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图书资料管理成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背景下科研单位图书资料管理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信息资料的应用与传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研单位图书资料的特点、作用、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及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科研单位;图书资料;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促进自身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无疑为图书资料管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将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为科研服务。

一、科研单位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

科研单位,是以科学发展为宗旨、以科研事业为媒介、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实现科技与人类文化进步、最终实现服务社会为目标的科研机构的统称,肩负着社会、国家科技研发与创新的重任。相应的,科研单位的图书资料与本单位的科研方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呈现其独有的特性,即馆藏的资料学科专业性较强,能够反映某一学科领域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隶属于科研一线的专业研究;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主要读者群是专业能力较强、知识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科技工作者;要求图书资料信息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和技术性强,能够使读者更快地获取利用价值较高的最新信息[1]。由此可见,图书资料作为科研单位进行研究与创新的重要知识载体,其管理模式显的尤为重要,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图书资料在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资料是经过历史筛选与沉淀的一种重要的知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科研资料来源。科研单位的馆藏图书及资料室收集、加工的资料、文献都是对科研工作有用的信息材料,是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科研的知识信息支柱和强有力的后盾,其质量与服务程度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及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2]。图书资料在科研工作进展的各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科研准备、进展还是结题阶段,科研人员都要广泛的收集、查阅资料,对所开展的课题研究背景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研究计划,进而对所掌握信息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在时代要求下发挥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独有的系统的研究内容及科研成果,这些都离不开丰富的图书资料的铺垫与贡献。因此,合理利用单位的图书资料有利于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有利于科研人员花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高效的学术成果[2]。

三、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管理不再单纯以纸质材料为媒介,而是逐渐转变为以电子形式储存文件为主。信息化使得资料文献的类别与图书室内部构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文献保存与传播是虚拟的,利用电子信号进行传送,运用互联网资源构建自身网站,让人们在网络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文献与书籍,通过软件下载到客户端,实现互联网服务一体化[3],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读者搜索、利用信息的效率,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开支。资料形式的改变使得管理方式及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及软件式管理代替以往的人工管理,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借书、登记等扩展到及时上传与更新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要。

四、科研单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1、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直以来,科研单位的图书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长远规划。图书资料室作为单位的重要资源管理部门,管理体制也不尽完善,日常管理工作更是呈现随意性和盲目性,严重忽略了图书资料室为科研工作服务的职能,这不仅限制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科研人员对于信息资料利用的需求,也直接影响到为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

2、图书资料管理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由于信息网络化技术的提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即陈旧设备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的需求。图书资料室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有的单位没有配备专门供读者检索服务的计算机,没有建立专业电子信息数据库等,无法实现图书资料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大量的课题研究材料仍以纸质的形式随意存放,造成查找困难,给科研人员的借阅带来了诸多不便。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即使图书资料室实现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如果没有具备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也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甚至会给图书馆或资料室带来一定的损失[4]。由于之前大多数管理人员并非图书管理专业,专业技能不高,面对先进的设备、软件及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些不知所措,无法胜任信息技术较强的图书管理工作,不利于单位资料室的发展。

4、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程度较低。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多数科研单位还局限在传统管理方式上,不仅图书资料室仍以纸质知识信息为主,并且依旧采用人工登记的方法、面对面手工操作。这种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没有与网絡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起来,导致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低下,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科研人员的借阅要求。

五、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新理念

1、紧跟发展趋势,提高管理意识。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紧跟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意识。为此,图书资料室需要加强和完善组织管理、资源建设及服务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形成一系列完备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掌握最新市场动态,注重捕捉与单位科研相关的最新信息;还要树立创新意识,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藏书为主的借阅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把以物为主的基础管理转变为以引入科研项目为主的服务;将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模式[5]。

2、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改革已成为必然,要想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就必须加大投入。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先进的设备,保证基础设施的配备完善,才得以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现代化管理。

3、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目前,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工作内容从以往的图书资料采集、借阅服务转变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数字信息化、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这就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计算机与网络运用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图书信息管理知识及外语专业知识,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熟悉网络工具的检索功能与策略,及时有效地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次服务。另外,还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及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形势下单位发展的需求。

4、与本单位科研工作相结合,建立图书资料管理新模式。(1)优化馆藏,建立专业数据库。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室应根据本单位的性质、专业范围以及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做好图书资料的基础储备工作,建立与科研生产相适应的馆藏体系,采集和补充文献资料,由以往单一的印刷型向多媒体方向扩展,加大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的入藏比例,做好重点学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单位科研需求,利用现代网络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合加工,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学科专题数据库[5]。(2)优化服务,搭建共享平台。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由于单位的专业设置及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不尽相同,对信息资料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图书资料室要有针对性的去收集文献资料,下载网络信息资源,组建科研专题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更新与补充,为科研工作提供专业化服务。另外,一方面,在单位内积极与各科室、各专业课题组联合建立文献资料的动态档案,实现内部共享机制;另一方面,主动与兄弟单位、各大网站、情报研究机构、国家图书馆等部门开展合作交流,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科研机构图书资料室的信息服务能力,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研单位图书管理工作要实施全面的创新,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注重专业性人才的引進与培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自身网络数据库、创立共享平台,实现馆藏与网络资源的平衡与互补,为各项科研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资料室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繁荣发展科学研究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梅.科研院所专业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8):66-68.

[2] 林俐.加强图书资料服务,促进科研事业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03-205.

[3] 戴远霞.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177-178.

[4] 高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2)209-210.

[5] 谭婉玲.网络环境下科研单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1,21(3):72-74.

作者:贾敏 宋旭莉

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2:

事业单位图书资料信息化技术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图书资料管理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且详细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当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图书资料  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整合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中,能够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事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图书资料信息技术管理的研究。

1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图书资料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利用网络可以给图书资料提供一个信息化平台。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改变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工在具体工作当中,需要及时登记各方面的图书资料,但是对图书资料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就可以有效保护图书资料的原件,降低原件被借阅的次数,减少原件丢失和被损坏的风险,还能够明确每本书的具体位置,便于使用者查找,從本质上改变了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其次,运用信息化管理便于检索,使用方便。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就是最直接、最新与最方便的一个方式,使用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和读者可以更加便捷的查阅与搜集相关的信息,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整个过程当中,使用者只需要把图书资料的关键词输入到检索系统当中,和图书资料相关的信息就可以显示在电脑屏幕当中,使用者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选择图书资料,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可以提高搜索的准确性。最后,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图书资源。图书资源较为分散,使用者在检索与使用数据资源的时候很不方便,建立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整合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料的使用范围和利用效率。

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可以使图书资源通过数字的形式在互联网中进行流通,使事业单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目前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中仍面对许多挑战。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拓展了获取资料信息的渠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建设。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形式带来了巨大影响,单位工作人员在需要查阅资料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基本都是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大大降低了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致使图书资料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挥。其次,给图书资料操作带来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图书资料的业务流程也逐渐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资料的编目和流通主要都是利用网络操作实现的,因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使用互联网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中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较少,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最后,给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体系带来挑战。信息化社会,事业单位对图书资料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图书资料服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必须要改变原有的管理体系,加快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但是事业单位中有许多传统图书资料在检索方面效率不高,改革管理体系的过程当中,必须把纸质图书资料转变为电子形式的信息资料,但是这项工作难度较大。

3  事业单位图书资料信息化技术管理策略

3.1 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图书资料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工作效率较低,工作质量不高。因此,必须要在单位内部尽快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才能大大提升图书归纳整理、图书出借、归还等各项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避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首先,创建健全的图书管理数据库,使用数字化模式来管理图书资料,提升事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的整体效能,还可以提高图书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其次,加大官方网站、微博和公众号的建设力度。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共享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模式。采用建设互联网官网、微博以及公众号的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方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图书资讯,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水平。此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理念,通过阅读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最后,加强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单位之间图书资源的共享。积极使用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建设网络或数字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利用书籍共享和文献传递等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图书资料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3.2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要想把信息化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事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技术当中,必须要专业性的人才。因此,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建立一支综合素养高的专业管理团队,才能全面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首先,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促使单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其次,加强对现有工作人的培训力度,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参加讲座或者到高校进修等,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明确图书资料管理的具体发展目标,提升其信息化技术水平,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学习,认真开展监督。最后,事业单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事业单位应该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重点培养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服务意识,强化专业信息技能。

3.3 创建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新时期,事业单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尽快调整和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才能确保信息化技术顺利有效操作。健全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不断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才能保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快速解决。

综上所述,图书资料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更是事业单位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内容,有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事业单位资源共享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图书资料的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探讨事业单位图书馆的创新模式[J].黑龙江史志,2015(13):328.

[2] 宋喜兰.图书资料信息化技术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6(15):295.

[3] 徐永兵.创新技术在事业单位图书管理中的运用[J].办公室业务,2017(23):173.

作者:尹玥

单位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企事业单位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

[摘 要]职工书屋建设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职工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职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优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35

0 引 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三一台职工书屋的前身是单位图书馆,受历史条件限制,一直处于停顿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多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阅读方式。为了引导职工能够坐下来看书,顺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单位建立了职工书屋,为基层职工提供了一块重要的文化阵地。

1 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图书资料管理是职工书屋建设的基础,基础是否牢靠,直接影响职工书屋的利用效率和图书资料使用寿命的长短。查找和分析影响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的问题,是提高职工书屋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1.1 管理制度不够明确

职工书屋主要面对本单位职工开放,服务对象固定,人数有限,许多管理方法没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影响了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管理人员素质不稳定

职工书屋一直存在管理人员不固定,更换周期较短的现象。管理人员根据自身习惯和爱好,对职工书屋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更换管理人员后,原有图书存放位置往往也随着改变,给职工借阅和后续管理带来不便,影响图书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1.3 图书新旧并存

新建职工书屋,投入了很多经费,购买了大量图书和相关设备。同时原有图书馆库存图书也需要利用起来,这些书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都没有使用条形码,与现在图书管理模式不适应,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困难。

1.4 利用率不高

职工书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每周工作时间开放一次,对于工作日忙于工作,业余时间需要到职工书屋看书的职工,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间久了不利于职工书屋的有序发展。

2 优化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职工书屋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落实。做好图书资料管理是职工书屋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书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图书资料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是衡量职工书屋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书屋运作的状况,及时适应发展,提高服务职工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准确把握职工的学习需求,及时补充相关书籍。

3 优化职工书屋图书档案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定职工书屋借阅制度、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实现电子化管理,确保职工书屋制度健全、管理到位、人员落实、有效运转。一套符合职工书屋实际的制度,为职工书屋的规范管理、规范运作、服务职工奠定基础,为推进职工书屋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安全化提供依据。

3.2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直观体现。管理人员要熟练运用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图书资料信息的准确性,方便职工借阅查找。通过专业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图书分类编目、图书借阅流程和管理流程。

3.3 合理安排图书资料

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坚持合理分类、及时归档、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的原则,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书架有序编号,做到每本书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职工书屋图书每年都会有补充,为每一大类图书预留存放空间可以减少管理强度。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图书的损耗,对于原库存旧书,因其年代久远,纸质发黄变脆,不适合对外借阅。因此,开辟专区用于阅读、展示和保存,体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品位。

3.4 转变管理模式

职工书屋一般实行集中管理,职工借阅图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区域合理设置读书角,由职工书屋统一配送图书,并定期进行更换,让职工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随时可以借阅,发挥图书的最大作用。将职工书屋由集中管理转变为分散管理和开放式管理,让职工书屋贴近实际、贴近职工。

管理模式的转变,看似不再需要管理人员,实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职工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只有图书资料存放更加有序、科学,每一位职工都能熟悉,职工才能方便地自行完成借阅归还手续。通过开放式读书角的带动,最终要实现职工书屋整体“全天开放,自助借阅”的目标。管理人员在幕后进行管理,负责图书资料的整理、归类,不再负责日常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将管理人员从岗位上解放出来。

发挥职工书屋效能关键在于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只有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为广大职工的服务提供保障。

3.5 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

建立职工书屋的目的就是要让职工使用,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同时促进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部分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每年在女职工中开展“书香三八”读书征文、读书交流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月月读”读书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职工看书学习的热情,营造阅读、思考、相互学习和沟通的良好氛围,为职工书屋图书资料管理规范化提供动力。

作者:陈伦

上一篇:化学除草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变量喷雾控制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