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iki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方法和词条分类。在文章最后介绍了贡献度模型的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激励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Wiki企业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Wiki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1:

Wiki在企业大学培训中的新应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中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之举。Wiki技术凭借其自身优势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青睐,有助于员工构建心理契约,完善了E-1earning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大学的培训绩效。本文论述了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功能,分析了企业大学培训中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Wiki软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大学培训中的知识管理功能。

关键词:企业大学;Wiki:知识管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创办企业大学的积极性很高,企业大学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如海尔、联想等企业先后成立了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凭借其组织特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员工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使企业具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机制,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知识管理功能,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大学主要通过合作、网络化学习的方式进行企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两大主要障碍即知识共享和知识结构化。本文提出借助Wiki软件创建的学习环境,在企业大学培训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功能,完善了传统的E—learning学习方式。

一、企业大学实现知识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必须通过获取新知识,利用新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通过获取、分享、整合、利用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内对员工进行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组织,通过有规划地实施培训项目,能够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外部知识内部化,它的出现加快了企业新信息知识和专家新技能的群化速度。作为企业大学成功典范的摩托罗拉大学原校长汤姆·麦克卡特曾谈到过:“企业大学是一个负责管理企业的学习过程和知识资产的组织,目的是提升企业整体的股东价值。”可见企业大学具有管理企业信息的知识管理功能,并且能够直接渗透到企业的知识管理方面,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大学实现知识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间交流新知识、新技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二、企业大学培训的途径与存在的问题

企业大学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建立强大的知识共享、创新的学习平台.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企业大学进行员工培训主要采取如下途径:

1.采用合作的方式

纵观企业大学的新变化趋势。企业大学已成为企业用来整合战略资源的重要工具,为更好地实现其知识管理功能,企业大学通常采用与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模式。教育机构所关注的人才需求、专业发展方向、就业形势等问题都可以在企业大学中找到答案。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双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合作盈利和人才供给,教育机构的着眼点是师资培训和就业渠道,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员工。这种合作以企业需要的知识、职业技能为目标,在高职院校中设立相关专业。同其他大学一样实行学分认证机制。

2.采用网络化学习的方式

网络化的学习方式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飞快的创新速度改变了企业员工的学习形式,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企业规模的全球化,目前在我国的企业大学中,除少部分内容采用教师面授的方式,其余大多采用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或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帮助下,企业大学根据员工需求和最终目标构建适合的学习平台,提供有利的在线学习环境,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虚拟企业课堂获取、整合知识和技能,虚拟企业课堂的技术形式有很多,诸如E-Iearning、Classroom Learning、KM系统、互动式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等。其中E-learning凭借其互动性和灵活性,成为企业大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这些技术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知识管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企业大学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两大主要障碍:知识共享和知识结构化。大多数企业员工往往习惯于从外界获取知识,却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员工脑海中的隐性知识难于显性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通常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既有正式的雇佣契约,又有一些非正式的相互期望来决定员工的行为,如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企业培训的一大难题是共享,员工有时需要通过建立心理契约进行鼓励,这样企业就需要一个共享的平台。目前网络技术推陈出新,Wiki技术应运而起,是实现企业大学知识管理功能的有效途径,完善了E-learning的教学形式。

三、Wiki在企业大学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Wiki技术作为Web2.O的核心应用之一.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由其协作者组成社群。每个社群里的组员都可以删除、新建、编辑页面,通过这种方式创建、发布的页面会比HTML文本小许多,除此之外。Wiki对使用者的技术能力几乎没有要求,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因此Wiki技术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由于Wiki技术是建立在直接发布的基础之上.具有对信息持续编辑的功能,可以由企业员工搜集多方面的意见进行共同构建,有利于知识共享和结构化。此外,Wiki还可以直接与企业的数据库连接,进行全面的信息整合。

1.Wild技术完善E-leaming学习方式

针对以上两个障碍,Wiki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有特殊的优势,企业员工既是资源的提供者,又是资源的管理者,这种可以参与编辑、管理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每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员工在心理上有所收获。有助于构建心理契约,有利于发挥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功能。企业大学在进行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为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构建基础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时.还要对人的资源进行管理,搭建适当的管理平台如Wiki,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如构建心理契约.这样能够实现企业培训知识管理的最优化。由此可见。Wiki为企业大学实施企业培训实现知识管理功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环境,有助于将企业培训的侧重点转移到个人和组织的持续高效学习上,同时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理论也会对Wiki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大学运用Wiki发挥知识管理功能的模式如图所示。

2.Wiki在企业大学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Wiki应用于企业培训

在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员工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比如查阅书籍、上网、求助专家等,但这些方式所获得的信息比较混杂,实用性不高。企业大学可以通过向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的方式加快员工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学习既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传统的企业培训并不等同于学

习,其侧重的是知识或技能从专家到受训人员的单向传递。企业员工的培训应该从单纯的企业培训走向学习,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Wiki向每一位企业员工成为自觉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企业大学通过利用Wiki软件,组织企业员工进行非传统的企业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培训绩效。Wiki软件是开源的,培训管理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需求提前将员工的培训课件放入平台中。企业培训课件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课件的内容的编排顺序、交互方式、学习导航等都会影响培训的效果。而以往的电子培训课件只是将课程电子化,把需要用到的文字资料或视频上传到网上,堆积成所谓的网络课件。有效的企业培训课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员工的认知规律、计算机和网络媒介的特性。结合现有网络资源和培训需求,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利用适当的软件编辑,开发和整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最终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利用Wiki软件开发的企业培训课件具有如下特点:

1)共享性:不同身份的员工可同时共享企业培训课件:

2)可编辑性:当员工对培训管理者提供的培训课件有不同见解时,可以重新进行整理和修改,并发布,Wiki会记录下每一次的修改痕迹:

3)多元交互性:员工可以就某一学习主题进行讨论。有助于互动协作学习;

4)学习个性化:学习初始能力不同的员工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职业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迅速掌握专业技能。

这样当员工需要某方面的知识、技能时,可以通过Wiki软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及时搜索到,为企业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由此可见,企业大学可以通过Wiki软件进行企业培训,制作企业培训课件,便于员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及时获得高效、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2)Wiki应用于构建企业知识库

Wiki作为一个共创共享的平台,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构建具有集成性、全面性的企业知识库非常有效。1)从技术层面讲:Wiki是基于开源代码的,可以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平台,而且对使用者要求门槛低。任何企业员工都可以参与知识库的构建,贡献自己的知识。除此之外,基于Wiki的开放性特点,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也能够参与构建企业知识库,为企业知识库提供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信息。2)从内容层面讲:Wiki是基于主题模式的.每一个Wiki站点都有明确的主题.参与者发布的信息要与主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协作讨论是将某一主题进行内涵式和外延式的拓展,这样可以增大信息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四、总结

当前,在企业的培训中,许多企业的培训管理部门开始把视线从过去的培训设计转向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功能并与Wiki系统相连接。Wiki软件在企业大学发挥知识管理功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企业创造了更大价值。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企业大学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大学成长的新途径,真正建立起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编辑:金冉)

作者:郭莹 戴心来

Wiki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2:

基于Wiki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共享平台

摘要: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iki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方法和词条分类。在文章最后介绍了贡献度模型的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Wiki

Key words: third party logistics; knowledge management; Wiki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物资企业发展成现在的整合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加工整理、信息等环节并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兴产业[1]。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

1研究背景

1.1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的与自营物流相对应的物流形式,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第三方物流(TPL)企业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物流服务方式。目前,在国外TPL企业的市场份额占物流费用的比例大约在20%~40%之间,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还很低,不过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中[3]。

1.2知识管理

随着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知识已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且通过市场交换难以获得的资产,正是这些知识资产形成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然而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如何在组织中不断进行交流获取知识并实现知识共享,正成为近年来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劳动力、资本并列的组织第三大“竞争资源”。

关于知识管理,Yogesh Malhotra定义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1.3TPL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同传统服务业相比,具备以下重要特征:首先是有网络和信息的支持,其次是技术和知识的密集程度比较高[4]。同时物流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又有时间间隔长、空间跨度大,各个环节连接紧密等特点。

在物流过程管理中,显性知识(如操作流程、运输路线等)需要随着物流操作环境的变化相应调整、完善,知识管理系统在积累大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并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物流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对工作质量很难有类似于标准生产线等统一的衡量指标,工作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操作人员个人的经验、技术、能力等。这些隐性知识分散在员工的大脑中,不共享则无法用于改善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共享,将某些最佳经验和成功案例,变成每个员工可效仿的操作活动,是知识管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5]。

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让物流企业缩短物流时间,实现智能化物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实现供应链管理与合理配置资源[6];降低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

1.4TPL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配货网等网站的兴起,可见物流企业的信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集成。提供一个平台集中发布物流企业关心的信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仍然比较匮乏。

总结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2)缺少可以互相交流的知识管理平台,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没有转化为集体的知识,没有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没有创造价值;

(3)企业对员工作为知识载体这一身份的重视程度不够;

(4)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7]。

随着知识管理作为TPL企业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已经成为TPL企业所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

2基于Wiki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2.1Wiki的特征

随着web2.0技术的兴起,Wik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ki是一种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靠“众人不停地更新修改”这样一种借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的全新模式。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其主题明确,内容高度相关,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因此,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信息的完整性、充分性、权威性是Wiki真正的目标。

2.2基于Wiki构建TPL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优势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人”作为知识资本的载体、所有者和运用者,要做好知识管理就必须发挥企业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充分发掘对企业有价值的知识。Wiki的特性之一即是共同创作,所有人都可以对知识进行修改以使其趋于完整。这种知识管理模式可以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

现在很多Wiki系统是开源软件,支持免费的数据库软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低,易于推广实施。

2.3TPL企业知识分类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知识分类一般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分为三类,如图1所示:作业面知识、管理面知识、经营面知识[8]。TPL企业不同层次职位的人员关心其所对应的知识。

作业面知识主要包括供应链的过程知识,例如仓库知识、配送知识、业务知识、文档知识等;管理面知识主要包括仓储管理知识、运输管理知识、人员管理知识、货物管理知识、车辆管理知识等;经营面知识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文化内涵、经营理念等。

基于Wiki构建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对作业面和管理面的知识进行管理,经营面的知识管理则不适合采用人人可编辑的方式进行,可以设置成Wiki中的不可编辑的词条,传达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

2.4Wiki选型

在通过对Twiki、Mediawiki、PHPwiki、HDwiki等多款软件在性能、功能、稳定性、免费、开源等项目的对比分析之后,Xwiki系统更加适合TPL企业。

它包含了用户管理模块,皮肤模块,BLOG模块,统计模块,面板模块等。Xwiki是一款开源软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支持免费的数据库软件Mysql,也支持企业级应用的Oracle、DB2等,适合快速构建应用系统,留有多个应用接口,能满足TPL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

3贡献度模型及激励措施

3.1贡献度模型

TPL企业知识管理的真正实施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措施,通过统一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在构建Wiki时引入贡献度模型实现了员工贡献度的综合评价。下面简述一下贡献度模型的实现方式。

Xwiki平台的核心概念就是文档(doc),一切应用都是基于文档。在现在的TPL知识管理中,Wiki词条就是一个doc。我们需要统计词条的被访问次数、被编辑次数、被引用次数以及每个用户编辑词条的次数。

统计模块会对doc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记录。不同的动作或者不同的用途,记录也会不一样。比如一个用户对一个文档进行了查看,那么需要记录两条统计信息:一是用户查看的文档(包括时间),另一个是文档被查看过(包括时间)。这两种信息看似相同,却是为了不同的对象所作的统计,一个对象是用户,另一个对象是词条。

在对用户的统计模块中统计了三种“动作”:view(查看),save(保存),download(下载)。根据这三种动作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用户查看页面的排名,用户编辑页面的排名,用户下载页面的排名。衡量一个用户的贡献,主要是参考用户编辑词条的排名。

3.2激励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将所拥有的知识共享出来,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在基于Xwiki二次开发的贡献度模型基础上,企业可以设置不同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将知识进行共享。

基于贡献度的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薪酬调整、职务晋升、提升名誉等。如果奖励措施是属于员工必需的消耗品则更能激发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持续性,如带薪假期等。TPL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规划。

4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使企业的发展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随着TPL企业的兴起,用最低成本实现规范的企业知识管理将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带来更多优势,本文对使用Wiki技术低成本地构建TPL企业知识管理平台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 邹永华. 物流行业的纳税筹划探究[J]. 商场现代化,2010(14):40.

[2] 刘志学,许泽勇. 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85-88.

[3] 马雪芬,刘易勇,孙树栋,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选择[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7-9.

[4] 李灵稚. 现代服务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 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7(3):9.

[5] 邓少灵. 基于多Agent的动态物流过程知识库系统[J]. 计算机应用,2007(z2):310-312.

[6] 刁明铭. 基于知识管理的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 物流科技,2009(6):51-53.

[7] 凌嫦娥,赵翾.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分析[J]. 物流科技,2010(2):101-103.

[8] 吴沛,胡克瑾,粟湘.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知识管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07(2):16-17.

作者:张 凯

Wiki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3:

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管理方式研究

摘要:[目的/意义]如何利用Web 2.0的方便、快捷、大众参与、互动性强等优点,将其应用到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评价和使用中来,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是目前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在对Web 2.0的特征和主要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Web 2.0相关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模式,然后提出了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管理方式,包括利用Web 2.0技术进行的知识获取方式、知识分类和组织方式、知识共享与评价方式。[结果/结论]通过将Web 2.0相关技术引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中,为知识管理相关活动提供便利、低成本的工具和方式,帮助企业内、外部用户快速、方便、即时地参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

关键词:Web 2.0 企业知识管理 知识获取 知识分类与组织 知识共享与评价

分类号:G203;F270.7

引用格式:乐承毅, 路亭. 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管理方式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3): 192-200[ 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1/116/.

1 引言

2006年马瑟和奥莱理(J. Musser 和T. O’Reilly)最早对Web 2.0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Web 2.0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技术趋势所共同形成的21世纪网络的基础,是一个更成熟且特俗的媒介,其特征为使用者的参与、开放以及网络效应[1]。目前被业界比较认可的概念是,Web 2.0是以博客(Blog)、维基(Wiki)、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掘客(Digg)、威客(Witkey)、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标签(Tag)、即时通信(Instant Messenger,IM)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分形、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 2.0模式和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大大促进了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活动。

知识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企业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挖掘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并进行传递、分配、转化、共享和创新知识[2]。随着知识管理被企业组织日渐重视,Web 2.0相关技术也逐渐由个人应用向组织应用扩展,Blog、Wiki、Witkey等开始应用到企业知识共享平台[3],促进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如IBM公司就通过利用Web 2.0技术来开发员工创意资源[4]。学术界也逐渐认识到Web 2.0的便利性和价值,尝试引入Web 2.0技术到企业知识管理应用中并对其进行研究。朱春艳和华薇娜[5]绘制了十年来Web 2.0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的知识图谱,得出Web 2.0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书馆领域、信息服务领域、信息交流与社会网络、知识管理和用户行为等。刘念[6]将Blog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引入企业,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并在瑞立集团进行实施验证其有效性。李纲等[7]和R. Ramanau & F. Geng[8]研究了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徐翔斌等[9]阐述了SNS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企业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并建立微博客户价值评价模型,为企业实施基于微博的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参考。程涛等[10]构建了一种基于Blog和Wiki 的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和原型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知识共享与管理方法。赵英等[11]基于对企业级“Web 2.0使用-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不同行业、产权性质和规模企业能够更好地将Web 2.0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实践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徐宏宇[12]介绍了Web 2.0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并认为知识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这个更加开放、更为个性化的Web 2.0环境, 将促进知识管理的发展。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Web 2.0相關技术如Blog、Wiki等已经开始应用到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但还缺乏对各类Web 2.0技术在知识管理中应用的系统分析,而且对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企业知识的获取、组织、共享和评价等的研究也存在不足。

2 Web 2.0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2.1 Web 2.0相关技术及特征

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对119名首席信息官以及500多名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Web 2.0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涉及的领域包括Blog、Wiki、RSS、SNS,以及Tag等。从中归纳出Web 2.0主要技术包括: Blog、Wiki、RSS、Digg、Witkey、SNS、Tag、IM等。Web 2.0可以通过这些技术运用于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协同完成任务等方面。

关于Web 2.0的主要特征,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归纳。T. O’Reilly[13]中提出Web 2.0的七种基本设计原则:以Web作为平台、以服务为发展导向、用户的积极参与、自动改进服务、集体智慧、内容为中心、永远的测试版、丰富的用户体验。L. Colin[14]总结了Web 2.0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自助网站、丰富的用户体验和轻量级编程模型。L. Moira[15]证明了O’Reilly提出的Web 2.0的七大原则与知识管理具有相关性。王伟军和孙晶[16]归纳Web 2.0的理论基础为长尾理论、社会性软件和社会网络、六度分离理论。

综合目前国内外Web 2.0观点的总结,归纳出Web 2.0最重要几个基本特征。

(1)以用户为中心。去中心化,而以广大用户为中心,用户不再只是作为被动的接收者,主动参与建设,即每位用户既是信息的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修改者。

(2)开放与互动。鼓励用户开放地讨论,创建信息共享的氛围,进而也不断地丰富用户的知识与网络资源,用户可以感受到团体的氛围、学习知识的快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3)自組织性。以自组织的方式让人、群体、内容和应用等元素充分互动起来,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个人与个人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以及个人汇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都形成不同形式自组织方架构。

(4)大众的集体智慧。詹姆斯·索罗维基在2004年SXSW大会的演讲上提出了“大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创造新的互联网体系和内容[17]。

2.2 Web 2.0相关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Web 2.0核心概念是开放、互动与分享,鼓励用户深度参与,利用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来进行知识创造和分享,这些特性使得Web 2.0技术在支持企业知识管理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发挥大众集体的智慧,让企业知识的获取更加广泛。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知识库的建设,随时通过Blog等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验等知识。

(2)通过知识与员工的关联,可以方便的找到知识和专家,并让知识共享和应用效果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

(3)方便员工参与知识的阅读、推荐、评价等活动,这些活动间接推动企业知识的更新淘汰,促进知识库的自组织优化。

(4)支持知识的协作和互助,员工可以通过Wiki模式进行企业知识的协同创作,也可通过威客模式发布问题、提供帮助或者招募项目伙伴等。

对Web 2.0相关技术与知识管理主要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Web 2.0相关技术对知识管理的不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3 Web 2.0相关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Web 2.0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成熟,它们渐渐开始在知识管理上应用并产生影响。各种Web 2.0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内外部的知识,建立和管理知识库,实现协同设计和制造,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发现好的知识和好的专家,促进知识应用等。

(1)Blog:可以让员工随时随地撰写、分享和修改个人知识,包括专长的领域知识、从事某项目的项目经验、开发技术知识等,并让其他员工对知识进行讨论和评价。Blog方式既能够对显性知识进行梳理,又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表述。将Blog工具引入企业知识管理,可以作为企业现有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补充[6]。

(2)Wiki:是一种用开源方式开发的协同式知识载体,任何人均可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添加内容、共同创作来不断地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员工可以利用Wiki模式对领域术语、专业知识进行协作编辑和分享,并不断进行完善。

(3)Witkey:企业利用Witkey工具可以对组织中急需的难点知识和项目知识进行悬赏提问,激励广大用户的群体智慧对当前急需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还可以针对某一项目在组织内招募项目合作成员等。

(4)Digg:是一种用户主动参与的知识挖掘与评价方式,有利于高价值知识的发现和分享。员工通过Digg方式对感兴趣知识的挖掘,帮助企业从海量知识库中挖掘有用的知识,Digg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分享与评价。

(5)Tag:可以帮助员工方便地管理和分享各种知识,而且员工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设置标签,也可帮助企业对海量的知识进行协作分类。如豆瓣网就采用类目和自由标签方式结合来对网站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17]。

(6)SNS:企业通过SNS工具可以帮助员工扩展交际圈,促进在企业内形成某一专业领域小组或知识圈子,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分享,也可帮助发现员工中的专家。

(7)RSS:通过信息过滤、信息订阅以及信息推送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员工可应用RSS方式订阅自身感兴趣的领域知识,提高知识检索和应用的效率。

从图1可以看出Web 2.0相关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4 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管理 方式

4.1 企业知识的获取方式

企业的知识来源总体看来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自生的,二是企业外部吸收的;内部自生的知识主要包括由企业内部以往经营中所沉淀的经验、制度、专利等和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外部吸收的知识主要包括企业与外部客户合作中所积累的和公开网络中吸收的有用知识[18]。

企业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用户上传的人工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技术从网络上自动抓取的机器方式。

(1)用户上传的方式,包括由企业专门的知识管理员编辑上传的方式和由广大员工自主上传的方式。管理员上传的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企业专门的知识管理员人员有限,而且企业知识库涉及的海量的知识,他们很难管理和熟悉所有类别的知识;②管理人员只能获取和管理大家已有的公开的知识,而对于企业员工的私有知识却无能为力。员工自主上传的方式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智慧,由员工归纳和分享自己所擅长领域的知识,可以解决知识管理人员有限、知识面窄的问题,但也存在员工共享积极性不高、知识上传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一般采用知识管理员编辑上传和广大员工自主上传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由他们自主将擅长领域的知识进行编辑上传;另一方面,企业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员,对员工上传的知识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和管理,促进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规范化,易于员工使用。

(2)网络自动抓取获取的方式,是指采用“网络蜘蛛”软件,通过关键词或标签,自动从指定的网站下载企业所关注的领域知识到企业知识库中,如专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网络文章等。这种方式可以自动获取网络中大量的公开知识,但也可能存在格式不规范、重复知识等问题,所以还需要由知识管理员进行进一步的人工审核才能入库。

根据以上分析,利用Web 2.0工具,根据知识来源不同采取不同的获取方式,给出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获取模型,如图2所示:

Web 2.0針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不同的Web 2.0的知识获取方式:①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知识。采用基于Web 2.0的Blog、Wiki和Digg等形式,通过知识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发布个人知识。②企业内的组织知识。可以由各部门的企业知识管理员定期进行整理上传到企业知识库。③外部组织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等)知识。提供外部用户一个发布自己建议的渠道(如Blog),让他们可以方便地发布对于企业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建议方面的知识。④外部公开的网络媒介知识。利用网络蜘蛛技术定时自动到网络专利库、行业网站进行抓取,经过知识管理员审核后,进入企业知识库。

4.2 企业知识的分类组织方式

Web 2.0相关工具在为企业引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企业知识库的建设带来了新问题。员工利用Blog发布的知识往往不够规范,大部分是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描述,而Witkey模式所获取的问题和解答知识通常是涉及很多领域的综合知识。传统的分类目录结构再难以应对Web 2.0环境下不同种类知识的分类和组织需求,而且,员工也希望能够根据自己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分类和组织,这为企业的知识分类和组织带来了挑战。

一般来说,知识关联的方式主要有领域类别、关键词、标签、属性、聚类、行为、诊断/推理等[19]。属性、诊断/推理方式需要基于本体技术来构建本体库,成本高、工程大,聚类则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关联。对于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知识的管理简单有效。通过选用领域分类树、关键词和标签三种方式综合对知识进行分类,既可以有传统目录分类结构的优点,又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分类的需求,如图3所示:

(1)领域分类树。领域分类树是传统目录分类结构,指按照知识的专业领域、知识属性和知识类型进行逐层划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树状体系,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员工检索知识。员工可以按专业领域、作者、知识类型等多个目录对知识库进行检索,如员工可在专业领域目录和知识类型目录下都可发现“35kV变压器安装说明”的知识文档。然而,领域分类树要求对知识能够清晰准确的划分,而对领域比较模糊或者跨领域的知识则很难管理。

(2)关键词。关键词分类,即以知识内容中的关键词作为关联纽带,将具有相同关键词的知识自动关联起来[20]。知识库中知识通过关键词建立关联关系,当员工查询某一关键词时,所以与关键词相关的知识都可检索出来。企业知识库可以根据专业术语表建立关键词库,也可由员工发布知识时,添加关键词。关键词关联性比较强,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内容中,但相比于企业海量的知识库,以专业术语体现的关键词的数目仍然有限,不够灵活。

(3)自由标签。自由标签,也称为分众分类法,是指由广大员工自发性定义的,具有平面结构而非等级结构的标签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用户群体定义的频率来决定知识的标签,如员工可以对知识文档“35kV变压器安装说明”自行定义“35kV变压器”和“安装说明”两个标签,如果所有对该知识定义的标签中,“35kV变压器”和“安装操作规范”出现频率最高,那么它们就是该知识的自由标签。自由标签虽然相对不够严谨,缺乏准确度,但使用灵活、方便、且不受条件限制,能满足员工个性化的认知需求。

此外,Blog和Witkey中的知识比较随意,涉及领域也可能比较广,比较适于采用关键词和自由标签的方式,而维基中的知识要求规范性强、分类明确,适合采用领域分类树的方式。

4.3 企业知识共享与评价方式

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到知识获取入库为止,还需要知识进行分类组织、共享和评价,促进知识有序化,让员工能方便快速和准确的检索到高价值知识,才能促进企业知识应用与创新[21]。借助RSS、Tag、Blog、Wiki、SNS等Web 2.0技术,企业广大员工可以方便地实现知识的获取、组织、共享、评价和应用,克服传统知识管理方法论中存在的缺陷,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方式。

根据以上思想,可以构建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共享与评价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

Web 2.0企业中拥有知识的个体(员工)或者群体(员工团体、知识小组)等,可以利用Web 2.0相关技术,通过Blog、Wiki、Witkey等工具来进行知识创造、编写和分享;通过SNS、IM等进行知识交流、协助和分享,形成一些知识交流社区、兴趣小组;通过互动标签、关键词和领域分类树等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并利用RSS等实现知识的检索与推送;通过Digg、自主评分等形式进行知识评价。这些Web 2.0技术使得知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进行知识创造、共享、评价与应用,促进企业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

5 总结和展望

本文分析了以Blog、Wiki、Digg等为代表的Web 2.0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进而阐述了各种Web 2.0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应用,重点提出了基于Web 2.0的企业知识获取方式、分类与组织方式、共享与评价方式。研究希望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者提供借鉴,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和水平。研究不足在于缺乏实际的企业应用案例,Web2.0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实践来证明。未来考虑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来了解一些企业用户对不同Web2.0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应用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MUSSER J, O’REILLY T. Web 2.0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J]. American studies, 2007, 72(2): 455-456.

[2] 李冬伟, 李彩艳, 伍玲. 动态能力观下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1, 28(3): 120-126.

[3] 泰普斯科特, 威廉姆斯. 维基经济学[M]. 林季红, 何帆译.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

[4] 孙琎. IBM应用Web 2.0开发员工创意资源[EB/OL].[2007-11-26].http://news.ctocio.com.cn/179/7683179.shtml.

[5] 朱春艳, 华薇娜. 我国图书情报学视角下Web 2.0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J]. 现代情报, 2015, 35(1):54-60.

[6] 刘念. 企业知识博客系统研究及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6.

[7] 李纲, 赵杨. 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J]. 江西社会科学, 2006(7):50-53.

[8] RAMANAU R, GENG F. Researching the use of Wiki’s to facilitate group work [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09, 1(1):2620-2626.

[9] 徐翔斌, 涂欢, 王佳强. 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站用户评价模型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29(5):38-43.

[10] 程涛, 冯平, 彭小波,等.基于Wiki和Blog的企业知识共享机制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0, 39(2): 22-26.

[11] 赵英, 李熊, 兰建龙. 不同企业实施Web 2.0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及差异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4(3):191-195.

[12] 徐宏宇. 融入知识管理的Web 2.0应用技术[J].现代情报, 2012,30(1):44-47.

[13] O’Reilly T.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7, 97(7): 253–259.

[14] COLIN W. The impact of Web 2.0[J]. DM review, 2007, 37(8): 14-15.

[15] MOIRA L. WEB 2.0 implication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9, 13(1): 120-134.

[16] 王伟军, 孙晶. Web 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 情报科学, 2007, 25(12): 1907-1913.

[17] 索罗维基. 群体的智慧[M]. 王宝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18] 熊回香, 金晓耕. Web 2.0环境下信息组织的优化研究——以豆瓣网为例[J]. 现代情报, 2012, 32(4): 19-24.

[19] 乐承毅, 徐福缘, 顾新建, 等. 企业员工知识贡献度评价模型及算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1, 17(3): 662-671

[20] 王振宇. 浅谈知识关联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EB/OL].[2017-05-13]. http://blog.vsharing.com/kmpro/A1071971.html.

[21] 姚蕊. 基于Web 2.0的教学资源库的组织方式与评价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8): 77-81.

[22] LE C, GU X, PAN K, et al. Public and expert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for enterprise knowledge [J].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 7(3): 375-393.

作者贡献说明:

乐承毅: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撰写论文;

路 亭:修改论文。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Web 2.0

Le Chengyi1 Lu T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29

作者:乐承毅 路亭

上一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论文下一篇: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