的可塑性强,这就提示舞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软开度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幼儿筋络可塑性强,但骨骼娇弱,肌肉力量差,所以软开度的练习一定要以地面为主,例如地面横叉竖叉、地面压跨等。另外由于幼儿体力有限,又无法规范自己的动作,故软开度训练只要适当就好,在保证筋骨得到拉伸锻炼的同时,也能避免不规范的动作养成坏的舞蹈习惯或造成形体变化。

基本功除了软开度的训练要从幼儿期开始之外,手眼、头、面部表情也该列入幼儿园舞蹈学习的重要范畴。我们常看到学习舞蹈多年的孩子,脖子僵硬,眼神不到位,而学习京剧戏曲的孩子,在亮相中的一个眼神都很有戏,这就是因为戏曲教学在幼儿启蒙时期,在注重动作之下,更注重手眼和面部表情的培訓。

(三)性别分开教学,重视男童舞蹈培养

不仅是在幼儿舞蹈课堂,几乎所有的舞蹈培训机构中男女比例都是严重失衡的:除去爵士舞课堂还有数个男学员外,拉丁舞课堂男舞伴稀缺,民族舞芭蕾舞课堂男孩人数寥寥无几,这已然成为了一种常态。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情”“男孩子跳舞没出息”,认为舞蹈对于女孩子是气质和身材的锻炼,而男孩子学习舞蹈反会培养出一种阴柔之美而丧失本应具有的阳刚之气,这是成人一直以来给予孩子的一种误区。其实,舞蹈对于男性而言,在体能和素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很多男性专有的旋转和跳跃性动作需要他们更大的爆发力和控制力,很多少数民族舞蹈中也存在大量的男性专有动作和造型,这都是女性舞者无法替代完成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几乎都是女性教师在授课,而由于精力和专业素质有限的原因,老师对男童的关注度极低:动作完成得好不加以表扬,完成的不好反而被苛责不认真、笨、没天赋;或是在排练演出节目的时候将男孩子随随便便置于后排等,教师这些错误的行为导致的就是男童学习兴趣的缺失。在教学内容方面,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男童喜欢挥舞大臂、高跳或者向前冲跑等大幅度力量型动作,对兰花指、撅屁股、小五花等柔性十足的舞蹈动作表示嘲笑和厌烦。

可见,舞蹈中的性别区分现象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呈现,而此时的幼儿教师就应顺应幼儿的性别天性,注重性别间舞蹈动作细节的讲解并及时研究适合男性幼儿兴趣和特点的舞蹈活动内容,例如:女孩站立时用“小八字”,男孩则用“大八字”站位。如若条件允许,幼儿园可以专为男性幼儿开设舞蹈课堂,聘请男性教师授课,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着重培养男童舞蹈相关知识,及时选拔富有天赋的男性舞蹈人才,二是增加男性舞蹈教师的就业机会,为舞蹈行业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除以上几点建议以外,我还提倡幼儿园增加幼儿舞台表演经验,这对幼儿的临场应变能力、胆量和性格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三、结语

“手舞足蹈”是幼儿的天性,优质的舞蹈教育能够陶冶幼儿情操,锻炼幼儿意志,激发幼儿艺术潜能。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舞蹈无疑成为了幼儿园必须具备的教学形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舞蹈教学应该成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意义[J].青春岁月,2012(2).

[2]范宏伟.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作者简介:沈思萌(1993-),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作者:沈思萌

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篇2:

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幼儿园运动与游乐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系统化的学前教育是婴幼儿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感觉统合训练则是这一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前六年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事物反应与刺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未来大脑的发展状况。积极对婴幼儿展开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增加其在信息来源上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渐进挖掘潜力帮助孩子成长。婴幼儿感觉统合的缺失极其不利于身心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行为情绪缺陷,需要引起家长与幼儿园对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视,及时有效合理的纠正预防。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 幼儿园 游乐设施 设计

1. 感觉统合的主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住宅小区、幼儿园园区、儿童公园等环境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种类面向儿童的游乐设施,在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规划中,也会有针对儿童的趣味性游戏内容。这些设施器材与趣味运动内容,几乎都离不开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进行,这些就涉及到了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当代的城市生活节奏和家庭模式容易使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年轻的父母又未必懂得相关知识,对孩子未来的状态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对感觉统合的训练内容与设施研究

2.1视觉训练

幼儿园的园区一般在设计风格上就采用了丰富鲜艳的色彩组成,地砖地毯、墙面门面、桌椅板凳等都是不同色彩的搭配,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对具体位置地点的色彩描述,进行一些与色彩有关的小游戏,同时孩子平时在玩耍时也会着重按照颜色划分来判断具体位置,对幼儿在色彩辨别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除了色彩以外,还有简单的文字教学、图形标识判断等课程内容,也是有助于孩子掌握形状概念合理使用双眼,锻炼大脑对周边环境与符号信息的感知探索。

2.2听觉训练

幼童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听觉上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直观层面,也要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除了上下课铃声、课堂上拍手等这类带有直观意思的声音信号外,有的园区还设置了小鼓或者其它会产生声响的设施,便于幼童玩耍时敲击练习记忆。像“击鼓传花”、“听声辩位”等趣味游戏以及音乐课、外语课等通识课程都是有助于孩子在听觉上的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学习更多的词汇,控制抑扬顿挫的声调,提高幼童大脑辨别方位的效率。

2.3触觉训练

对于触觉的训练种类要更丰富,具体形式也会更抽象。教具与设施上纹理的粗糙程度不同,有的光滑有的带有磨砂,幼童在进行抓取、踩踏、拍打等动作时会得到感知,蒙眼识物游戏就是一项考验触觉又具有挑战性的训练方式。沙坑则是一个锻炼触觉感很全面的场地,不同于踏板、拍打球等游戏的单调性,细腻的沙子能够带来直观的触感,还可以与同伴一起协作玩乐,有着更高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将沙子揉捏成不同的形状套用多样的模具,使孩子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多维度多方向的锻炼孩子统感能力,激发想象力。

2.4前庭觉训练

前庭觉重点在于掌握平衡性,在具体训练形式上的难度要更大。比较常见的训练方式是体育课的热身运动单脚跳、金鸡独立等,广播操中的各种动作也充分调动了身体四肢的协调,很多孩子甚至会自觉去锻炼前庭觉,喜欢去走路缘石玩耍,虽然是无意举动却有锻炼效果。可以有效训练前庭觉的游乐设施比较典型的有秋千、跷跷板、蹦床、平衡台、吊桥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重需要掌握平衡,考验四肢协调能力的器械。在幼童期间可以多使用这类设施做运动训练,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前庭觉。

2.5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相对于其它感觉结构最复杂组成也更多元化,体现在动作衔接、行为连贯、无意识的下楼梯走路等,具体训练模式需要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如园区课程的太极拳运动,动作缓慢连贯变化规律,还有文艺汇演中的舞蹈动作,考验肌肉记忆协调展现,趣味游戏“一二三木头人“也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控制身体动作才能进行的训练方式。在游乐设施的体现上有钻洞口、攀爬绳、小梯子、迷宫等,都考验到了大脑对路线的设计规划与四肢协调能力,本体感锻炼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训练时以幼童自身条件来设置行为方向,循序渐进地增加环节与难度,来提升本体感的训练效果。

3. 训练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幼儿的各项感觉统合训练与设计上,务必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具与设施在材料上要符合儿童使用标准,结构设计方面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到幼童行为好动的特点,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或者操作问题使孩子受到伤害。具体的游戏或者课程训练,幼教人员要起到全面细致的监督作用,结合每个幼童之间的差异性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相对幅度过大的动作与难度偏高的器材不要贸然采用,尽量保证全过程由幼童独立操作完成,从而保障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束语

在大多数幼儿园,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园区内的游乐设施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力,只是家长不懂得训练原理或者是园方没有足够重视,像各种趣味游戏、设施器材、课程活动已经融入了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只要能理解各项感觉统合训练内容的原理,那么对其训练模式与设施设计就不难展开研究,考察该项目的进行方式与完成目标,拆解具体行为动作,即可有效辨别出具体针对的是哪项感觉统合训练。现阶段的感觉统合训练,由于需要弥补更多因家庭结构而带来的幼童感統缺失,所以正向着多维度的方向发展,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更强的实用性,能够使幼童在玩耍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雨霞,姚妹女. 幼儿园游乐设施与幼儿教育的比较性探讨[C]. //2010年国际工业设计暨第15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42-45.

[2] 余照君. 建儿童游戏的乐园——谈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2):43. DOI:10.3969/j.issn.1674-6813(x).2015.12.034.

[3] 李建学. 感觉统合训练器械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研究,2017(7):83-86. DOI:10.3969/j.issn.1002-3275.2017.07.029.

作者:冯耀渝

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的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

[摘要]:孩子是祖国未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教育亦是如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民族音乐与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舞蹈教学植入民族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舞蹈教育 民族音乐 文化植入

一、引言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影响力已波及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哼着流行乐,扭着街舞的情形并不罕见,甚至还被搬上舞台,几岁的幼童大跳劲舞,以往天真烂漫的孩子跳皮筋、踢毽子、唱民谣早已成为记忆中的一幕。由于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我国传承多年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受到冷落。这样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相关决定,提出要尽快改善美育工作发展落后的局面,将美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去。音乐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从孩子抓起,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和舞蹈文化的途径和渠道。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播放音乐、教授舞蹈动作,忽视了孩子们对于音乐和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学观念落后,没有教学情境意识

当前的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大部分还是延续着传统模式,即教师示范,孩子模仿,再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3.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教师示范、孩子模仿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使孩子们根本不会去在意或者是关注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三、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对策建议

1.严格筛选教学作品

(1)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选择孩子们感兴趣、愿意学的民族音乐作品

例如,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狮子的生动活泼和绣球的艳丽多彩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点,播放这样的民族音乐时,孩子们就会随着旋律自然而然的手舞足蹈、以自己心目中的动作去表现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

(2)教学素材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孩子们对其具有熟悉感

例如,壮族的《包粽子》,这首曲目的歌词简单,曲调生动,节奏顺畅,加上包粽子的传统,孩子们对此当然不会陌生,在理解上难度较小,更容易产生兴趣。

(3)在选择教学曲目时的多样性,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

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多种题材的曲目,保持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的新鲜感。比如,藏族的《北京的金山上》,体现的是高亢和雄伟,壮族的《舞公狮》表现的是神秘和庄重,《什么水面打筋斗》所表达的是愉悦和欢快,多种类型和题材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在幼儿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感受能力。例如,对于民族音乐舞蹈《茶趣》,教师在进行舞蹈编排时就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的情境,先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激发对茶农们愉悦劳作的向往之情,同时穿插音乐,感受壮族民族音乐的动听旋律,在舞蹈练习环节,穿上壮族的民族服装,这样更容易融入到音乐之中,激发舞蹈激情。

3.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将孩子当做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1)通过教师的有序组织,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美的意境

教师要注意从孩子们理解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的加以指导,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美。

(2)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感受民族音乐并将其表现出来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动作。孩子们只有真正的感受了民族音乐,才不会出现依葫芦画瓢模仿的情况。融入了孩子们真实感受的表演,才是有所联想、对表象加以整合的的表演,才是幼儿园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实证研究

我们在这里运用一组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课程为主,来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

1.设计意图

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活动目标

感受民族文化的色彩缤纷;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活动准备

课件一份、服装几套、花、图谱、音乐磁带。

4.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大家对于少数民族有什么印象,我们这里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2)欣赏散文

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听一听,大家想想是哪个民族的歌谣?

评析:为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体验多彩的世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让幼儿通过视、听,多通道感受民族音乐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

五、小结

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件打基础的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作为参与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关于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广东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及具意义的探究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营造幼儿园民族艺术氛围 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质量.中国美术教育,2000年,(2).

[2]刘定娥.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1).

[3]陈凤.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2010.

[4]李张妤.如何把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2).

作者:杨飞飞

上一篇:工业设计评析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