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差异论文

2022-05-13

小编精心整理了《东西方教育差异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央电视台真人秀节目《青春季》第一季的视频进行了画面,文字,声音三方面的多模态分析,解读了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基于这一多模态话语分析,文章旨在跨文化视角下,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且,尊重差异,反省自身,以期更好的认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检验多模态话语分析对真人秀节目的可操作性。

第一篇:东西方教育差异论文

论中西方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差异

摘 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各大高校与西方国家各大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教育目标和对学生的考核途径。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在中西方高校会计教育的差异,并从中找出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本科会计教育 教育目标 考核途径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尤其是财经院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已经朝着日趋完善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加强了与现实社会的接轨,使学生在学校里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但是仍然与西方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主要从教育目标以及考核途径两方面分析了中西高校本科会计性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一、 中西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差异

1.我国会计高校教育目标

1.1 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现在很多财经类院校都开设有ACCA,CPA,CMA以及CGA的课程学习班;再例如上海财经大学将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掌握会计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从事审计和财务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1.2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将加强实践教学确定为最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具体表现在很多高校会计专业都已经建立仿真实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际过渡的机会,使很多学生可在毕业前对企业的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编制等工作进行实际演习。

2.西方高校会计教育目标

2.1强调分析识别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会计师协会早在1986年就在名为《未来会计教育:为不断扩展的职业做准备》的报告中指出会计学应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国家顾问委员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一篇名为《80年代中期以后的高等教育战略》的咨询报告中指出,大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识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学生的口语、书面写作以及合作能力

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写作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在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西方高校,小组论文在学科的考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通常在小组论文的考核中,为防止某些小组成员对小组作业贡献过少,在最后设有一个小组成员互相打分的环节,此环节的设立,使得一些学生会有意识地更好与小组成员沟通,贡献自己的能力。在论文完成后,还设有一个小组演讲的环节,此环节使得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目标在于锻炼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会计教育中对学生考核方法的差异

1.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对学生的考核方法

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是应试考试,一般会通过期中和期末学生的考卷成绩或者再加上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来评定学生整个学期的总体表现。

2.西方国家高校会计教育对学生的考核方法。

在西方国家,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小组论文(group assignment)、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个人论文、个人演讲也会占据考核结果很大的比例。

西方高校对小组论文和个人论文的题目的选择非常注重实用性。例如,在与公司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相关的课程中,论文的选题通常会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对比分析两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而在审计课程中,论文的题目选择通常是指定上市公司,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变化以及历年财务报表识别出审计重点,并给出最有效的审计手段。

另外,西方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很多科目的考核都有小组论文和小组演讲,学生为了论文和演讲的完成,通常都会在准备过程进行很多次小组会议,共同讨论,甚至争论,最终确定论文内容。

最后,从西方高校选择通过演讲对学生考核还可看出,西方高校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多工作岗位,沟通能力都极其重要,这些演讲的考核手段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清晰有效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总的来说,从论文的考核方式上可以看出,西方的会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提升会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例如当今四大在对学生的面试环节中就包括了小组任务的环节,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员是否能得到工作机会,而任务完成情况依赖于小组每个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除了小组任务,面试环节中通常还会包括演讲,这点在西方的会计教育当中也得到了体现。

三、西方高校教育模式中值得中国高校借鉴的方面

首先,中国高校会计教育目标除了应树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外,还应树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比如说,如果我国高校可以在一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加入论文,而论文的题目可以是一些实际的商业案例分析,但是,论文的要求不能仅仅现定于分析现象,还要要求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对于学生口头能力的表达,在我国的会计教育中体现并不明显,并不像很多西方的高校,会要求学生在对一些商业案例进行书面的分析后,还要求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而对于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一般只在学生毕业时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不是像西方高校,多数课程的都会有论文要求,论文的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比重。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当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学生工作后不止是只要求他们埋头工作,沟通交流能力也很重要。

最后,中国高校会计教育也应加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就业角度来说,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次,在学生以后工作过程中,也会需要到和其他人合作,较强的合作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得工作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丽,李贤友.中西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比较分析[J].时代经贸,2008(5).

[2] 张小花.浅谈中西方会计环境的异同.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8).

[3] 郑志霞,胡鹏伟.中西会计行业差异在教育模式中的体现[J],商场现代化,2009

[4] 唐荣林,从中西方差异探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创新之路.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作者:郭崇

第二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央电视台真人秀节目《青春季》第一季的视频进行了画面,文字,声音三方面的多模态分析,解读了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基于这一多模态话语分析,文章旨在跨文化视角下,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且,尊重差异,反省自身,以期更好的认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检验多模态话语分析对真人秀节目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跨文化;中西方教育;多模态话语分析;反思

一、引言

在话语分析理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为话语的意义中一大部分是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际不再是利用一种感官进行,而是多種感官同时进行。以这种交际方式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张德禄 2009)。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很多学者都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青春季》讲述的是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学生交换学习生活的故事,他们互相到对方国家生活学习,从而体验不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意义资源整合起来,它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在此之后,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多模态话语,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尤其是教育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且反思目前的教育。

二、文献综述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百年大计,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造成了中西方国家教育方面的差异。差异固然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许多学者对中西方教育差异有不一样的理解。从教育理念角度:任国荣(2007)在试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中提到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问题。分别从知识观念,性格,管理理念方面,谈论了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继而提出适应新形势应该树立的新理念。陈慧青(2011)在论中西方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中,提出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体现在各个方面,这篇论文主要从教育概念, 思想传统,民族性格和历史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对目前的研究有一定的可应用性。杨春苑(2007)在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中谈及我们对西方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国内的多模态话语还处在起始阶段,没有出版的专著,还处在发展进步阶段,只有少量的论文。张德禄(2009)在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作者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对后来的研究做一个铺垫。从前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多模态话语的发展还不太成熟,理论框架还不是很完善,而在这基础上,对跨文化的研究为之更少。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是在多模态的分析下,对中西方文化有一些浅显的理解,以期更好的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的差异。作者认为跨文化,不是跨过文化,而是更好的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而反省自身的问题,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三、理论基础

首先提出“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的是克雷斯和范柳文。他们认为,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话语意义的构建不可避免由多种交际模态构建,所有的话语文本都是多模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语篇分析的一个新的领域。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本研究采用的语料为中央财经电视台2015年播出的《青春季》第一季,共8期。作者行文目的就是更好的发现中西方教育差异,进而反思国内教育,而多模态话语分析一般对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研究,这档真人秀恰好符合这一特征,而且也符合跨文化这个概念,很好的将所有特点整合到一起,这样的语料适合做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因此,《青春季》是对跨文化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合适语料。

四、《青春季》第一季多模态话语分析

要充分理解中西方教育差异及其内容的建构手段,就要对视频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本文选择比较有说服力的语料,尝试从画面,文字,声音三个方面分析这档真人秀是如何形象生动,有力的体现中西方教育差异。

4.1从画面分析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体现。

镜头从校园切到教室,首先是中国高中的教室,一排排桌子,排列整齐,同学们坐的也很整齐。当镜头切到澳大利亚高中教室的时候,很随意的座位,同学们坐的也很随意。从这两个画面对比,作者发现,教室座位安排在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异。

4.2从文字分析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体现。

文字,也就是字幕,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第一期中,有一段字幕这样写“澳大利亚的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课程。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一个班一般只有十多个孩子,老师可以充分照顾每个孩子”,这样的字幕就给观众区分中西方教育差异提供了很好的理解,一眼明了。西方为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存在,都会实践操作,而中方,有时候甚至会一笔带过,从这里,作者发现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区别,西方重实践,中方重理论,对实践实施力度不够。

4.3从声音分析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体现。

对声音元素的分析,主要是上课老师的语音语调和学生的声音变化。这8期节目,从大体上看,西方老师的语音偏高,因为他们的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声调自然而然的升高,而中方的课堂上,老师的语调比较平缓,没有什么明显的大起大落的感觉,不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学生讲话的声音,西方学生讲话都比较快,声音洪亮,而中方学生,尤其是第七期中,尚思乔,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讲话声音很温柔。

五、结语

本文基于《青春季》第一季多模态话语分析,作者发现了中西方的教育差异,主要从画面,文字,声音,对8期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且分析了差异背后的主要原因,作者希望中方教育能深思这些原因,并且对于西方的教育,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对真人秀节目的可操作性。本文分析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多模态不仅有画面,声音,文字这三个方面,还有手势,体态等方面,希望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任国荣.试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J].教学与管理,2007,(1):3-4.

[2]陈慧青.论中西方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J].科教导刊,2011,(1):39-40.

[3]杨春苑.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J].教学与管理,2007,(1):10-11.

[4]吴迪,刘玥.由电影《刮痧》看大学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及教育理念差异[J].继续教育研究,2015,(2):131-132.

[5]杨艳玲.人文教育:中西方教育的共同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79-82.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2009,(1):24-30.

[7]许吟雪.电影《喜福会》中天鹅羽毛意象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外国语文,2016,(3):76-79.

作者:刘心童 赵海成

第三篇:试论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的差异比较与融合

摘 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原因、人文差异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存在大量的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数表现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这些的不同就导致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而差异之中就必然会有借鉴融合,促进全球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这种文化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差异,语言的交流使用与各国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化教育的各个表现层面对中西方文化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差异

一、引言

自东方盘古开天辟地,西方耶稣创世纪,中西方的文化的发展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看似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教育体系,但是综合其本质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教育体系。

二、中西方文化概述

所谓文化就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加简单的定义就是金钱、地位以及相关的教育程度等文化成果。当将不同的文化放在统一的一个维度中就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是有差别的,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着“扬弃”的态度,对优秀文化进行借鉴,对糟粕文化进行取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割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也是在发生着质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在某种层面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导致文化层面发生的质变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有甚者,影响着人民的正常社会生活。这种文化往往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体现。

三、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差异的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中西方总体文化的不同。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来剖析其相互之间的差异,是进行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下面就中西方生活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

1.中西方生活方式差异。中国的古代文化,发源于中国古老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其中闭塞的环境使人们安分守己,形成比较保守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古代封建文化影响下,土地早已经成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然而同一时期的希腊文明,由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其受海洋熏陶出现的商品经济使得西方文明形成了商品贸易为中心的海洋文化,人民开始努力向外探索,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新的市场。

而在衣食住行方面,也不尽相同。从中西方的穿衣风格来看,虽然现代社会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前。旗袍和长袍马褂是男女穿着的主要服饰特征。中国人民由于自身的封建桎梏,导致服饰在设计和装饰方面都存在着保守的因素。在西方,崇尚解放天性的自由理念,在服装设计和装饰方面就更加的注重人类自由理念的发扬,以舒适和自然为穿着特点。

2.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文化虽然都是由于一定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但是却有着质的层面差别。这也就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例如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的自然科学理念;而东方古代存在的封建王权则培养出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封建人文理念。

3.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无论是红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然而这些特点都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决定的。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压迫、反抗的阶段。而在艰难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凭着团结、合作的精神取得了胜利。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相比较来讲西方文化比较推崇个人主义的精神,比较注重独立性,重视个人发展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强调自然人性的发展。

综上,对于学习语言文化的学生来讲,了解各个文化背景之下月岩差异必不可少。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在形式上反映出文化的形态,而在结构方面也影响着国家人民的世界观。因此对于语言文化理解也就离不开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

四、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的融合

1.中西方文化教育在思维方式方面融合。在思维方式角度,要更加注重将中国的用心教育和西方文化中的用脑教育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和西方注重改革创新的思维模式相结合。经过理论联系实践,得到最正确的思维理念。

2.中西方文化教育在主体方面融合。在主体方面,应该将中国的家族本位和西方的个人本位相结合,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宇宙观方面融合。在宇宙观方面,将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西方对于征服自然的思想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文化的思考不仅关乎我们各民族的发展,还关乎我们对现代文明的理解,关系到当代经济社会和政治社会和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大碰撞、大发展的环境之下,求同存异,互利共赢也已经逐渐成为共同发展的理念。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就更加应该注重各国文化教育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教育朝着更加惠普、优化、文明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体俊,武静茹,孟晶,马涛,王丹,张咏梅,武玉清,王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愚人形——论《阿甘正传》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共鸣[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 要汇编[C].2005.

[2]周雪,张焕香,王盼盼,张宋磊,吴昌佶.大学生中西方语言文化现状及策略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2(04).

[3]童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2(09).

[4]张咏梅,魏尔清,张建福,胡霞,徐明,石玥,崔海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

[5]袁晓丽,江智霞,张咏梅,权明桃,赵玲芳,杨德芬,王连红,酒井顺子,李卓丹.英汉称赞语和应答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

[6]张咏梅,郝懿.经典测验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关于题目参数与能力参数估计的比较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 要集[C].2008.

(作者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方飞雪

上一篇:自动化焊接技术论文下一篇: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