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

2022-04-19

数码钢琴集体课与音乐文化有着直接关联,并在音乐文化教育中具有优势,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推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建议从教师群体和课程设置两个路径突破,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学习钢琴音乐文化的黄金期和播种期,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 篇1:

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思考

【摘要】钢琴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钢琴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钢琴教育开始起步,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后,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大批钢琴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历代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迅速,钢琴艺术也逐渐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

【关键词】民国时期;钢琴教育;音乐文化

钢琴教育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50年代,欧洲音乐发展如日中天,钢琴艺术也进入鼎盛时期。在鸦片战争之后,钢琴随着打开的海上商道传入中国,开始了我国的钢琴音乐史。民国初年,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学习钢琴,进而学习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文化。民国建立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全国的中小学当中去推广。当时的“学堂乐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反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富国强兵”等内容,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受学生喜爱,许多歌曲也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钢琴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一)钢琴的传入及钢琴文化的出现

满清时期,已有少量钢琴传入中国的见诸史料,但是一方面由于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入的这些钢琴音乐文化并没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呈鼎盛之势,中国的钢琴教育才开始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逐渐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钢琴作为圣歌的伴奏乐器,逐渐被中国人熟悉起来,这个时候,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最初教学生钢琴课的主要是一些传教士,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学生只会弹奏一些圣经歌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最早的钢琴课堂。

(二)早期钢琴教育的发展

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让全国的中小学生去学习。钢琴对音乐的交响性能有很好地反映,因此,钢琴成为当时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早期的钢琴教育与民国初期兴起的“学堂乐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教育真正的发展起来还是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上海中西书院之后,林乐知在上海中西学院校规中规定学生在八年的学习时间都要学习钢琴;另外当时一些女子学校也将钢琴作为学校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之后,钢琴教育在全国各地逐渐的兴盛起来。在这种钢琴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些中国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请外国私人教师教自己钢琴,钢琴的社会教育模式就这样开启了。

二、民国钢琴教育的状况及特色

(一)民国初期的钢琴教育

民国时期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对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有着很好地推动作用,沈心工和李叔同作为当初对钢琴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被记入史册,他们不远万里去欧洲留学,把西洋音乐引进中国,开辟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新道路。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奇在中国举行的钢琴演奏会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钢琴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梅·帕奇还把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引入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对银月实业有杰出贡献的钢琴演奏家。

(二)音乐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民国建立之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例如:《普通教育暂行颁发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等。在这些教育改革文件中,都将钢琴作为新课程的标准内容,其美育教育等新内容成为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很快美育教育成为一种新风尚。在这种教育改革大潮下,新式学堂不断兴起、发展,钢琴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19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和平进行曲》标志着中国近代钢琴教育的正式兴起。此外,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西方音乐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以后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1927年,国立音乐学院的创立对中国的钢琴教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琴教育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北京和上海出现了大批新式音乐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中国国立音乐教育学院的建立使钢琴教育正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这些专业的音乐机构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钢琴音乐的进步。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汪伪政权建立了伪国立音乐学院,当时一些觉悟比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国立音乐学院教学,因此转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当时的国立音乐师专的师生代表着当时中国音乐的最高水平。1940年成立于重庆的国立音乐学院逐渐成为大后方最著名的音乐学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继承者仍然坚持创作,为以后的钢琴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国时期钢琴音乐文化

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专业音乐教育,在专业音乐教育的推动下,钢琴教育事业逐渐朝着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钢琴事业逐渐发展成熟。民国时期的钢琴音乐文化吸收了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种类,对中国钢琴事业有着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浪.近代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

[2]牟媛.中国的钢琴教育历程探究[J].艺术探索,2008,(3) .

[3]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 2) .

作者:陈滢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 篇2:

学前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研究

数码钢琴集体课与音乐文化有着直接关联,并在音乐文化教育中具有优势,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推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建议从教师群体和课程设置两个路径突破,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学习钢琴音乐文化的黄金期和播种期,对于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钢琴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数码钢琴集体课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设置就是必要的,在培养幼儿音乐文化中也是重要的。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与音乐文化教育概述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针对传统钢琴教学法而言的,该课程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和钢琴设备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让全班学生观看“一人授课”的视频来传授钢琴知识和演奏技巧,并依据集体授课中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有效缓解钢琴教育资源的紧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是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和作用下生成的精神瑰宝。虽然世界各地存在不同种类和派别的音乐,但相同点在于借助乐器发出声音或融入歌声,以便引发音乐演奏者与观众的共鸣,并被广泛接受和传唱。因此,在音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民族差异性和地理环境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凸显民族特色和传递民族情感的音乐文化就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和传承。

音乐文化已然形成,其传承离不开音乐教育,人们要秉承传承使命,将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教育以音乐文化为教育内容,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相互作用,在音乐文化生成之后,音乐文化教育可以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在音乐文化教育中的优势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有助于推动音乐文化教育进程

钢琴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课程,通过优美动听的钢琴演奏曲带给学生内心深刻的震撼。因此,钢琴课程历来备受学生欢迎,但是受钢琴教学的局限性等因素影响,传统钢琴教学难以进行有效推广。如果采取数码钢琴集体课,就可以一举摆脱传统钢琴教学模式范围狭窄的窘境,实现钢琴教学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转化,推进钢琴普及教育。同时,数码钢琴集体课还会融入诸多的钢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因材施教法,避免针对性差,进而推动音乐文化教育进程。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易被学生接受,使其喜欢音乐文化

钢琴乐器和钢琴授课费用较为昂贵,使得备受学生喜爱的钢琴成为一种艺术奢侈品,难以全面推广。而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乐理与声学等知识点,使得钢琴教学更为条理和系统,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钢琴学科知识结构更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过程的有趣性和贯通性,并为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很好的场合,增加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使其充分体验钢琴学习的乐趣。总之,数码钢琴集体课容易被学生广泛接受,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钢琴艺术,最终切身感受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音乐文化魅力

数码钢琴集体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传递性和精准再现性,而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往往具有教学过程的全面呈现性和反复利用性等特征,使得数码钢琴集体课具有传统钢琴课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受教育主体的数量限制,以集体方式呈现,而且学生观看数码钢琴集体课彼此不受影响。数码钢琴集体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文化的魅力,有效激发钢琴学习兴趣。

三、学前教育中推行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播种期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往往借助感官来对社会和生活进行简单认知。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来逐渐培养,需要重点把握品德、思想和知识等方面。学前音乐教育选取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并容易理解的音乐作品,恰能通过丰富、生动的学习素材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受和体验来逐渐提升审美捕捉能力,毕竟该阶段的审美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播种期,需要重点把握,这对于幼儿以后进行美与丑、是与非的辨别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前教育阶段是陶冶幼儿道德情操的关键期

一首音乐作品往往饱含情感,承载或寄托着作者内心的思绪,音乐通过传递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但是幼儿长期接受美妙音乐熏陶,特别是聆听数码钢琴集体课,能够从小培养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情感的种子。

(三)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等各种能力增强的动力源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包括数码钢琴集体课在内的音乐,可以在记忆歌词的过程中增强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音乐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强化幼儿的记忆能力,还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词汇,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音乐作品学习可以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听力,优美的歌声可以吸引幼儿集中精力聆听,并通过音色、节奏分辨等来提升幼儿的听力。总之,包括数码钢琴集体课在内的音乐学习和欣赏,是幼儿语言能力、记忆能力、听力、注意力等能力增强的动力源。

四、学前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路径探索

学前教育阶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对象是幼儿,而幼儿仅通过感官进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认知,并不会有意识地学习音乐文化。因此,教师要做足功夫,积极探索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路径。

(一)提高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主体的教学水平

学前教育阶段,每位幼儿对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喜好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选取适应幼儿接受能力的數码钢琴集体课,使幼儿接受音乐文化教育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特点选择钢琴作品,进行钢琴作品二次创作,融入钢琴音乐文化,使幼儿感受钢琴作品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增强钢琴艺术素养,运用数码技术的优势,尝试各种教学手段,最终在幼儿的心中播下音乐文化种子。

(二)设置适应幼儿学习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课程

幼儿对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学习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幼儿对某类数码钢琴集体课特别感兴趣,但是其他幼儿不感兴趣,这就需要结合幼儿的性别和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来设置课程和选取课程,毕竟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当然,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设置不仅要考量钢琴知识的学习,还要在钢琴音乐文化的学习中贯穿舞蹈等方面的学习,也就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学习来最大限度激活幼儿的多种感官,多方刺激幼儿的感官感知,逐渐提升幼儿的音乐文化认知水平。

五、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音乐文化教育需要幼儿教师提升钢琴艺术素养,需要幼儿园设置适应幼儿学习的课程,以便引导幼儿爱上钢琴,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音乐文化种子。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思维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以高校集体课教学为例”(项目编号:18G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 杨瑞雪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 篇3:

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中通常会融入大量的西方音乐内容,其教学方式、钢琴教材以及练习的曲目等方面都是围绕西方钢琴的教育体系而开展,使得高校学生形成“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钢琴教育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开展钢琴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予以更好的传承。为此,本文主要围绕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校;钢琴教育;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新的时代诉求,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则是重中之重。这实则与核心素养的内核是分割不开的,音乐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赏析并独立体会音乐之美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高校钢琴教育,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是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充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方向。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应用在高校的钢琴教育中,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音乐元素,还能了解到音乐文化在钢琴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进而为高校钢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于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现代钢琴教育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颇为丰富的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钢琴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甚至威胁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合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钢琴知识,还能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并从中找到学习钢琴知识的方法,进而帮助高校学生奠定良好的钢琴基础,同时还能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不断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得高校钢琴教育的方法愈发的多样化,其音乐教育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事实上,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仍存在传统音乐文化缺失的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单纯的学习到钢琴技巧,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深处的涵义,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在演奏钢琴乐曲时通常缺少对音乐文化灵魂的融入。就音乐的艺术角度而言,缺少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乐曲并不能称为优秀的艺术,在高校钢琴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领悟到音乐的含义,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三)有利于培养全面人才

钢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高校学生要想在钢琴艺术上得到造诣,就应该深入了解有关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传统音乐文化是现代音乐的载体,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本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所散发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弹奏钢琴的形式表达情感。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于高校钢琴教育中,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素质的音乐人才。

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在钢琴教育中加强情感的融入

为了能够让传统音乐文化真正应用到高校的钢琴教育中,为高校钢琴教学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持,作为钢琴教师就应该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情感的融入。钢琴乐曲作为一种最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想在乐曲中真正的表达出来,就要求弹奏者将自身情感充分的融入到乐曲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弹奏者在弹奏钢琴时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以及音乐作品的本质。高校钢琴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具有典型特性的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情感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帮助学生如何将自身情感融入到乐曲中,同时以此作为载体促进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以便于提高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的水平。

(二)调动学生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

充分调动高校学生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首要体现形式。高校钢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有关传统音乐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传统音乐作品中领悟到作者所抒发不同的情感表达,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潜能。除此之外,高校钢琴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得到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以根据自身对传统音乐作品的认知为基础,为学生布置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实现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激发的目的。

(三)提高钢琴教师专业的音乐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与自身的音乐素养能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所产生的认知,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应用,就应该提高钢琴教师本身专业的音乐素质。基于此,高等院校可以定期组织钢琴教师予以进修学习的培训,并对其开展专业考核,以此来保证钢琴教师专业的音乐素质。与此同时,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踊跃参加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讲座、座谈会等活动,确保钢琴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并在最大程度上为高校钢琴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一定的支持。

(四)创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氛围

环境的好坏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因此,要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充分应用,教师就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对于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及学习成绩的考核都要进行精心的思考。就比如说目前的钢琴曲目中包含着诸多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乐曲,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的载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对应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可以设计轻松愉快的教学流程,通过适当的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钢琴乐曲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通过为学生创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氛围,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钢琴乐曲与传统音乐的完美融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是保证钢琴教育能够长久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高校钢琴教师要想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正确认识并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的音乐素质,同时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加以培养,进而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张秋实.民族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当代音乐,2021(04):52-54.

[2]鲁禄.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黄河之声,2020(18):54-55.

[3]王琛瑜.镇江地方传统音乐在钢琴领域的改编及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北极光,2018(11):64-65.

作者简介:王薇,1995年5月,女,汉族,籍贯:江西瑞昌,学历: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钢琴教育,工作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作者:王薇

上一篇:高中教学科学素养论文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