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以及相关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面临当前新形势下的要求,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较为陈旧,难以有效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为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对策;学生素养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办学规模的增长,相应的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成为高校管理和发展的首要关注问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1.学生为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建立和谐的校园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打造更令人民满意的高校成为当前首要工作内容。打造和谐校园,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突出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如何能够对学生人性化管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1]。

2.学生管理部门臃肿,管理职能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细化。而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较为臃肿,在原有的学生处、团委和教务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招生就业处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促使学生管理工作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工作针对性大大提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院系设立专门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切实将高校学生管理方针落实到实处,为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2]。

3.学生管理制度增加,内容更加规范,在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突出制度的影响力,切实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方针引导下,有针对性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机制,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合理有序地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断增加的规章制度,在新时期促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消除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管理工作成效[3]。

4.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逐渐形成,在新时期教育方针引领下,高校学生工作关键在于人的主体地位,会配备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人员,以此来加强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一批高素质、高素养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执行者和实施者,逐渐形成一支力量强大的学生工作队伍。就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来看,在高校领导干部的带领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4]。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人文体活动管理缺失,整体凝聚力不足,学生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营造高效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文化活动建设现状来看,在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整体质量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很多学生活动中文体活动繁多,但是管理较为松散,只能够满足学生的地基需求,在思想层次上的引领缺失,难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常規性的互动参加人员较少,活动内容重复、无新意,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参与兴趣不高,具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学术性活动较少。

2.学生管理部门职能混淆,管理工作不如意,在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为了争夺学生资源,围绕学生的成长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这就导致和原有的管理部门职能发生混淆、交叉,实际工作难以有序落实。原有的部门和新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模糊,实际工作流程复杂,工作效率和质量偏低,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实际工作中相互推诿,严重浪费管理资源和成本。

3.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约束力不足,学生管理工作中,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是尤为必要的,同时也是约束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学生管理制度在建设和完善中,需要注重制度的约束力发挥,引导学生学习规章制度内容,提升遵守制度的意识,同时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章可循。

三、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建设,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以往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融入社会前沿理念,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诸如,要求学生参与到特定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2.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方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改变认知,创新管理理念,明确学生的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切实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协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谋求个人的良好发展。

3.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和实施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隔阂,真正的做到融为一体。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要求,确保工作的公正、公平,实际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管理工作成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管理工作改革,完善管理之地,创新管理模式,确保后续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01):53-56.

[2]周静.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1(29):35-36.

[3]杨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92.

[4]丁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22(26):479-480.

作者:明方胜

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人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随着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的扩大,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民办高校关于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扩大,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多层次性、发展模式多样化、空间布局非均衡性、融资渠道单一性、运作机制准市场化”,①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多以兼职教师和退休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没有形成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且教师队伍老年化相当的突出;教育管理观念落后,办学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国家政策法规难以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民办高校入学门槛比较低,“贵族化”倾向明显;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需要,严重妨碍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部分学生身上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比如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和监督乏力等。

(一)社会政治意识淡薄和理想信念模糊

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大都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一方面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缺乏辨别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受西方不良文化、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和冲击,严重削弱了其所受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在民办高校学生身上,就是社会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被放逐,社会责任感缺乏;精神空虚、迷惘、彷徨、浮华、急躁和无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相当突出,学习与成才的动力不足。

(二)道德颓废

在当前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至上相悖,“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②盲目效仿、追捧西方白领阶层的文化生活消费方式,一些学生已经“异化”。道德虚无至上,利己、金钱、物质享受正以种种隐性形式渗透到民办高校的每个角落。“商品人格”泛化,上课请人替代,作业请人抄,论文请人替写,考试请枪手替考,贿买考试试题,吃饭只要“外买”,甚至于连升国旗也请人替代。

(三)组织纪律观念弱化

一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违纪行为虽然严厉处分,可是处分却可以每学期不断地减免直至完全消除处分。看似管理严格,实际存在许多漏洞。一些学生严重违纪,通过人际关系的疏通并不开除学籍,无纪可依、有纪不依、违纪不究、有禁不止,仍然是我行我素。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并不高,违纪处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四)学风不端正

学风不端正在高校相当普遍存在,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欠科学,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严格,只求过得去,得过且过,敷衍应付,觉得反正家境优越,不愁没有工作;迷恋网络游戏,补考、挂科、留级现象相当突出,一些学生甚至于无法毕业。为数极少的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业与勤工俭学的关系,过多的兼职影响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素质不高难以与公立大学的学生进行竞争,因而就业率不高。

(五)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冷落,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出来,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不适,形式主义的东西多,走样变形的现象屡见不鲜。民办高校大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内容陈旧,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工作不落实,甚至于削弱国家关于“两课”教学的要求,一味强调专业课的教与学和学生技能的培养目标,挤压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教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严重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普遍不高,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并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生管人员一般是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除了精力有限之外还抱着为老板“打工”的思想,难以达到想要达到的工作效果;民办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大多数是招聘社会人员当保安,学生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甚至有制度不落实,教学和管理衔接不上甚至是相互脱节,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因而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探索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一)努力探索并完善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和机制,理顺各方面、各层面的关系。民办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和机制不顺畅,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育人意识、学术意识、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以行政性为主集中管理的方式严重束缚了系(部)管理教学的自主权,办学特色普遍不明显,办学思路不明确,办学质量不高。必须克服家族企业式的管理体制,尽快健全和完善学校董事会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③科学、合理划分学校董事会与教学行政管理职权的范围,处理好学校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育市场、教育投资、教育效益的良性循环,保证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教师职务评聘管理制度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维护和实现好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设立专项基金,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和专任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与建设。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大對奖学金、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的投入力度,完善助学体系。

(二)始终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立校之本。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并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个中心进行,并为其服务。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扣子”,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失去依托,学生不欢迎,教师也会反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并建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意识。要努力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增强党员在全体学生当中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三)以人为本,创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是硬性突出,弹性不足。企业那种合同式的管理,不能适应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即便是弹性管理也是为弹性而追求弹性,规章制度朝令夕改。有的规章制度甚至不顾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不顾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养学,以物为本,追求经济效益,腐败现象滋生。管理学生就是为学生服务,要转变那种为管理而管理的思想观念,把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落实到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关心、了解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劳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蕴藏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力和实践经验。此外,还应当大力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科学合理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兼职班主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奖惩制度,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有序的、高效的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日常的琐碎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网络信息化管理,简化工作程序,杜绝腐败现象,促进教学管理工作透明度的提高,做到公正、公开、合法。在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选修课管理、学生考勤制度管理、多媒体课件建设的管理、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等等方面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积极推进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研究,为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交往协调与沟通塑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公平竞争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和创新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

(五)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民办高校的形象和标志。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备“软件”。但是,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历史普遍不长,校园文化贫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胜利开展。必须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開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④要重视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强校报、校园刊物、校园广播电台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和管理,媒体的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活动的参与、管理教育与网络宣传相结合。建设校园文化,说到底就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和兴趣地投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感悟人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身。在严格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力度,塑造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实现教学相长、良性互动。

(六)做好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民办高校学生在与公立高校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民办高校要想使自己的学生要在社会就业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配备足够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其心理潜在的某种消极的心境因素,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展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站,开展网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⑤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就业指导网站,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并为学生开辟和寻找多种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范围,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使他们能够成功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①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②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6日

③孙鹏《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第5期

⑤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

作者:丘有阳

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步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空前机遇,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几个主要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针对以上高校学管工作问题,给出以下对策。

一、大胆创新,开拓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某些教育管理可以由学生参与,管理主客体应双向传递信息,达到教育与管理的和谐统一,由单纯重视知识传递向加强能力,提高素质的管理育人的方向转变,使大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对新环境、新事物、新挑战的适应能力;有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与别人合作共事、善于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

自信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按捺不住的驾驭渴望,是人们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优胜心理,是人们在接近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姿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动力系统中最强的原动力,也是管理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法宝。

管理者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和竞争”。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什么都没有“感觉”,也没有勇气,那么他将失去一切竞争机会而两手空空,他将永远是某一方面的弱者。在着力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必须十分珍惜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换言之,每个人的自信心都依靠成就感培养而成。一份小小的成就感,会增长一份自信,这份自信会推动大学生完成更大的任务,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很多活动和比赛,学生敢于参加,这种意识和勇气本身就值得称道。要积极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的可塑性,让他们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创造世界。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创新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1.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既是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增强“两课”教学在德育中针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做好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中心任务,使这一工作贯穿学生工作始终。

2.改革教育内容与形式,用先进思想引导大学生。

面对新形势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实际,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及时增加教育新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要根据时代性,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领域抓好教育;要按照阶段性,分年级有所侧重抓好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区分不同层次指导抓好教育;要突出主题性,利用纪念日继承传统抓好教育;要注重导向性,通过树立典型用榜样带动抓好教育。

四、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创新素质教育的途径

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做到:在思想认识上,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强调个性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不能抛开全面发展这一主旋律,片面地、孤立地强调个性发展。在工作思想上,要形成自下而上层层抓,院、系、班明确分工重点抓的良好教育氛围,既使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又为广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空间舞台。在实施途径上,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要依托学生会、社团组织、班团集体,利用各活动等,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坚持将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及各种知识与技能讲座相结合,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五、加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近几年来的从有关资料看,当代青年的抗挫折能力令人担忧,因此,加强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当代青年的心理抗挫折能力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和教育,无论是对青年个体的全面成才,还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都具有深远意义。

管理者要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就能勇敢地向挫折和磨难挑战。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潜能的开发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支持。学校应该把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作为一个教育目标,把此项内容引入教育计划,从正面教育培养青年的抗挫折认知能力。

六、切实抓好学生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形势和需要,再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管理者要具有较全面的素质,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人,还要懂得如何做学生的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者队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努力把这支队伍建设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精干高效、专家学者型的工作队伍。

21世纪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世纪,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在这个新世纪中,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管理本身都将发生变革。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担负起教育管理一代人的历史重任,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本身特色的管理科学,对本身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综合、创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费江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

[3]陈艳.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3).

[4]刘淑提.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1,(1).

[5]李广才等.关于高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1,(1).

[6]周友平.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教育探索,2001,(4).

作者:张雪松

上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