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创新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24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最具实质意义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持续提升的原动力。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区域、学校和学科三个层面做好整体规划,从规划、制度、活动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使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管理创新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管理创新高效课堂论文 篇1:

创新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应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效课堂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应如何借助教学管理的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中谈一下当前应注意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关键词】新课改 高效课堂 教学管理

一、常规管理中夯实基础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1.教学常规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没有严格的教学常规,很难产生出真正高效的课堂;不守教学常规的老师,其课堂的高效也很难真正得到保障。因此,高效课堂的创建,不仅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对常规的要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严格遵守常规,确保备、上、辅、批等各环节的落实。

2.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务实创新。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更高了,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加强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在确夯实常规的基础上务实创新,尽可能地为教师减负。如为方便任课教师,在对教案、听课、业务笔记等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时,可改集中统一检查为任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分散检查;对于教学常规一贯坚持较好的任课教师、备课组和教研组,可实行免检制度。

二、校本研修中培育名师与提升整体的关系

1.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名师铸名校,名校育名师。首先,学校要通过实施“名师工程” 培育、造就名师,使一部分优秀教师在职业道德、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尽快成长为名师。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名师搭台,发挥其在实施新课改、创建高效课堂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辅射作用,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创建高效课堂的主力军。学校要优化“青蓝工程”,加强名师、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培养工作,并通过实行结对双方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捆绑”考核制度,力争“青蓝工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其次,学校要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开展针对高效课堂的课例、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好的教师同伴互助作用,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第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包括组织教师外出课改名校考察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合作学习中机会均等与小组建设的关系

1.要体现机会均等。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特别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交流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成败。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和学习展示中,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否则,课堂要么被个别优秀学生所垄断,要么就会变得死气沉沉,高效课堂也就无法实现。

2.要加强小组建设。首先,要选拔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强、处事公正且有一定工作的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次,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组员。第三,职责分工。各学习小组除设学习组长对本小组负总责外,还应设各学科组长等职,协助老师督查预习学案、作业的完成,组织本组开展探究交流、学习展示等,以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第四,建章立制,包括命组名、定组训,组织本组开展各科结对帮教活动,提高本组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教法选择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1.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传统教学的繁、难、偏、旧等,是新课改深恶痛绝的;但对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重严谨的教学设计、重知识的系统性、重规范的板书、重师生的情感互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则是高效课堂要继承和发扬的。

2.高效课堂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新颖、直观、承载的信息量大,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现代教学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每节课和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用不可。是否需要用、何时用、怎样用,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而定。即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也不一定需要完整的课件;要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整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在黑板上留下适当的板书,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整体认识,从而使教学取得更优效果。

五、课程管理中时间与效率的关系

1.高效课堂需要一定量的时间保障。现在,学生学习的课程比较多,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练习、复习巩固;教师也需要一定量的时间来给学生上课、讲解练习。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高效课堂根本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并督促学生将本学科的学习时间落实到位。

2.高效课堂要重视课堂效率。高效课堂的教学也不是时间越多就越好,必须以提高单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而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课堂。因此,高效课堂的实现,要牢牢把握课堂45分钟,向课堂要质量;而不能靠拼时间,一味地拖堂,或是抢占、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甚至连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都要剥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新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实践研究》(XJK08BJJ0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常德外国语学校)

编辑/李文亮

作者:李卫东

教学管理创新高效课堂论文 篇2:

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探究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最具实质意义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持续提升的原动力。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区域、学校和学科三个层面做好整体规划,从规划、制度、活动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使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策略

一、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问题诊断

高效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是课堂的最高境界。[1]高效课堂建设是区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区域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根本保障。在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理解片面

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需要建立在区域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将高效课堂建设作为引领、促进区域课改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然而,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区域的指导的力度不够,办法不多,甚至认为课堂建设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区域对高效课堂的建设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号,使高效课堂建设流于形式。

2.思路不清

缺乏对制约高效课堂因素的梳理与分析,缺乏对高效课堂推进的整体方案和具体安排,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路不清晰,找不准高效课堂的切入点,对学校教学的现状把握不清,没能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缺少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具体的有效措施,主观随意性大,缺乏整体谋划,高效课堂建设流于形式。对高效课堂建设的信心不足,目光短浅,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导致了高效课堂建设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3.观念陈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区域高效课堂建设与推进缺乏理念引领,存在就课堂抓课堂的现象,教学以经验为主,没有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少教多学,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等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没有明确的区域目标,课堂的深层变革思考不够,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使得高效课堂建设的方向不明,研究不够深,行动不得力。

4.方法单一

有的区域采取自上而下以行政的方式推进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的特点,忽视了不同课型的实际,难以激发与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区域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区域层面行动不够,要求不明,使得高效课堂建设单纯依靠学校和教师开展行动,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由此,我们提出了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整体思路,即区域统领、校本跟进、学科引领,通过三层联动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形成区域合力,发挥区域、学校、学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区域统领就是区域出台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和实施意见,制定区域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开展基于高效课堂建设的研讨活动,组织围绕高效课堂建设的专项培训等。校本跟进就是学校依据区域提出的指导意见,结合各校的实际,研究制定本校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加强校本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易操作的教学范式。学科引领就是各个学科依据区域的要求,结合学科的实际,推进学科化的高效课堂建设,围绕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易操作的范式,促进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路径规划

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应当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其顶层设计源于课堂教学一线,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将设计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基于教育本原的高效课堂,应该以自我反思、交流碰撞为灵魂,以追求高效、合力发展为目标。[2]

1.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改革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区域课堂结构应当体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关注教师精讲,精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都需要更明确,精讲的内容应当侧重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精讲的方式以启发、引导、归纳、点拨、指导为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精讲的时间控制在一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转变学的方式。“惟有通过自我活动将内容化成自身的东西,才能形成活的智力、真的学力”[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个体广泛参与的方式充分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讨论、交流,在相互的碰撞中感悟。三是转变评的方式。增强目标意识,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开展当堂训练或课堂检测,依据结果调控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与方法,教学模式的建构建立在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课堂教学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有效整合与加工重组。建构教学模式需要全面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态势,需要对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细致分析和认真规划,需要集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群体智慧。区域内各个学校都要以教学模式的研究、建构与使用为载体,积极探索学校层面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科教研员应当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加强对学校层面提出的教学模式的理解,确定学校教学模式在学科领域内的使用研究,各个学科还需要探究区域层面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形成学科推进教学模式的引领机制。教学模式是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一种载体,根本目的还在于促进教师关注教学模式的研究,用模式促规范,以模式促研究,建模式彰个性,体现“学模、建模、用模、出模”的完整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素养。

3.完善管理制度

课堂变革需要制度保障。为适应课堂改革的形势和要求,需要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的过程应当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作为目标,逐步构建起有效、科学、适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给传统的课堂管理注入新的元素,丰富课堂内涵,转变课堂质态。学校层面需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各类规章制度,以有效破解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管理问题,提高教学管理的精致化程度。

4.建立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价标准。为此,我区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建立区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要求,以此促进高效课堂的全面推进。区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涵盖了知识建构、自主学习、思维训练、目标达成、教学素养等五个维度,共有十五项具体细则,力求对高效课堂的评价简约、清晰、易操作,发挥课堂评价对课堂变革的导向作用。学校层面和学科层面则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学习与研讨,深化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解,进而将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使用。

三、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行动策略

从高效课堂实施的主体来看,我们关注全员和骨干的协作,从高效课堂实施的组织方式来看,我们关注片区和区域层面的共进。

1.全员达标

每学年利用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组织全区教师学习研究《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表》,细化学校开展有效课堂达标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以常规为保障,以建模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引领,强化落实,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开展好“磨课”活动,确保所有教师明确活动要求,让教师真正上出较高水平的常态课,掀起课堂教学达标过关的热潮。活动结束以后,学校上报达标活动考核过关统计表和总结,区教研室组织“校校行”检查验收活动,对各校的有效课堂达标活动作出分析与评价,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

2.骨干引领

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队伍率先垂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组织管理人员与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讲师团,围绕课堂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论坛,主题有“重点突破项目”、“片区合作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等。论坛形式有现场互动和团队展示,现场互动过程中学校既谈自身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也接受与会人员的提问;团队展示过程中校长、副校长、中层、教师和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展示课堂改革的经验与体会。

3.片区协作

片区牵头组织管理人员与骨干队伍集中上研讨观摩课,以学科为单位组织片区内的老师参与研讨,学科教研员参与点评,促进片区内各校的共同提高。每学期开学,学校的管理人员与骨干力量带头示范课、研讨课,或举办一次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专题讲座。片区内学校以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为抓手,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展示等活动,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不断增强了对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反思和总结。

4.区域观摩

每学期组织一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个性教学”展示活动,以“打造高效课堂,提炼教学思想,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用课堂演绎学科教学主张,采取“先教后说”“大众评课”的方式,听课教师就听课情况随机点评或自由提问,力求充分体现学科课堂改革的思路。通过系列展示活动的开展,学科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学科高效课堂的一些好的做法得到推广。

经过两年的实践,各校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从学校层面上看,有“35+10”“‘读议练’三自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启学议教评’教学模式”等。从学科层面上看,各学科都凝练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主张或教学模式,如“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导学互助模式”、“以探究活动为载体,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教学模式、“情境—问题—自主”教学模式等。这使区域层面课堂质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校际之间差距也渐趋缩小,区域课堂改革的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呼唤着课堂改革的深度推进,触及到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革必将焕发更强的活力。区域推进高效课堂,需要明确教育的本原,根据教育的本质诉求进行顶层设计,更需实践跟进,以此不断提高改革的内驱力。[4]课堂改革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行走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力争使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许明.高效课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兴奋剂”[J].江苏教育[J],2012(29).

[2][4]周中森.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区域推进[J].上海教育科研,2013(07).

[3][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

责任编辑:杨孝如

作者:曹群 於飞

教学管理创新高效课堂论文 篇3:

高效课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兴奋剂”

高效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是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兴奋剂”。笔者认为,要抓好高效课堂建设,一方面要立足高效课堂自身建设,切实做好课堂模式的研究、构建和使用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实行政推动、校本教研、特色活动、学习交流等环节的工作,形成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合力。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做好课堂模式的研究、构建和使用工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当前高效课堂推进的核心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课堂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高效课堂中学生是主动探究知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是“施予者”,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是开发者、激励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课前让学生在导学案指导下自学,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随时可以质疑,会质疑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得到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的降低,相反,这对教师的备课、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要遵循“全面布置、重点突破、典型引路、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在区域内全面推进的同时,要注重重点突破,“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使这些先行地区和学校作为典型,引领工作的全面推进,使高效课堂建设取得实效。“典型引路”是各个工作环节中的重心,典型是榜样示范,能够激发前进的动力。要精心挖掘和培育在导学案管理、学习小组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典型班级、典型个人,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标杆,形成学典型、比典型、赶典型的浓厚氛围。要以校内教研、校本培训、校际赛课等有效途径,高标准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按照观念革新快、学习劲头足、实践热情高、方式转变好、教学效果好的标准选树教师典型,让他们上示范课、做经验讲座;按照自主学习习惯好、合作学习兴趣浓、探究学习效果好的标准选树班级典型。要发挥他们的典型带动作用,把他们的做法和成效第一时间展示在其他教师和班级的面前。

3.“学模、建模、用模、超模”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内容。要认真学模。要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充分开展个性化的课堂实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模式,切实推动高效课堂改革走向深入。要科学建模。构建教学模式能较快缩短教师间的差距,加快教师智慧的提升,带动质量效益的提升。作为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探究当今教育界影响大、效果好的模式,通过课例收集、理论分析、概况提炼、归纳总结等途径,完善本校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要强化用模。“建”的目的在于“用”,更在于“广用”,要把推广用模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势推进。教研员、骨干教师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头上践行模式的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同时,广泛组织基于用好模式、推广模式、研究模式的沙龙活动、竞技活动、征文活动,把“如何用模”、“用得怎么样”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充分利用报刊、教育网络等阵地,优先发表、刊载有价值的教学模式探究成果,形成面上整体推动建模、用模的良好氛围。要适时超模。深化课堂改革,始于“模式”,但不能终于“模式”。要借助“模”的历练,在“用模”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的常态,练好教师的内功。教学本身的多样性和模式的发展性,也需要我们鼓励各学科教师大胆创新,结合个人特色,创生出更加适合不同学科、不同教师风格的子模式。

4.“考评、奖惩、督查、监控”是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手段。要把常规督查作为提升学校管理质态,尤其是高效课堂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一要坚持“动真碰硬”。经常性推开门走进课堂和教室,零距离接触教师和学生,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全方位地收集日常信息,客观详实地做好督查内容的记载,公平公正地做好督查结果的公开。二要坚持突出“教学”。高度关注教师用模的质量,坚持以既定的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把教师课堂用模、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作为衡量施教质态的重要标尺,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三要坚持“优绩优酬”。提高常规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的“融合度”,让成绩杰出者干劲倍增,成绩平庸者奋起直追,成绩低下者如坐針毡,真正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力避考核方式的“蜻蜓点水”,考核过程的“昙花一现”,考核结果的“可有可无”。

二、形成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合力

在坚守课堂主阵地的同时,要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抓实行政推动、校本教研、特色活动、学习交流等环节的工作,形成全面、深入推进工作的合力。

1.行政推动是目前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力量。在高效课堂建设的初级阶段,行政推动是课堂改革推进的主要力量。而学校的行政推动力度关键看执行力。①要以转变思想来强化执行力。要针对队伍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尤其是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畏难言论、畏惧心理、厌烦情绪,按照“不换思想换岗位”、“谁有问题问责谁”的原则,“对症开方”。要以开展校本培训、“校外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以践行规范、加大督查力度来转变教师的思想态度,以专题沙龙、研修反思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②要以率先垂范来引领执行力。校长要率先成为转变思想的典范。校长对课堂改革的认识高度,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力度,对导学模式的推行效度,对教学督查的重视程度,时时都会对师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校长关注课堂,率先垂范,知道高效的课堂要素是什么,才能掌握制定推进方案、实施课堂评价的主动权;校长驾驭课堂,躬身实践,了解制约推进的瓶颈是什么,才有引导教师、引领课改的指挥权;校长走进课堂,融入师生,了解师生最盼望什么,才能获得学校教学管理的话语权。③要以落实制度来提升执行力。用制度管理,照制度行事,是执行力的最好体现。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提倡把学校施之有效、推之可行的做法与经验努力上升到制度层面,并通过教代会、年管会、周例会等多种途径强化制度宣传,使教师理论上熟悉制度,思想上认同制度,行动上遵守制度,提高制度落实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要坚持立一个制度就抓实一个制度,有一个制度就发挥一个制度的效益,引导教师以制度观照行动,凭制度恪尽职守。对违背制度、践踏制度的行为,做到一着不让,提高制度落实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2.校本教研是高效课堂高位推进的关键环节。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校本教研的支撑,它的推进和提升依赖于校本教研生成的智慧。①教研质态要由量到质转变。要把校本教研的形式从单一的关注课堂双向延伸到预习环节、备课环节、导学环节、模式运用环节、反思环节;要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重点落实科室活动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从教师学习、培训、活动、成果等各个层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要严把校本教研活动出勤、活动流程、活动考核关,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做实校本教研的积极性。②教研范围要由点至面拓展广度。针对当前高效课堂推进中探究问题多的现状,各校要推动教研从一人主备、一人主讲、一课一议的活动形式向多人同备、多人主讲、同课异构的方式发展,形成“群体共生”的教研氛围;要鼓励教师从当前模式推进中的某个问题或某个环节入手,逐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形成由点到面滚动探究的教研方式;要积极倡導各校突破人际、校际、区域等时空限制,开展区域连片教研、网上结对教研、乡镇中小学一体化教研,推动教研范围向区域化、广度化、集群化发展。③教研内容要由表及里挖掘深度。教研内容要立足先于、基于、归于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开展教研”,“通过教学开展教研”,“基于教学开展教研”,突出教材解读、学法研究、课堂模式建设、优化小组建设等重点问题,定期开展主题教研,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要注重运用“短、平、快”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究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案例,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分量和魅力。

3.活动是高效课堂持续推进的重要载体。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以活动为载体保障工作的持续推进。各地区、学校可围绕课堂改革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改活动。采取赛课的形式,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并在活动中取得成果,获得工作成果上的适度刺激,持续保持课堂改革的兴奋状态;采取展示课的形式,将优秀的教师和精彩的课堂推介给更多的学校和同行,充分发挥典型学校、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研讨沙龙的形式,不同范围内多层次地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研讨,让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用自身体悟的理论更好地指导课改实践;采取征文、博客写作等形式,引导教师在实践和思考中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形成文字。活动使高效课堂建设活起来、动起来,使课堂改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学习交流是高效课堂快速推进的有效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走出去”,到先进地区、示范学校去亲身感受先行者改革的浓烈氛围,学习其先进的做法;多请专家教授到本市、本校来,为高效课堂建设把脉,借助于外力审视地区、学校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多利用新兴的媒体和阵地,利用一线报纸刊物、网络平台展示自身推进工作的成果,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交流活动。

只要抓住高效课堂建设这个突破口,有准确切入的智慧,有大胆改革的决心,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就一定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

(作者系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局长)

作者:许明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