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3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如何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摘要:文章从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内涵意义,简述学院存在的日常安全问题现状,并针对学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重点介绍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具体做法,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必然要遇到的问题。随着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学校常规的安全教育管理以经验管理模式为主,以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作为管理行为的依据,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经验。年轻的辅导员们尚欠缺此方面的经验。第二,学院各部门对待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问题存在差异。很多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大多是在校园的宣传栏、网站中得以体现,更多的教育是在案件发生后才大肆宣传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反而在占据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出现“安全”字眼。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视角就构建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做一探讨。

一、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内涵

高校日常安全管理从基本内涵上来讲,就是通过高校领导组织学校相关教职员工组建校园安全管理小组,同时制定规范、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负责实施,对学校可能出现以及已发生的对高校学生、教职员工、校园设施设备及学校名誉等方面造成损失或潜在影响的事故进行预防、处理和评价的整体化、系统化的策略应对过程[1]。

而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1.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宣传与教育,培养学生安全习惯和整体安全意识;2.进行地震、消防、洪水等常见破坏性灾害的预防、紧急疏散、避险、自救、互救教育,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3.常态化日常管理内容较为广泛,按照安全种类可分为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等等。按照实际管理时间形式可分为校外住宿安全、晚归安全、第二课堂活动安全、无课时间安全、节假日安全等。

二、我院学生日常安全问题现状:

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两个方面看我院的日常安全问题。

(一)从学生角度提出学院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宿舍区存在使用违规电器情况,用电管理难;宿舍内贵重物品易丢失,管理难度大;校园内电动车车速快,放置、充电乱象多,自行车易被盗;宿舍管理不够严格,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三、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2]。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具体做法:

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我们应做好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教育[3],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1.无课时间的安全教育管理。

学生通过课堂形式在校开展学习活动,而无课时间多数处在管理游离区。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安全教育务必落到实处、细处;实施离校告知手续;加强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可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宣传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知识,杜绝安全意识隐患;完善学生信息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2.学生晚归管理。

通过板报、温馨提示宣传单、横幅、谈话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晚归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晚归存在不安全因素;班级设两名安全员定期对本班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和登记;组织系学生干部对所在系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并统计上报系部按规定及时处理;实行定时进入宿舍区刷校园卡门禁制,加大物业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网上公布晚归名单,学院对晚归学生及时教育和处理;定期收集学生晚归证据。

3.第二课堂安全管理。

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导;组织者制定的活动策划案必须包含安全预警方案(尤其是涉及竞技类、体育类等活动),组织者针对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系数,判断是否开展相关活动;活动中负责人及组织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提醒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冷静沉着处理,启用应急预案并上报领导;活动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日后推广运用。另外,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学校官方微博、讲座、主题班会、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普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安全意识。针对《学院每月安全教育工作要点》中各月的安全工作要点:六月根据学院大二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的情况,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引导内容;九月着重地震、消防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教育;十一月针对大三学生需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宣导。

4.校外住宿管理。

主要措施有:1.把好学生外宿申请审批关。按照学院学生手册办理审批手续,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其上签署承诺;审批表格的家长签名和联系电话务必属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2.开展外宿学生安全培训会。召开外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外宿学生学习《外宿学生安全事项告知书》并签订安全协议书。3.加强外宿学生后期追踪管理工作。做好纪律表现登记,及时处分违纪外宿学生。如旷课达20节(含20节)以上的,取消外宿资格。4.及时与班级信息员了解外宿生情况。建立外宿生联系花名册,详细记录外宿生信息。5.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未经审批办理而私自外宿的学生。

5.节假日的安全教育管理。

明确节假日范畴,同时节假日内也应做到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假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重中之重,通过班会、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图片展示、案例解读、拉横幅、做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应急救援办法。第二、假中及假后做好管理工作。1、做好留校学生的统计工作及离校学生的登记工作,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2、加强节假日的值守制度,加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留宿他人,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3、收假时召开班会,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并联系未按时回校学生的家长。

只有将以上几个特殊、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构建分工精细、责任明确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环保体系运行控制,开展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水平,构建预知预警及应急处理网络,快速反应异常事件,更注重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才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张俊明.高校日常安全管理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3):109-111.

[2]朱剑.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64.

[3]张兆玮,陈沙沙.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成功(教育).2011(6):186-187.

作者简介:

梁碧云(1983.5-),女,汉,广西武宣,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工程系辅导员,助教,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广西农业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SKJ1302。

作者:梁碧云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路径探索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通过对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以转变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跟随时代发展变化,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优化社会人才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  创新路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人才竞争是核心竞争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基于此情形,应当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变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用现代化的眼光来对待教育工作,以应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有利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从而保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有效作用,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

1  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其促进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云课堂、网络平台、电子图书馆等来实现现代教育和实施网络管理;第二,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手段,促使高校不断地挖掘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调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案;第三,有利于加强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1]。

2  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所实施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旧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条例与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实用性不强,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加以改变。而且大部分高校并未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缺乏大数据管理服务意识,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2];二是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网络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没有将网络化管理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在安全管理上,还是信息收集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三是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所欠缺,高校资源数据并未实现完全的共享,这不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线上教育进展加快,但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达到最佳效果,线上教育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四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未能实施统筹管理,大数据管理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3.1 创新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实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根据当前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调整管理结构,体现学生教育管理的社会价值,把管理理论贯彻于实践中,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引向专业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模式,突出现代教育特点。所制定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可适当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使管理工作贴近于实际,而不是浮于表面形式,废除不必要的规定,节约学生教育管理成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要树立大数据管理服务意识,将大数据技术充分引入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实施大数据思维。可利用电子设备来整合高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不断地提升信息整合效率,由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收集,并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比如说,学校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中的信息系统,来收集学生的各项基础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和习惯,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规划管理和教学;又或是通过收集学生的网络浏览数据,来分析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予以有效的引导。

3.2 加强网络化管理

基于大数据技术,应当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网络化管理,不断地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创建健全的学校信息系统,打造科学的网络平台,并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发布学校日常管理资讯和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专门的网络板块收集学生的意见和问题,以此来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况,得到及时的反馈。例如,可以建立高校校园网,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社群,全面收集学生的各项信息数据。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施管理的方式,不仅能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效率,还有利于缩小高校学生管理成本。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教育网络管理,既要派遣专人来进行管理,维护网络平台和系统的运作,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实施自治管理。在网络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网络管理知识,加强网络管理风险防范,实施有效的网络监督。当发现网络平台中有不良信息出现后,需要及时整顿,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科学规范网络管理秩序。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校的资源整合于学校网络平台中,以便于学生自行搜寻和参考,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

3.3 实现数据共享,开设云课堂

大数据技术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确保数据标准同一化,规避重复信息的收集,提高信息整合速度。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突出大数据管理的作用。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创建数据储存库,将高校之间的资源统一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为保障数据资源的安全性,要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安全管理,平衡高校内部的信息流转。通过创设学生数据中心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充分利用学生数据的价值,积累大量学生数据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信息结构更加多样化。学生数据中心中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课堂学习纪律、学生的违纪行为等,有利于为学生的考核提供可靠的评判依据。

另外,还可以开设云课堂,这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下的必然趨势,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的相结合。云课堂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施远程管理,加强信息交互。利用云课堂有利于拓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范围,要求高校合理分配教育管理资金,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与科研企业打好关系,做好技术开发工作,不断地完善高校教育网络远程管理体系。

3.4 统筹管理,壮大专业队伍

为了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当实施统筹管理,从整体上来进行把控,数据信息除了范围要广泛之外,还应当具备完整性,学校各部门都应当产生信息联系,规避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可成立专业的大数据管理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引进先进的大数据人才和相关设备,以维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数据,推动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科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时代金融,2017(27):282.

[2] 李良,郭瑞鹏,田宇.校园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247.

[3] 何春华.基于大数据时代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9(7):139-140.

作者:王丽丽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推行,就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已经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人性化的团体合作,都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国家教育部给予了高度重视,文件中明确强调,在确保高校学生学习所修专业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加强建设;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为社会带来大批量人才补给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时俱进的开放式教育管理理念也冲击着固有的教育管理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校教育管理使得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对管理者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新要求,有了这样的前提保障,对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占学生总比例的95%以上,鉴于计划生育的国策,使得90后独生子女成了当今高等教育学生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独生子女出现了不好管控的事实,一部分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他人的照顾,生活方面自理能力比较差,并且团队意识薄弱,在互帮互助方面表现得非常冷漠,抗压力能力比较差。这就为高校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多媒体信息的传递者也是多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信息化网络时代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微世界”,网络的实时性,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虚拟性、开放性也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最初的热点讨论,到如今的一些学生沉迷于大型网络游戏,没有节制地在网络上挥霍时间以及金钱,对于老师、学业以及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也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2.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致使贫富差距较大,一些经济贫困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采取极端的手段去逃避现实的突发状况,并且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的富足,心高气傲,盛气凌人,极易产生自负心理,对于“自卑”和“自负”这两种极端的心理状态也加剧了两类大学生的隔膜,长时间的屏蔽沟通,从而导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能顺畅地推行。

3.大学生的总数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达不到平衡状态,很多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时候好高骛远,一意孤行,在就业过程中,急于求成,过于强调自身的价值体现,以及个人的思想,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当面对就业本质与现实需要出现严重不符时,学生们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是对所修习的专业从最初的满腔热血都后来的随波逐流,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出现很多投机行为,甚至有些学生触犯了法律法规。

二、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較差

1.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老师们,在学生成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者不是在被管理者背后对其进行监督和管控,而是营造好的管理氛围,致使被管理者能够自主地进行各自的分工,一些管理者仅限于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是解决问题,这就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无法形成默契度,更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对于教育主体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互动式交流沟通,对于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方法要与学生一样既是教学的管理者,又是教学管理氛围的营造者。由于高等教育一般采用全日制教学,学生们几乎全部时间都在校园里进行相应的活动,但是经过研究调查,授课教师、辅导员老师,以及宿舍委员会的老师的主人翁意识淡薄,不能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照顾每一位学生,从而得不到学生们的信赖,管理者无法改变自身的观念,表现出的是一位训导者而不是很好的服务者,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教育管理方面达不到共识,也就不能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

3.教育管理者的自身能力有待加强,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连贯性不强,形式过于单一,成“趋炎附势”的状态,大量的学生在课后调查表上都会有很多的抱怨,并且对于形式主义也提出了质疑,并且大学是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管理者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而在实际教育管理中,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课题也因人而异地被省略掉。管理者缺乏责任心,在工作中“趋炎附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的切身问题,不能很好地营造学习生活的和谐氛围。

三、对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

1.针对90后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观念新潮、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前提下很难管控的实际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了新的举措。首先要健全90后的人格魅力,其主要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态度要脚踏实地,对人对己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就要求我们90后大学生建立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在日常新闻以及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有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业以及个人感情方面选择轻生,我们在惋惜这年轻生命的同时,也强烈谴责这种行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父母亲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这样对于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不但没有起到积极影响还会对当事人所在的学校声誉以及相应的教育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一定要秉承优良作风,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校园这一独特的环境中,在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方面都会显现出异常的敏感。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一定要把学生们存在的安全隐患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只有学生们安全,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与学生生活正常进行。

2.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创新人文关怀,在社会大环境的驱动下,校园文化也经受着冲击,这种新浪潮的激荡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创新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对教育管理有影响的弊端。在营造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们的人文关怀,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正确导向作用的同时,创造德育双促的局面。使得学生与学校形成一种默契的发展节拍,在新的教育管理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务必做到以理服人、平等待人、以德育人,着重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管理者要带着一颗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对于决定学生一生的重要决策应该从学生本身考虑,例如:“就业指导”老师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在我们教师的热情服务以及亲情奉献中使得广大学生体会到我们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照顾,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教师的职责,更是教师的使命。90后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铺垫好成长轨迹,协助学生顺利成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整合能力的同时,真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解除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于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跟踪,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辅助其成长成才。

3.营造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氛围,实行新的管理机制,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教育弊端,亟待解决,在课堂上,教育管理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生活中扮演的就是亲人、朋友的角色,师生间树立正确健康的关系,在课堂上秉承开放式教学的本质同时,对于学生老师间实行双向评分机制,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相互评价,本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态度进行评分,在评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者与学生间的公开程度,确保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在公布评价结果的同时允许双向质询,将透明度实现最大化,建立專项纪检工作监察机构,从而确保此项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稳定开展。我们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完善、正规化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确保“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在高等学校现代管理制度中,要确实保证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建立开放式校园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存在的相应安全隐患,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了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在规范各个主体的同时确保相互间的平等与制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中,对于管理与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永恒不变的教育课题,随着时代大潮的不断激荡,广大处于政工教育的工作者,要立足自身岗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学生营造健康有序的成长氛围。学生教育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更能影响到学校是否得以正常运行。建立一支作风过得硬的学生管理队伍对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此项工作,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高度的默契关系,使得学生自主遵守学校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教师自觉完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学习中共同促进彼此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工作者应该虚心学习,切实维护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基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克飞,赵月莲.浅谈学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66-167.

[2]周梅.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报,2007,(6):92-94,101.

[3]何天淳.围绕中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云南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云南教育,2004,(12):11-54.

作者:于洪伟

上一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机械专业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