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差异论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西艺术差异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审美意识决定了诸多事物的成型,属于指导行为的意识形态之一,影响审美意识的因素有很多,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很显著的差异,在各种差异下,声乐艺术也带有各自区域的特征。本文主要是在中西方传统艺术审美的差异下来研究声乐艺术的审美问题。

第一篇:中西艺术差异论文

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

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一些差异,才造成了他们的不同,也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画风带给我们的震撼与美感。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各自的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较长的时间形成的。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 表现形式 差异

绘画作为一种承载着文明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变化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由于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底蕴和哲学观念的差异,使中西方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表现在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强调运用线条,而西方绘画强调运用光和色来塑造形象;在本质上,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现实”,而中国绘画注重主观“意境”。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基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墨点、细墨点组成的,讲究线条的表现形式。西方传统绘画关注现实光线和色彩的表达,需要巧妙地分析光影和空间的构成,这和中国写意用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历史背景

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和道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当时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想要表现出内心情感世界时,便会主动借助大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中国画还注重情景呼应,把自然事物引入画面,并融入主观情感,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从而形成了中国画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思维方式。西方思想主张不应受自然的约束,西方人崇尚用自己的力量征服自然,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画家用光、色、形来表达客体与自己的对立。西方古典绘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许多画家以传播宗教思想为目的,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中表现出宏大、崇高、野性。

二、空间表现

西方绘画以崇尚形式与理性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的审美价值取向为基础,强调写实与物象的再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繪画注重写实,运用透视原理和明暗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结构和空间,注重焦点透视,它客观、科学地反映了事物的表象。这种画法使西方人着迷,并使他们不断去钻研,这一时期绘画方法的理性的探索对透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是透视最常见的原则,在空间表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也具有近实远虚的特点,但空间不是从同一个角度,甚至不是在同一个地平线上,在透视中进行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组合,画面讲究意境和神韵,感性胜于理性。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高度的概括和无限的想象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境界,而此时的西方绘画艺术则追求写实。这两种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只有清晰认识,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

三、绘画题材

从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政治题材的绘画作品很常见,其由君主的喜好为主导。西方早期绘画的基础来源于宗教文化,所以题材的选择主要是表达宗教思想,大部分是《圣经》中关于圣人的传说,在题材选择上不够广泛。中国画注重以“造化为师”,通常喜欢从自然中选择绘画主题,希望在作品中描绘出符合主观感受的理想世界。

四、色彩概念

在绘画艺术里,色彩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手法,它有着独特的感觉和魅力。西方艺术家通过观察、研究和再创造,来追求色彩的表现。西方古典绘画崇尚写实,主要是模仿自然界的事物,强调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感性的表达,遵循自然规律,从透视、造型、色彩等不同角度表达物体形象的准确性和逼真性,追求真实的艺术精神。而中国画主要是水墨表现,所用的毛笔、宣纸、墨汁、矿物质颜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相比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浓墨重彩的风格,中国画也使用浅色,一般先用墨色来绘制图像,再用色彩淡染,色调质朴、单纯,其中“书画同源”理论,强调书法入画的应用,更注重书画中表现技法、审美理念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中国画凭着其独特之处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五、画幅尺寸

观者通过绘画作品来感受艺术家想要传递的信息,其中画幅的大小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画幅大小也是一种表现手法的体现,即使是同一作品,不同的尺寸也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元、明两代的画幅大小不一,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画。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画的尺寸往往很大,为了突出人物在绘画中的特殊贡献和英雄事迹,大画幅往往会赢得观众的青睐。

六、结语

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丰富了全球的艺术文化宝库。文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艺术也是。对于中西方绘画艺术,我们要深入探讨,取其精华,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并将其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才能促进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刘璐,女,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刘璐

第二篇:基于中西传统艺术审美差异的声乐艺术审美研究

摘要:审美意识决定了诸多事物的成型,属于指导行为的意识形态之一,影响审美意识的因素有很多,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很显著的差异,在各种差异下,声乐艺术也带有各自区域的特征。本文主要是在中西方传统艺术审美的差异下来研究声乐艺术的审美问题。我们首先介绍的是中西方声乐审美的特点,接着总结出造成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在中西方艺术审美的差异下,我国的声乐艺术向哪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艺术审美 差异性 特征

一、艺术审美差异下东西方声乐文化的特征

(一)审美价值的取向

东西方的声乐文化差异首先体现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大致来讲,东方讲求自然教化,而西方比较注重华彩娱乐,属于两种不同的审美价值追求。儒道思想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化的起源,影响了至今几千年人们的思想意识。儒道思想和儒道哲学交相呼应,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审美价值,也自然影响了声乐文化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和政治以及伦理道德有很大的联系,比较强调实用性,轻视娱乐,所以古代的音乐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还具有很大的教化功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直主张通过诗歌和乐曲来养成社会的风气,并以温柔敦厚的音乐来表示品德高尚的人。除了儒家,影响审美意识的另一个学派道家主要推崇无为和自然的主张,从而衍生出一种无为而治的审美追求,琴歌艺术就是道家学派的代表,很能体现道家的审美意识。[1]

(二)审美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东方文明大多都起源于陆地,在神话传中有很多体现,这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东方具有很广阔的土地,绵延的山川形成了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谐、均衡、对称是东方文化的原体,所有的审美意识都是从最初的原体发展演化而来,所以最终中国的声乐大多偏重于抒情,追求缥缈含蓄的美感。[2]

西方文化则大多起源于海洋文明,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多岛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少,彼此处于一种既依赖又竞争的关系中,所以西方不管是在政治还是文化意识上都比较追求统一,却一直处于看似有很多中心其实却没有一个中心的尴尬环境之中,映射到哲学上,就表现为在对比的前提下求得统一的原则,所以西方的哲学观点主要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追求纵向的立体思维,注重和声的美感。

二、造成东西方声乐审美差异的原因

东方和西方在很多方面上都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地理,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哲学的思维,哲学思维是影响人思想意识和实际思维的统帅。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染下,中国形成了比较含蓄保守的风格,但是西方风格的形成就比较复杂,因为最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宗教,两者常年都处于竞争的关系中,并且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拉锯战,所以形成了西方既理性又开放的风格。

音乐本体也是造成声乐审美区别的因素之一,中国比较注重整体音乐的神韵和意境,而西方更加追求的是在理性思维烛照下音乐结构的和谐统一,这是因为中国音乐最初是和诗歌一起发展的,诗和歌是同源一体化的,所以音乐在最初的时候就比较重视情感的表达和意义的传播;而西方音乐的本体更加注重的是模仿,因为在观察人类发展的前提下,西方人认为音乐也是需要模仿的,这和东方的音乐本体有根基上的不同,而且比较重视现在音乐的形式。

三、不同声乐审美差异下,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和文化一样都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早就打破了中西方相互隔绝的局面。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开始积极主动地推广自身的软文化,声乐也属于其中的一种。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国家的声乐文化,也为了更加了解其他国家的声乐文化,在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下分析声乐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如今,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文化的交流也变得更加的紧密,虽然东西方的审美意识不同,但是却有着确定的借鉴价值,当然借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继承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的声乐在形式上一定要注意抒发母语的美感,包括韵律美、语音美、语气美等,为的是观众能在声乐中获得感情上的释放和交流。除了声乐,我国的戏曲艺术也比较注重这一点,所以可以在继承声乐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戏曲的精髓。除此之外,还可以吸收西方的声乐特点,虽然审美艺术不同,但是西方声乐注重理性和和谐美感这一点,对东方的声乐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四、结语

声乐的审美只是东西方差异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方面的差异,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世界才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声乐的审美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也都是彼此可以借鉴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农. 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 音乐研究,2004(09).

[2]白居业. 从中西音乐文化审美差异看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之路[J].大舞台,2013(02).

(作者简介:张敬忠,男,铜仁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作者:张敬忠

第三篇:浅析中西方首饰艺术文化差异

摘 要:首饰历史是世界历史中绚丽多彩的一部分,首饰作为美的表现形式,其对艺术以及社会历史的体现值得探索与研究。中西方首饰艺术的差异体现出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以世界艺术史为序,通过对中西方首饰史的分析,探讨造成艺术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首饰史;艺术;文化差异

1 首饰与艺术

艺术作为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通常被人类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作为人类的意识形态,其形式不断的发展与更替。首饰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其发展历程与艺术史不可分割。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并不是简单情感表达,而是由多元的、全面的社会因素所影响,首饰的发展也是如此,离不开文化与艺术的推动。

2 中西方首饰艺术对比

2.1 原始艺术时期

作为人类的装饰物,首饰这个概念自原始社会就有所展现。这一时期,人类对首饰的理解并没有太多差异,都是表达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之处不过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所获得的自然资源的不同而已。北京周口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这里发现了许多穿孔的饰物[1]。这些穿孔饰品可以作为东方发现的最古老的“首饰”。同样,欧洲的考古学家也在西方发现过原始的“首饰”。同样,西方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发现有指环、饰针等饰物,在米诺斯壁画中也出现有贵妇用发带束在额上,长长的几缕头发用念珠和宝石穿起来拧成发绺[2]。原始人类通过对自然中的物体进行加工与组合,表达了对于美的向往和生活的需要,这是原始首饰起源的一些必要因素。

原始文明的诞生对人们的艺术思想有了极大的影响,世界不同地区发展出多元化的特色文明体系,影响着首饰的发展,因此,在文明出现后,首饰的发展在不同地区才有了风格上的区别。

2.2 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从部族社会逐渐发展出各自的文明。在中国,首饰以玉文化为主,从最初的红山文化中的玉龙,到良渚文化中的玉鐲玉璧,再到龙山文化中的镂空雕琢,这些无不体现出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玉作为首饰的材料,不断被发展与改良,衍生出众多设计与种类。在西方,苏美尔文明的黄金新月型首饰成为典型;古埃及文明以图章主题和护身符主题的首饰而闻名,前者是身份的象征,后者是对自然和死亡的崇敬;古希腊文明则以神话为主题的首饰为代表。由此可见,西方首饰的艺术文化特点与其所承担的神话传话、自然崇拜息息相关。同时,首饰的材质因受到人类开采及冶炼技术的影响,促使了首饰艺术的特征地域化。

2.3 古典艺术时期

古典艺术是人类艺术进程的第二个阶段。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开始出现极大的分歧,从而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头饰的发展更加完善,金银首饰的数量明显增多,玉制首饰数量开始相对减少。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佛教艺术的传播,对当时东方首饰风格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的中世纪封建社会时代,政教合一的教权统治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这种宗教文化也影响了首饰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西方首饰也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不同阶层中的首饰质地和装饰要求都有区别,显示出一种阶级差异,比如规定钻石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佩戴。

究其本质,中西方首饰艺术发展因素其实十分相似。虽然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外首饰艺术风格的差异,但其发展因素却是如此的大同小异。

2.4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艺术家与学者对人性价值的思考与表达,让西方文明艺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反观东方,中国的艺术思想发展闭塞,由原始社会所形成的宗法礼乐思想依旧束缚着人们的灵魂,随着儒家的崛起与发展,这种封建固守的传统思维进一步成为人性的枷锁。从封建社会后期的首饰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思想的束缚让人性泯灭,让思维走向极端,权贵统治阶层的首饰在不断的向奢华繁缛发展,而民间的首饰制作因受到思想的束缚,在不断的向极简的风格发展,导致人们缺失了开放性的思维,并无创造性的发展,只仅仅是将现有事物做到更完美。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国的首饰业也停滞不前,难以再创先秦、盛唐时期那种创造性的辉煌。

2.5 近现代艺术时期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流派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产生、发展,直到更适合于社会发展的新的流派出现而被替代。与以往不同的是,二战之后的欧洲设计界出现了百家齐鸣、同存共荣的局面。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地区兴起新艺术运动,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在后出现的装饰运动时期,首饰的外观多为优美的几何图形以及流线型,具有装饰性强的特征。这个时期首饰色彩明亮显眼、对比强烈,首饰艺术家开始进行多样化色彩上的探索,这对首饰设计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

在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当代首饰的诞生几乎与观念艺术同步诞生,以最具开拓性的精神改写了首饰的发展史。无拘无束的创作理念,不受身体羁绊的佩戴方式,随处捡拾的制作材料,自由放逸的工艺手段,当代首饰不再是物质层面上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载体。

3 结束语

中西方首饰文化的差异体现出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不同,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不同。西方社会在古典艺术发展到极致之后,先进的工业革命与新文化思想运动让首饰艺术焕然一新。加之近现代几次艺术思想运动促使首饰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的审美也不再单一死板。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归功于西方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尊重与思想的解放,当代首饰艺术不再拘于传统,开启了创造之路。

当然,人类并没有舍弃传统的精华,品牌的诞生与几百年的延续很好的保存了古典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从西方几百年历史的首饰品牌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灿烂文化的留存与革新,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发扬,让世界艺术变得多元化,多样化。在未来的首饰发展中,中外的首饰文化结合必将是大势所趋,单一的西方或是东方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审美的发展。只有提高思想境界,学习其他领域的优秀文化,将其与自身的精华融合,多元化发展,才能在未来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高芯蕊.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2] 蒋喆.珠宝主要产地形态设计的比较[D].北京服装学院,2009.

作者:旷杰媛 高成中

上一篇:通信工程职称论文下一篇:中文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