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图书馆与资料室是构成高校文献情报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述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论证二者之间内在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人力资源配置、运行管理模式,以及現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影响高校图书馆和资料室协调运行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实现图书馆和资料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论文 篇1: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与时代共舞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定位;发展目标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发展的机遇和发展目标,认为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是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的产物,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最终目标,应与时代共舞——共攀“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1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中国独立学院自1999年6月诞生以来,无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经济发展较缓慢的西部,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试验田——独立学院。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建立了300多所独立学院,承担着全国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它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需要,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探索和创新,由于它具有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成为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新型大学。

据统计,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是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有超过1500万册图书,550万卷缩微胶卷,650万份手稿,以及500万份照片、地图和录音带等研究资料。哈佛大学图书馆有相当强的馆际互借业务,如果哈佛当下没有读者急需的一本书,那么读者可从美国国内其它高校图书馆,甚至其他国家的图书馆借阅。如果需要的仅是某一章节的几页,那么图书馆可以复印后给读者寄来。所有这些设施和服务都是免费的。[1]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与世界一流图书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困难与问题。那么,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向一流图书馆迈进的同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1 定位问题

笔者认为决定一个学校水平高低的不应该完全是生源问题,生源质量的高低只能说明一定问题但不能说明他的全部,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高低,关键要看他的教学水准、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作为中国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在定位上也不能因生源问题而降低标准,她从产生、发展到定位,需要经过一段磨合,是对原有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它具有自身的优势,必须扬长补短。只有突破原有的定位,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学校才有可能迈向“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1.2 独门独户,信息资源不共享

目前,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大都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基本上都是中国高等教育保障系统(CALIS)联合编目中心的成员馆,共建、共享,保证了编目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捷径;同时,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还购置了大量的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但图书馆经费的增加速度远远比不上文献资源价格上涨的速度,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将普遍面临由于文献资源短缺造成的服务能力不足以满足读者需要的压力,必须寻求与其他图书馆之间建立各种有效的合作,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来满足读者全方位的需求。

1.3 干部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图书馆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的是全员聘任制,大多是一签三年。但大多数馆员受传统观念和公办、民办高校待遇差别的影响,一些人不安心在独立学院图书馆长期从事工作,这种状态会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灵活的用人机制也不等于人才频繁的更换和调整,应当在科学规范的人事考核机制下,努力创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工作氛围。

2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机遇

2.1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十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各行各业的振兴,决定了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无忧的生源和众多独立学院的建立,给独立学院图书馆向一流迈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优势在中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中已初露端倪。例如,独立学院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业务管理工作走向了市场,也尝试着系统、编目业务等专业性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独立学院图书馆业务外包这一价值取向,推动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理念和管理工作实践的不断创新。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要办成高水准的大学图书馆,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下二方面充分说明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而非单纯的主观愿望。

一是独立学院图书馆拥有双优资源,起点高、发展快。独立学院的主办方是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可以出人才、出管理、出监督。合作方大多是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依托母校的优质资源,借鉴名校办馆的经验和理念,拥有充足的民营资金,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越过了常规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起点高、模式新、设备先进、高效发展的图书馆。

二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图书馆已发展成复合型图书馆,即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且优势互补的新模式。

2.2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宏观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2.2.1 中央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求,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独立学院就是在这样环境下诞生的。

2.2.2 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突出了关于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与无形资产,采取民办机制,吸收学校之外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有形投资所主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这是对原有教育体制的突破和创新,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2.2.3 为了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以下简称26号令)。 26号令第一次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把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的决策部署,是引导和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保障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还作了明确规定,并由各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阐述的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等。[2]教育部这一评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飞速发展。

2009年初,教育部、财政部提出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广东省也制定了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给办学机制灵活的独立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向一流迈进的步伐。

3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任务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必须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既有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又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中国独立学院要达到“教育的珠穆朗玛峰”,图书馆要办成世界一流图书馆,就必须有他自身的模式、品牌业务以及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建立

3.1.1 在大多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中都写着“创建一流图书馆”的字样,如果以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哈佛大学图书馆为基点,一流的图书馆首先要有明确的办馆目标,并在藏书、人才、环境、服务和管理等几方面达到一流水平。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任何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影响的图书馆,都是将典藏、研究与服务三个功能集于一身。

3.1.2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向一流图书馆迈进的同时,必须摒弃“有偿服务”,因为“有偿服务”背离了图书馆的宗旨。免费服务是读者平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基本保障,是先人一直追寻的梦想,它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精神。但“免费服务”不是绝对的,在某些局部环节上可以收费。

3.1.3 建立复合型独立学院图书馆。如今的中国大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21世纪的独立学院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行的时代,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数字图书馆最终无法取代传统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人们的阅读习惯有关。相对于网上阅读,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具休闲性。

3.1.4 形成联合图书馆格局。哈佛大学有大大小小、分门别类的近百家图书馆,它们大部分设在剑桥和波士顿的哈佛校园内,有的还远在华盛顿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莎,各馆都有其无可替代的特色,充分显示哈佛非中心化的体制。[3]在中国,很有特色的高校联合图书馆有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公共图书馆有上海中心图书馆、深圳的图书馆城、东莞的中心图书馆、澳门的中央图书馆和香港的公共图书馆系统等等,这些都是联合图书馆的楷模。作为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联合模式:应是学校各资料室隶属于学校图书馆,人、财、物一体化管理,联合采编,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4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个性业务的开展

4.1 建立特色馆藏

馆藏特色化已成为衡量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体现图书馆办馆层次,而且能突出办馆品牌。建立专题数据库、实现电子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4.2 全方位打造品牌文化

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核心战略就是创建知名品牌。什么是图书馆品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铸就图书馆品牌?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中国的万佳,总会使人联想到它们严格的管理,然而他们认为自己卖的是“服务”;淘宝网的行业竞争优势不单是价格,而是传送的方便与快捷,这就是他们的品牌。独立学院图书馆在行业竞争中要提升自身的形象,占据“第一”的位置,就必须优化文献资源,确定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之比;开展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开展个性化业务,真诚“用心”服务;注重品牌文化的宣传。当然,品牌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图书馆自我完善的过程。

4.3 搭建企事业桥梁

独立学院图书馆大都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数据库的建设实际上具有公益性。一方面,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利用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的优势,使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层开发中,为政府服务;另一方面,争取各院系的支持,搭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在满足师生服务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经济的需求。

总之,独立学院图书馆所开展的个性业务,必须以良好的传统业务为基础,在注重自身的特色和“手段”的同时,着力形成行业差别优势,打造品牌图书馆。

5 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快发展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力争世界第一流的位置,至少目前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独立学院图书馆更快的向前发展。

5.1 时代呼唤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的基本内容是:爱国、爱馆、爱书、爱人。[4]在理想缺失的今天,提及“图书馆精神”是不难理解的。历史已经证明,伟大的社会实践会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井冈山精神”、“抗日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这些都是有力的说明。正因为如此,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馆员们也是要有“精神”的,如果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大力弘扬图书馆精神,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图书馆员们就能伴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为图书馆精神增添时代的内涵,中国独立学院及图书馆就会登上“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5.2 利用各方支持和援助,增加独立学院图书馆人、财、物的投入。很多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机构看好中国市场,都纷纷到中国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如果我们独立学院能利用好这些机会,进行有效的融资,我们的政府部门在法律和制度上提供较好的保障,就可对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加快实现电子文献的有机整合与链接。

5.3 统一规划区域高校图书馆,大力加强图书馆间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兼容、共享的网络系统。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文献资源体系的服务能力。

5.4 加强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迅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图书情报所需的高智能研究人才。

愿中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深化改革的今天,与时代共舞,跳出时代的音符,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勇攀“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参考文献:

[1][3][EB/OL].[2009-5-12].http://www.hudong.com.

[2]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

[4] 程焕文,周旭毓.图书馆精神——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J].图书馆,2005(2):3-9.

作者:王 丽,朱义平

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刍议

摘 要:图书馆与资料室是构成高校文献情报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述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论证二者之间内在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人力资源配置、运行管理模式,以及現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影响高校图书馆和资料室协调运行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实现图书馆和资料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 资料室 一体化 管理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工作,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制定并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这一指导性文件,着重强调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的中心地位。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内高校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图书情报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对于高校来讲其地位和职责日益提升,业已成为一所高校学术地位最为重要的标志。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建设总体状况来看,虽与以往相比无论是从藏书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但从院系资料室建设来看却存在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科专业的重视,院系资料室建设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一直以来,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即二者存在着诸如管理制度、人员配置、工作水平、培训机制等方面的诸多失衡状况,因此有必要对普遍现存问题加以梳理,并提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现存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国家教育部2001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七条规定: 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校区分布或学科分布设立相应的总图书馆、校区分馆、学科分馆和院(系、所)分馆(资料室),分馆(资料室)受总图书馆领导或业务指导,面向全校开放。实际上,就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而言,普遍设有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但二者具体的管理运行模式不尽相同:第一,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处于“分管”机制,即无论是资料室管理、人事关系,以及图书购置等均各自为政,这样便产生了院系资料工作人员室业务素质不精,得不到校图书馆应有的正规管理指导;第二,在普通高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中,相近学科资料室合并现象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分管”所出现的问题,但这种“折中”的做法仍然难以解决“分管”所带来的诸如人员管理、购置经费、技术设备,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网络化等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高校虽然实现了图书信息一体化管理,但一方面突出学校图书馆的主体位置,另一方面却没有将院系资料室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并未实现责权清晰的规范化管理。

2.业务开展问题。作为高等院校教学、教研与科研的服务型部门,相对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大多数高校院系资料室几乎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可有可无的摆设,只是在诸如完成专项评估指标以应付检查之时才能发挥一点效用,这便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的资料室图书资源单一贫乏、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服务质量低下、现代信息技术得不到如校图书馆那样的有效运用、以及显示出信息反馈滞后等状况。此外,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之间在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编制目录,以及建立馆藏目录体系等方面归属不一、职责不清、各行其是,具体体现为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图书重复率较高,相近的学科专业之间期刊信息资料重叠率也相当高,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在图书资料采购方面,二者缺乏应有的业务沟通、调查与审核,仅仅以一些指令性的采购指标作为购置图书资料的重要依据,导致校图书管理组织或机构在综合管理方面呈现出一种失调的状况。

3.人事聘用问题。图书情报工作相对于高校其他工作来说,是一门服务性与学术性兼有的工作。然而国内高校普遍体现的现有状况却是,校图书馆,尤其是院系资料室图书情报工作岗位所接纳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一些具有非图书专业的、不懂图书情报管理业务的,以及缺少专业知识的人员。其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学校或为了照顾单位家属,或将院系资料室作为学校人才引进人员家属的职业安置场所,或作为即将退休人员的过渡机构,甚至将该岗位作为其他岗位受处罚人员的临时调剂岗位。以上诸现象似乎表明资料室岗位只不过是收发与借还的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任何人员都可以担当此岗位。与校图书馆相比,资料室的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年龄、专业、学位和职称不协调,以及整体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即使有些高校对于非专业人员进入图书情报管理岗位有着诸如“同级转职”之规定,但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院系图书资料管理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其服务质量的低下。

4.人员培训问题。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然而这些工作人员培训现状却是,一些高校单纯地重视校图书馆人员的培训,而将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培训弱化和边缘化,他们很少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业务能力提升的机会。这种状况的产生有着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其一,校图书情报管理机构未能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即便有也只是走走形式,其内容并未能与学校现有情况有机结合;其二,在相关培训方案中,并未能将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进行统筹考虑,并未形成一体化的培训机制,导致重“图书”而轻“资料”的现状;其三,在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培训过程中,其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指向性过强,即大多情况下只重视与图书情报专业相关内容的培训,而没有考虑到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特点,对其进行服务性和学术性的培训。

二、构建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1.构建优势互补的工作模态。高校的职能决定图书情报工作在教学、教研和科研实际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校图书馆在其中起到了主体的和主导的地位,而院系资料室则理应成为图书馆事业进一步的深化和补充。然而,与校图书馆相比,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更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本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且具有相当深度,以及针对性更强的与服务对象沟通能力。院系资料室的特点恰恰决定了其在空间上与本部门的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处于同一系列,通过工作实际可以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反馈,可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对图书资料的需求特征,其储存图书资料呈现出特殊性和专业化的特征,对本院系教学、教研和科研的参与度较校图书馆更为深入,其期刊文献资料与本院系教职工的需求更为契合,加之存取的时间地点的熟悉性与便利性,决定了其与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活动介入得较校图书馆更为深入,在学校整体的图书情报信息服务过程中发挥着校图书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构建和谐共存的组织领导管理模态。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弱化,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图书馆和资料室二者在行政隶属关系与其实际管理运行的分离,即缺少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实施、统一管理全校的图书情报信息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图书馆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学校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该规程之要求已为协调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共存模式奠定了管理制度根基。鉴于此,学校应该遵照此规程成立相应的图书工作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图书资料信息的各项工作,将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实行一体化管理,采取“总管”和“分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管理上各行其是各负其职,实施上统筹规划、统一订购,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一体化管理。

3.构建人员培训一体化模式。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不尽合理的状况是国内目前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且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该问题理应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细致研究以寻找其最佳解决途径,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图书资料人员的岗位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第一,要加强对图书资料人员培训工作的领导,要将培训工作纳入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规划之中;第二,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并实行分级管理,按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图书资料人员进行业务素质进行双向或多向提升;第四,学校领导要时时关注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人员的培训,尤其在经费投入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第五,将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人员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并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轮换岗位体验学习交流,促使图书馆和资料室人员培训的一体化。

4.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共融模式。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深度融合以及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种一体化包括规划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平台一体化、业务一体化、人员一体化,以及分工一体化等等。其具体做法是,由学校图书馆负责,构建统一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发展统一规划,从具体到宏观规定学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储存范畴,以及之上而下的人员管理模式,进而创建适应当今现代网络技术的即统一又有各自学科专业特色的实体图书资料文献资源和数字化图书资料文献资源。对于院系资料室来讲,可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专业特点,以及图书信息资料服务面向特点,在学科专业分类、文献检索特点、图书信息资料载体特征等方面将要承载着更多的职责,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点,将建设重点放在与校图书馆互补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上的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有针对性第发掘二次文献开发和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正确把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三次文献的内涵,按照图书馆行业标准,实现与图书馆相协调的资料室的优势互补,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實现校、院系一体化管理运行。

参考文献:

[1]范品贤.论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协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2).

[2]潘明仙.关于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业学校学报,2007(3).

[3]朱莉.王霞.中型院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合并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3).

作者:李晶辉

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论文 篇3:

浅析高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料室工作的相关关系

摘 要:部分高校在二级学院设置了图书资料室,并聘用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学院图书资料的统筹管理与借阅服务。从校院两级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关系视角,思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将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二级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创新

学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关系如何把握和处理,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如何融合与创新,是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必须要首先思考的根本性问题。

一、学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料室的纵向管理关系

(一)机构设置管理上的行政关系

以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限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比较迟缓。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逐步规范健全。在全国众多高校中,并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全面建设有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只有那些条件比较好的高校或者学院才建立了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建有学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料室的高校中,学校图书馆对学院图书馆具有领导管理与工作指导的行政关系,学校图书馆处于领导管理和工作指导的地位,而学院图书资料室是被领导和被指导的具有一定归属或挂靠管理的行政关系。

(二)体制机制运行上的并行关系

虽然学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资料室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行政隶属或归口管理关系,但是二者在工作的体制机制上相对独立,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平行关系。学校图书馆直接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文献查新、学习指导等多重学习服务,服务对象层次多元、服务内容种类繁多、服务范围受众广泛、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学院图书馆直接面向本学院师生提供图书借阅等学习服务,馆藏资源种类单一、数量较小、服务范围不大,服务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少数学院图书资料室在为学院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兼具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功能,但其主体业务及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本学院内部。因此,学校图书馆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工作的体制机制上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

(三)职务职称晋升上的发展关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员与学校图书馆职员被统一列为同一类职务职称晋升序列,考核标准和依据基本一样,都是根据学校统一的政策制度严格执行。但是,不同高校、不同学院在图书馆员聘任形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用工形式:一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正式员工,这一类图书馆员,不管是校级图书馆职员,还是学院资料室职员,其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相对健全,待遇相对比较优厚;二是人事代理形式的正式员工,这类图书馆员也是学校正式予以聘用的员工,而且随着国家用人制度的深化改革,这一聘用形式会逐步增多,其职务职称晋升与事业单位编制员工一样。三是劳务合同形式的临时员工,这类图书馆员一般只发放工资及国家规定的相应待遇,这部分员工没有职务职称晋升上的空间和政策。因此,学院图书资源管理员与学校图书馆职员在职务职称晋升上的发展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学院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横向促进关系

(一)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学院日常行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大部分高校中被归为学院日常行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由一名副院长进行分管,其主要工作就是为学院师生或全校师生提供本学院专业书籍及文献资料的图书借阅和学习支撑服务,具体职责包括图书资料购买入库、书目分类上架、借阅登记、文献查新、馆藏资源整理、馆舍卫生清洁等多个方面。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开展得如何,也关系着学院行政工作的整體效率和水平。

(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学院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学院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着一个学院专业学科建设的水平高低。一般而言,专业比较权威、学科比较领先的学校或学院,其在图书馆藏资源和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方面也做得比较规范和科学。因此,设有学院图书资料室的高校要重视对学院资料室的扶持和发展,不仅要在人员、资金、场地、待遇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还要从专业学科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

(三)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基础环节

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基础环节,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方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灵活而又专业的工作,不仅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好的特质与动机,才能较好地完成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图书资料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的重要方面。因此,高校要把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基础环节,不断加强制度设计,逐步完善条件保障,不断促进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武凤珍.浅谈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2]闵宪鲁.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

作者:鲁文娅

上一篇:纵向分析的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下一篇:当代油画作品中服饰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