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

2022-04-28

【摘要】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达主要源于三种思路。中国将财务与会计关系看成是一门学科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的关系,没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在工作上也混淆不清;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工作中,也各具职能;因此,就形成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财务和会计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 篇1:

中西方财务管理对比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得到重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和经济制度,致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差距,这些差异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缺失。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发展背景,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实际运用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西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财务学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一个重大方面,其在我国的真正发展是市场经济地位在我国确立以后,虽然在此期间财务管理已经得到国内企业普遍重视,相应理论也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和应用,但是由于较晚的起步时间以及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财务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差异。

首先,从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的财务管理起步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转型期的市场经济保留了大量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其中就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公有制形式下,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生产和统一分配,实行统一的宏观的财务管理政策,企业自身并不能自主的实行筹资、投资和分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国家作为特殊的经济主体并没有完全的退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的私有制形式,在许多方面没有改变国家的主体地位,这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在西方,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拥有自主的决策权。为了提高经营效率,提升竞争力以实现高收益,企业自身不得不主动去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得到凸显,也越来越被重视,这也就促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在西方的优先发展和完善。

其次,从财务管理理论来看,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有:有效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有效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股利分配理论。这些财务理论一起组成了西方财务最基本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集中和完善的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筹资,投资和分配。有效市场假说提供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基础,资本结构理论解决了筹资的数量问题,有效投资组合理论回答了投资的方向、风险以及决策的问题,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则为了我们如何给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最后,股利分配理论完成了收益的分配问题。相对与西方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由于发展较为缓慢,并没有自身的理论基础,根据王化成教授的观点,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相对于西方财务理论来说,我国的财务理论偏向于对财务规律,财务概率及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着重于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西方财务则更注重于实物研究,着重于如何更好的筹资,投资和分配。在理论研究方法上,西方财务则是实证研究,他们是在大量的实例分析中得出结论,而国内的财务理论研究则倾向于规范研究,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理论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

再次,在财务管理的手段运用上,国内企业相对西方企业来说还需改善。在筹资上,国内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并且在融资过程中,较少考虑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没有深入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这就导致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而且由于更多的是直接融资,债券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失误。相反,西方企业则会对融资方式进行深入思考,而且一般情况下,西方企业更愿意债券融资,因为财务杠杆的作用会带给其更多的收益;在投资上,西方企业表现的更加成熟,并且更多的专注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在股权投资方面,他们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战略投资,而国内企业更多体现在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市场的开拓,产品的竞争力却不能随之提高,最后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且许多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投机性,大大的增加了公司财务风险;在利润分配上,西方企业更多的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企业利润,这对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是极其有利的,也就间接提升了公司的价值,而纵观国内企业,发放现金股利的企业是屈指可数的,他们更多的是倾向股票股利,把现金留在企业以备不时之需,当这笔资金不能找到好的投资机会时,它就导致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的下降,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最后,中西方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效果表现出了较大的差距。相对于国外众多大型企业来说,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是有待提高的。从国内企业来看,其财务管理并没有达到其预定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很多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忽视长期利益,以静止的,局部的,短期的眼光看待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以至于企业追求短信利益,最终导致经营失败。而与此相反的是,西方财务管理更多的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是从全局,以动态的战略眼光来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包括资本预算、现金预算、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内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指导企业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财务管理与西方财务管理存在的差异和不足,对于差异,我们的应该借鉴吸收,对于不足,我们应该找到原因所在,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发展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王庆生:《财务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罗 勇 任海英: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会计之友

[3]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2000,第4期

[4]王化成 佟 岩 卢 闯 刘亭立 黎来芳: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2006第8期

[5]谢 芳:天下论文网.中西方财务管理比较研究

作者:陶稚玲 李 莎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 篇2:

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差异原因分析

【摘 要】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达主要源于三种思路。中国将财务与会计关系看成是一门学科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的关系,没有一个客观的界限,在工作上也混淆不清;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工作中,也各具职能;因此,就形成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财务和会计体系。中西财务差异来自财务管理的不同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主要原因表现在:1.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2.中西方企业经济体制的不同3.企业形式差异。所以,本文就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与会计 差异 西方国家 财务管理

前 言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两则两制”包括《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財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由财务制度规定;会计定方法,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具体经济业务应借记(或贷记)什么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口径和列示。但是西方会计中的“财务”与“会计”和我国的又有一定的差异。

中西财务管理差异来自财务管理的不同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主要原因表现在:

1.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

中国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而非西方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私营企业。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可以凭借所有者权力支配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以在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下中国有一套详细规范企业行为的宏观财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财务仍然有必要存在,原因在于,如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一样,微观财务与宏观财务有密切联系,对企业财务的宏观管理(如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就是宏观财务的重要内容;原因还在于,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存在对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这也是宏观财务的重要内容。可见,所有制不同,宏观财务的内容、体系有不同。

2.中西方企业经济体制的不同

这是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我国,不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这段时期,主要由国家负责企业与外界的联系,企业基本上不存在筹资问题,也无权决定投资和利润分配,不可能建立一套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分配的完善的微观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而只有残缺不全的内向型管理内容,缺乏外向型管理的内容。这种“缺乏”有赖于国家详细周密的宏观财务体系的计划管理进行弥补,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在营运中没有明显的不足。西方企业没有可依赖的计划管理体制,只能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或采用各种方式举债,在分析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决策,在有利于企业竞争发展的条件下自主进行收益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建立开放型的现代企业,这就必须增加“外向型”的财务管理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内外结合的理财型微观财务体系。

3.企业形式的差异

中国企业一般没有股份及债券制度的。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有少量股份发行,目前形成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中没有股票及债券的筹集、转让问题,也没有股利政策。而且,大多数企业都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制度执行,因而在税后利润分配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作者:冯蕾  陈欣  蔡媛媛

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 篇3:

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控制

【摘 要】 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出发,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 角色定位; 控制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商学院始创,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类课程中都普遍采用。成功的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精力,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提高自身素质。而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的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不同的专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和课时要求略有不同,但案例教学是每一个专业都需要开展的财务管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管理类课程相比,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其特殊性。

(一)财务会计准则不断变化

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是我国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的共同问题。如1992年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财会制度的出台,1997-2001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出。这些新的准则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规范财务会计制度和提升行业操作标准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新变化的要求。同样,对于和实际联系紧密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说,每一次财会准则的变化都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源于西方的财务实践活动,我国教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多是以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环境等各个层次进行课程安排。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财务管理实践也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发达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我国可能存在不适用性。例如,资本结构理论中解释企业的融资行为,认为企业融资的先后顺序是先债权后股权,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正好相反。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差异性,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又了解中西方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异同。

(三)案例设计和难易程度的把握

财务管理类案例,一方面需要翔实的企业资料作背景;另一方面需要详细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因为财务管理除了理论还有大量的模型和预测与统计方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些特点,财务管理的案例设计和难易程度的把握相当重要。文字性和叙述性的材料与统计数据、报表等数字性的材料应作平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专业应作调整,这些都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毫无疑问,不管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性的案例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积极的参与者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实施和控制,是掌握全局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一)组织者-选择合适的案例

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应选取适合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和知识层次的案例。比如,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不管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习财务分析都是很重要的,但难易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的时候,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即使是同一个案例,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或提供详尽程度不同的资料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

对于财务管理案例来说,合适的案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有的案例可以用很多年,有的案例只能用几年,有的案例只在当时可以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就有现金流贴现法、收益法、EVA等多种。在过去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非常经典的案例放到现在可能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教师所选的财务管理案例要能够适应现实的环境。

(二)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旁观者,更不可一言不发。案例资料应尽可能早地发到学生手中,对于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各方面最好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财务管理氛围且投入其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讨论、思考、争辩,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种种问题和可以采取的解决办法。

(三)促进者-总结与考核

总结或者点评是每一个案例结束之后,教师都必须要做的工作。总结学生案例讨论的情况,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点评案例,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点评,也可以再提出几种新的方案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肯定学生所做的努力,注意给学生留出继续思索的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科学的考核手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从事财务管理类课程教学多年,不同的案例教学设计所采取的考核手段不同。比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专门安排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即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独立计算学分和成绩的课程,学生完成案例的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例很高,通常是70%,这其中又要综合学生的前期准备、课堂发言情况、讨论热烈程度、分析问题是否深入、引用理论是否恰当等各方面;而对于一般管理类学生,如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只是财务管理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课时不多,案例教学的成绩仅仅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来计算。当然,成绩的高低同样是要综合上述各个方面进行评定的。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控制

笔者曾经讲授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等多门本科课程。每门课程都有案例教学的环节,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控制全局

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控制局面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具有引导、主持、控制等综合能力。

(二)争取全员参与

根据笔者观察,案例讨论和发言环节,很多小组都是一两个人主要参与,其他人只是做听众。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符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另外,有些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发言,即使是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尽量避免出现仅仅几个少数同学发言其他人旁听的局面。可以采取分解任务的办法,如让每个小组不同的成员讲解自己的工作,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或者采取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总之,尽量让每位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争取全体学生都是参与者。

(三)丰富案例讨论方式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是布置案例材料-课前准备-课上讨论-教师点评。笔者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随着课程的深入和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做适当改变。比如,笔者曾经在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了辩论的方式,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进行讨论,学生们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战,效果之好出乎意料。又如,在讲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时候,笔者曾经让学生模拟企业的管理者,就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在进行案例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要始终掌控全局,把握讨论方向,随机应变,争取全体学生的参与。

四、总结

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因其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每一个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论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4),36-37.

[2] 董文琪.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评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6):76-78.

[3] 陈榕.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财会月刊,2007,(1):88-89.

[4] 李永梅.从MBA案例教学谈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2008,(6),153-155.

[5] 康钦春.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7-140.

作者:郑海英

上一篇: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下一篇: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