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资料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图书资料旅游管理论文 篇1:

以高校教学评估为契机 积极推进图书教材建设

〔摘 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找出目前高校图书教材建设中所存在着的一些矛盾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生产管理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必须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精神,采取各种方法措施,积极推进高校图书教材建设,为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学和创新能力而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源。

〔关键词〕高校;教学评估;图书教材;育人为本;与时俱进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1.038

Taking the Chanc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Lin Junzhuang

(Fuqing Branch,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 3503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est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som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are found out.In order to solve them properly and cultivate more practiced-oriented talents which are needed by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with the spirit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and people education orientation,adopt various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actively advanc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in the colleges,which provides more necessary learning sources for the students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and improving the self-learning and creative abil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teaching evaluation;teaching materials;education-oriented;developi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其中,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教材的供应与高校教学对其需求之间矛盾还比较突出,许多高校现有的图书教材的数量和质量还满足不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要。图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基本材料。如果图书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滞后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就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正常发展和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严格教学管理,积极推进图书教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资源的需求。

1 以高校教学评估为契机 推进图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存在的基本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所有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1]”周部长在此指出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其中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图书教材的供给不足是比较突出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基本要求,在图书方面,生均图书要达到100册,生均年进书量要达到4册;在教材方面,要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对照这个要求,许多高校现有的图书状况和教材选用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距。目前,从一些高校图书馆藏书情况看,理论性、学术性、文艺性、历史性和其他消遣性的图书资料比较多,而能够比较直接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性、应用性、实训性、新颖性和其它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料却相对比较少。从一些高校教材为师生所供之书情况来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的、近三年来出版发行的、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教科书不多,专业理论的书不仅专深系统,而且数量较多;而技能训练的书不仅粗浅简单,而且数量不多。这样就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随着高等教育重心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转移,注重教育内涵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而要注重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推进教学内容包括图书教材建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1 党培养人才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2]”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师资、设备等条件,还需要给予提供一定质量和数量的面向新世纪的、融理论性与实践性、技能性与创新性、专业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图书教材。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推进高校图书教材建设,使我们为学生所提供的图书教材更贴近党培养人才的需要。

1.2 实现“三个相符合”的需要

当前我国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高校的内涵建设,促进“三个相符合”的实现,即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学校的定位和目标相符合[3]。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必须围绕这“三个相符合”来开展工作。学校图书馆和教材科作为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知识信息资源的服务部门也不例外,也必须围绕这“三个相符合”来开展工作。可是现在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和教材科为师生所提供图书教材却与这“三个相符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图书资料尤其 是供教学使用的教科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适用性还不够强,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社会实践 需求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不相吻合。这就客观要求高校要以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图书教 材建设,使我们所供之书更加体现“三个相符合”的要求。

1.3 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文献出版方式正发生着很大变化,涌现出大量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是数字化文献的新型载体,包括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4]。如何将诸多电子文献资料与传统的纸质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图书教材建设 ,使我们为师生所供的图书资料更具时代性、前沿性和适用性,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拓展,有利于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

2 贯彻高校教学评估方针 积极推进图书教材建设

为了贯彻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关于“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5],培养更多更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我们作为高校图书馆和教材科的工作者,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以“育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为师生购置专业对口的图书教材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遍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使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其中使用优质图书教材是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好的图书教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给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相适应的图书资料。如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前两年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专科并存的、多专业多学科同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教材管理员在给学生供给书本时,不论是专业课用的书,还是公共课用的书,都不搞一刀切,笼统地采用某一版本的书,而是根据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书本。如大学一年级所用的英语教材,他们就根据普通本科生、体 育专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和单招专科生(单招生:指面向五类生招生;五类生:指普通中 专生、职业中专生、职业高中生、成人中专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 给予提供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基础教程》 和上外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等多种类型的大学英语书,同时给予提供相配套的 指导书、光盘、录音带和习题集等辅助性材料,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图 书教材管理员在给学生提供多种书本,虽然会增加很多工作量,但他们想到这样做会更有利 于各类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因此,他们也就不辞劳苦,乐于奉献了。

2.2 以学生需求为目标 调整图书教材订购策略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学校图书馆和教材科的工作者以热情诚恳的态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源服务,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市场经济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现在大学生出路的主要方式是自找工作、自谋职业。为了步入社会能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本领,许多大学生都要求学校在他们在校学习阶段,不仅要开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而且给他们提供的教科书“要精、要管用、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利于他们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6]”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性的要求。但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春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各种图书资料的需求却不尽相同。为了找出学生读者对图书需求的一般规律,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笔者曾于2010年以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作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 表》实用指南为依据,以各类书刊、报纸借阅情况为调查内容,对该阅览室进行调研。结果 发现学生借阅图书资料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3种特征:一是学生需求动向与学校所开设的 专业基本一致;二是学生对书报的需求与学校对论文的要求基本一致;三是学生对知识信息 的追求趋向于多元化、新颖性、地方性和特色化。根据学生借阅图书资料诸方面的特征,我 们就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及时调整图书订购策略。对于学生需求量比较大的、借阅率比较高 的书刊就应该多订多购,否则就应该少订少购,如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及相关要求,学生对 有关法学、哲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英语、日语、计算机、电子技术、环 境科学、生物工程、社会体育、会计模拟实例等方面的图书资料比较喜欢阅读,我们就应该 适当给予多收集多采购,做到所购之书能尽其用,以减少图书资源的不必要积压和浪费,使 之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2.3 以因地制宜的精神,组织教师编写出版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教材 随着高等教育着重从外延扩展向着重从内涵提高的转变,高等教育对图书教材需求的种类日益增多,不仅需要全国通用的普通图书教材,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面向新世纪的应用性较强的图书教材。可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图书教材还比较缺乏,有的书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对培养人才的素质、智慧和能力难起作用;有的书观点过时、内容陈旧,与现代化教育不相适应;有的书还未出版发行,无处订购,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诸方面的问题都促使我们以因地制宜的精神,对现有图书教材体系进行更新和充实。这种更新和充实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向,专业特色、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材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外在因素;还有作者本身的基本素质、主观努力和对一门学科的内容实质的理解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在因素。要使诸方面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具有一定特色和质量的图书教材,我们必须组织发动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进行编写,以弥补学校图书教材之不足。如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张恒忠教授和林碧英教授两位教师,他们为了解决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自己深厚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撰写具有中国教育科学理论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研究》和《家庭教育研究》等著作,这样,既满足了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需要,也弥补了我国关于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诸领域研究之不足。

2.4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制定和实施图书教材评估制度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图书教材建设与选用的要求,大学图书教材要有选用和评估制度,并且执行严格,使用效果好,整体水平高,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7]。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要组织力量对学校所选用的图书教材进行评估。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对学校所用图书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逻辑性、适用性和系统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内容进行评估;其次,要组织教师代表,对图书教材中的基本结构、基本观点、基本事例、基本理论和基本表达方式等进行系统评估;第三,要组织学生代表对所用图书教材进行评估,具体地说就是图书教材中的内容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观点的论证、理论的分析、定理的界定、公式的推导是否有条不紊、通俗易懂;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是否与图书教材各章节内容相吻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我们要通过诸方面的评估,使学校所选用的图书教材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体现思想性,二是体现科学性,三是体现实践性,四是体现先进性,五是体现系统性。总之,我们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图书教材的评估选用制度,为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

参考文献

[1]唐景莉,杨晨光.教学评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N].中国教育报,2004-12-31,(4).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4月24日)[N].人民日报,2011-04-25,(2).

[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评建办公室.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评估所所长薛守琼教授莅临我校作《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专题报告[R].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简报,2006:7.

[4]张效国.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探析[J].现代情报,2010,(7):20-23.

[5]黄汉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迎接评估为动力,努力开创我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新局面[C].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学习材料,2003:40.

[6]林君庄.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应加强实践性图书资源的建构[J].现代情报,2009,(10):110-112.

[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评建办公室.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学习材料,2008:14-16.

作者:林君庄

图书资料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文獻标识码:A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1.2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3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4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1.5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1.6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2.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3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2.4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2.5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3.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2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3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3.4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3.5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實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3.6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7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3.8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郑岩宿 伟玲

图书资料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教育部第一类日语特色专业建设与探索

[摘要]2007年长沙学院日语专业被遴选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特色建设要求和目标,该专业在传承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在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海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各方面积蓄了一定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 日语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黄琴(1973- ),女,湖南平江人,长沙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法、跨文化教学和高等教育。(湖南 长沙 41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沙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日语专业海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0706)

为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使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特色专业建设申报工作。特色专业建设点分“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长沙学院日语专业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按照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本专业的自身优势,办出了专业特色,被遴选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教育部第一类日语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根据《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4号)的精神,特色专业建设旨在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日语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创新,深化改革,结合学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创建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基础厚实、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日语商务、旅游专门人才;在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商业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独特贡献,更好地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体系和长效机制,争取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水平,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

二、教育部第一类日语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特色。日语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培养口语过硬,能够适应各种经济谈判的翻译人才;第二个时期是进入21世纪,在对学生进行日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加强文化、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口语过硬,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能在商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始终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特色:

第一,充分利用本专业留学归国教师多的优势,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这一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新方案中开设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本语言和文化”“跨文化交际”“日本概况”等课程;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日语口语”课程,并由外籍和中国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助手法”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理解日本文化。此外,日语专业教师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多篇跨文化教育的论文,从教学和科研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日语专业设置了商务日语和旅游日语两个专业方向。商务日语方向开设了取得商务日语资格证书必考的“商务日语”等课程;旅游日语方向设置了取得国际导游资格证书必考的“导游业务”等课程,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做到“双证上岗”。学生除了可以选修专业方向课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其他课程。在选修课中设置了“科技日语”等课程,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可选修,为有志于在与科技相关的企业工作的学生创造了条件。

第三,日语专业在建设国内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设了21个海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保障了实践教学时间。赴日研修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国内实习的学生有半年的实习期,并且实习时间提前到第五个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赴日实习研修学生在日本实习研修期间,同样可以接受“导游业务”“商务礼仪”等旅游管理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课程培训。

2.以“交际”所需、“能力”所用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第一,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层次结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必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主干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地体现了培养目标,以“交际”所需、“能力”所用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在设置课程时,根据专业课总学时的规定,首先合理确定“语言”类和“文化”类两大模块,然后合理分配各模塊内的“知识”和“能力”学时比例,以此来体现本专业的特色知识类和能力(或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布局。重视基础课,为低年级开设外教加强课;同时重视专业主干课,引进懂经贸的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课;开辟第二课堂,走出去,请进来,既带领学生到日企参观,又有计划地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开办讲座。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在“限定选修课”模块中,学生可以在限定选修课的总学分要求下,任意选修其中的若干课程。而在“任意选修课”模块中,学生可以选修跨院(系)的课程。这种做法,一方面强化了专业特色,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第二,在实践教学中建构了社会调查、日语综合能力训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日语专业设立了两名教研室主任,其中一名专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日语学习协会——“青空日语社”,每周定期组织日语角和日语学习园地,建立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宣传栏。推动教师从课程教学这种单一角色到多角色转换,从更高层次承担起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任务。另外,日语专业每年定期举办中日文化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锻炼日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3.横向联合、内培外引,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内涵,突出抓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横向联合,内培外引”的策略,对师资队伍进行再建设和再培养。在“横向联合”方面,鼓励教师到本校或其他学校旅游、商务等专业学习、进修相关课程,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学习、锻炼,聘用日本技能交流中心选派的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文教专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加强教师的企业知识理念及实践经验的学习。

在“内部培养”方面,目前本专业教师中有日本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占全体教师的近60%,争取在2012年之前,日语专业全部教师都能完成出国进修任务。此外,本专业还制定了“青年教师硕士化、骨干教师博士化”的发展方针。在“外部引进”方面,将继续定期聘请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到校讲学;从国内院校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学科(專业)带头人等作为固定师资;多方面外聘优秀专业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总之,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深造及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第一,加强图书资料和教学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日语网络教学环境。本专业朝着全面建立“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平台”的方向努力。未来将尽可能再寻购更多优秀的日语原版报纸书刊,制订计划定期到日本购买学术前沿的论文著作,补齐现漏缺的日本著名作家的作品集,并扩大与兄弟单位的资料交换关系。在丰富馆藏资料的同时,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逐步实现资料室的自动化管理与文献资料的网络化管理,从而加快专业图书资料的周转速度,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受日语的实际性和实时性,本专业还将专门建设卫星天线和有线电视系统。为了把翻译理论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建设了同声传译实验室。另外,建立了“基础日语”和“日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网站,计划在五年内,将其他日语本科相关课件陆续上网,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信息。从而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字化日语网络学习环境,满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需要。

第二,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发挥日语专业特色,日语专业加大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力度,先后开辟了国内实习基地6个,海外实习基地21个。其中,日语专业与日本株式会社JTB公司合作,与日本21家宾馆、酒店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分批派遣学生赴日,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带薪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地了解日语使用的社会环境,尝试一种全新的跨文化、跨学科的海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赴日研修的全过程,从报名、培训、选拔、面试到赴日手续办理、赴日前培训以及赴日后信息反馈等,全部由日语专业教师承担。

第三,加强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成立日本文化研习室。已建成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同声传译室1间、网络自主学习室2间、其他语言实验室8个、文化研习室1个、多媒体教室6间,以及设备完善的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另外,湖南省首个日本文化研习实验室是一个集文化研习室、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小型报告厅和文化演习室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实验室,做到了有效地将理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实习和图书阅览相结合,最大化地整合教学资源。

三、教育部第一类日语特色专业建设成效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日语特色专业建设成效的终极体现主要是学生的质量。长沙学院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长沙学院日语专业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继续努力,以期能建设成为特色更鲜明、优势更明显、在国内有更大影响、对本校相关专业和国内同专业能起示范作用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郭天太,李东升,谢代梁,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及凝练[J].化工高等教育,2008(6).

[2]刘慧云.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

[3]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4]郑可利,戈芳,邓如新,等.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化学特色专业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作者:黄 琴

上一篇: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新旧会计制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