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给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于當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摘 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社会、生活、教育等诸多方面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教学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在大学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多媒体历史教学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反思,提出一些措施,促使历史多媒体教学能够有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历史 多媒体教学 现状调查 反思

1 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

1.1 历史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对于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方法相对于一些网上调查虽然繁琐一些,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结果的真实性与代表性还是可以参考的。由于调查人手与时间的有限,所以笔者只在自己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进行了调查,选取了一些大学发放了适当数量的问卷,虽然范围没有特别大,但也能代表一定空间的水平。

1.1.1 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整体评价

在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看法上,有81%的大学生表示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对这种方式表示不适应或者有些不喜欢的占到7%。其他学生保持中立观点,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说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还是持支持与喜欢的态度的,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很大的,而且很受大学生喜爱。而少数大学生的不赞成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现今的历史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

在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评价上,有57%的大学生认为利大于弊,有27%的大学生认为利弊平衡,有16%的大学生认为弊大于利。由此可以看出,超出半数的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是持肯定意见的,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发挥其优势来辅助教学的完成。

在历史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上,有2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两者百分比已达到半数以上,充分说明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

在历史多媒体的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据了55%,24%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剩下的学生持保留意见。这表明大学生在认可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对其还有一定的期待。

1.1.2 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评价

此次研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重点。传统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将教师的讲解与板书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于记笔记。同时在教师的系统讲解下,学生能形成较为清晰的思路,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无法体现。而在多媒体教学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显示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反映难以记笔记,从而理解起来有困难,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将知识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率也是一大研究重点。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太大,课上根本不能完全接收。由于信息量大导致教学速度快,以至于学生思维跟不上,这就使学生在上课时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更没有多余的记笔记时间。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问题。

1.2 历史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

对于历史多媒体教学教师情况的调查,是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可信度。访谈内容主要是针对历史多媒体教学下教师的感受。笔者通过面对面交谈、电话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大致了解了他们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以下是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2.1 历史多媒体教学基本情况

在接受访谈的教师中,有87%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而在这些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中,又有75%的教师每节课都会使用多媒体。只有极少数教师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而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相对高一些,甚至有一部分年轻教师表现出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没有多媒体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种情况一方面体现了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和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完善,但同时也体现了年轻教师传统教学能力的退化。从整体来看,单纯地依赖多媒体并不好,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完成,有些教学内容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介入才可以达到完善。而且,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忽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1.2.2 历史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情况

在多媒体的备课情况上,教师的差别很大。备课时间包括教师熟悉教材、分析教材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索资源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等。访谈结果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一般备课时间越长,他们对教材更加熟悉,但备课却更加用心踏实。因此,他们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更容易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完美结合。而一些较年轻的教师的备课时间与准备程度就差一些。他们在备课中遇到最多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但利用课上的5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全部讲完,因此材料的取舍很困难。这也是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的一大问题。

2 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通过以上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现状的一些陈述,表明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水平有限,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等,这些都是当前历史多媒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而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作者:薛宁

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给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于當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问题;有效性策略

【分类号】G633.51

高中历史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历史处于一种相对边缘化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引发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又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必须积极地研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改革,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一直以来,重理轻文的思想在中国普遍存在。在高考招生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的招录名额中绝大多数的指标都是提供给理工科院校的,而且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也是放在理工类学科方面,这种政策方面的倾向造成了广大中国家长和学生过分地将自己的视线和重点集中在数理化等课程上,而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需求方面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导致了历史学科被边缘化,在整个高中教学活动中也被置于次要的位置。

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仅仅是帮助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记忆,很少有机会对深层次的历史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维上的错觉,认为历史仅仅是一门识记性的学科,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背诵记忆即可,不需要进行过多的重视。然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活动,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3、教师的教学刻板枯燥

历史是一门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包含着不同时期的科技、政治、文化、风俗、经济等全方位的历史知识,因此,历史这门学科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和生动的。但是,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和呆板,整个历史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进行开展,课堂教学内容也是单调的老师讲解和学生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枯燥的课本内容很难使学生对高中历史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爱好。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高中教学带入多媒体时代,但是很多历史教学还是停留在“一本教科书、一个备课本和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历史学科被边缘化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历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實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方能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策略:首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简洁且具有吸引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研究课本知识,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将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一些深刻的、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如百家讲坛中关于历史故事的讲解,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披露一针见血,言辞犀利;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以上的策略,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2、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简单而言,如果教师综合素质较高,懂得很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势必会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都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升。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会对学生讲解一些干巴巴的课本条款,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升。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3、不断能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对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除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之外,教师也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此外,教师亦可通过一些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之下,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2,02:27.

[2] 王春华.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2,14:132-133.

[3]周和群.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35+212.

作者:陈俊武

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究

【摘要】为在抗疫防疫非常时期下推动初中历史高质量深度教学,基于信息化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受到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在信息化视野下,将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是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而且是非常时期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提升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还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信息化视野下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依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历史深度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  历史学科  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信息化的实现已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抗疫防疫非常时期。我国在这一非常时期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总体工作部署。而这就要求学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实现高质量教学。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科教学中[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视野下,教师通过面对摄像机展开教学,不仅难以直接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而且师生互动缺乏,对于教学进程和效果的把控难度增加。而学生在独自面对电脑、手机等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加之初中生年龄特征,极易出现兴趣不足、思想懈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在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中保持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信息化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信息时代下,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化技术逐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2]。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而对于相应设施的利用,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则成为历史教育普遍关注的重点。在防疫抗疫非常时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依托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样化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进而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接对学生进行刺激,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丰富历史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教师以更为简便的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拓宽历史教學资源,以丰富历史教学大纲,实现高质量教学。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通过历史教学资源的丰富,开阔学生的视野,以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3]。总之,在课堂有限教学时间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促使学生更全面、更高效地了解并掌握历史背景,以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开阔初中生视野有极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学科核心素养逐渐被提出。为促使初中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是时代的呼唤。以鸦片战争讲解为例,在展开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小视频将战争发生时我国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英帝国对中国的掠夺以更为直观的形象展示出来。这在开阔初中生视野的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性有所不足

尽管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过程较为枯燥,致使初中生对于历史教学本身缺乏浓厚的兴趣。在“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这一非常时期,学生在学习中需独自面对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基础设施以进行学习,缺乏平时学习氛围和教师的监督,以及同伴的激励,加之初中生年龄特征,从而影响学生对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存在主动性不足、兴趣度不高的问题,致使其被动接受学习任务,以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以及信息化技术的缺乏等,致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直接将板书照搬到PPT层面,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推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而由于教学方法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同时也难以促使初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并且还会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甚至信息化教学的实现。

(三)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

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而这一方面表现为对信息化技术的过度使用,以致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重难点不突出的现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未能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优势,以致历史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如部分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仅将简单化的教学内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呈现出来,加之呈现时间较短,导致学生难以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记录和整理,从而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影响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信息化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以激发兴趣为原则开展多元互联网教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的重要性。因此,在非常时期,为促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发挥更有效的效果,在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历史背景,运用信息化技术再现历史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深度,激发学习主动性[5]。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将电子白板技术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学习“张骞通西域”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智能画笔,绘制“张骞出使西域”的表格,其内容包括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以及成效。其次,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知识。再次,历史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我眼中的丝绸之路”进行积极的发言,以促使学生充分表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从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可通过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对有突出表现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并通过奖励惩罚措施等,激发并维持学习积极性。

历史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创造多种教学情境,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盛唐气象》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初中学生充分展示本课时需要学习的内容,如经济的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民族交融等。由于本课时内容较为繁杂多面,对此历史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入“长安十二时辰”,并以其为主轴,将其分为经济繁荣、社会风气以及民族交融等不同部分进行讲解。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而在讲授农业发展时,历史教师可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筒车、曲辕犁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而在讲授手工业发展时,历史教师可将邢窑白瓷、唐三彩以及蜀锦等以图片形式呈现。在讲授商业发展时,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呈现开元通宝等图片,并介绍项相关史事。这可促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不断增强其学习历史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讲解唐朝各民族交往交融时,可通过组织学生演绎《文成公主入藏》情景剧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以引导为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历史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在信息化视野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选择等都是由教师制定的。而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为在非常时期,更有效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历史教师需持续提高自身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并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对历史知识的传授予以重视,而且要对历史学习方法予以引导[6]。只有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方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并激发和维持学习主动性。而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以辅助历史教学,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例如,教师可依据本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短视频,并以问题设置的形式展示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鸦片战争中签订的重要条约《南京条约》为例,其关键在于对《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的理解,以及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的变化。对此,历史教师可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促使学生对关键点予以更好地理解。例如,历史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微课的形式将《南京条约》中的“赔款”“通商”“割地”“协定关税”等进行具体归纳,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逐一展现。首先,教师可利用PPT将《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的示意图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找到香港的位置。其次,利用PPT将《鸦片战争示意图》展示出来,以让学生从中找到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后,通过详细展示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理解当时尽管具有独立的政府,但在政治、经济方面却受到制约,同时思想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却在不断变强。

(三)以技术为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多维度吸收与理解

在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时,应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机结合,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由于历史事件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特殊情况下发生的,距离初中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理解的难度。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可将抽象的历史知識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可缩短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感,从而突破重难点。以“‘西安事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转折点”为例,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将《西安事变》电影片段引入教学中,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当时历史发展进程中西安事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而促使初中生充分认识中国陷入民族存亡以及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7]。以《战略大决战》为例,历史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战略地图的详细分析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地形图对战略的形势和意义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声音和形象的动画,促使学生深刻领悟军事家的“运筹帷幄”,从而攻克教学难点。

另外,为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也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予以实现。以《洋务运动》为例,首先,历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向初中学生呈现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洋务派在何种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其核心主张是什么,以及具体实践。教师通过课前利用线上布置相应任务,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从而为在实际教学中加深理解奠定基础。其次,历史教师可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对小组数量及各小组人数予以确定,在自愿的原则下引导学生自己分成小组,并通过线上对分组情况予以明确。而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分组情况进行提问。如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小组回答:“洋务运动核心主张是自强求富”,而有的小组则回答“组建三支海军是其具体实践之一”等。再次,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其展示相关内容。这可缩短板书书写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历史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积极主动发言,并由历史教师进行总结,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通过上述方式对于促使学生系统化认识洋务运动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除此之外,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对历史教学方案进行充分整合,以促使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也要求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进行高效整合、科学设计。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动态小视频等,以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并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同时,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线上布置任务等方式,促使学生明确教学重难点。还可在课后复习中以线上任务布置的方式,案例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信息化教学是非常时期推动初中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必将长期存在。而为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中保持较高的兴趣度,并实现深度教学、高质量教学,应在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优势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了解和掌握并提出改进策略。面对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动性不足、教学方法滞后,以及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应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应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总之,在非常时期乃至在互联网时代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教学中,以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应平,朱启胜.基于疫情的空中课堂“落地”的思考——以安徽省初中历史省级展示课录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412(11):67-69.

[2]谢志芳.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探究——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310(2):120-120.

[3]陆秋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分析[J].教育研究,2020,3(9):33-34.

[4]库勒孜拉·索尔坦.关于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索[J].教育研究,2020,3(10):226-227.

[5]赵冬桂.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研究,2020,3(9):128-129.

[6]李艳玲.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20,3(2):82-83.

[7]郑林,刘微娜,王小琼,等.“智慧学伴”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4(1):70-74.

作者简介:

李宏基(1979年-),男,汉族,甘肃凉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李宏基

上一篇: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情景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