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简述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置明确的管理目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 篇1:

论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摘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由科学主义的硬性管理向人文主义的柔性管理转变,对于我国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以及学生的成人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科学;人文

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提倡的“科学管理”之风深刻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泰勒的组织和管理理论原本是为提高工业组织的理性和效率而创立的,结果却同时成了整个20世纪管理实践的基础和框架”[1]。随着讲究效率、成本和收益的观念逐步建立,高校中便积极倡导教育成本分析、开展教育标准化以及教育教学评估量化等工作。这虽然克服了管理的随意性和模糊性,但也形成了集权化行政管理模式,造成了大学精神的衰弱和人文精神的缺乏,大学世俗化、功利化及同质化倾向严重,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陷入“科学管理”的困境,难以自拔。

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认为人不再是“经济人”,而是“情感人”。研究者关心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工作场所的“硬性”物质环境,而是注重“软性”心理环境,“文化”的意义已经凸显。“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人(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过程”[2]。这对我国高校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大学管理实现人文转向是由教育的本质、大学的根本任务以及人的本质决定的。高校管理在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势必进入到文化管理的新阶段。

一、斗争与博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涨落”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其他科学的典范;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认识方法的楷模;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人文主义认为,意志、非理性的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以直觉、信仰作为认识世界的途径,认为只有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中心和个人地位等等。

综观科学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科学的发展是在人文主义大旗高扬的情况下得到的发展,也就是说人文主义是科学主义之母。然而,由人文主义孕育而成的科学主义最终在慢慢吞噬着它的“母亲”。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科学至上”、“科学万能”等“唯科学”观点占据大部分人的头脑,人文精神的沦落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生态失衡,贫富分化,人情冷漠,理想淡薄,精神空虚,幸福感缺失,科学的异化最终导致人类的异化。

其实孤立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割裂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相补充和内在联系,片面夸大其中一方的作用,而贬低另一方的价值,无疑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只有走向融合才是最好归宿。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空洞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无向的。科学精神是工具理性,人文精神是价值理性,二者同等重要。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二、对立与异化:中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

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观点相对应,产生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两种模式:科学主义倾向管理和人文主义倾向管理。

1.科学主义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困境

科学主义取向的管理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强调学生管理的统一性、制度性和规范性,认为只要严格执行一套管理方法和程序,就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强调管理者的权威,要求被管理者的服从和“听话”,将管理当成终极目标;其教育评估效果单一,尤其是对德育的评估方法简单,以考代评。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具有有章可循、集中统一的特点,可以避免工作的随意性,但是也有着巨大的消极作用。它对学生管理过多、过细和过严,抑制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的发挥,严重束缚其主观能动性,导致大学生变成没有个性的“小羊羔”或强压之下的叛逆。

2.中国特定组织文化的熏陶浸染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我国高校形成科学主义取向的学生管理模式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高等教育一直受到来自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和控制,学校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等与政府部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行政化严重,大学俨然是一个“小政府”。师生之间也是有着“尊卑长幼”之分的,学生管理更多依靠的是经验和制度,老师威严有余,慈爱不足。这对于正当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讲,会引发其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管理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尤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如果忽视对大学生心灵的启发和教育,他们并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反而会出现心灵的扭曲。

3.经济管理理论的生搬硬套是其形成的另一原因

虽然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同属“管理”这个大范畴,但二者不能等同。其区别具体表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物,而大学“生产”的“产品”是人;企业产品的质量可以量化,是显性的,而大学“产品”的质量没有统一量化标准,是隐性的;企业产品质量具有即时检验性,而大学“产品”质量具有延时性,有时要在学生离校之后多年才表现出来。另外,高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还有着目的的不同: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不仅是要维护正常的秩序,更重要的是为教育服务,让学生热爱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教育为主,管理为辅。如果为了管理而管理,则失去了管理的真正意义,偏离了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科学主义的高校学生管理正是错误地处理了学生管理的管理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把学生管理绝对化,造成管理的异化。

三、提升与超越: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文主义范式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文化建设”的兴国方略,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大学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真理的场所,而且具有引领社会文化方向的功能,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大学里进行文化管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由科学主义的硬性管理向人文主义的柔性管理的转变,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学生的成人成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文主义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特征

人文主义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是以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它是在对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压抑人性、阻碍学生发展的反思与批判中产生的,其基本特征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柔性管理为手段,以民主平等为形式。这种管理从其产生开始,就定位为“人文取向”,把大学生与物区别开来,与其他类型的人区别开来,把大学生和谐、充分和自由地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它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抛却不必要的束缚和障碍,尊重学生主体性,抛弃强制的管理方式而更多地采取柔性管理方式,把大学生青春年少的强烈“逆反”减到最小,多给他们以倾听、关怀、感化和引导,从而使学生管理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目的价值。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老师不再享有特权和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是平等的、民主的亦师亦友的关系。管理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理,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更多体现在其教育倾向上。

2.建设组织文化是其必由之路

《易经》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是古人对“文化”一词最古老最有深度的解释。人类学家克里福特?爵兹认为,文化代表着一种“意义形式的历史传承”。 “组织文化”是由美国的管理学者鲍曼等研究提出的,他们认为日本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因其包括信念和价值在内的组织文化因素。“组织文化”即影响组织运作、发展的所有文化因素,它是包括信念、观念、信仰、价值及礼仪的一个集合体。组织文化对企业绩效有着关键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管理自己的文化来赢得竞争的优势。大学是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摇篮,同样可以采用 “通过文化的高度认同使组织创造佳绩”的管理模式。

大学文化管理实质就是“人化”管理,以大学生为出发点,以其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管理目标,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愿景,使主客体之间形成共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文化力。当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大学管理制度、大学文化三位一体之时,发挥管理作用的不再是外界的强制力,而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文化感召力,从而充分发挥其自觉能动性。大学文化管理的关键是要使主客体双方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建立于承认大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

大学组织文化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建设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决定大学的本质和个性,是一个大学与另一个大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而目前大学精神呈现千校一面、世俗化、功利化和行政化的趋势,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受到来自世俗的纷扰和侵蚀。大学生求真精神缺失、学术论文抄袭、社会实践作秀及追弄新潮等现象严重。塑造强大的、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学生管理“无为而治”的根本所在。只有在以大学精神为引领的优秀大学组织文化的感染中,大学管理才会变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冯大鸣. 沟通与分享[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52.

[2]王大中. 关于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问题[J].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000(1):8.

[3]萨顿.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 陈恒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141.

[4]魏湘云. 人文取向与素质教育[J]. 江西社会科学,2000(6):142.

[5]杜时忠. 人文教育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81.

〔责任编辑:邰学群〕

作者:顾红 陈桂香

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 篇2:

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研究

摘 要:文章简述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置明确的管理目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管理;人才培养;德才兼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认清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为其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需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仍在沿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及方法。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及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且难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带来诸多的麻烦。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既影响高校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管理方式有待革新。在大学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由辅导员来完成,因此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调查发现,部分辅导员不重视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不太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生硬,缺乏人文关怀。这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比较明显的形式化倾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使学生对管理工作产生逆反心理,增加管理工作的难度。

(3)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负担也在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出现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对此,很多高校开始通过招聘兼职教师或者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管理团队,但这些人员受到从业经验以及专业素质的影响,往往难以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特别是身兼数职,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影响学校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高校管理人员就要与时俱进,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管理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合理需求及时得到满足,让管理工作获得学生的认可与支持。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设置明确的管理目标。高校要对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如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学习情况、社会发展需求等,在此基础上设置具有可行性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制定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尽量保持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对整体管理目标进行细分,将其分为若干小目标,比如针对各院系、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学生个体制定小的管理目标。另外,确定好具体管理目标之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推动相关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

(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教化和美育功能,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学生以家的感觉,将其求知欲、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体验到尊重、平等、自由、信任、理解,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管理工作方法,充分关爱学生,做到以情动人,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注重创新管理模式。高校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要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构建服务型的学生管理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积极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人性化管理,避免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

(6)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思想作为支撑。因此,高校要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需要。

(7)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通过开展人文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可以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扬学生的精神,规范学生的行为。

(8)加强管理团队建设。高校部分学生管理者综合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加强管理团队建设,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提高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他们的学生管理水平,使其能够运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来说,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解决人员不足和身兼数职的情况,确保每项学生管理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其次,要对现有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能够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有效地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将其工作绩效与薪资、职位晋升挂钩,以此留住优秀管理人才,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为其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置明确的管理目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启才,李姣.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

[2]杨明珠.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06).

[3]段翼泽.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4]曹玉艳.浅析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

作者:方若雨

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 篇3:

心理学思想在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究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高校人数逐渐增多,人数多、生源复杂,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将面临巨大的改革。通过高校管理人员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发现,心理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能够加强高校管理还能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阐述心理学思想的概念和意义,分析高校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并深入探讨心理学思想在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希望通过探究,能够为心理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可行性参考,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心理學思想;高校;学生管理;运用探究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和发展,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性格发展,以至于给我国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共同探究的课题之一。

一、心理学思想概述和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其中包括人们的思维、性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合理应用心理学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改革。

首先,心理学思想合理正确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是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管理中的核心人物。辅导员将心理学和学生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其次,心理学思想的应用可以辅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传统思政工作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心理学思想的应用给思政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心理学思想的运用,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更好地进行思政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心理学思想的应用,能够帮助辅导员在复杂、枯燥的学习管理中梳理管理工作强度和进度,同时降低工作难度,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效率。

二、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学生自身缺失

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大都以全日制教学为主,在大学之前,学生很少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一定的人生阅历,导致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辨别能力也相对薄弱,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误入歧途。加上高校学生一般处于青少年阶段,情绪容易冲动,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使学生在花花世界里迷失,造成严重后果。

(二)社会的影响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每年的毕业生逐渐增加,以至于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结果。好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的规划,在遭受一系列的学习、就业打击之后,往往不能正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甚至产生抑郁、消沉、焦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上大学生年龄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很容易使学生走上歪路,而造成伤害。

(三)家庭的影响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好坏和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发展和价值观培养。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往往会表现得自私、自我、自主能力差;单身家庭的学生,往往性格方面有缺失,有的少言寡语,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则性格偏激;贫困家庭出来的学生,往往有很强的金钱观念,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这类学生会比较自卑,交流意识薄弱。

三、心理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以心理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效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学校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在此团队中,不仅要求辅导教师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辅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辅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灯。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能够加大投入,培养或者外聘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疏导心理的同时,爱护本职工作,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例如,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城市,生活习惯、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从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突然变成了“群居”生活,难免会造成心理落差或者是独生子女养成的娇惯、跋扈的性格,使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格格不入。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开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转变观念,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我们往往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貌似是教师最省心的学生,但是又往往是心理问题最大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对这种学生重点关注,及时和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生活,并鼓励学生打开心结、积极与人交往,为学生的大学生活增添颜色。

(二)利用心理学思想,合理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就仿佛一只脚已经迈向社会,学习环境也从高中的封闭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开放型学习环境。学生很容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对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往往更加明显。因此在高校管理中,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心理学思想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吸收社会或者学校的正能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认识、思想上的偏差及时提出,并引导、帮助学生调整,确保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例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遇到过两個学生小佳和小艺(化名),两个学生住一个宿舍并且关系不错,小佳活泼开朗,人也长得漂亮;而小艺比较内向,长相普通。小艺和小佳在一起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因为自卑对小佳冷言冷语。直到有一次,两个学生同时参加了学校的一个项目比赛,小佳取得了一等奖,而小艺却无缘上榜。小艺嫉妒心强,趁小佳不在将其奖状撕成粉碎,从而导致了两人决裂。在这个案例中,小艺在心理健康中主要存在嫉妒心理、自私心理、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而造成了行为的偏差。辅导员通过对小艺进行心理辅导,让小艺明白了嫉妒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了小艺的身心健康。在辅导员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小艺认识到了自己心理上的缺失,向小佳真诚道歉,两个学生和好如初。

(三)利用心理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随着“人文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思想和认知,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学生在认知和思想上有一定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还不够成熟。高校是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中转站,也就是说步入高校,学生的任务也在高中“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成人”教育。学生在高校学习中除了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外,还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善自我的人格,使自己能够以完美的状态走向自己的新人生。所以在高校管理中,教师要利用心理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需求,以解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目标,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近几年兴起的大学生校园网贷,给学生的过度消费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学生在现有的金钱不能满足自身消费的时候,便利用网贷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陷入了无底深渊,不能自拔。因此教师要利用心理学思想,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动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没有消费能力,自己的消费是建立在父母的辛苦之上。当学生在K歌、看电影的时候,也许自己的父亲在太阳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学生为了买奢侈品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时候,也许自己的母亲正在为了几毛钱和卖菜的大娘讨价还价……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攀比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外界的新鲜事物诱惑,处理好和家庭、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事情要有警惕意识,遇到危险要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四)利用心理学思想,了解高校学生各个时间段的思想动态

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我们多年以后回顾,大学生活是最值得回忆和留恋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利用心理学思想,了解高校学生各个时间段的思想动态,从而针对性地解决各个时期学生所遇到的困难。

例如,大一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身边的一切都比较陌生、好奇,这时期的学生感觉终于摆脱了家长的束缚和学习的压力,可以在大学中放飞自我,但是同时又对未来充满惶恐和迷茫,这时候的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学中期的学生对身边都逐渐熟悉和适应,面对的是外面的花花世界,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偏差。这时期的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避免学生在花花世界里迷失;而毕业前期的学生往往会纠结就业和深造,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深造分析,给学生提供合理化、有效化的建议,帮助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能在大学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自身、社会和家庭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分析,我们需要将心理学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并将心理学思想应用到学生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了解学生在大学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完美、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100-101.

[2]张敏.管理心理学原理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运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8(9):170,17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王新华

上一篇:电子商务与公证法律探讨论文下一篇:创建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