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水利相关管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水利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增加和经济业务的增多给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内部控制成为了水利事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和问题,对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展开了初步的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论文 篇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

摘要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国有资产 核算与管理 问题与建议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但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着很多不足,我们要细致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存在“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在2007年,财政部对所有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的核算,虽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缺乏知识的学习,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2.核算不规范。A.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核算不准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设备与传导设施等,这些资产在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期,特别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前,造成国有固定资产形成前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是临时工程费与临时设施费处理的不当。B.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后核算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上有缺陷,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足额提取折旧,不但容易形成成本费用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净值与实际不符,这就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C.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不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和费用性投入,但是这两种投入账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这两种投入的界限不清楚,为了简便,就把数额大的作为资本性投入,数额小的就作为费用性投入,这种不规范的核算导致对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3.管理手段落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步增大,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引进和利用了国有固定资产的财务软件,可是并未真正发挥该财务软件的效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使用流水号进行登记,很明显,这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通俗地说,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随时了解某一种设备的数量、存放地及金额,或者是领导想根据设备的现状更换设备,只凭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没办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这就体现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改进的建议

1.增强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首先要增强其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国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意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国有固定资产,并且要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切实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要明确责任,建立自我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虚置和悬空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增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国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程序要细致处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要及时地实行财务处理,认真做到帐表与实际相符。

2.规范核算机制。基于目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建立项目业主责任制,把原来的临时工程里的部分项目,如办公楼、招待所、车库、环境工程、水情测报系统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立项中要把管理所必备的设施、养殖、环境治理、旅游等资金列入主体工程的投资中,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管理水利工程变为经营水利工程,从而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要真正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要对本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行彻底的清查,把家底搞清楚,做到帐实相符;要依据国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结合本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一套明细账目,并根据明细账目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从而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汇总。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各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实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信息互通,大大提高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荟.浅析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代商业. 2010(20).

[2]朱红梅,周文学.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作者:王金玲

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论文 篇2:

试析如何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摘 要: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水利相关管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水利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增加和经济业务的增多给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内部控制成为了水利事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和问题,对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一、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水利事业单位是承担着国家和地区抗旱、防汛、水资源保护和农田改造等重要职能的单位和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事业单位在水利设施改造、保护水源等职能行使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增加,从2011年开始,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年均水平上涨幅度在50%左右,全国年均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可达到4000亿人民币以上水平。如何解决好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的资金安全与合理运用问题成为了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开展日常业务中的重要课题。然而,多数水利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资产界限不明、经济活动随意性大等问题,提高了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给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内部控制管理是近代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成果,我国自2007年开始,由财政部主持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内部控制在国内企业的实行、用以约束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管理规范。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在国内企业中的推行,内控管理的优势不断凸显,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并于2014年起正式在国内开始施行。这一文件将内部控制这一管理制度过渡到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来满足日益增多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工作的需要[1]。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形式化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公益性和国家机构分支属性,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僵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一些水利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借鉴企业内控或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这种借鉴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使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活动之间存在适用上的难度,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实现对水利事业单位所有经济业务,例如水利建设、水源保护、防汛工程等特殊项目的立项、审批与预算相关方面的工作。因此,水利事业单位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一些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人控”现象进行规范和监督,水利事业单位的内控风险依旧存在。

(二)财务内部控制执行上的随意化

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的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职能范围和管理内容各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2]。因此,在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在执行上过于随意,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成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组织与管理部门;在资金和资产关键岗位,如财务、项目审批等岗位上,也未按照内控要求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的轮岗制度,这种情况导致了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岗位人员还是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命令开展工作,而忽视了相应的制度对工作开展规范和流程的要求。例如,水利事业单位内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对单位内车辆购置、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的预算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盲区,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还存在以上级领导审批为主的经费支出形式[3]。这种管理现状,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其资产管理、收支管理、资产分析、预算管理上的控制作用一再被削弱,费用支出不符合规范、手续不全、票据不完整等现象依旧存在,给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工作的开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职能的弱化

目前,在水利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部门。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逐渐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和工作量急剧上涨。但一般的水利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依赖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负责,无法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在水利事业单位资金活动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4]。例如,水利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体系中的一环,一些水利设施受到不同层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管辖,导致了水利事业单位内一项资金多头设置的问题,使得水利资源单位内资金浪费现象频发,同时复杂的层级结构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力度,首先就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对于水利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对其资金和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至关重要。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例如水利工程建设、防汛工程项目、水资源保护项目中的经济活动形式和资金使用模式,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确保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资产能够完全覆盖于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之下。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还应对水利事业单位中关键的内控环节和经营风险关键点进行关注,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通过岗位和制度的相互牵制,保障水利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针对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应将内部控制同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内部控制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的落实,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执行监督岗位,确保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经济活动,应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联系起来,对内控失效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情况,要做好绩效的考核与登记工作,将内部控制同各个岗位的绩效、评优、福利等结合起来,让事业单位整体参与进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调动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内控管理积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三)加强内部审计在财务部门的监督监察力度

为了保障内控制度在水利事业单位的有效开展,还要加强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首先,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要成立单独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同一般财务和内部控制管理岗位区别开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活动,发现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根据内部审计执行的结果,水利事业单位要及时进行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发挥。

(四)全面推广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平台,提高内部控制管理质量

面对当前网络金融和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水利事业单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构建内部财务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平台,并将网络财务同内部控制结合起来。针对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要作为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点来看,并根据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特征,增强内部控制在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纠察功能、资金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上的作用,确保水利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根据当前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的要求,水利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步提高内控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系统操作的熟练程度,为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參考文献:

[1]朱秀芬. 当前水利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 财会学习,2017,(07):232+234.

[2]张晶. 基于内部控制的水利部门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J]. 水利经济,2017,(01):45-47+77.

[3]穆雄飞.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创新探讨[J]. 统计与管理,2016,(04):67-68.

[4]孙佳蔚. 事业单位如何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J]. 时代金融,2015,(32):168-169.

作者简介:

丁兆凤,日照市日照水库管理局。

作者:丁兆凤

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论文 篇3: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摘 要:在新时代环境下,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逐步健全,并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在稳步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水利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最大化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本文通过简述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从组织架构角度,详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单位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机制

一、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水利事业单位是纯公益性的事业职能单位,其公益性是主要特征。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业绩成果具有公共效益属性。因此,水利事业单位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绩效最大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则是实现管理绩效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障。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管理过程,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水利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造福社会的重要机构,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意义愈来愈重要。

在新时代环境下,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逐步健全,并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在稳步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水利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最大化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不仅是控制和协调内部控制环境的保障,还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水利事业单位外部环境风险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构建内部控制思想的关键,能够不同程度的保障水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和有效实施,为更好的发挥公益效益提供思想制度保障。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性分析

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是一种制度体系的构建,是以所设机构为载体,建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程序和完善的制度規范,并通过监督和评价来激励程序和规范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规则制衡。实质上,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事业单位各种内部机构管理的一种协调机制,其中组织架构是从静态角度对内部控制制度整体安排的一种呈现。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最关键的是组织架构的构建,组织架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根本。

一是制衡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是组织架构设计,而组织架构设计的核心原则就是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要求水利事业单位确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并进行合理的责权分配,在水利事业单位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打下坚实奠基。具体而言,负责经济活动决策的机构不应参与具体执行过程,负责执行活动的部门无权自行决策,而负责监督的机构则需独立于决策与执行,一定程度上确保监督效果。水利事业单位在具体岗位设置上不仅要判断并分离不相容岗位,以各种形式说明岗位权限,并指引、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求将这种管理制度化、书面化、具体化,从而真正达到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又兼顾效率的效率最大化目标。

二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根据水利事业单位自身要求,结合单位现在与业务情况,设计组织架构和部门、岗位,根据编制情况灵活设计工作机制,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水利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可以将内部控制职能赋予现有的常设机构内设部门或岗位,也可以根据水利事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工作需要适度调配内部管理机构或岗位职能,也可以实际情况组建非常设机构。

三是协同性原则,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立足于单位整体,组织架构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基石,因此水利事业单位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科学的组织架构是基础。水利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也要立足于单位整体,全面考虑水利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水利单位还要注重重要经济活动和其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并在组织架构设计和岗位设置时做出相应的安排。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基础的组织架构设计和岗位设置,将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和制度安排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控制协同性,降低控制成本。

三、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组织架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水利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其他相关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安排。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即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决策机制是单位的权力中心,合理的决策机制是内部控制效果的指导中心;执行机制是决策的具体实施部分,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直接实施机制,包括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监督机制是约束决策和执行机制的关键,一般包括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

(一)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

水利事业单位是以执行国家水利事业建设发展、维护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能,以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组织。水利事业单位在执行水利事业职能时,需要按照单位机构、编制的要求,设置单位机制机构和岗位的职责分工。按照水利事业单位的部门职能,单位可以设置水利业务部门,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同时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开展业务活动,还要设置一系列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部门,如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求职能分工,包括组织层级和业务层级。组织层级职责分工要求不相容岗位分离,确定单位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内设部门和下属单位的管理职权划分,业务层级则是根据各内设部门和二级单位的职能进行划分。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注重职能权衡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协调好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的管理权力,权力分离要求单位在进行权力分配时有意识的将这三种管理职能归属到不同机构,以实现权力制衡和协同。在水利事业单位中,将决策、执行、监督三项管理职能分离是实现科学决策、有序执行和有效监督的保障。事业单位决策者客观地评估经济活动的风险,根据资源配置最优化要求做出科学的决策,这一决策将起到从起点上控制和约束执行者的作用;事业单位执行者根据已做出的决策,进一步细化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协调有序的执行决策,同时及时将执行情况反馈给管理者,以优化调整;事业单位监督部门独立于决策和执行部门,对决策是否符合资源优化配置要求、执行决策是否严格规范进行监督,以及时挖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水利事业单位只有将决策、执行、监督这些管理职能分离,才能起到有效制衡的效果,为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供有效条件。

(三)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构建监督机制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好坏将取决于决策机制,要求单位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作用,在决策前实现信息公开,决策中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决策后实行对效益的跟踪,实现决策的客观和高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构建决策机制:一是合理决策议事制度,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根本,坚持决策的客观性,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尤其是大额资金拨付、大型设备采购、基础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通过健全的决策机制决定,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顶层需要。二是详细记录决策制定过程,让流如实反映每一个事项的决策过程和意见,在做好记录的基础上实现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利用核实和签子进行及时归档,以此作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决策机制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水利事业单位由于自身单位的社会性和业务活动的公益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是水利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构建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潘迎喜,董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64):38-40.

[2]夏梦圆.HW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陈前,山西省临汾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作者:陈前

上一篇: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下一篇:职业高中市场营销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