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会出现部分错误资源,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不需要进行全面的消除,因为错误的资源本身也会给小学数学的教育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错误产生的源头是小学生过于活跃的思维行动,这种错误的出现反应了某个时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121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1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 篇1:

基于微课的高中化学融合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 以微课为核心要素的翻转课堂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争议,针对现阶段微课教学的现状,课题组采用基于微课的“融合教学”方式,经过实践与思考,提出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向在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融合教学; 核心素养

近年来,微课之风席卷我国教育界,引起各级教育单位的极大关注,百度“微课”能搜到约13,400,000个与之相关的结果,2015和2016年全国发表的微课相关论文均达到三千篇以上。笔者一直在思考,“微课”对教学有何影响?“微课”与课堂教学如何融合?

1 关于“微课”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英文直译为“微型学习资源”。胡铁生等[1]首提“微课”,并给予定义,经过不断更新,目前已经到了“微课3.0”。此外,黎加厚[2]、张一春、郑小军[3]等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对“微课”的定义,有叫“微课堂”、“微课程”等名称,各家观点虽有侧重但基本内容其实很接近。笔者综合归纳“微课”定义如下:“以‘微视频’为载体,进行知识传授(包括新授、复习、试题、探究任务等)或观点传播的视频资源,一般时间短容量小,适宜网络传播和即时学习。”

当下关于“微课”的意义和作用,诸多言论,“点赞”的很多,唱“挽歌”的也不少。有人说,微课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传统课堂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手持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理念的更新都使传统教学模式不得不改变。也有人说,“微课”只是一阵风,捧红大批专家,风过即止;如同这些年来出现过的其他教育风潮一样,“微课”只是一种炒作,不会真正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影响[4,5]。议论纷纷之中,“微课”已来到了我们身边,并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传统课堂产生极大的冲击。

作为中学一线教师,笔者这些年一直在关注和应用“微课”,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自己制作的“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同时阅读了大量“微课”相关论文和著作,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微课”培训,但是学习越深入,困惑越多。当前的不少“微课”培训活动,要么停留在制作技术层面,要么就是高高在上的概念介绍和论证,少见实践应用的案例实施。少数专家热衷于对微课理论尤其是意义的探讨,却鲜见教学实践的指导,一线教师在实践方面做了尝试却缺少理论支撑和高端指导。很多教师对微课认识模糊,微课开发有混乱、低水平的倾向。庆幸的是,还是有人在“微课”教学应用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笔者曾观摩了苏州电教馆金陵馆长及其团队推广的“微课程教学法”,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主要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学科教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很多有效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影响了不少教师。

2 关于微课教学

“微课”应用到底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微课”到底是一阵风还是真正会对中国的教育乃至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会颠覆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吗?

将教学“微视频”上传到在线平台,学生单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观看学习,这样以“慕课”为代表的教学方式,目前比较常见,但多适用于大学自修或者成人教育,无论自控力、理解力还是时间安排,在当前国内基础教育现状下,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这样的终端自学只能是少量的辅助教学[6]。

“翻转课堂”来自美国,也译为“颠倒课堂”,有两种说法,“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笔者更倾向采用“Flipped Classroom”,即翻转的不仅仅是课堂形式,更多的是态度、观念和行为。笔者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也曾现场观摩了部分教师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开课教学案例,归纳起来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

大量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有很多优点。比如: 教师主导,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达成自主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学生、课堂之间的关系,对传统课堂模式产生影响[7]。但现阶段而言,尤其结合江苏化学教学现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课后需要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实际上增加了学业负担;二是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知识碎片化时代的需求,但是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带来不易形成知识体系的弊端;三是部分微课“翻转”点把握不准,将完整教学过程全部呈现,包括思考探究等内容,学生探究思维过程被弱化,教学效果自然也打折扣;四是“微课”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参与意识、学习能力和自控力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对少数学生来说,反而有了偷懒机会导致学习退步;五是弱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功效,尤其是缺少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讨论的环节;六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流程,一旦处理不当,会降低教学经济性,从教学体验来看,同一教学点所耗费时间可能会大幅增加,这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课时紧的现状是致命问题。

3 我们的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省高中化学教学愈发尴尬,生源、课时均不足,故化学教学力争高效。经过长时间研究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参与度,如何在教学各阶段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对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意义。

3.1 教学思路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本课题组仍坚持进行微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融合教学”方式,实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8]。基本思路是利用SOLO理论将课时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分为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等知识层次;课前教师将低层次单点结构、多点结构知识设计成微课,将关联结构与拓展抽象内容设计成“微项目”;课堂上首先利用“微课”将单点结构知识进行介绍,学生根据预习单自主学习,经检测过关后,再由教师设计“项目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完成“微项目”讨论,最后再过关检測。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教学流程阐述如下。

3.2 课前准备

本课时属于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3单元,有三个教学点: 人类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结构。内容比较基础,教学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2课时介绍原子核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重点是原子模型的探索历史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利用SOLO思维分级理论分析,本课时内容中,学生知识需求主要是探索历史和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思维需求则是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科思想则是着重养成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科学的化学观、发展观[9]。列表分析如表1、表2所示。

3.3 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如下:

活动1: 初预习

活动2: 深入自主学习知识点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活动3: 交流与讨论

从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启迪?

你原来想象的原子是什么样的?与科学家眼里的原子有哪些不同?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电子。对于多电子原子,你想象中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

[设计意图]

(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学习几无困难,但素养的养成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者试图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背后的艰辛:

① 科学前进的道路上,遍地都是前人的汗水浇灌出的鲜花;

② 通过对探索成就的先后时间观察,可以发现科学的进步是加速运动,越来越快,如果年轻的学生不投入学习,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③ 在教材列举的多位科学家中,有几位是师生关系,传承和超越,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2) 设计过渡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活动4: 深入自主学习知识点2——核外电子排布

活动5: 交流与讨论

(1) 你认为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其性质才稳定?

(2)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式表示氧化镁(MgO)的形成过程。思考: 金属元素为什么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为什么常显负价?

(3) 你能归纳出元素常见价态(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推测的?

[设计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知识并不难,而且学生有初中学习的基础,笔者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1) 物质的性质、用途等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2) 学会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能主动去探索知识背后的原因;

(3) 在学习基本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和思想,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活动6: 随堂测试

4 总结反思

4.1 关于“原子结构”教学

我们为什么而教?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层次:“为知识而教、为理解而教、为思维而教、为创新而教、为未来而教”。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落实科学品质,建立学科思想,促进学科素养的达成。

从有文明曙光之时起,人类就开始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无数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建立——推翻”,在持续“否定与传承”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真相[10]。科学的进步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每一项科学成果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心血,今天微观世界的研究已经到了“夸克”甚至更微小程度,而且还在持续进步之中,这一科学理念需要学生理解领会,毕竟年轻的学生代表着未来。

4.2 关于“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最重要之处并不在于使用“微课”,而是这一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真正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微课只是翻转方式之一,怎么使学生动起来,焕发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光彩,认真去学,明白怎么学,那才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1]。

翻转课堂只是工具,其背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简单考试的机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乃至生命火花,比传输知识重要。“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举一反三比机械重复训练更重要。

关于“翻转课堂”,很多人争论不休,部分人在实践,并且已经做出了成績,尽管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随着加入的教师越来越多,必将对传统教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大量新技术得到应用。应该追求新技术的应用,但更应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技术的革新辅助教学实施,教育质量的提升又会促进技术的进步。目前,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过程中,过多依赖技术,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术永远只是手段,要想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新技术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化学课堂中,虚拟实验再逼真也无法替代学生动手实验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决定课堂教学层次的是教师的核心素养而不是技术的进步,教师理念的更新比提高技术水准更为迫切,所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4): 36~4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0~12.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 (2): 61~66, 97.

[4]钱芳芳,钱凯.微课与传统课堂对比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5, (28): 24~25.

[5]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48~54.

[6]宋兆爽,王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以高中化学“原电池”为例[J].化学教育, 2017, 38(1): 14~18.

[7]王素珍.例析高中化学“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之利弊[J].化学教育, 2014, 35(19): 28~32.

[8]刘海潮,姜大雨,王兆阳,张羽.支持“课内翻转”的多元化中学化学微课设计[J].山东化工, 2016, 45(8): 121~124, 126.

[9]杨小丹.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16.

[10]王峰.在智慧对话中建构理性课堂——谈“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 2013, 34(11): 19~22.

[11]金陵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第1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63~65.

作者:居鸣富

121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 篇2: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会出现部分错误资源,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不需要进行全面的消除,因为错误的资源本身也会给小学数学的教育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错误产生的源头是小学生过于活跃的思维行动,这种错误的出现反应了某个时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成长。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错误资源的存在必要性和价值意义,需要正确对待错误资源,将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自我勉励,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有效研究应用

前言:在当前新型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错误资源的存在,并且认可这些资源的价值性。但是在长期追求正确和必须精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不能对错误资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看法,对错误资源的存在利用上的缺失。为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对错误资源产生改观,学生需要认识到错误资源带来的一个学习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将错误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利用,发挥其价值作用,树立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心,拓展数学思维认知,提升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

一、错误资源的基本内涵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表达出的与问题的正确答案相偏离的错误内容,或者是某些行动言语运用的不够恰当。学生的错误表达虽然与正确的答案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可以发现这些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可以进行整合利用的,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学习,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准确把握能力。

二、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用意义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不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行尝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这种行为的基础条件是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有利于师生和谐共处

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错误答案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用更加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问题,从而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设出和谐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信的表达自己的问题解决观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联合更多的学生进行问题答案的讨论,帮助学生提升问题探究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想法,更好的构建和谐学习课堂。

(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

数学这门学科因为本身的逻辑思维的特殊性,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但是教师对于错误答案的态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旦教师对这些错误资源产生负面的评价,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对于这些错误资源的正确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态,无论是正确的问题答案还是错误的问题答案,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究兴趣会一直存在。教师对于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小学生对知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建设出更好的数学思维框架结构。

三、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分析

根据目前部分专家的观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利用错误资源是很有必要的,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

(一)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发现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这都是很常见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重视这些错误资源的作用,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错误资源中表达出的问题,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学生的错误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可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确错误问题的出现原因,发现错误的本质,从而可以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加课堂参与度,无论是正确答案还是错误答案都需要教师引导大家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白数学知识的本质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心理,有利于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的钻研知识内容。

(二)培养小学生的反省意识

教師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对小学生进行反省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不足,培养出主动探求知识的心理,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强化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成绩。教师对于学生的反省意识的培养,需要将错误资源与教学课堂进行合理的整合,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构建高效学习课堂,提升课堂的教学活力,维护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在学习一些数学固有的知识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推导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公式的原理,让学生进行一次自我推导尝试,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当中的错误答案进行课堂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答案的形成原因,引导大家进行反省思考,从而有效巩固数学知识理论在学生心目中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

(三)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观念培养的限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需要明白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正确的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错误资源的利用时,需要指出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而对培养过程进行细化,让学生明白某种教育政策的实施原因,更容易结合教学方式带来的学习改变,更加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学生足够独立的学习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教师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各种错误原因的分析引导,极大的开发了学生思维意识,更好的适应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

结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目前很多教师已经摆正了自己的观点态度,对其表示重视,正在结合着错误资源不断的对教学课堂进行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峰,李宜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1):121-123.

作者:马晓慧

121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 篇3: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设问技巧

摘要:在新课改下,要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掌握正确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进行有效设问的教学技巧,旨在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设问;新颖别致;趣味性;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好问

新课程改革要求“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从课堂设问开始。眼下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121”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形式下,为了克服教学内容多、容量大的特点,精心选择围绕核心目标的课堂设问,尤为重要。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学活动应注意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运用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上,有效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一、新课引入设置问题要新颖别致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课必须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导入会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正课内容奠定基础。

而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是他们本身“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进行,因此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可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埋伏“陷阱”,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如在上《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笔者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用复习旧知识提问引入,也没有采用新知识问题引入法,而是用了看学生们是否善于积累知识的提问方式。笔者是这样问大家的:“同学们,至今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苹果是哪三个?”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有急于在课本上找答案的,有在议论的,你一句我一句地就把三个苹果讨论出来了。在学生们兴趣极高时,笔者趁机引入新课教学,说道:“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敲醒了牛顿,最后一个苹果握在乔布斯手里。这三个苹果说明了人类、科学、科技的结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敲醒了牛顿的那个苹果,即《万有引力定律》。”

又如,在上《内能》的导入时,笔者一上课就直接利用生活知识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流星吗?流星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利用唯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提出“让我们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高空飞过的流星具有什么能?飞过的流星发热发光,温度很高,还具有很高的什么能?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从而让学生带着谜团进入新课。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学生还会被教师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从而“信其师、亲其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设置问题要有趣味性

在物理课堂上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既时尚又有趣味的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觉或视觉刺激比较新颖,就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兴趣。在配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特征提问时,把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动机。而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比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中,笔者借用了单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将小球拉开一定的角度,然后请一位学生将自己的鼻子靠近小铁球站好不动,但还未释放,这位学生已开始“逃跑”,其他学生哈哈大笑。而笔者依旧拉住小铁球不动,并问:“释放后,小铁球回来时真的会碰鼻吗?”很多学生立场非常不坚定,有少数学生回答说“不会”。到底会不会呢?最后有一位立场非常坚定的男学生给大家演示小铁球回来时并不会碰鼻!为什么呢?学生的好奇心被一下子激发出来。而且又带出了几个相应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获得了相关知识,也体验了探索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效益大大提高。

因此,课堂提问恰到好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同时,笔者越来越觉得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提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在实际教学中提问得当,才能吸引学生。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把学生猜想的几种结果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验证结论教师应鼓励几位后进生回答,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大多数后进生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实验活动后,都能正确的回答该问题(电压表和电路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无限大,无论滑片P怎样滑动,电路中的电路都接近于零,因此,电流表示数等于电源的电压。)

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回答,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潜能,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如图2的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讨论,图2比图1增多了一个电阻R2,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又如何变化?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问题。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不失时机地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很多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述相关知识,迫不及待地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每一部都获得学生的赞同与喝彩,却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虽然没有一种提问方法能适应所以情况,但是好的方式应当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急促地迈向结果。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中,笔者这样提问:“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天平称量。接着笔者又问,“如果是地球呢?”学生的心猛地一震,接着面带困惑。笔者说自己能称出地球的质量。这时,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有的小声嘀咕:阿基米德也不过是假想着把地球撬起来罢了,我们竟然要称量?学生带着疑惑和求知的欲望,在笔者的引导下走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四、课堂设置问题要激发学生好问

1.创设情境设疑激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布设疑点,激发学生提问。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要想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情境,布设好疑点,上课时学生就会生疑而问。

2.模仿科学家会提问

提问题,要有疑而问,勿要盲目而问。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些现象,自己的知识又不能解释,此时要问;在课堂上,听不懂时要问,做实验或者在观察实验时,有新的现象发生时要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问等等。也就是说,提问题,要敢问,但不可能随便问。这一点,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观察现象提问题的精神。

比如,牛顿在林间散步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到牛顿的头上,这时,牛顿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亮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后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有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教堂里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伽利略被吊灯的节奏吸引住了,他仔细观察,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完全相同,于是提出问题:假如吊灯摆得更高一些,每次摆得的时间还是一样的吗?通过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可见,科学家们观察细致,所提问题,具有可探究性。作为学生要喜欢观察,喜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上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进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能赢得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屈小杰

上一篇:大学英语考试改革政策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