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

2022-04-21

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 篇1: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建设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思想,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双方积极探索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满足职业院校自身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要求,以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阐释了相关概念,接着梳理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分析了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

一、相关概念

(一)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属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涵盖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9个重要城市,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超过7 000多万人,是当前中国经济最活跃、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全新战略部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世界级的城市集群,同时还要建设成宜居型的生活乐园,是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典范。

(二)开放型实训基地

开放型实训基地主要是指面向校内外的学生,同时也面向整个社会开放的实训基地,通过实地体验、实践操作获得相关的技术能力,旨在提高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开放型实训基地是我国近些年来最新的发展产物,也是我国在总结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全新发展模式,其不仅可以为学校培育人才,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育人才[1],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

(三)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主要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之中将教学与社会产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其实质是一种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可以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产教融合必须以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因此,产教融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安排技术人员到学校里教学,反之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学培育目标,以此实现双赢。

二、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第一,政府投资创办开放型实训基地。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由国家投资兴办,因此,政府投资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也理所当然。政府投资有诸多好处,如投资开放型实训基地能与当地的人才需求相对接。政府拥有强大的资金能力,能够统筹安排开放型实训基地的使用,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培训之中[2],提高开放型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第二,职业院校自主创办开放型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自筹资金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开放型实训基地可以完全参照真实的企业运作模式,基地内部的生产基地、岗位设置都可以与企业对接,让学生在开放型实训基地中不仅学会各种各样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关注如何提高生产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与此同时,开放型实训基地由于与企业的生产操作模式相同,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社会培训人员在此培训。

第三,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在创办开放型实训基地时,校企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创建模式。双方可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构建开放型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开放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企业可以利用开放型实训基地培养员工;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援助,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帮助,以此形成互利双赢的人才培育局面。

第四,以企业为经营实体的开放型实训基地。目前,一些开放型实训基地是以企业独立投资且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运作,建设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企业,这种企业独资的开放型实训基地主要由大型优质企业所创办,可以确保为企业培育大批定制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同时企业也可以定期培育自己的员工。

三、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1.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在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本着建立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思想,积极探索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开放型实训基地人才培育的需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已经创建了一些典型的开放型实训基地,形成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双方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建了良好的开端。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一些职业院校陆续开始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这些开放型实训基地中有的占地已经超过了1万平方米,设备价值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所有的设备都是近些年来所购置的新设备,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实训教学要求。在满足实训要求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可以保证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及1+X技能证书的考评培训等活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正在积极筹备多方资源与条件,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例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现有一处旅游商贸實训基地,该基地内部拥有5套大型模拟导游和物流的设备,主要实训内容包含有物流、酒店、服务、导游等各种各样的开放型实训,以此满足会计、物流、酒店、旅游等多个行业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实习的要求。此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积极筹建了科学合理的开放型实验实训基地,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潮流之中。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有国家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14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2部,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年累计开展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1.2万人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12万人次、社会培训6万人次、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4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在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趋势下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东莞市轻工业学校、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等学校的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年社会培训服务能力与基地建设投入成正相关[3],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如表1所示。

2.形成了“育训结合”的动态调整实习机制

第一,建立了实训常态化运作机制。在开放型实训基地中,为了将实训基地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满足被培训人员的实训需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已经建立了常态化的运转机制,成立了实训管理中心,从人员安排、场地维护、经费预算等方面强化管理。开放型实训基地主要是以专业建设作为基石,各个专业与本行业企业结合在一起,共同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共同完成实训论证调研,细化实训常态化运作机制,确保开放型实训基地既可满足职业院校校内学生实训和教师培训的需要,也可满足社会各界的校外培训需求。

第二,建立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项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之中,因此,开放型实训基地也应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产业技术培训内容,实现技术培训的转型升级。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紧紧围绕着产业升级,围绕着技能型人才培养,围绕着市场变化的需求不断调整实训内容。例如,实训基地定期召开专业论坛会议,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规划之中,以此及时调整实训内容和要求,实现实训与产业发展、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一线有效对接,形成教育与培训内容随着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动态调整的机制。

3.管理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为了提高开放型实训基地的管理质量,开放型实训基地设置有专门的管理中心,出台了健全的实训管理制度,同时也根据开放型实训要求,设置了教学大纲和相关器材,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例如,开放型实训基地有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日常、月底和季度考核的方式推行责任追究制,探索实行指导教师包班制度、周通报制度、课堂实习日志制度[4],有序提高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实训质量。为提高实训质量,职业院校会根据实训内容与专业对口原则,选派得力教师与企业高管或能工巧匠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在开放型实训基地满足人才培育要求的基础上,开放型实训基地也非常注重自身的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开放型实训基地与同类型院校和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开放型实训基地先后为诸多企业培训员工,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此外,开放型实训基地也非常重视开发自身的产学研功能,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非常密切,与企业共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产教融合“共建、共育、共享”原则创建教育培训办公室,共同研发培训教材、开发实训内容、制定实训标准,以此提升实训基地的效益。

4.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第一,提高了双证书的通过率。开放型实训基地正在大力推进1+X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制度,凡是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训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内部,学校组织的1+X证书技能鉴定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行业与企业标准,各项操作非常规范,近两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获得双证书率已达95%以上,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依托开放型实训基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做到了理实一体教学,达到了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的良好效果[5],对职业院校自身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和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推动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开放型实训基地逼真的工作场景,许多校外机构也纷纷融入到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之中,将自身员工的培训地点设置在职业院校的开放型实训基地之中,以此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学习最新的技能知识,提高员工培训的质量。

(二)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国家指导性文件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之下,开放型实训基地是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又一重要产物,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模式。开放型实践基地旨在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突出职业院校校企融合、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以此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实践效果上看,开放型实训基地将课堂和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将学校和企业有效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开放型实训基地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当前我国对于开放型实训基地并没有明确完善的指导性文件,致使不同学校主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去创设开放型实训基地,容易导致建设力量分散、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无法实现高度共享[6]。与此同时,由于开放型实训基地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缺乏行业指导,没有明确的建设标准,各种设备和功能并不统一,导致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培训效果也不相同,容易出现培训规格、培训要求不一致的现象。

2.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在产教融合和大湾区产业发展多重背景下,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和积极参与,以此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但是,很多企業并没有表现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缺乏热情与动力。企业主要以获取利润为目标,而学校主要以培养人才作为目标,企业的价值理念与学校的价值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企业总是以自身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先决条件,而学校主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扩大办学影响为己任,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存在一些难度。对于一些拥有高科技企业而言,他们在研发方面花费了巨额费用,出于保护技术和保护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一些企业并不愿意将新产品和新工艺输入到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之中,更不愿意主动与学校展开深层次的合作。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不断转型之中,企业转型和改制也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并没有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这也会影响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3.运行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为职业院校购买了一些新的实训设备,但由于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费用较为昂贵,致使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运作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容易导致开放型实训基地的经费严重不足。由于经费不足,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实训时间和实训室数量就会被压缩,最终会影响开放型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无法达到开放式培训的目标。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技术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政府部门,很少有民间机构参与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工作,这也导致开放型实训基地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多元的经费来源途径,最终影响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

4.“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软件条件,教师队伍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随着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运转,各种各样的实训任务迅速增加,而当前很多实训基地缺乏“双师型”培训教师。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开放型实训基地教师的学历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待遇也不高,致使开放型实训基地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优质师资。从总体上看,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教师整体素质并不高,实训教学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方面的实训技能欠缺,难以真正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此同时,开放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并不完善,一些优质教师在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之后纷纷离开职业院校,导致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除此之外,开放型实训基地的教师培训力度也不够充足,并没有完善的激勵机制,也没有有效的考核制度,影响到开放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导致“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最终会制约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5.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不足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不仅需要针对学校内部开展实训工作,也需要面对社会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当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整合有限的培训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培训服务。但是,现有的一些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固步自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昂贵设备,但利用率并不高。与此同时,一些设备在长期使用之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而职业院校又没有资金做好及时保养,导致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培训质量。因此,开放型实训基地需要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加快基地自身建设,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以提升企业主动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实训基地的营运效率。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一)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

第一,国家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由于学校所追求的目标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这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为了推行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也为了更好地调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为参加构建开放型实训基地的企业提供减税或免税的政策[7]。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颁布了引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推进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必须坚持双方自愿合作的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利益,以此规范产教融合背景下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政府出台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性文件。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不仅需要满足职业院校自身的教学需要,同时也必须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为此,在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时,政府可与行业协会开展协作,共同出台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性文件,以此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同时,政府也可积极组织由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专家共同组建的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小组,共同论证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使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真正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可监控、可评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此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质量。

(二)多渠道开展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

第一,创建功能完备的开放型实训基地。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整合当地资源,同时还需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率。为此,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由各个社会主体与职业院校共同创建的开放型实训培训基地[8]。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之初可以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在建成之后可以由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有偿使用。与此同时,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还必须依托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发挥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节约管理资金,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营运实效。

第二,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放型实训基地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等一系列特点,但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要求多元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构建开放型实训基地,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学校以及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到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中,企业可以为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及设备。在创建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投资模式,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可以由企业入股或参股,将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成学习基地,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培训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其他类型的培训需求。

第三,充分发挥开放型实训基地的作用。开放型实训基地坚持产教结合,可采用校企合作的创建模式。尽管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院校内部,但基地建设是根据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模拟创建,可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的真实场景,使得开放型实训基地成为地方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孵化园[9]。当前,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一些要求非常高的工科类专业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与企业展开协作,在开放型实训基地完成训练之后再到企业进行第二轮实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三)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构建教师企业实习制度。为了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培训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创建教师赴企业实习制度。“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具有非常扎实的技能基础。在创建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时,政府可以引导企业接受教师,对于那些接受教师实习锻炼的企业可以给予优惠政策,以此激发企业接受教师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为教师专门购买实习课程,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师的实践教学理论。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展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轮岗实习,以此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政府部门也可以为教师企业实习制度提供专项资金保障,以此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同时也鼓励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以此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二,强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高质量教师。产教融合可以成为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的重要纽带,职业院校可以利用产教融合这一平台委派教师到企业内学习,也可以鼓励教师通过兼职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不仅可以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隐性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企业实习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和实践指导水平,以此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开放型实训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四)加强开放型实训基地制度建设

为了提升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同时也确保开放型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在基地内部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至关重要。开放型实训基地需要创建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构建一套精细化的管理系统。为此,开放型实训基地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构建方案,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整个基地进行过程管控。例如,开放型实训基地可以出台基地管理目标、基地管理职责、基地管理手册,让全体从业人员树立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方法融入到基地管理模式之中。与此同时,开放型实训基地还可以成立由管理人员和专家教授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制定整个基地的各项章程制度,如学生实训制度、教师工作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管理规定、项目研发制度等等。

综上所述,在产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之下,为培养经济转型急需的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需要加快推进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尽快推进法律法规落地实施,积极探索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建、共管、共營的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共建、共营、互利、包容的开放型实训基地[10],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沈利剑.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3-56.

[2]黄德桥,杜文静.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8-92.

[3]谢梅花,刘中爱,席曦.“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长江丛刊,2016(36):221.

[4]罗之军.高职建筑工程开放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33-36.

[5]唐文艳.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研究[J].亚太教育,2015(11):19-20.

[6]骆舒萍.产教融合视角下区域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建设泉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8-42.

[7]黄建明,李宗义.职教集团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6-7.

[8]俞茹云,徐秀芝.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11):100-101.

[9]牟杨.高职院校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青年时代,2018(25):217-218.

[10]闫坤伦.甘肃机电职教集团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raining Bas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LEI Huan-ping

(Dongguan Light industry School, Dongguan Guangdong 523943, China)

Key words: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training base

作者简介:雷焕平(1965—),男,硕士,东莞市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湾区背景下东莞产教深度融合路径及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ZZJG2020357)

作者:雷焕平

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 篇2: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摘要]文章指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实训基地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实训内容的整合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有效路径:夯实基础,建设符合行业发展现实需求的软硬件设施;完善师资,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实训教师团队;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目标,整合实训教学内容;以企业深入参与为基础,理顺实训基地组织结构;以构建实践平台为方向,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齐亚丽(1982-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硕士。(吉林  四平  13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2017年课题“吉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新常态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KH20170361SK)

我国高职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技能水平较低、实践能力较差,高職院校应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曾在多份文件中指出,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要关注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基地结构、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实训基地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积极整合校内资源,盲目扩建实验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有的专业实训在普通教室能够进行,且对实训场地与设备没有严格的限制,盲目建设实训基地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帮助。部分高职院校为“面子工程”,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中配备过于高端的设备,教师、学生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既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也导致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利用率较低。高职院校的资金主要来自学生学费、学杂费等,高等教育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的资金量,但部分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落后,老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换,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没有邀请具有实训室设计和建设经验的人来指导,实训基地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设计不科学,考虑到安全和成本的因素,部分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用软件虚拟工作环境,但模拟工作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差异较大,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不能达到双创教育标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实训基地是负责教学、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与实践教师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还不能达到双创教育标准。

一是专职实践教师人数偏少。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需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教师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实际情况来看,实践课教师数量不足,大部分实践课程由专业理论课教师授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繁重的工作量使得教师难以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二是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有的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与操作能力不强;有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2.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实训内容的整合力度有待加强。一是实训教学内容有待优化。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大,仅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学生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比例,难以深入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演示、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学科教学应以人为本,倡导能力本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材都是参考本科院校的实训教材制定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不匹配。实训教材的编写时间较长,实训教材内容滞后于专业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企业参与的组织制度保障不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职责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沟通平台,组织制度保障不完善,进而影响到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分割化管理模式,主要由各学院根据自身教学需求申请校内实训基地,各学院因为专业差异,在管理实训基地时没有考虑到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实践教学需求,本专业的仪器设备不对其他专业的师生开放,各学院相互独立、缺乏沟通,资源共享意识较差。

第三,大学生创业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服务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实效性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场所,但是大部分服务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服务政策缺乏可行性。二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较为混乱,创新创业工作人员权责不清,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人员数量较少,部分管理人员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兼任,以致创新创业基地设备老化、功能不完善,处于提供创业场所的初级阶段。三是服务组织专业水平低。在创新创业基地管理中,财务处、人才交流办、创业指导中心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市场评估、财务咨询等服务,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路径

1.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第一,夯实基础,建设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软硬件设施。一是与当地龙头企业、周边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企业投入基地建设、购买软硬件设施等资金,高职院校提供场地、人力等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情况,为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业性意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与发达省市的企业合作,整合省际资源,采用跨省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实验室,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

二是借鉴国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分清层次。德国的“双元制”在我国的可行性不高,高职院校要立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实训基地建设要主次分明。对于服装设计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校内建设为主;对于通信电子、汽车制造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主,从而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三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平台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基本实现了生产、经营、办公智能化,对劳动者的信息技术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高职院校应联合校内信息技术人员,以校园网为载体设立实训基地信息平台,设置实训基地信息发布、实训线上交流、项目申请等功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加大实训设备的购买力度。高职院校要广泛调研,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对实训设备的需求,避免盲目购买设备。同时,还要培训教师熟知实训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流程,帮助教师熟悉新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第二,完善师资,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实训教师团队。一是明确实训教师的职责。为提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软实力,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实训教师的职责。实训教师应承担以下职责:(1)授课并有计划地进行技能指导;(2)参与实训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3)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合理调整;(4)严格遵守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理念。同时,实训基地教师还要通过网络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是优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要抓住校企合作契机,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如邀请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面向社会、企业公开聘任兼职教师。同时,要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吸引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加入师资队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技能水平,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加强职业培养,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深入调研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了解实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根据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合理地安排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下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实操能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主动了解行业最新技术,明确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日常教学。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科研项目等活动,使教师在科研与竞赛中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激发才能与潜力,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与技能水平,逐渐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的有效路径。第一,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目标,整合实训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目标,优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推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对于实训项目、实训课时较少的学科,要尝试单独成立学科实训课程,安排“双师型”教师授课,整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独立考核模式。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尤其是技术要点、操作难点更要严格要求。实训教师应亲自示范,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将技能培训作为实训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实践技能,减少实践操作的错误次数,实训教师可以对技术难点、重点编制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实训教材编制,企业要参与实训教材开发,并立足专业、学生特点与企业需求,邀请一线行业专家编写实训教材,提升教材的实用性。

第二,以企业深入参与为基础,理顺实训基地组织结构。为进一步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效果,高职院校要成立实训部门统一管理实训基地。一是明确分工,将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引进、管理、养护等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再由实训部门统一安排各专业实训基地使用计划。二是切实保障实训部门的自主权,管理模式、人员安排由实训部门独立安排。在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实训部门要积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实训基地,确保实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按期完成各项教学计划。实训部门还要加强实训教学巡视,及时处置实训教学中的突发问题,调整实训教学安排。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邀请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保证至少有一名企业人员在实训管理部门任职。

与此同时,实训部门还要明确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职责。一是严格遵守实训基地管理标准(规范),在实训部门领导下工作;二是根据本部门实训基地教学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实训教师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使用记录等;三是定期检查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与仪器,发现损坏情况要及时上报;四是对实训数据、技术档案等资料要严格保密;五是做好实训基地实训设备与仪器的清查工作,维护实训基地的日常卫生。

第三,以构建实践平台为方向,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工作室、创业实训室等,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学校的经验,与高新技术园区、创意园等进行合作,与企业共同建设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将企业项目作为学校实训教学项目,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服务。高职院校还可以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利用企业生产车间、厂房等开展创业项目竞赛、行业实践、职业素质拓展等“创业训练营”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和岗位特点,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打通资金渠道,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建设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软硬件设施,加强高素质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目标,理顺实训基地组织结构,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婉娜.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遼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2]黄娉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跨专业融合的视角[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3]姚霞.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8).

[4]沈巧云, 许彦伟, 韩秀荣.跨专业校企合作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6).

[5]李名钢.园林园艺类专业校内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基地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6]肖彬, 黄焰.高职光电子专业创业孵化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1).

作者:齐亚丽

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 篇3:

研究型实训室建设与探索

摘要:技术技能的产学研用是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的基础,机制与制度建设是制约产学研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木作实训室建设为案例,通过实训室建设机制创新和职能创新实现了技术技能产学研用的拓展,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研究型实训室;产学研用;机制创新

文童编码:1672-7053(2018)02-0035-02

我国高职教育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已近10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确立,以实践性课程为主的职业课程体系得以建立。实训室(基地)建设是实践性课程的主要载体之一,目前实习实训室(基地)的建设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和实践,例如实习条件建设的主体性和权益分配,实训室的职能与实习教师的职责,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等,需要逐步的完善和优化。

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思路

实训室(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既是专业建设标准的主要考核点,也是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大多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实训室承载了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实验、体验、积累的作用。目前在实训室建设与使用、运行维护出现了一些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实训室使用率低;其二是实训室功能单一;其三是专业教师对实训室建设积极性不高;其四是实训室建设维护投入成本高、效能低。导致四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实训室的职能认识的单一,及实训室建设机制与制度的缺失。

为走出实训室建设投入大、运维难、效能差的怪圉,我们以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实训室——古建筑木作车间的机制建设例,系统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职能赋予、机制与制度创新,经过五年的试运行,试点了集教学、研发、生产为一体的研究型实训室建设运维模式。

2 工作方案与取得成效

2.1 提升团队对实训室建设运维的认识水平

对实训室的功能承载和项目设计事关实训室建设的水平和发展空间。古建筑木作车间在建设方案中承载了四项基本功能:传统木作工艺整理、木做模型研发、木作技师和学生培养、木制技术研发应用。四项功能集技能的产学研用为一体,对实训室软硬件建设提出了要求。实训室在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同时,需要承载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研发应用、加工制作的需求。倒逼团队从整体上对实训室的基本条件、功能布局、运维机制、责权利分配充分的进行了推敲和论证。

建设团队邀请古建行业木作技师进行方案论证和实地勘验,优化了工作方案。长期聘任二位能工巧匠主导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践教学,五年来,共完成专业实训1440课时,完成了一整套四合院大木作1:1模型(该模型现已成为我校古建筑历史示教室),研发古建筑木作构造模型4套,承接文物修缮项目15项,取得专利2项,培养青年技师3人。依托实训室建设的内容和创新立项自治区高校研究课题2项。

2.2 研究型实训室机制与制度建设

机制创新与制度设计是实训室团队取得成绩的主要保障,根据研究型实训室的功能需求,创新了实训教师岗位职责、项目承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保障了实训室的高水平建设和高效能运转。

2.2.1 研究型实训室的职能分析和赋予

职能一是实习实训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是实训室的基础职能,木作实训室主要服务专业师生,同时向全校师生开放,为保证正常的教学后的全天开放,教学以外的项目按工作量给予教师劳务费,为教学外完成的大量工作提供效益保障。

职能二是技术应用于研发。技能实操是检验实训室建设水平的试金石,从2012年实训室团队开始承接自治区文物古建筑修缮设计与施工项目,从单个构件的加工到整体大木作的制作,截止2017年,完成设计项目13项,施工项目2项。项目的承接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极大的提升了实训技师的能力,团队取得文物修缮工程技術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实际项目也解决了实训室耗材的来源,木作实训室首批耗材采购后,随后的耗材均来至实际项目的剩余废料,节约了学校对实训室的后期投入。

职能三是教学与科学研究。实训室建设以来,团队从教学案例、教学模型、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申报立项自治区、教育部课题4项。团队在教研科研中不断成长,2012年团队成立校级古建筑工程研究所,2015年研究所升格为自治区古迹遗址创新协同中心,2017年立项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是自治区高职院校唯一集文化传承和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团队中有三人获得国家文物工程责任设计师资格。 职能四是师资培育。古建筑工程特殊性在于传统的制作技艺在民间匠人间口口相传、手手相传。能工巧匠即培养学生也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将能工巧匠的技艺整理为视频和讲义,系统的建设木作课程的教学资料,目前2名青年教师以可以独立完成木作构件的制作,并开始承担木作构造课程等教学任务。

2.2.2 研究型实训室共建机制

木作实训室教学外的职能要求实训室必须引入企业的参与,2012年团队与内蒙古启原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王府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文物古建筑施工企业达成共建协议,实训室既是学校的教学场所也是企业的木作加工车间,学校进行硬件投入,企业负责引入实际项目的木作加工,截至目前实训室共完成4项实际工程的木作制作,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师生获得了实践机会,实训室降低了耗材投入。

2.2.3 研究型实训室制度建设

根据木作实训室职能的扩展和校企共建的模式,团队陆续制定了《木作实训室校企共建办法》约束校企合作内容与双方职责,制定《木作实训室社会服务办法》激励实训室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木作实训室职责》约束实训室建设负责人、科研负责人、校企合作负责人、教师、学生团队的权利与义务,制定《木作实训室安全工作、消防工作管理办法》、《实训室材料使用管理办法》保障各领域工作安全、顺利、节约开展。

2.3 研究型实训室建设的责权利重新构建

二级学院代表学校主导实训室的建设,负责设备的投入,聘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审核实训项目(教学项目和生产加工),监督实训项目的安全性,监控各利益相关方责权利落实情况。

合作企业主导项目的引入和验收,负责提供项目技术参数,协助技术攻关,提供原材料,负责项目产品的质量监控和验收,共享技术攻关取得的知识产权,可以享受低于市场价的产品收购权。

实训教师负责实训室的基本职能工作,实训室负责人由学术带头人担任,负责制定整体建设方案,梳理分配工作角色职责,负责实训项目设计、科研方向确定、社会服务内容确定,监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质量。

实训室安全工作负责人为专业负责人,负责实训室软硬件采购与运维,制定实训生产规范流程,制定实训项目和科研、生产项目的实施方案并负责指导方案实施,负责引入企业工程项目,协调校企合作事宜,分配实训室收益,按实训室基金、实训室维护、个人收益三部分进行分配,分配比例为3:3:4。实训室基金用于设备更新换代储备,实训室维护指实训设备维修、耗材补充、小型工具劳保服饰等购置,个人收益按科研生产贡献分配到师生的劳务补助。

以能工巧匠为首的实训教师负责具体实训项目的实施,负责实习实训任务的的教学,教学案例整理,技术研发实验,工程项目的生产制造。团队技术攻关的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共享。能工巧匠的基本工资由学校发放,效益工资由生产项目收益支付。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实训方,享有学习全部权利,实训室课下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申请参与科研项目和生产项目,并享有成果的分配权益。

3 工作总结

3.1 建设成果与业绩

机制与制度创新激活了木作实训室的建设与运维,经过五年的建设,该实训室在人员配备、技能积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方面都取得的杰出的成果。两名能工巧匠带队制作了四合院1:1实体模型一个,并增设和补充了瓦石作、油漆彩画作的内容,该模型已成为学校独立的建筑历史示教室。同时完成硬山三开间木构架模型、六角凉亭构造模型、实体清式斗拱(柱头科、平身科、角科)、四柱三开间牌楼模型等教学模具模型,录制存档600分钟的木作制作加工视频资料。培养青年教师三人,成为古建筑木作构造、古建筑修缮技术、古建筑工程制图课程负责人。完成两届专业学生的木作实践课程的教学,立项自治区高校研究课题《中国古建筑模型制作工艺与构造研究》NJZY12281、《研究型实训室探索与建设——以古建筑木作实训室为例》NJSY335等三项,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建筑漫游动画课程综合训练模式研究一古建筑漫游动画模块》201601028019。完成内蒙古五原县万字会堂修缮、巴丹吉林庙修缮等修缮设计施工项目15项,获得《一种古迹遗址保护用不干预承重式箱式基础》201520217432.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古迹遗址保护工程用生态加固符合材料及其施工方法》2016102076377发明专利。

3.2 尚未解决的问题和衍生出的新课题

以木作实训室为案例的研究型实训室模式建设在机制制度创新中取得了積极地效果,但仍有需要巩固和探索的课题。实训室日常的管理机制仍有不少漏洞,诸如实训室职能转换时的设备及库管交接需要加强,实训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不如生产、科研积极性高,实训教师目前只是试点项目的赋予的身份,在长期发展的岗位身份和职称晋升需要确定等。

参考文献

[1]张金龙.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研究实训室建设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3,12(24),41

[2]李忠华,杨利军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147-148

[3]姚洪略.基于ISO标准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报),2006,15(2):49-51

[4]刘继平.国家级高职数控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与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5-9

[5]谢鸿芳,周美珍,黄晓辉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154156

[6]王秀红.浅谈高职高专实验室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 (5):100-101

[7]马育.抓紧实验室建设,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 (9):104-106

[8]史宝中,吴隆坤,周腾蛟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9-80

[9]王连之,镇真柏,胡志强加强实验室建设,构筑创新大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137-139

作者:侯智国

上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