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路径,为高职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音乐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音乐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新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后现代思考

摘要:新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后工业社会已然与现代主义时期音乐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有所不同,笔者试图通过对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管理的简单回顾,及其与当下世界其他国家此方面的对比,得出新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即通过“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各级行政部门职责权行政管理的整体观和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音乐课程设置等综合管理理念来建构新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完善音乐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同时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管理  全球化  后现代  多元化  以人为本

全球化理念日益渐深的后现代社会,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各级各类全方位的音乐人才提出了挑战。本文运用音乐学和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下中外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较详实的调查与比较分析,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总结,指出目前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组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督导组织的必要性。同时,依照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构想。论文将对进一步完善、健全、优化以及提高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层次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确,科学揭示自然界的奥秘,音乐则揭示人类精神的未知,科学用逻辑语言论证而音乐用形象手段展示客观真理。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音乐审美和修养,同时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是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艺术教育管理是一种基于艺术教育工作之上的客观实践活动,它是高等教育文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艺术教育机构科学、持续、高效地运转。音乐教育管理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也就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世界进入全球化概念进一步深入的后工业时期,产生了文化思潮上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概念后,这一理念在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艺术、美学及教育学领域扩展并逐步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且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后工业社会已然与现代主义时期音乐教育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有所不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笔者开始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思路来思考新世纪中国高校普通音乐教育的管理。

后工业社会中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自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广泛被运用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引起了各国人文社科领域的高度重视。无论全球化是好是坏,不可否认的是在以美国为首包括欧洲、亚洲的多国资本主义或跨国资本主义的后工业社会时代已掀起了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浪潮。这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总体特征。随后工业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文化思潮上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种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它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规范其主义。它的复杂性可用设定相对主义来理解。它主要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主张用多元化、多视角的理念去认识观察世界。因此,他反对现代主义的一体化世界观。以上有关后现代的主要理论,较广泛地被运用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从文化角度来看,工业社会由于源于欧洲的认识论哲学在理念上体现出普遍性、单一性、权威性及二元论,而后工业社会则体现出特殊性、差异性、平等性及多元论理念,也就是后现代哲学所体现出的多元论特征,这一点在音乐文化所展现的全球化平台上越来越凸显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特征。对后现代时期的音乐教育美国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美国历来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就拿最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来说,这个著名的理工类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但本专业学科发展在世界上堪称第一,其人文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深入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对于一直就有着重视音乐教育传统且最早进入后工业时期的美国,早在1967年7月23日的唐哥伍德会议上就讨论了其后工业时期的音乐教育问题。会议针对美国迅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对美国发展的作用及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展开了议論。产生了对多元化音乐教育有着重要里程碑作用的唐哥伍德宣言。在实施此宣言的过程中美国音乐教育者会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外,许多组织机构都为实现多元化音乐教学目标做出了努力,如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少数民族关系委员会就于1984年和1990年分别召开了“音乐教与学的社会人类学视野”专题讨论会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法”讨论会,并出版媒体、教材等等。美国这一西方社会中最重视音乐教育且以地方分权制为主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国家,非常注重发挥地方各教育机构的自主性,全美各相关部门全心投入到音乐教育多元化改革的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效果。他们把后现代多元化的概念引入到音乐教育的教学中是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有着注重人文精神传统的德国给予多元化很深的回响。2002年9月德国第39届音乐教育学联盟召开的由柏林艺术大学承办的以“音乐文化——陌生的和熟悉的”为主体的音乐教育研讨会针对全球化的政治与文化及多元文化音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看来德国也把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作为后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

多元化理念在这些国家音乐教育中的引入是后现代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反映,引起了音乐教育计划和教学课程方面的巨大改革,例如,唐哥伍德会议其中一决议指出:“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将鼓励国家和地区教育的评价机构,对所有教育计划,特别是音乐教育计划,用广阔的多元文化视野进行审视。”而教育教学计划也是音乐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国家运用后现代思想重新审视了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其独特性,他们通过政策法规制定了音乐教育的国家性质的统一课标,并坚持音乐教育管理的“以人为本”和“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发展进程及现状

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潮影响下以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曲折发展历程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方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成型并发展起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了发展的步伐,之后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20世纪70年代末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先后成立了音乐教研室,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公共艺术(音乐)教育体系已建立并在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也设立音乐教育委员会,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立了相应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对高校音乐教育在政策上给予诸多支持的几件大事(1988、1996、1999、2006)中可见一斑。其中,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音乐教育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以“普及”为要求,着重端正和提高对音乐教育性质、功能的认识和把音乐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两个重点。1996年,又一次从国家层面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它较全面的对艺术教育的内容,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选修课程等做了相关论述。文件明确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为此,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关精神,更进一步提出了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领导,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将其作为学校年度发展规划的一项内容,统筹安排。此外,各校要确定艺术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重视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及科研。此外,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和李岚清在此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多次强调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010年7月14日,时隔11年后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主席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对以上有关教育的重要观点发表了讲话。第四次教育会议与之前相比,有很多新意。首先体现在教育管理思想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等方面。它已给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音乐教育的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因此,中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一开始就以普及音乐知识为目的,以“美育”为指导方针,这种观点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有着很深的影响。且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以国家统筹管理,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管执行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进行其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当今中国的音乐教育多元化理念不断反映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小学基本理念第九条:理解多元文化。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也有关于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如:第四条就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综上所述,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更加的视野开放,它运用了多元化的视角。这不仅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某些脱节现象,也突出体现出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进程远远滞后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里,“三个面向”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这其中也蕴含着教育要应对全球化。而多元化、全球化的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却没能突出的反映出来,诚实地讲,这的确应引起高校音乐教育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此外,虽然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实践来看,音乐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国是由国家统筹管理,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管执行的管理模式,各高校政策的不同呈现出音乐教育的随意和不确定。教育部2006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也由于管理的不规范拉开了现实和文件规定的差距。使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呈现出以下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从普通高校教育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隶属文学院、艺术类学院或挂靠宣传部、团委等,自主发展空间小,管理不清晰,这就直接導致音乐教师及其职业发展道路以及科研、规划学科发展等方面受限及出现从事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且人数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编制要求等问题。2、学校管理层面对音乐教育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和教学资源及教师层次硬软两方面的缺乏。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一些成为附和国家政策和应付检查而设的临时机构。3、音乐课程设计杂乱无章且质量不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音乐教育)数量参差不齐,内容杂乱,被排除在必修课之外的其他选课形式。4、公共艺术教育机构申办音乐专业后原有的音乐教师转为专业教师,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形同虚设。

后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管理构想

综上所述,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只有高校音乐管理部门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把政策性、总体性和学科综合性的原则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把音乐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祈祷主导性的作用。笔者围绕这三点结合我国目前高等音乐教育管理中所出现的弊端,根据后现代主义概念中的某些观点对新世纪音乐教育管理有以下几点构想:首先,“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建构。2010年的第四次教育会议首先提出在教育管理思想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以人为本”在音乐教育上的体现,最通俗的就是把学生作为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对“教师”来说,则是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自我实现和超越;其次,理顺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责权,建构行政管理的整体观及合理的管理评价制度。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的责权混乱不清、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其主要的缺陷。而在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评价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公共音乐教育评价部门(其中也包括对音乐师资队伍的管理)也是必要的;再次,引入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设置有利于全面素质发展的音乐课程。当今正是科学与人类的IQ、EQ以及后天审美等素质全面开发的阶段,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与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全面的、综合能力的人?全面素质的提高需要有培养全面素质的有效课程设置,后现代多元化理念的引入无疑对此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以上三点是笔者对新世纪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此外,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国家统一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多元化思路,艺术设施和师资条件的优化,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渐融发展,为艺术教育的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如何运筹帷幄政府、学校以及学校本身管理责权,是音乐教育管理的核心,有待专家学者们的更深入研究与探讨。

我国高等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它是需要多维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它在中国发展的落后水平。普及大众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提升整个国民的音乐水平需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已进入新世纪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时期,转变旧的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跟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应是我们应意识到并付诸实践的。2004年10月1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是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的一次了解和对话,也是中国音乐教育首次对世界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一次回应,当然本次会议大部分议题还是针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不应滞后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脚步而应与其位于同等重要的发展地位。

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且激烈竞争的时代给予艺术教育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挑战。具有特殊意义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各个方面起到了协调与均衡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抑制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迫切需要体制改革。为满足社会对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然引起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音乐教育立法是首要的,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各级高校音乐教育相关人员要以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中对高等教育的方针要求为指导,揣摩音乐教育管理的新世纪发展模式。同时,从各普通高校的实际出发决定对音乐教育的相关投入。笔者上文所述的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建构,建立合理的管理层次、建构行政管理的整体观以及以文化发展模式为主而引入的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文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理念愿能为新世纪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构想提供抛砖引玉之计。

参考文献:

[1]Terese M Volk. Music, Educ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人民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OL].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206004199619.html

[5]人民網.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73891.html

[6]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孙娟,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作者:孙娟

音乐教育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路径,为高职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就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来看,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全面提升高职音乐教育水平,显著提升音乐教育质量,就必须深入研究分析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路径,从而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一、我国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缺乏目标定位

缺乏目标定位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正常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学校缺乏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定位不清晰,现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都是模仿普通高校的,这虽然是显著趋势,但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合自己的改革,从而出现教育雷同化现象。第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职业化人才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比较大,如果没有认清这种差异,学校就会走入人才培养的误区。高职院校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仅仅把自身当成是低级本科教育,这对音乐教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理论型人才,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职业型音乐人才。总之,缺乏目标定位是导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

(二)音乐教育管理的缺失

当今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创新和变革,需要音乐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定期开展实践活动的意识。高职院校要想有效改善音乐教育的效果,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受到束缚,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注重自己的感受,也要将学生的思想变化摆在首要位置,否则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被禁锢,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音乐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欠缺是导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局限性,很多高校教师更愿意到普通高等院校就职;第二,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但教师的数量并没有跟上,导致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欠缺。

(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有限,其音乐素养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且,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往往更加侧重音乐理论知识,对实践重视不足,导致音乐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匹配。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一)不断创新管理音乐管理思想

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音乐教师要认清音乐科目与其他科目的差异之处,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可以利用分权的管理模式来代替集中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二)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要始终保持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音乐知识,探索新的音乐理论和相关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管理方式,形成音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音乐教师要同时兼具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意识,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使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三)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音乐教师队伍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校外引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学校应该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作为吸引人才的条件,为外来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给他们营造发展平台,提供进修机会,这会是提升现有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从外面聘请音乐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另一方面,选拔优秀骨干脱产或者在职培训,这样能帮助音乐教师掌握更加前沿的音乐理论知识,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完善音乐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音乐教育管理学分制度。学生能否获得音乐这门课程的学分,不仅要看最终的考试成绩,而且还要综合考虑他们在平时的课堂表现。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大学生素质拓展报告作为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制度性保障。很多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缺乏学习和生活目标,学分管理制度则是促使学生建立人生目标的有效手段。第二,建立学分档案制度。学分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但它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最终因素。学分档案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各项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五)建立健全音乐教材体系

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包括完善和创新音乐教材体系,科学合理的音乐教材体系同样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就音乐教材问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自己对音乐课程设计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建议,然后学校要整合各位教师的合理意见形成初步的教材設计方案,最后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外来专家的意见对初步方案进行细致修改,形成更加科学的教材设计方案。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计划要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教材体系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六)加强学生的音乐人文教育

从某种方面来说,音乐同语言和文字一样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音乐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同一首乐曲中不同的演奏者演奏出来,所传达的情感也是有差异的。音乐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作品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以及自身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中更加富有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原有的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音乐课程的发展,否则就会对学生的培养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对策,比如,更新音乐教育管理理念、完善音乐教材体系,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等,这是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顾涵,王慧.一种基于Java-Web的音乐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25(17):103-105.

[2]殷瑰姣.从流行音乐的商品化浅析“商业音乐管理”的现状[J].音乐创作,2013,14(10):142-143.

[3]季慧敏.浅析民族音乐欣赏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34):188-189.

[4]魏雨柔,唐继红.新形势下高职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定位研究[J].黄河之声,2015(03):81-83.

[5]文峥嵘.高职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01):35-36.

[6]王麒宇.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与途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1-72.

作者:周丹丹

音乐教育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传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课改下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管理模式 创新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正日益被高职院校所重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与普通教育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音乐教育管理是建立在普通教育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特殊管理,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核心。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鉴赏力和参与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管理目的是围绕着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对音乐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目前,院系管理模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管理方式。但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之路较为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院校领导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影响音乐教育管理的水平。目前,由于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未能意识到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而没有将音乐教育放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在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过程学习、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和安排上不合理,导致学生接受不到系统的音乐专业教育,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导致了音乐教育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二是校内音乐教育机构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影响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由于管理体制的混乱,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职称及科研项目申报、学科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制约。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特性认识不够,教师在指导艺术实践工作时不能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三是音乐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投入力度有限,音乐教育所必须的设备设施都严重缺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影响了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音乐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音乐课程之间无系统可言,缺少循序渐进的层次,致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这些主要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管理得不到有效重视,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管理化的作用

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视,既是音乐学科本身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的客观需要。音乐教育管理化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的音乐教育质量,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性化、约束性和强制性是组成合理的音乐教育管理机制的三要素,其中,以人性化最为重要。人性化充分注意了人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充分地发掘人的内在的无限潜能。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以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教育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的音乐教育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核心,学生的发展是音乐教育管理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尊重音乐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因此,要想推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首先,在教学设置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如实习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不足的情况,采取将选修课课堂教学与艺术团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如设置采风考察、排练演出、参加音乐表演、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课堂与社团实践的结合,使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由过去静态、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向动态、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这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教学管理与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以艺术团为载体,便于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这样不仅弥补了音乐课程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拥有了实践的舞台,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还为艺术团的人才选拔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其次,提倡校内外合作,共享优秀师资。非专业院校音乐课以开设大量选修课程为前提,学校必须根据选课制的要求开发出内容、难度、风格各不相同的专业课程,同一学科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课程,开设出不同的专业任课老师,为学生自由选课提供多种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多开设课程,还需要开设质量较高的课程,因此对师资队伍提出了重大挑战。而对师资紧缺的现实状况,我校积极引进了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通过教师授课、指导社团、校内外同台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合作形式,扩大了音乐艺术在校园的影响力,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之间在交流、授课、演出中相互切磋,提高了自身的水平,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师资紧缺的现状。

再次,采用音乐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并建立学校音乐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主要针对音乐教学目标、大纲和教材、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经费投入、活动场地、专职教师聘用与考核等方面进行监督、评估与服务保障。在教师人才管理上,音乐教职工队伍结构要科学合理,层次归属分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与考核标准,把好入岗、晋升关,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理顺、协调音乐教师的归属关系,使教师有了归属感和发展空间,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搞好教学,做好工作。在学生的考核管理上,必须完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成绩以学分、实践积点及奖惩情况来综合衡量。为保证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将音乐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中,限定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对综合成绩较优秀者,经过考核、领导审批,可以免除部分素质积点或免修某些课程,而学分不满者,按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办理。

四、结语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和配合。以教育为主,强化管理,以教育促管理,以管理促教育,只有将二者协调统一,才能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创新发展,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飞飞. 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郑玉梅. 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 考试周刊,2013,13:4-5.

作者:崔梦梦

上一篇:英语课堂职教论文下一篇:地勘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