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及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与经济转型的影响,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实务的创新在不断持续。本文在对会计理论的含义和作用介绍的基础上,从会计模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等方面,对中关两国的会计理论作出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1: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摘 要:不同的地区、国家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制定该地区或者该国家所需要的原则或准则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差异。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从自身的立场、目的和需要出发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准则。然而,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经济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它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中西方在会计准则方面的不同,本文以比较的形式来展现中西方会计准则在制定的时候具体的差异。

关键词:会计准则;中西方差异;制定模式;比较

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定义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一般来说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运行机制、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以及方法等与准则制定相关的所有内容;另一种含义仅仅指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由于不同的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教育的背景,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必然会倾向于本国的发展,固然会有所不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因此,各国在制定准则时,也会依据本国的失败教训,吸取他国的成果,结合本国国情,相互借鉴,制定的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以更好的促进会计准备质量的提高,各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二、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差异比较

1.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不同

各国制定会计准则之所以会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政治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方式和力度、各国家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资金筹集的来源和方式均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美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正是由于这种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决定了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而我国在结合国情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不仅是为一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而服务,为国家更好的管理部门以及及时了解国有资金的情况并作出投资决策服务。

2.会计准则制定的环境因素不同

(1)经济体制的不同

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准则的产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债权和债务关系越来越复杂,最终使得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割开来,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量变大,这便是促成会计准则制定的直接原因。

(2)政治因素

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社会团体为了维护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通过夺取国家政权和巩固政权,是政府等治理国家的一种活动。西方国家代表资本主义,其所做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奉行个人主义,社会利益则位于次要地位;然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的一切都是以人民为基点,为落脚点,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由此可见,不同制度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利益侧重点的不同必然导致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准则。

(3)制定过程的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其制定有统一的部门,有其固有的法律准则,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公开、公平性;而国外的制定则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其由美国会计准则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师协会(APB)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意见书》和《公报》中所规定的会计准则、方法和程序所组成的。

3.文化差异

(1)尊重主体的差异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互尊互爱,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然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尊崇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由,鼓励追求个人利益。正是这种国家之间尊重的主体的差异,使得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必然要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经济发展职业化水平的差距

美国在很早的时候便开始建立会计职业团体,努力使会计职业有序发展,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奠基,发展的也很好,又因为其财务会计基金会也能为了其顺利的進展提供大量的基金,用来保证独研究人员的高薪和其他研究费用的支出,如此高的薪水也能够吸引到一些具备高技术的人才,而为其更深入研究会计准则问题增加实力,这也是美国得以产生全世界最庞大的、最前卫的会计准则的重要原因之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因为经济发展的较迟,发展缓慢,会计的职业化水平则明显偏低,尤其是会计职业的自我管制能力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都显得很不成熟,则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来维持其稳定的发展。

(3)保密程度不同

在文化背景上来看,美国文化是一种透明、开放、公开的典范,但是中华文化则含蓄、神秘。在这种文化的差异下,直当然在一些信息的公开程度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事项较少,而美国要求披露的事项多而且十分详细。

三、西方会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在比较了中西方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模式之后,我国更应该在结果自身实际情况,在今后制定会计准则和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就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其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是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规定,然而我国企业众多,各类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这项规定并没有细致划分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规定。众所周知,会计准则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但是会计准则只是适用于资金所有者不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然而我国小型私营企业很多,他们与大中型企业、以及已经上市了的企业均使用同样的会计准则,这样难免会其在实施执行的时候会有所偏差。因为,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规定的时候,应该划分的更细致。

第二,注重实质内容,而非表面形式。无论是哪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态度,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所谓注重实质内容,就是指我们在处理经济业务的时候除了要看其法律形式外,更应注重经济实质,换言之,就是我们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法律形式来处理会计问题。如此一来,采用注重实质内容原则就要赋予会计人员较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是一个很重视集体利益的国家,要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前提条件较困难。

第三,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较迟,教育方面有些落后,会计人员学历较低,职业判断能力较差,素质不高,很难适应从会计制度向原则基础准则的转变。从职业道德水平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如此多的恶性事件的出现都说明了说明了我国会计职业界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极大的提高。

第四,正如前文所比较的,我国文化与西方等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而且这种文化差异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是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很难在短时间内相除。因此我们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必须注重各国之间的差异,也必须立足本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必须保留一些由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第五,就我国的会计准则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映政府的意见,为了更加公开公平,所以我们应该聘请由准则的非相关利益人所组成监督机构对准则制定过程和准则制定依据进行监督,并对准则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以提前做出决策,对在准则制定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利现象做出最大的抑制。

第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会计最基础的专业知识,注重理论,而非重视实用性的培养。但是,当今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更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管理、决策的能力。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上最急需也是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人才。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化,企业的不断改革,任何东西是不可能一尘不变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该有所改变与修正,这样才能有利于指导企业的活动,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改革,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有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准则。而比较中西方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分析比較各国之间的差异与优势,以方便我们更好的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的优秀经验,以更好的行之有效地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彭兰兰;许碧娟;对中美会计异同点分析研究——以中美会计准则不同为例[J];电子制作, 2014-18

[2] 周晓敏;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2014-24

[3] 孔骋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探析——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的角度[J];商业会计,2013-17

[4] 牛慧娟;陈辉;后金融危机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3-05

[5] 赵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国际比较——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3-04

作者:葛状 李梦琪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2:

中美会计理论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及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与经济转型的影响,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实务的创新在不断持续。本文在对会计理论的含义和作用介绍的基础上,从会计模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等方面,对中关两国的会计理论作出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比较

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随着会计研究的进程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Harry I.Wolk,2003)。“在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多种流派,主导这些流派观点差异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的不同,对会计的影响较大”(葛家澍、刘峰,2003),“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非理论的方法、演绎法、归纳法、伦理法、社会学法;在会计理论的新方法中,较有特色的有事项法、行为法、信息处理法、预测法和实证法等”(Ahmed Riahi-Belkaoui,2000)。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因此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重要原因。

一、会计理论含义及作用

(一)会计理论的含义 会计理论,从词源学来看,它是由“会计”和“理论”两词复合而成,利特尔顿(A.C.1ittleton)将理论表述为“对实务(事实和行动)的解释”和“行动的理由”(葛家澍、刘峰,2003)。不同的学者对会计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现代会计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不同观点的存在表明了会计理论的研究价值。美国莫斯特(K.S.Most,1986)在《会计理论》(第二版)中认为:“理论是对一系列现象的规则或原则的系统描述,它可视为组织思想、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是由与会计实务相区别的原则和方法的描述组成。”美国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1992)在《会计理论》中指出:“会计理论可以解释为一套以广泛的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这些原则可以: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会计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值得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并不把解释实务作为会计理论的首要作用。通过解释以便理解会计实务虽然也是会计理论的任务,但理论的首要任务是评价实务和指导、发展实务。我国葛家澍(1989)认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会计思想、会计观点到构成会计原则、准则基础的理论;我国娄尔行(1982)则提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抽象,是把会计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的抽象。从以上对会计理论的阐述中,可以得出结论:会计理论是积累起来并与会计相关的知识体系。不同的会计学家对会计理论的不同界定,从侧面反映了会计研究本身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会计理论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会计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变。

(二)会计理论的作用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达到四个目的(美国会计学会,1966):一是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于对会计提出概念,并有可能建立会计的理论;二是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三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四是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用于社会发展。

会计理论的作用就是为选择某种方法、舍弃另一种方法或另几种方法,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解释现存的会计实务。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依据。会计理论不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细的分析,而是侧重于研究会计行动的思想。会计理论阐明了会计行动的原因。建立会计理论的意图是对现行的惯例进行论证和批判,而会计理论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必须对会计所做或期望要做之事提供证据。同时会计理论又要接受会计实务的验证。所以,美国会计学家Ahmed Belkaoui认为:“某种给定的会计理论应能解释会计现象,但当这些会计现象出现时,它们又反过来验证理论。”第二,预测或指导会计实务。从会计发展的大量历史事实中可以发现,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并使会计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揭示会计实践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理论来自实践,研究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推动会计实践向前发展,同时会计理论又服务于实践,进而使会计工作得到提升。

二、中美会计理论比较

(一)中美会计模式的比较 当前对会计模式的定义有:一是,会计模式是按一定的会计特征对会计系统内诸要素所进行的综合与描述。二是,会计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会计工作采用抽象方法进行的模拟,是指为实现一定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三是,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会计模式的分类,就是根据会计模式的某个特征或标志对各个国家会计模式进行的集合"归类。其中缪勒把会计模式分成以下四类:宏观经济模式;微观经济模式;独立学科模式;统一会计模式。缪勒的分类标准是会计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中每一国家的会计学科都程度不同的受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微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也都有自身的会计概念。美国会计学会则有以下几种分类:英联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美国;共产主义国家。这种分类的不足首先是分类标准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是内部缺乏逻辑一致性,再次是它列示的每一模式的会计特征与分类标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美国企业的会计概念、程序与方法,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独立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强调确保企业收益决定的现实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公正性与连续性。阿伦博士根据保护谁的利益,将各国会计模式分为五类,其中美国会计模式单独成为一类,美国会计强调企业会计主要应保护权益性证券投资者的利益;根据各国所依据的经济体制不同,美国会计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专业导向、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二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上,强调制定会计准则的主体以民间职业团体为主,会计准则注重灵活性、可选择性。中国的会计模式属于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国家将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在不断迈出步伐,对美国的会计模式也已有所借鉴和融合,但仍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首先,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虽然认为民间职业团体也有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必要,但主要是政府出面以法律、政策等形式统一管理会计工作;其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总力求使各种会计主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偏向统一,并力求会计规范的完备化和法制化,强调会计规范的指令性和强制性。这样的会计模式应该说是符合我国目前的人文环境和总体会计环境的,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中关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 20世纪70~80年代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概念结构公告,直接由美国会计制订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FASB)研究和发布。这说明,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本身需要概念结构。它不仅需要概念结构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为尚未颁布准则的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性框架、增强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和理解等,而且需要概念结构来充当其辩解的借口。在国际会计趋同的今天,各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必须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础上,否则将给会计准则和会计国际化带来诸多障碍。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目前中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雏形。该准则共包括十一章50个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从本质上看,我国的基本准则与IASB概念框架基本趋于一致。但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的基本准则仍表现出以下特征:在名称上,我国以基本准则取代了概念框架的称呼。在体例结构和表述上,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增加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重新理顺了损益表要素。IASB概念框架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益和费用。其中收益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收入以及利得;费用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费用以及损失。我国基本准则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安排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而IASB概念框架中的利得和损失只属于损益表要素。

(1)会计目标和目的比较。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会计界(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是将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我国会计界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时,会计职能是争论的中心话题之一。我国会计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少涉及目标的研究与讨论,即便有,也是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对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甚少。从内容上看,真正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并以其作为财务会计理论的起点,是在1953年史度伯(staubus,G.J.)的开拓性研究、特别是70年代初期AICPA Trueblood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以及美国FASB的概念结构公告发布以后。西方会计界在研究会计目标时,一般都不区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告)的目标。美国FASB在第l号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确定为以下方面:一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三是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FASB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分别从现金流动的数额、时间分布等和企业经济资源等角度来界定。财务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能借鉴美国会计界数十年的经验,但是根据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育状况,试图模仿美国FASB用“决策有用性”的思路来确立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未必恰当。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会计目标更具体地指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的传递。美国会计学会于1977年发布的报告《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认为,为了做到制定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相关性、町靠性、客观性、可验证性、不偏不倚以及精确性等质量。FASB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评价与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对会计实务不具有约束作用。中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描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但没有明确表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层次,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做出必要的说明。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形式上,我国的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

(3)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比较。美国把会计要素分为十大类,即资产、负债、权益、全面收益、业主投资、业主派得、营业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与之不同的是,我国会计要素共有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对比可以看出,美国没有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而我国则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要素,这种差异与中西方对财务成果的侧重点不同有关。西方将企业“所得税”作为费用项目,与其他费用一样,均应将其与收入抵减,获得经营活动最终结果。而我国在较长时间内都是将所得税作为企业与国家进行利润分配的分配项目,这是由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本是国家投资而引起的。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基本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以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进行了重新定义,取代了原准则会计要素的定义。此外,新准则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如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作为更高权威的文件,规定了会计要素只有6项,所以新准则将两者在”利润”要素中加以体现。原准则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而修订后的准则表述为“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基于会计计量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新增了会计计量的规范内容,对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的概念、含义、应用条件等做出原则性规定。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基础被逐步引入到会计准则中。而原准则没有对会计计量做出一般性规范,仅在一般原则中对历史成本作了原则性规定,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三)中关会计准则比较 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准则的研究拓展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完善和发展。(1)我国会计准则由中国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属政府管制模式。其最大特征是政府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拥有直接的制定或干预权,这种制定或干预权一般是通过政府财政经济部门来实施的。政府管制模式下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准则本身就是行政法规的一部分,因此它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可以避免准则在应用上可能存在的

对部分会计处理的争议。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是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制定发布的。它是一个由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授权和监督下的民间机构。在组织形式上,FASB脱离了AICPA的直接领导,而归属于由职业团体的代表组成的财务会计基金会(FAF)。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以下特点:其成员不都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而且不与任何客户的利益相联系;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采用民主的制定公认会计原则的程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由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即财政部制定和发布的,因此它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但由政府机构制定准则,可能会出现如强调政府意志、忽视民间企业的意见,从而造成会计准则缺乏客观性、中立性。而美国会计准则传统上由民间机构制定,政府则发挥促进、评论与确保贯彻执行的作用,所以比较客观和中立。(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上的差异,在模式上除制定机构不同外,我国的准则制定过程不如美国严谨,也缺少对准则制定过程的理论研究。

(四)会计国际协调的比较 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会计的国际协调日益重要。所谓会计协调化是指通过一些国际性组织或专门机构,制定或认可采纳统一的会计准则或其他标准化文件,促进一定地区或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和可比的活动。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务进行全面调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方法的建议》,开始了逐步向原则导向调整的新里程碑。按照《Sarbanes-Oxley法案2002》的要求,美国SEC完成了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这表明美国已开始对以多年来一直坚持会计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靠拢。这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第一次在修改本国标准时,考虑引入其他会计准则。U.S.GAAP和IFRS趋同的前景是美国已加快了与IASC的合作,为监督和鼓励建立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而努力。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为蓝本起草的,这是中国的会计改革开始真正迈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步伐。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修改了会计要素的定义,这些新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上一样,这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2006年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基本一致,但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是否能保证,尚待执行中的检验。

三、中美会计理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状况的基础不同 林毅夫(1995)认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体系。一般说来,解释的现象越重要,理论的影响也就越大,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大、最强的经济是英国,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心和著名经济学家的产生地也就逐渐随之转移到美国。我国自1979年开始进行改革以来,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现在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并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最迟到下个世纪30年代,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很可能转移到我国来。

(二)中关两国法律法系不同 美国和英国是海洋法系国家的会计模式,我国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我国会计的重要特征。同时,一个国家民众的法律意识对会计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强调法治,民众一般都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习惯于依法办事。会计也是如此,会计团体长期实行“职业自律”,并且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这些会计团体在准则制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规范制度比较完善,会计工作质量往往较高,会计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水平均处在世界前列。而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强调人治,民众的整体法律意识相对较差。因此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会计工作秩序较为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至今仍较为严重,会计规范制度的完善也因之受阻。

(三)中美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不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提倡共同富裕和助人为乐。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会计理论上是“遵规守道”,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精神,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统一性,习惯于遵守明文规定。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尊重个性,强调个性的发展,极力推崇个人主义,激发个人创新的积极性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文化的作用使得理论创新不断,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就形成了美国职业自律型的特点,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和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倡个人专业判断和灵活处理,会计处理偏向乐观,并不断创新,保守程度较低。

四、结论

美国财务会计理论着重研究准则制定与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引入、吸收经济学、财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侧重于实证研究,呈现出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局面。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研究目前仍以归纳法、演绎法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内涵与深度还有差距。为此,需要我们借鉴美国会计理论发展过程的经验,清醒、冷静地分析辨别他国研究的精华和优秀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与中国本土化。

作者简介:

张知(1968-),男,湖北公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张 知

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化,我国各产业领域都开始朝着国际化方向做出全面的升级转型,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方面都秉承了“国际化”的新标准。本论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再分析了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实践性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 办学 创新 实践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往来更加频繁,全球发展呈现出一个开放式的状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国际化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与时俱进迎合全球多元格局发展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如何创新与实践,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现实意义

1.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點任务,其中第九项指出推进共建“一路一带”教育行动,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和退出机制。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特征,即以中外合作为主的国际化办学,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办学经验,增强自身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上优秀职业院校的差距[ 1 ]。

2.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办学则能够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思想层面上拓展了学生的国际意识,为学生引进更多先进的专业技术,同时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

3.强化学生的国际素养

国际化办学模式所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国际视野的拓展和一流技能的培养,还侧重于学生国际素养的锤炼。即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知晓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异国文化风采,以国际化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礼仪和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融入和交流。

4.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也能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中拓展国际视野,其次能在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等活动中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最后,教师在跨文化交流中还能增强自身的国际沟通能力,进而了解到本专业在国际中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1.国际化办学经验尚且不足

经验的不足是高职院校对自身客观的认知,因为国际化办学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式的办学模式,所以自然会受经验不足的因素影响,这也就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模式缺少创新、发展滞后,这一问题是高职院校未来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国际化办学的师资力量有限

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普遍偏低,使得国际化办学模式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譬如在授课方式上,不少高校虽然开启了国际化办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还是采用的普通话授课,没有体现出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国际化”特征,缺少双语授课,这主要就是因为授课教师没有过硬的英语水平,也就无法凸显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特征[ 3 ]。

3.国际化办学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这里的文化差异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教师过分追求国际化教学,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即国内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西方文化差异。若不正视这一问题,国际化办学模式不仅毫无成效,学生也会在受教过程中对中西方文化产生误解,或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和技术。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国际化办学模式

第一,高职院校要竭尽所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国际化特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环境。譬如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全程以英语进行沟通对话,以此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国际化办学的效率[ 4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和平时的表现开展针对性教学,比如将英语基础薄弱和英语应用水平较好的学生分为不同的两个班级,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他们的基础能力为主,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以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高层次的国际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同时也可以以此吸引更多国外留学生。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国际化专业,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就设有财务会计类专业和旅游管理类专业,均为中外合作办学,此外还有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属于国际化专业。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借鉴优秀企业中的文化精神,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熏陶学生的精神认知,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2.加强国际化办学模式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在聘任时就要选择合格的教师,并定期针对师资队伍开展培训活动。譬如鼓励或调派教师前往海外深造学习,让教师全面了解到其他国家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上的运营,从而推动本校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上与合作方对接。高职院校也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一些短期的、定向的培训活动,如跨国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培训等,同样能收获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和经验。

第二,积极引用优质人才,强化院校师资队伍。这里的优质人才既可以是外籍教育人才,或是有国际教育经历人才、英语水平优异的人才,也可以是在外资企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将这类人才引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技能,都能在教育过程中准确传达给学生。再者,对于部分已经达成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也可以邀请合作方的优秀教师来本校任兼职教师,又或是邀请合作方教师定期来院校开展一些演讲活动、培训活动、研讨活动等,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学习优秀理念和经验。

3.消除国际化办学模式中的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问题,虽为正常现象,但也需要对该问题引起重视,合理解决,这样才能推动国际化办学的进程。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专门开设“中西方文化对比”之类的课程,课程内容就是分别讲述中西方各自的文化差异,让学生首先认识到这一正常现象。或是由院校主持,在校内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中外趣味知识竞赛、西方文化节、英语小品比赛等等,在具有娱乐性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由此才能进一步去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可以尝试选用国外的优质教材或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在职业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方法,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拓展思维,学到不同的知识点,使国际化办学模式得到质的升华。

4.创新途径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第一,合理规划国际化办学路线,强化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中寻求创新,首先就需要站在一个制高点,以宏观角度去科学、合理地对这一办学模式作出整体性的规划,如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地梳理本院校的优势,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确定国际化办学目标,提升办学水平。第二,寻找国际化办学的突破口。国际化办学目前基本都是以中外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为主。在选择合作办学对象时,高职院校务必要优先选择与自身专业接近、综合实力强的外校,这样双方才能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各自受益。而在校企合作方面,院校也务必要优先选择社会影响力良好、行业内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方能实现与企业的共同进步。第三,创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高职院校加入地方或是国际上相关的职业教育协会或机构,积极参与各类中外教职论坛活动或国际技能大赛等,实现优质资源的输出和引入。第四,制定国际化办学规划。以区域经济提升或是国家发展为前提,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一流专业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战略性思维规划国际化办学的总目标,再以时间为界限确定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阶段性小目标,比如3~5年要达何种目标,5~8年要完成哪一目标等。第五,确定国际化办学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防止办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办学成效的提升。具体可采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对国际化办学模式实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实践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四、结语

国际化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是当下高职教育研讨的重要课题。尽管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上存在经验不足等各种问题,但正确面对,积极解决,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消除文化差异等,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就能得到有效推动。

(本文系2020 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名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双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编号:ZJGB2020052)

【参 考 文 献】

[1]段菲菲,杨波.“双高”背景下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党建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77-80.

[2]顾卫杰,李璐,陆建军.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51-53.

[3]王丹.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思考——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2):6-12.

[4]史金虎,秦益霖.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2017(1):29-31.

(责任编辑:李雪威)

作者:伍俊晖

上一篇:大众媒体原生态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国家主权全球化趋向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