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论文

2022-04-17

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论文 篇1:

不忘初心 再战征程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公关与文秘专业,经过2000年的高职公共关系学专业,2002年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公共关系方向),2006年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四个历史发展阶段。2009年获海南省教育厅立项,成为海南省高等学校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学生180人。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专业发展,目前能够在国内20多所院校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排名中占据前5的位置,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行业的认可,得益于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全体教师不畏艰难,积极寻找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的努力与奋斗。目前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以公共管理为本体,公共关系学科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创建了“五能力,一形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海南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公关周”。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面向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需要,对专业发展进行规划,凝练了未来公共关系战略管理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专业教学趋向成熟,专业教育成绩突出

专业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关系学系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设置日趋合理

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随公关实践与公关学科的发展而变化的,课程涉及面广泛而深厚,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就目前我校公共关系学本科课程设置而言,主要课程有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关战略与策划、公关实务与案例、公关语言与写作、公关调查与评估、危机管理、品牌战略与管理、传播学、管理学、广告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从实际出发,博采相关学科之长,着眼于公关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以及管理能力、调研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体现务实性、适应性、针对性。同时,面向社会文化特色、区域化的产业开设相对应的公关课程。根据行业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文科专业积极探索,在2016级开始了计算机思维等课程。

(二)形成了契合专业发展的教学特色

1.“三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用以指导实践活动的应用科学,本专业教學活动根据专业教学特点,总结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来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坚持和发展该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该理念已成为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思想得以发展和传承。

2.专业实践教学品牌“公关周”十年的实践

公共关系学系大胆探索实践教学,对推动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我系长期举办“公关周”实践教学系列活动,并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新热点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践项目。 通过“公关周”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院、系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和加强了公关学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教学方式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业界人士的持续好评,开创了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新模式。

3.丰富的校外专家及行业人士的合作支持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界和业界的互动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是本专业教学活动呈现出的一大特色。近五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内知名公关学者、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会长郭惠民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纪华强教授,资深公共关系学者叶茂康先生,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会长、国内著名公关专家陈先红教授,台湾著名公共关系学者、世新大学张依依教授,中国公共关系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秘书长杨晨副教授,宇通客车公司品牌管理经理晁莉红女士,广州方圆公关公司谢景芬董事长,尚诚同力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若歆女士等来我校公关专业短期讲学,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校内所不能提供的行业知识,极大地扩大了公关学生们的视野,最大化地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其次,我系先后与海南智海王潮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海南世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星河公关公司、海南博睿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海口会展局、海南京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双赢”关系。

4.融入最新互联网传播思维及与时俱进的专业培养计划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学校的统一部署,我们每年都适当修订完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特别是突破国内相关专业教育的传统课程体系构架,适当增加了前沿性课程、方法论课程和应用型课程,拓宽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范围。例如,从2012级本科开始实行的教学计划中就开设了与公共管理学科更为密切的公共政策、政治学等课程;从2016级本科开始实行的教学计划中就开设了面向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的高性能网络应用服务系统方向的课程计算机思维,在跨文化传播课程中尝试增加法语小语种教学,以因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及公共外交“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建设背景,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相关国际化人才储备。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有特色的课程结构,学习更加主动而努力。

(三)基于核心能力定位的“五能力、一形象”培养模式的提出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模仿到独立探索,再到提炼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共关系人才。根据公共关系学科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专业核心能力定位为:良好的传播沟通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为实现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从公共关系人才的核心能力出发,提出“五能力、一形象”公共关系人才培养模式。

(四)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研究成果丰富

成熟的教学模式,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给予教师良好的专业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成果显著。由于公共关系学专业国内教育发展较慢,师资引进难,本系从成立以来教师人数基本保持在9名左右,目前本系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5项。拥有海南省特色专业、海南省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海南省教学名师、海南大学十佳教师。本系教师在参与全国高校的公共关系微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获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学委员会功勋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获省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海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近5年教学研究项目6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6项。

(五)学风端正,学生学习成绩突出

“五能力、一 形象”公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明确的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形象培养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资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对个体未来发展目标清晰,前景明朗,专业思想稳定,学风端正,专业学习积极性强。以保研及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呈良好发展趋势。2010年以来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在15%以上,保研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和211大学。2017届毕业生中,考上研究生和出国留学达25人,占总人数的22%。其次,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成绩明显,以最具专业权威性的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这一赛事,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连续两届获得大赛预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多项,决赛铜奖等成绩。以2015级为例,仅2016年,就有3人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成绩,5人次获得省级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成绩。

(六)人才市场检验,就业就是硬道理

从2006级第一届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开始,海南大学以“五能力、一形象”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改革的依据,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2006、2007、2008三个年级的毕业生,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三年的签约率逐年增长,呈明显上升的趋势。2006级毕业生的签约率为56%;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2011年,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的2007级的毕业生实际签约率达78%,2008级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为87%,排在海南大学前三位。而近三年来的2013—2017年,毕业生的最大变化不是就业率的提高,而是与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就业明显呈专业化转化的表现。以2016届毕业生为例,目前在国际TOP10公关公司有2人、国内TOP10公司有5人,其他在网易、搜狐、今日头条、赶集网等等10人,仅2016届毕业生就有15人在北京的国际、国内一流公共关系公司、著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由此可见,在参与行业竞争中,远在海南的我们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有突出表现。

二、逐步提高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能力和水平

(一)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能力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公关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能力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公关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海外背景和博士学位的3人。从教师海外经历来看,有4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分别赴英国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从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来看,师生比高于全国平均数1:16,教师资源使用率较高,专业师资有所不足但相对稳定。为了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吸收更高水平的学术营养,大大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逐步提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力的重要尺度。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高度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增强专业办学活力与实力,并将此作为提高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业绩良好。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海南省社科基金等21项科研项目的立项支持,完成了相关专著5部,学术论文近73篇,实现了以学术带动学科,以科研带动教学,以达到以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公共关系学专业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加政管学院调研海南、国源杯调研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中,由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的学生队伍均取得了很好的参赛成绩,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

(三)社会服务情况良好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和积极投身于我国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近年来,公关专业教师从事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内容涉及党的理论、廉政文化、公关礼仪、公文写作、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测试等多个领域。

公共关系学专业以自身专业为基础,积极承担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陈小桃教授担任中国高等级教育学会二级学会公共关系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职务,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海南博睿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毕研韬教授长期担任海南省政府新闻传播咨询专家以及众多智库研究员。卢暄老师担任海南省公关外交学会秘书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务,为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及公关事业发展献策献力。

三、公共关系学专业未来发展思考

新的时代新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及海南省大力支持海南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系全体教授对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未来发展进行多次研讨,基本达成对未来如何建设和发展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共识,遵循海南大学教学发展“本硕博”一体化建设思路,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提高教师与教学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度;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和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展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明确学科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应用型向研究型转型。结合学院学科方向与特色及海南国际化定位,考虑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立“公关战略管理”硕士点,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国际公共关系管理、战略传播管理、公共舆情管理、政治公关管理,并逐步向博士层次方向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大力提升。

经过近25年的建设和不断努力,海南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困难重重,但不同阶段的稳步前行终有收获,在国内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中能够占一席之地,筚路蓝缕,成就属于过去,重要的是能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大潮中不放弃、不掉队,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能够挺立桥头,以过去的初心坚持公共关系教育,守住公共关系教育这片乐土,为中国公共关系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对于海大人而言,艰辛努力为之奋斗取得的成果终成过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战征程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决心和奋斗前行的信念。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公共关系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陈小桃,海南大学教授、公共关系学系原系主任)

作者:陈小桃

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论文 篇2:

公共关系教育普及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项研究

摘 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符合和谐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21世纪国内外发展趋势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快速适应与融人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全面、和谐、文明发展,对高校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意义与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

公共关系是人们所生存于并必须面对的由社会群体间互动而形成的关系,是社会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管理人性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公共关系利用协调沟通、传播管理、形象塑造三大职能手段。在宏观上,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实现社会环境的优化;在微观上,辅助社会组织科学管理。化解矛盾冲突。协调多方关系,塑造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生存与竞争实力;通过对公共关系的学习与运用,更可促使个体观念更新、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既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现实性分析

(一)公共关系教育普及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大学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同志认为,“培养目标”是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预期和规定,体现着一系列思想观念,……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目的和社会目的两个方面。首先,国家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遵循的共同目标。从21世纪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各种关系有待理顺,既要统筹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际上,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世界范围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等全球性问题又不断恶化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面对上述严峻的历史课题。我国提出了抢抓历史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肩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努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現民族复兴,还要致力于消除社会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实现人类美好家园长期、文明、和谐地生存与发展。其次,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育应具有传承和创新文化、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个性和促进个人发展三大功能。仅从未来我国国内就业趋势来分析,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经济调节范围扩大,加入WTO,就业压力加大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毕业将主要有四个流向:研究设计、市场营销、会计、中介服务、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的家政、代理服务等服务行业;占99%的数量份额,提供75%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可见。21世纪大学生开办、加盟企业或从事服务行业的将占较大比重,形象意识、公众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公关意识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掌握传播技术与技巧,精通WTO规则,善于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将受到欢迎。

我国高等学校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创新型人才、素质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应该也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一是强烈的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国家共兴亡的道德感使命感;二是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开拓进取,寻求最合理与最可能的发展途径来解决人类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掌握现代知识的能力与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心智健康、身心和谐。

(二)公共关系教育普及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

历史与现实已然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昭示,同时也召唤着与之相匹配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改革与完善。随着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增强,信息资讯获得手段的多样化和便捷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学生专业素质水平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但同时也忧虑地注意到在社会变迁、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依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这些差距具体表现为:

第一,受独生子女家庭抚养方式影响和社会变革思潮侵扰,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出现过分强调自我,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贪图安逸舒适,强调实惠和实用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道德信念水平降低。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第二,市场经济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过分专业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层面狭窄,视野狭隘,思维固化。第三。经济改革深化所带来的社会意识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竞争加剧,也加大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失调,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心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第四,受“一言堂”授课模式和试卷考核方式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表达能力、实际动操作能力较差,这些存在于学生思想观念层面、思维方式层面、心理机制层面的问题亟须一种先进的、开放的、灵活的课程体系去加以改善与解决,需要我们研究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去应对挑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关系教育自身特点决定其应是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中的首选。

二、高校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实证分析

依据研究小组成员在校内开设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部分学生中进行的抽样调查(调查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秘、物业管理;年级范围:06级,07级,08级)下发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公共关系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调查显示,《公共关系学》的开设,使89.8%的学业生端正了对公关的认识,认为公关教育能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先进的观念、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认为有利于树立形象意识者占89.6%;有利于树立公众意识、互利意识者占85.7%;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者占82.6%;能注重应用公关礼仪知识的学生为86.0%,认为公关能提高交往技巧。树立自信热情、开放的心理素质。

第二,《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能力的调查。调查表明,公关课的学习,使85.7%的学生能运用换位思考,很好地体会别人的心情;76.5%的学生能遵守诺言。讲求诚信;70.7%的学生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懂得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占到53.2%。

第三,对《公共关系学》课堂讨论的评价。《公共关系学)课堂讨论的开展使82.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协调能力;81.8%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表达能力;80.5%

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控应变能力;79.0%学生认为能提高社交能力;72.6%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问卷调查,在多年实践教学的直接观察总结分析中,开设《公共关系学》选修课或公共课,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如下效果:

(一)强化公关意识与创新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公共关系学学科体系内容涉及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诸多学科,既吸收了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管理、策划、传播、礼仪知识。接受更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学会危机管理,掌握关系协调,拓展思维空间,不仅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全球化要求的综合素质,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也增进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策划,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全局意识

公众利益至上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公共关系实践的基本原则。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体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竞争,更离不开合作。公共关系竞争强调的是一种非对抗性的“双赢”经营艺术,要求社会组织具有包容性、渗透性,在服务社会中在维护社会整体效益中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进行公众利益至上,实现互惠互利教育是大学生学会关爱社会、生命、他人,正确对待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也十分有利于规范社会生活,维护公正合理社会制度,实现社会有效管理。

(三)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公共关系学课程通过对公关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自信、热情、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和他人。在教学中,通过教育学生要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充分发挥连接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个人生活实践的桥梁作用;通过开展广泛的课堂讨论,设计特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逐渐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懂得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积极追求良好的存在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观念之一。对于大學生来说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与良好修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形象教育,确立形象意识,将有助于社会个体提高道德修养与文化品位,遵守社会信誉,珍惜个人名誉。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仪表的规范、真诚的微笑与问候、得体的言语、文明的举止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隔阂,增强自信和自尊。提高自身素质与形象,进而营造出文明和谐的人际、社会环境氛围。

三、国内外高校公共关系教育普及现状分析

全球性的现代公共关系思想与公共关系教育的起源地均在美国。在高校公共关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美国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曾最先对公共关系教师道德标准做出要求;在课程建设方面IPRA则从公共关系的工作流程构想出“教育之轮”;媒体资深编辑Elliot&Koper(2002)也提出公关教育应该重视道德与战略思考的主张;此外REDECK—ER(1992)建议在课程中加入课外实习。以上研究都对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的实际操作起到有力推动作用。美国高校公共关系课程虽大多为新闻传播学院或管理院系学生开设,是公共关系专业的必修课,但全体学生可跨系、跨院、跨校选修。可见,公共关系教育在美国高校有一定的普及率,在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国内公关教育理论发展来看,自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大学本科课程列入本科培养计划开始,大量公关学者、公关教育者从公共关系学科建设,包括教学体系与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师资力量加强等方面,从公共关系教育对人才培养作用的角度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研究与探索;而国内公共关系教育实践,根据(中国公共关系教育二十年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公共关系本科课程教育不断完善,并已被新闻传播、人文、管理等学院,被旅游、文秘、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学位课或专业必修课。不少综合性大学还将<公共关系)设置为全校性文科基础选修课,成为面对全体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理科专业与多数文科专业都没有将(公共关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四、对策与建议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公共关系教育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实现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本课题研究小组建议高校各专业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公共课或选修课来开设。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如下:

(一)教学目标定位

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在讲授公共关系基本原理,传授公共关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侧重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立足专业、人文、创造素质培养以外也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理、责任感缺乏等人格道德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全球意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意及公关教育应该重视道德与战略思考。

(二)教学体系与内容选用

由于是素质教育普及,公共关系公共课或选修课学时可稍少于公关专业课学时设置,可设成36学时。内容体系应主要包括公关原理与公关实务两大部分。公关原理部分涵盖公共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形成条件、发展历史,公共关系基本功能、基本工作原则,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介绍等基本理论内容,可用一半左右学时由教师讲授完成;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管理、公众关系协调,公关工作程序等内容可作为公关实务部分由学生参与完成。

(三)教学手法与考核办法采用

依据公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教授任务,公共关系学教学要采用动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为他们营造一种氛围,构建一种境界,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形成知识、能力、做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法有案例法、专家讲座法、情景模拟法、专题活动法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活动。公共关系学考核方法要避免单一试卷形式,考试形式可多样化,在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评价上要不苛求精确和完善。采分点放在每个方案“无约束”的创意及构思过程方面。

作者:许冬梅 魏新丽 马秀华

社会工作公共关系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综合学科。它涉及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新闻、广告等学科的知识。本文主要从《公共关系学》的课程体系及其特点、《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策略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 课程教学 研究

独立学院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正确理解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性质和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学生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关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的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共关系基础理论部分,二是公共关系实务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体系结构如下:公共关系概述,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科学范畴、基本特征、历史与现状总结;根据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分别从公共关系的运作主体、客体、手段、目的、职能与原则、程序详细展开与论述。二是公共关系实务部分,具体包括:人际沟通技巧,包括公关语言基本原理、口语和书面表达技巧、人际吸引、人际沟通、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及障碍排除等;公关礼仪,包括仪表、仪容、仪态、及礼仪基本规范等内容;公关策划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如公共关系主题策划、新闻发布会策划、庆典活动策划、展览会策划、赞助活动策划、开放参观活动策划等。公共关系具有实践、专业和社会管理三个维度,其本质属性是沟通与协调。实践的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公共关系实务的服务、行动和问题操作,形成良好的公众环境;专业的公共关系主要在于公共关系专业的知识、价值和技能,密切组织与公众的关系,赢得组织良好的信誉;社会管理的公共关系借助于社会传播、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合作关系,以确保组织的社会信誉,更好地发挥组织形象力的作用,保证组织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系应注重第二大部分,即实务部分,第一部分的教学是为第二部分服务的。

二、独立学院《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策略

1.影像学习

影像学习是指借助视频的教学手段来学习《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影像学习可增加公共关系教学的趣味性。由于课时的有限性,所以不允许大量观看教学视频,所以我们特别介绍同学们在课外自学过程中可以观看教学视频,重点理解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技巧。此外,介绍广告策划方面的教学视频以增加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介绍公共关系教学电影给同学们也是可行的办法。通过影像学习大大增加了《公共关系学》教学的趣味性,调查发现同学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很高。

2.案例教学

用案例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针对教材相对比较单薄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教师精选的案例作为教学辅助资料,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能深化理论学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顺应社会潮流、把握瞬息万变市场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在案例的选择上并不局限于教材,并始终坚持案例的“真实性、现实性、实践性、典型性、可读性、系统性”的原则,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参与,既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切磋讨论,又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学中我们经常提醒同学们关注中国公关网、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网、中国传播学术网等,进行实时跟踪分析,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原来更好。

3.实战策划

在探索有特色的公共关系教学和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們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实践。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和学科,它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着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解决现实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这就需要我们在配置教学资源和确定发展方向的时候,确立科研与教学互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思路,并且找到一个能够把知识传授和能力锻炼相结合的公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授课中,我们有目的地增加实战策划作业,使同学们的公关策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浙江理工大学110周年校庆公关策划书》、《杭州市志愿者协会高校巡回慰问演出》、《藤王阁茶楼的公关策划》等案例的策划等,都是相当不错的策划案例。我们还把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具有成长性的产业或行业相结合,针对2008年奥运商机和体育产业的繁荣,我们开展“大型赛事公关活动策划研究”项目,引导师生关注目前或即将出现的热点行业。通过实践策划,同学们的策划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过程让学生品味到《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非常重要。几年来我们选择的北京大学《实用公共关系学》教材,由于内容太陈旧,从前年开始我们选取了复旦大学的公共关系学教材,因为复旦大学的教材内容更新颖实践性也较强。今年我们主编的教材《公共关系学》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里面增加了大量的实战训练题,以提高独立学院同学们的实战策划分析能力。

三、结语

人为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实战演练平台。如模拟策划“金牌秘书大赛”、“杭州电子科大校庆庆典”、处理“突发性公关危机”等,鼓励学生之间为完成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成若干专题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沟通,拿出活动策划方案,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相互尊重、互相协调与合作。通过对学生的大量访谈发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所增加,对社会对企业、各类组织的公共关系认识有所增加,对他们以后的社会工作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卢雪萍.谈在公共关系中注重实践教学[J].职业教育,2007,(5).

[2]郭海鹰.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

[3]王春兰.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2007.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陈丽清

上一篇:法庭言语制度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连锁销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