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

2022-04-28

水平扫描的概念与发展水平扫描,也称环境扫描,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企业。从情报研究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商业领域的信息查询行为方式。1967年AguilarF曾在《商务活动环境扫描》中对环境扫描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将环境扫描定义为:获取有关事件、趋势及描述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信息,决策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识别、处理战略性的威胁与机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 篇1:

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江苏专家共识

中圖分类号 R9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02.01

摘 要 中成药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便科学地进行药品遴选,规范合理地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工作,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和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本次专家共识的制定。共识专家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包含24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中成药品种的遴选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不断优化用药目录和用药结构,加快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从而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药品的使用和费用支出,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关键词 中成药;遴选;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共识

Jiangsu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form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ariety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Jiangsu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 Committee of Nanjing Pharmaceutical Society

ABSTRAC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 China.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variety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as to scientifically select drugs and carry 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a standardized and reasonable manner, Jiangsu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 Committee of Nanjing Pharmaceutical Society have organized the formulation of this expert consensus. Consensus experts have use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brainstorming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 method, etc.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cluding 2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102 tertiary indicators, from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safety, effectiveness, economy, innovation, suit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imary indicator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variety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by the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and pharmacotherapeutics committee (group)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promote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medication catalogue and medication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1+X” (“1” for the essential medicine, “X” for non-essential medicine) medication model dominated by essential drugs, promote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us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scientifically, reasonably and safel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control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and cost, and better meet the drug use needs of the people.

KEY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el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xpert consensus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各环节信息所开展的药品实际应用综合分析,是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的重要技术指导。探索并逐步完善基于政策协同、信息共享、主体参与、多维度分析需求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机制,可为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保障临床基本用药供应与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和专业卫生技术评估支撑[1]。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品种众多、剂型多样、临床应用广泛,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3]。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成药约有59 000多个[4],其中被《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收录的中成药品种达1 374个[5]。当前,有关化学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研究方法包括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客观评价分析(the system of objectified judgement analysis,SOJA)、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等[6-9],且相关的药品综合评价政策文本也已发布[1],近期虽有学者针对中成药的评价体系作了有益探索,但大多引用化学药的评价模式,或方法简单、未体现中医药特色,并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技术方法[2,10-11]。各级医疗机构在制定中成药用药目录时,亦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成药品种遴选和评价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背景,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与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尝试构建了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形成了江苏专家共识,以期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中成药品种的遴选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中成药目录,优化和规范其用药结构,加快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从而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药品的使用和费用支出,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1 编制依据

本共识中,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近年来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政策文件等作为指导与依据,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药品管理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

2 编制过程

本项目于2021年3月启动,首先成立了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专项工作小组,之后召开了8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学(协)会的药学、临床及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经过10余次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3 技术方法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自身特点,是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的集中体现。因此,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应首先基于中医药理论,全方位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其次,该指标体系还需具备科学、客观、规范、实用、快速五大优势,并尽量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行业学(协)会对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的多元化需求。在评价方法上,本项目邀请多领域专家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参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中国药典》和国家中药保密品种等,同时结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等,最终形成本共识。

4 主要内容

本项目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一级指标),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条目池,构建了包含24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阐述,说明参考资料来源和指标权重赋分依据。此外,本指标体系还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设立了“一票否决”的指标项,即对于不符合本医疗机构要求的药品或因质量问题引发群体性不良事件被召回的药品,实行“一票否决”制。本指标体系可供医疗机构进行中成药品种遴选或临床应用评价时使用:(1)当用于中成药品种遴选时,医疗机构在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保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等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基于循证证据,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应考虑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的准入工作,合理制定本机构用药目录,建议使用本指标体系中的第1~6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2)当用于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时,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本机构的药品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建议选择本指标体系中的第1~7项一级指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附件。

4.1 安全性评价维度

安全性评价维度用于测评药品的使用风险。药品安全与否是决定其能否投入临床使用的关键前提和先决条件,设立全面、可操作的针对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中成药上市后,随着用药人群的不断增多,可能因病情复杂、联合用药机会增加等,使得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导致部分患者风险获益比难以明确。本指标体系的安全性评价维度指标涵盖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处方组成、给药方法、特殊人群用药、上市时间、上市后再评价等各方面。其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较典型、应用较广泛的被动监测手段,也是目前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主要手段,该方法的优点是监测范围广、时间长,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较快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早期警告[12]。评价者的主要参考依据为药品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等网站发布的药物警戒、不良反应通报等信息,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最新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中成药的毒性、易成瘾性、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相关内容,以及药智网(www.yaozh.com)中收录的药品安全性信息等。

4.2 有效性评价维度

有效性评价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选择所有当前可获得的质量最优的相关研究证据作为有效性评价证据[13]。有效与否是药品临床价值的重要体现及临床应用的首要考虑因素[14]。本指标体系根据中成药组方依据、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据级别/强度及临床使用情况等,考察待评药品的处方来源、国家中药品种分级保护情况及其在诊疗规范、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中列出的推荐级别,并结合市场销量与医患认可度来评价其有效性。例如,在循证证据来源方面,开展有效性评价的数据应来源于所有当前可获得的质量最优的相关研究证据。由于当前可获得的中成药循证证据数量不多、证据级别有限,故本共识建议:首先,医疗机构可参考中西医诊疗方案,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相关用药指导性文件,如《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等;其次,可参考临床指南,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等权威组织发布的临床指南;最后,可参考专家共识,即由各专业学会编写的专家共识。虽然目前有关中成药的循证证据较少,但NMPA已发布的《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开展中成药的上市后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等内容,提示开展中成药循证医学研究将是今后有关中成药评价的重要工作内容。另外,本指标体系对中成药有效性的评价包括了医患认可程度相关指标,拟通过待评药品的市场销量与临床应用情况来反映其被医患接受的程度,从而侧面反映该品种的疗效。

4.3 经济性评价维度

药物经济性评价是指不同药品成本与产出价值的比较,是对药品经济效益的评估[13]。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临床决策以及《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动态调整、药品费用控制、药品研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旨在保证提高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节约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惠民利民[15-16]。中成药的经济性需要设置合理的评价细则。本指标体系中经济性评价维度主要通过比较同名同方药品(指通用名、处方组成、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相同的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来评价其医疗成本,即通过计算江苏省药品采购平台中同名同方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中位值,评估待评药品日均治疗费用的高低。与此同时,本指标体系还通过比较成分类似、功效相同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来评价其医疗成本,计算方法与同名同方药品相似。而当暂无相同组方、类似成分、相同功效、相同剂型的待评药品时,该项评分统一按中位值计。

4.4 创新性评价维度

为解决近几年中药创新研发动力明显不足等关键问题,NMPA着力构建、完善符合中药特色的审评审批机制,依据《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希望通过中药注册分类等具体优化措施,尊重中药研发规律,突出中药特色[17]。因此,本指标体系也参考上述办法,通过药品的注册分类来评估其创新性,即按照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实施前后的不同要求作为中成药创新性的评价指标并赋予分值,意在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中药创新研究,推动已上市中成药的改良与质量提升,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古代经典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

4.5 适宜性评价维度

中成药适宜性体现在药品技术特点的适宜性和药品使用的适宜性两个方面[13]。首先,考察药品是否为《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因凡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其技术特点、使用等适宜性方面均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其次,通过了解药品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考察其使用的难易程度,进而判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最后,考察药品的有效期,以评价药品的稳定性。

4.6 可及性评价维度

对于药品的可及性评价维度,本共识建议医疗机构可结合实际情况,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情况、生产企业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其一,基本药物是指满足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适应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保障能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且能够保障供应、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8]。《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19]。《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录的685个药品中,包含268个中成药(含民族药)品种,占39.12%。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结构,以更好地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基本实现了常用药品全覆盖,并加强了特殊人群用药保障。在近期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品种达1 374个。因此,本共识认为,对中成药可及性的评价应首先考虑其是否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收录。其二,为方便医疗机构了解生产企业的综合实力与产品及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本指标体系还考察了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排名与知名度。相关信息可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醫药工业百强榜或查询其他权威信息综合平台。

4.7 临床应用评价维度

临床应用评价是指对药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以测评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而筛选出临床适应证明确、医患依从性好、生产企业信用佳的优势中成药品种,从而为医疗机构临床决策、品种遴选、医保目录更新等提供依据。临床应用评价维度主要从同行专家推荐、本机构中该药品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费用影响分析、供应管理分析4个方面进行评价,即通过临床同行专家对药品的认同度来评价其临床价值,通过本机构中该药品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来考察其临床使用的规范性,通过该药品进院后对本机构药品费用的短期影响来反映其经济性,根据该药品在本机构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供应短缺、滞销等情形来考察其供应管理情况,进而实现从生产供应到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多尺度量化评价。

5 结语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发展政策举措、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20]。这提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中成药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讲,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12]。在构建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体系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普适性药品价值评价工具,结合我国医疗资源特点、医疗改革政策、药品政策等,从受益群体角度出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20]。一方面,科学有效地筛选出优势中成药品种,可为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制定、医疗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针对评价过程中对中成药各个维度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促进药品生产企业优化升级,从而提高中成药品种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本次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希望可为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快速评价、合理制定并动态管理用药目录、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医疗机构在进行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时,宜在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组)指导下,由临床药学、医学、行政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相关制度、流程、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等,并注重药品遴选与评价人员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如临床药学、临床医学、行政管理、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等学科人才,使其全面掌握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循证方法学、卫生统计学等技术方法,以保障中成药遴选与评价的工作质量。

受编写人员学术及技术水平限制,本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单位临床专科特点和药品配备要求对评价细则及权重作出相应调整,也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几项指标进行评价。随着中成药理论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践证据的积累,本编写组还将继续优化上述指标体系结构,以探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客观性与科学性并举、实用性与创新性并存、方案简洁明了且便捷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EB/OL].(2021-07-28)[2021-12-07]. http://www.nhc.gov.cn/yaozs/s2908/202107/532e20800a47415d- 84adf3797b0f4869.shtml.

[ 2 ] 党海霞,刘骏,李兵,等.中成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21,30(11):961-970.

[ 3 ] 刘静,朱嘉亮,冯磊,等. 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中成药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5):755-759.

[ 4 ] 蔣宁,杜保民,杜冠华,等.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0,34(4):241-260.

[ 5 ]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的通知:医保发〔2021〕51号[EB/OL].(2021-12-03)[2021-12-07]. http://www.nhsa.gov.cn/art/2021/12/3/art_37_7429.html.

[ 6 ] DIBELLO V,TONTI G,BARLETTA G,et al. Introduction to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J]. J Cardiovasc Echography,2012,22(3):99-106.

[ 7 ] JANKNEGT R,SCOTT M,MAIRS J,et al. System of  objectified judgement analysis(SOJA) as a tool in rational and transparent drug-decision making[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7,8(Suppl 1):S5-S14.

[ 8 ] ANGELIS A,KANAVOS P.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for evaluating new medicin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beyond:the advance value framework[J]. Soc Sci Med,2017,188:137-156.

[ 9 ] 宋子扬,尉耘翠,聂晓璐,等.基于卫生技术评估联合多准则决策分析建立我国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28(10):681-686.

[10] 张海力,焦丽雯,王永炎,等.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多维度多准则优势中成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3):403-406.

[11] 张强,王志飞,谢雁鸣,等.国外普适性药物价值评价工具对构建中成药药物价值评价工具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8):1973-1979.

[12] 李春晓,凌霄,李学林,等.中成药上市后安全性综合评价研究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12):1049-1053.

[13] 张强,王志飞,谢雁鸣,等.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规范[J/OL].世界中医药,2021(2021-10-25)[2021-11-29].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529.R.20211025.0959.002.html.

[14] DRUMMOND M F,SCULPHER M J,CLAXTON K,et al.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are programs[M]. 4th edi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16-19.

[15] 阎伟.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综述[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6-17,37.

[16] 耿向楠,韩晟,胡豪,等.药物经济学循证方法浅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5(4):40-45.

[17] 韩玲,侯晨晨.中药新药研发与注册过程中的沟通交流[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3):730-735.

[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就《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OL].(2021-11-15)

[2021-12-07]. http://www.nhc.gov.cn/yaozs/s7656/202111/068c31b85cb7486b9f77057b3e358aae.shtml.

[19] 张涛志,尹续续,李萌,等.国内各省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规定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事,2020,34(12):1359-1365.

[20]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EB/OL].(2021-02-09)[2021-11-12].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21-02/09/content 5586278.

共识执笔:

束雅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谭喜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 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共识专家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贲彩虹(如皋市中医院)                                                                     窦志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费忠东(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付 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屬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过伟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黄亚博(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蒋 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江志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李洪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李家宝(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李 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                李 萍(南京药学会)

刘 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陆 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陆兔林(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马爱霞(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缪丽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召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邵 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史海波(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溧阳市中医医院)

束雅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譚喜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 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耀洲(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万伟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王 东(南京市江宁中医院)

王 慧(徐州市中医院)                                                                     王小宁(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王永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魏继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

吴德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杨 静(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姚 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郁 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袁加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袁晓航(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

张忠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仲 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朱建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

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 篇2:

水平扫描系统的需求长啥样?

水平扫描的概念与发展

水平扫描,也称环境扫描,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企业。从情报研究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商业领域的信息查询行为方式。1967年Aguilar F曾在《商务活动环境扫描》中对环境扫描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将环境扫描定义为:获取有关事件、趋势及描述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信息,决策者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识别、处理战略性的威胁与机遇。

环境扫描的数据来源广泛,它既包括专家研讨、用户讨论等,又包括正式出版的报纸、杂志、学术期刊、图书、会议论文、行业协会的期刊、联机数据库等,还包括互联网、博客、百科、视频等资源。

目前对水平扫描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部门的定义:水平扫描是在现有的认识和计划上,系统分析潜在的威胁、优势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Banta和Gelijns于1980年为荷兰政府开展了一项新兴卫生技术早期评估的调研,目的是为卫生行业的决策者提供早期的提示。他们将此称为预警系统,并将其建立于荷兰卫生委员会,荷兰也称为最早建立水平扫描体系的国家,并提出了针对新兴技术评估的系统方法:即选择重要的新兴技术,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并传播给决策者,这一过程称为水平扫描。

水平扫描应用实例

水平扫描的信息来源主要分为3类,一是开发商、制造商、药厂和医疗卫生技术公司提供的信息,二是包括主要医学杂志、专家咨询和互联网等媒体资源,三是灰色文献、会议资料和其他扫描提供的信息。

2003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院,就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家庭远程监测技术进行了水平扫描分析。该研究目的是回顾远程监测技术,并评估将该技术应用于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家庭护理的机遇。

主要應用以下方法:1、系统文献回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索关键词,COPD或慢行阻塞性肺病,COAD或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或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这些关键词在检索过程中保持不变。2、调研利益相关者(技术提供者)。提供患者远程监测(PRM)项目背景资料。3、调研PRM实验室。搜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意见和需求、专家意见以及参加者提出的问题。4、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调研。访谈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5、商业技术研究。提供适宜产品的建议。6、文献分析和确认。将获得的文献分类(如研究、设计报告、案例、试验或临床案例、临床试验、成本效益分析),并撰写结论。7、报告。提供文献总结、咨询结果、PRM用于家庭护理的潜能模型、医疗机构设置模型、时间原则讨论和建议。

总结该案例,尽管没有查证到PRM应用于疾病管理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力证据,但是有相关重要文献对PRM技术和远距医学试验进行了报道,这些文献为远程监护技术应用于疾病管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随着目前我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方法较难满足,借鉴国外模式,建议我国的水平扫描网络信息平台,各地组织机构加入共享平台,将有助于医疗技术更加公开、公平和公证。

数据建设的八大门派

所谓专业技能就是对某一专业有深入的研究,很高的造诣。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做到每个专业都精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达芬奇这样的天才。

新兴医疗技术水平扫描系统的建设说白了还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在这个领域,能精通供配电或暖通专业已经是需要很大精力投入了。如果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各专业认做是一个门派的话,数据中心至少有8大门派的武功绝学。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门到两门武功去深入研究,如果个人能力很强,悟性又很高。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全方位无死角掌握。那除了膜拜只有膜拜了。

这8大门派分别是供配电系统派、暖通空调系统派、弱电智能化系统派、消防系统派、综合布线派、网络技术派、服务器技术派、信息安全技术派。

1. 供配电系统专业技能:至少应掌握变压器、柴油发电机、UPS、蓄电池等的运行维护技术、自动控制运行原理和技术;熟悉整定值设定原则、懂得谐波产生和抑制、能审核改造变更方案,发现潜在风险、供配电应急操作规范、能判断故障提出维修方案;

2. 空调系统运行与维护:至少应掌握焓湿图读图能力、熟悉各种制冷剂特性、能判断部件故障、气流组织管理、参数调整等技能;

3. 智能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至少应掌握弱电系统硬件故障维修、软件故障恢复、数据库技术、查找软件bug、编写功能开发需求书等技能。要能会点数据库啥的技能就更完美了;

4. 消防系统专业技能:应掌握各类灭火剂特性、熟知电气火灾特点及数据中心防火要求、气体灭火消防系统的结构及原理、现场救援技能;

5. 服务器的专业知识:至少应熟悉PC服务器、小型机等的特点;懂得云计算、虚拟化技术;能安装配置各类操作系统;

6. 数据中心网络专业技能:至少应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架构、能给网络设备配置参数、熟悉40G/100G的应用、了解光纤通道技术;

7. 信息安全技术知识:至少应熟悉新颂布的《网络安全法》、熟悉安全协议和安全机制、懂得预防信息泄露、熟悉加解密技术、能防止DDos攻击;

8. 综合布线专业技能:至少应熟悉布线规范及验收标准;能动手布放和绑扎线缆、精通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能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系统。

各大门派武功绝学讲完了,接着讲综合管理技能。管理是一门艺术,讲究拿捏一个度,轻了不行,重了不行。

八大心法之一是体系架构:能够搭建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架构必须深刻理解运维管理工作。熟悉现代管理学各大体系架构。

心法之二是管理流程:设计流程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减少扯皮。不要为了显官威人为设置障碍。流程设计得科学合理才体现管理水平。

心法之三是项目管理:对各类方法论要学以致用,深刻理解其内含。其实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就连出门买个菜都可以是一个项目管理的实践。

心法之四是风险管理:管理者应正视风险、重视风险,才能安全生产。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应时刻铭记于心。像过马路、闯红灯这样的事例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实践。

心法之五是资源管理:数据中心资源管理是内容多样、管理方法各不一样。管理者应能真正理解其运行规律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资源。

心法之六是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为什么也是管理的事?我理解的是综合管理者是节能技术倡导者,而专家是节能技术的实践者。管理者要是不懂节能技术,便无从倡导了。管理者至少需要熟悉PUE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心法之七是创新能力:这个能力也跟性格有关,管理人员应该善于发现效率低下的细节、善于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勇于改变固化的思想、敢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事、不断的优化运维工作。

心法之八是软实力:说白了就是个人魅力。软实力其实是很多的,大致如:演讲与口才、人品佳、信用好、会深度思考、能分析判断、管理以德服人。

大数据的人才缺口

既然提到了数据建设,就不得不提到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缺口。日前,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专业名单中,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的高校。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专业学什么?

大数据领域三个大的技术方向:

方向一:Hadoop(在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上存储海量数据并运行分布式分析应用的一种方法)大数据开发方向

方向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向

方向三:大数据运维&云计算方向

精通任何方向之一者,均会 “ 前(钱)”途无量。三个方向中,大数据开发是基础。以Hadoop开发工程师为例,Hadoop入门月薪已经达到了 8K 以上,工作1年月薪可达到 1.2W 以上,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hadoop人才年薪可以达到 30万—50万,一般需要大数据处理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所以学习大数据专业也是进大公司的捷径!

各地出台政策 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福建

日前,厦门市政府发布了《厦门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厦门市将以政府大数据开放开发为先导,推动大数据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

山西

2017年3月16日,山西公布了《山西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17-2020年)》、《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和《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2017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山西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将实现1000亿元以上。

贵州

2017年3月16日,贵阳市出台《贵阳市大数据旅游领域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9年,全市打造智慧旅游示范企业3至5个,引进和培育大数據旅游企业5至10家,旅游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将达200亿元,旅游业态逐步向综合性、融合性转型。

广西

日前,广西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 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该省将积极推进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面向行业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平台。

大数据人才缺口达150万

各大高校紧锣密鼓启动大数据人才培养,缘于大数据时代催生的大量相关人才缺口。

全球最顶尖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出具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大数据或者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激增,其中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0000到190000之间,对于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的岗位缺口则将达到1500000!

“大数据”专业毕业后干什么?

事实上,大数据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脚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国防部、互联网创业公司到金融机构,到处需要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数据分析或数据处理的岗位报酬也非常丰厚,在硅谷,入门级的数据科学家的收入已经是6位数了(美元)。

目前全国各类高校、高职院校已陆续开始围绕大数据专业建设展开研究并申报大数据专业。作为交叉型学科,大数据的相关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也强调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大数据人才。

来源:健康界、数字医疗网

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管理学论文 篇3:

循证医学课程中证据分类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摘  要:文章探讨针对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循证医学课程中的证据分类这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证据分类是循证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但现存的教科书中,这部分内容都较为概括和抽象,而在修习这门课程时多数学生尚未学习过涉及研究设计方案的流行病学,因此同学们常常表现出理解困难的现象。我们在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类教学中,扩展了证据分类的内容,通过案例介绍基于研究设计方法的证据分类,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诊断实验研究、Meta分析、系统评价,内容涉及研究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结果的解读和证据真实性评价等内容,增进了学生们的理解,并为随后证据评价中证据分级、证据真实性评价的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循证医学;证据分类;教学改革

昆明醫科大学针对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对于证据分类分级这一教学内容,同学们常常感到理解起来有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教科书对于证据分类的介绍较为概括、抽象,但是在随后的证据分级部分涉及到各种医学研究设计方案的名称[1-2]。出现较多的新术语,又没有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另一方面是昆明医科大学循证医学教学在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而这些学生尚未学习包含研究设计方案的流行病学,另有些专业没有设置流行病学。有调查显示,循证医学学生认为他们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不能正确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价[3]。目前针对循证医学的改革多集中在考查方式[4]、教学模式[5]、培养模式[6],鲜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因此,我们在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类的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模拟个案介绍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诊断实验研究、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研究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结果的解读和证据真实性评价基础内容,在增进同学们理解的同时,也为随后证据评价中证据金字塔、证据真实性评价的教学打下基础。本文介绍我们在课堂上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讲授上述常用医学研究方案的内容,借以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循证医学课堂中的常用医学研究方案

(一)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先给出一个模拟案例:假如有200个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现有两种疗法——疗法A和疗法B,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到底哪个疗法更好?具体做法是把200个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人,使用疗法A,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B组100人,使用疗法B,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戒断症状评分,4个疗程后的第1天对每一个患者再进行戒断症状评分(戒断症状评分按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进行,共包含饥饿感、食欲增加、疲乏无力、困倦、用药欲望、嗜睡、和他人交往兴趣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焦躁不安等问题,每题0~3分,评分越高,代表戒断症状越严重)。结果显示,治疗前A组戒断症状评分均数±标准差为23.2±3.8,B组戒断症状评分均数±标准差为22.7±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A组戒断症状评分均数±标准差为9.1±3.6,B组戒断症状评分均数±标准差为18.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疗法A优于疗法B。

然后分享对随机对照试验的理解:随机对照试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特别常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比较各组的疗效。在研究对象数量足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对各组的影响相同。

(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假如我们的目标是要看吸烟是不是导致肺癌的原因。具体做法是找到没有吸烟的人1000个(我们可以叫这个组为“非暴露组”),再找到吸烟的人1000个(我们可以叫这个组为“暴露组”)。两组人在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民族、工种、居住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差异。在开始研究的时候,请这2000人去医院体检,排除肺癌的患者(假设所有的人都没有检出肺癌)。记住他们的联系方式,过了一年后,再联系他们到医院体检,看看有没有肺癌。结果发现,非暴露组有2‰(2/1000)的人检出肺癌,暴露组有10‰(10/1000)的人检出肺癌,那么吸烟的相对危险度=10‰/2‰=5。结论认为,吸烟是肺癌的致病因素,吸烟的人患肺癌概率是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5倍。

队列研究通常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按照结局出现在开始研究之后或者出现在开始研究之前的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假如我们的目标是要了解吸烟是否与肺癌有关,具体做法是找到80个肺癌患者(病例组),再找到80個非肺癌患者(对照组),然后问这160个人一个问题:您是否吸烟?结果显示,病例组中有70人吸烟(吸烟人数比非吸烟人数=70:10=7),对照组中有10人吸烟(吸烟人数比非吸烟人数=10:70=1/7),因此两者的比数比(比值比)=7:1/7=49。结论认为,吸烟与肺癌有关,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49倍。

病例对照研究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有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四)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假如我们的目标是要看:(1)昆明医科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是多少?(2)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是否跟近视相关?具体做法是对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每个年级200人,共1000人)去测视力(进行标准视力检查和验光,测试裸眼视力低于1.0,并经过近视镜片矫正后,视力能提高到1.0或以上,诊断为近视)。而且问卷调查每一位同学——是否经常(一个星期4天或以上)长时间(>45分钟)近距离阅读(读物与眼睛距离<33厘米)?结果显示,400人近视,占全部学生的40%(400/1000)。400个近视学生中有320人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人数:不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人数=320:80=4),而非近视者(600人)中有180人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人数:不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人数=180:420=9/21=0.43)。两者比数比(比值比)=4:0.43=9.33(近视者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现象是非近视者的9.33倍)。结论认为,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学生近视率较高,达到40%,经常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与近视相关。

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的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常用指标包括患病率等。疾病影响因素往往针对相应的因素用比值比来表示。

(五)诊断试验研究(Diagnostic Test Study)

假如我们的目标是要看CT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有没有用。具体做法是(以核酸检测)找到100个新冠病毒感染者,100个非新冠病毒感染者,每个人都经过核酸检测和CT检查,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00个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经过CT检测有80人显示有新冠病毒感染(敏感度=80/100=80%), 100个非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90人显示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特异度=90/100=90%)。

诊断试验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疾病随访、疗效考核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的监测等。

(六)Meta分析(Meta Analysis)

假如有个随机对照试验(我们把这个试验叫做试验1)是这样的:有200个高尿酸血症患者,现有两种疗法——疗法A和疗法B,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到底哪个疗法更好?具体做法是把200个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人,使用疗法A,每天1颗,30天为1个疗程;B组100人,使用疗法B,每天1颗,30天为1个疗程。在给药前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抽血检测空腹血尿酸,1个疗程后的第一天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抽血检测空腹血尿酸。以血尿酸值>417μmol/L为高尿酸血症,≤417μmol/L为正常。结果显示,给药前这200个患者都是高尿酸血症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A组有100%(100/100)的患者空腹血尿酸回到正常范围,B组有60%(60/100)的患者空腹血尿酸回到正常范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为,疗法A优于疗法B。

假设除了试验1,还有人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做了跟试验1一模一样的研究,结果见表1。初略估计,A组有效率还是比B组的有效率高(89%对81%),也就是说初步估计疗法A比疗法B更有效,虽然试验2和试验4显示相反的结果。

是否真的是療法A比疗法B更有效,需要用专门的Meta分析软件(比如RevMan 5.3)来处理,就可以得出结论。经过RevMan 5.3分析,结果确认A组有效率比B组的有效率高,详见图1所示。

Meta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多个同样研究资料的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Meta分析所汇总的研究可能是横断面调查,也可能是病例对照研究,也可能是队列研究,还可能是随机对照试验。二是指一种研究设计方案,文献的量化综述,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Meta分析的第二层含义与系统评价类似,有时候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两种名称会互用。

(七)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系统评价是针对具体医疗卫生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世界范围内所有已发表、未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用统一的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用文字描述文献要点,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综合,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随着新研究结果的出现而更新。系统评价有各种类型,如病因与危险因素、诊断、防治、预后等。在Cochrane Library中的系统评价也叫考科蓝综述(Cochrane Review)。

系统评价通常有定量分析部分,那就是Meta分析部分。条件不足以做Meta分析的时候,仅有定性描述的系统评价也不罕见。如果系统评价有定量综合(Meta分析)部分,那么作为一种研究设计方案的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有时候Meta分析可以在未经系统检索文献的情况下,简单地将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以便提高效应量的精确度。如果系统评价没有定量综合(Meta分析)部分,那么它就是定性系统评价,与传统的叙述性文献综述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叙述性文献综述对其参考文献的获取方法很少做介绍,涉及的主题范围也比较广泛。系统评价则刚好相反,具体的方法学说得很详细,涉及的主题比较具体。

二、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研究方案的证据分类内容的讲解,涉及到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诊断实验研究、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内容。虽然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研究方案,比如病例报告、病例系列报告、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参与性研究、卫生技术评估、临床实践指南等,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够把握上述几种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案要点、数据分析方法、结果的解读也就足够了。其理由之一是,上述几种常见的研究设计方案中随机对照试验通常用于识别疾病治疗的方法孰优孰劣[7-8],队列研究常用于识别病因[9-10],病例对照研究用于初步探索病因[11-13],横断面调查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率、探索疾病的相关因素[14-15],诊断实验研究用于探索疾病的诊断[16-17],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用于探索疾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诊断、防治、预后[18-19]。这些设计方案涵盖了医学领域基本的重要问题,为将来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方案夯实基础。

医学院校如果在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学生们尚未学习涉及研究设计方案的流行病学,另外有的专业没有设置流行病学,在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类的教学中,增加设计方法的介绍,深入浅出地解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诊断实验研究、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研究设计方案、数据分析方法、结果的解读和证据真实性评价等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9.

[2]王家良,吴一龙.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

[3]罗盛,张锦,李伟,等.基于能力培养的非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42-144.

[4]邱红燕,范灵,尹婷,等.“循证医学”课程考查方式改革效果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109-111.

[5]王园,张亚军,董秋梅,等.中医临床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9,38(2):67-69.

[6]吴然,蒋燕萍,程义局.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3):8-10.

[7]肖蕾,欧洋,李京,等.基于试验设计三要素规范化的中医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构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60-63.

[8]曾毅,齐淑兰,孟醒,等.以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例对针刺对照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针灸,2018,38(3):297-303.

[9]孙荣国,贾晓蓉.自然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选择与伦理设计[J].华西医学,2019,34(1):91-94.

[10]刘梦舟.面向队列研究的数据校验方法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大学,2018.

[11]胡纯严,胡良平.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病例对照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J].四川精神卫生,2021,34(2):106-110.

[12]关丽征,时雨萌.病例对照研究在医学科研中的理论、设计和实践[J].北京医学,2020,42(7):660-663.

[13]刘宝花.病例对照研究在健康管理科研中的理论、设计和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4):360-366.

[14]姚江月,高琦.横断面调查在医学科研中的理论、设计和实践[J].北京医学,2020,42(6):543-548.

[15]帅平.横断面调查在健康管理科研中的理论、设计和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9(2):179-184.

[16]刘芬.诊断试验研究在医学科研中的理论、设计和实践[J].北京医学,2020,42(11):1151-1155.

[17]张丽帆,刘晓清.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及临床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20,11(1):96-101.

[18]MUKA T, GLISIC M, MILIC J, et al. A 24-step guide on how to design, conduct, and successfully publis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 medical research[J].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0,35(4):49-60.

[19]V U V, KARTHIK V. Model-Based Meta-Analysis: Optimiz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s Using the Totality of Evidence[J].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9,106(5):981-992.

作者:韦焘 张璐平 黄芩 赵霞 何尔纯 刘敏 李红梅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