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面向执业应用,构建并不断优化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平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性教学平台构建思路,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校际合作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团队,搭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系列平台,突出执业应用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 篇1: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抓住解题要领,并在自己总结中掌握相关的解题规律。而这无疑就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一题多问,逐层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题多问就是利用一个问题,设置多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某种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旧识、技能或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如高中数学(必修2)平面一节教学中可以从这样一道智力题出发。

(1)一刀可以把一个西瓜切成2块,那么2刀可以将一个西瓜切成多少块?(注意:西瓜不可挪动)面对此题,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并探索出两种答案(3块或4块)。

(2)三刀可以将一个西瓜切成多少块?此时探索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并很快讨论探索出四种答案:第一种四块,第二种六块,第三种七块,第四种八块。

(3)三刀将一个西瓜切成六块的切法唯一吗?

(4)一个、两个、三个平面分别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并画出直观图。

(5)归纳总结n(n∈N*)个平面最多将空间分成多少部分?采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

二、一题多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题多探就是充分发挥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升华思维。

例1.已知a,b,m∈R+且a(数学选修4-5 第21页例2)

分析:这道题可以通过做差比较法得到证明,但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善于联系、归纳、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素质,根据本题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可获得如下应用。

(1)斜率问题。即两点(b,a),(-m,-m)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连线的斜率。

(2)浓度问题。即b个单位溶液中要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再加入m个单位溶质的浓度(本例也叫糖水原理)。

(3)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建筑学上规定,民用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a与地面面积b之比,但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即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和后,采光条件更好。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计算过程中去分析解答同一道题,从而强化个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2.求证:≥

解:(分析法)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1≥-1,即证≥,即1+a+b≥1+a+b,即证a+b≥a+b(显然成立)。

四、仔细观察,跳出习惯思维,培养发散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这是多次实践的经验总结,常因这些带来许多解题便利,给人一种安全和稳定的感觉,但也带来了思维方式容易被定格、僵化的矛盾,思维不易被展开,从而扼杀了创造力,因此跳出习惯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显得十分必要。

例3.已知向量=(sinx,2),=(1,sin), f(x)=·,角A,B,C,分别为△ABC的三个内角,当A取A0时, f(A)取极大值,试求A0和f(A0)的值。

这是我们学校高三考试中,采用的一道试题,出题的意图本是给学生一道不太难的题测试学生综合应用导数的解题能力,但从考试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局限于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从而无从下手,仔细审题,本题明确说明A0是f(A)的极大值点,暗示大家将它化归“导数”问题。

解:f(x)=·=sinx+2sin,

所以f(A)=sinA+2sin.

故得f ′(A)=cosA+cos=2cos2+cos-1=(2cos-1)(cos+1).

因为00.

令f ′(A)>0得 cos> 即0<<,

即当0

同理得A∈(,π)时, f(A)为减函数.

故A0=,f(A)取极大值,且f(A)=f()=.

编辑 温雪莲

作者:石庞博

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 篇2:

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执业应用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研究

摘要: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过程中,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应面向执业应用,构建并不断优化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平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性教学平台构建思路,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校际合作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团队,搭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系列平台,突出执业应用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 建筑学;执业应用;教学实践

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进一步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特别要求“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基于专业特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學专业都在根据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面向执业应用推动产学研的不断融合,经过近三年的运行,逐步确立并优化了与实践相对应的教学体系。

一、执业应用与实践平台的关系

构建建筑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首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遇,提高学生应对未来职业要求的执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成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市场的职业化工作方式和应变能力,培养其解决社会性问题的思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推行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综合能力完备、职业素养优良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对外合作交流的实效,积极发挥优质社会资源的作用,不断拓展专业实践的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工程实践教育。

二、建筑学专业实践性课程设置目标及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一是要求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建筑方案构思能力和空间环境意识,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将设计思想得以实现的能力。二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师业务实践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建筑工程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三是要求具有初步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了解建筑师业务实践流程、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设计方法和过程等。此外,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在设计院的实习教学,要求学生对建筑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等工作程序、规范有初步的认识,对建筑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运作流程等有一定的了解。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执业能力的重要起始阶段,面向执业应用构建建筑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建设面向执业应用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一方面能促使教师学科研究方向更加明晰,有助于学科创新成果的积累和优化,为学科和专业发展开辟新的资源;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专业指导和持续关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构建和推行建筑学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就是从社会素质教育、职业实际要求出发,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研究,调整与实践相关的系列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发掘不同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实用型建筑学专业人才。

三、地方高校执业应用实践性教学平台的构建策略

构建面向执业应用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应首先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各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优化设计课程的任务书,确立平台构建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对前期制定的课程体系逐步推行、检验和不断完善,及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以全面客观反映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效。最后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来验证实践教学手段的应用成效,并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夯实专业基础:从生源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设计,发掘不同学生的“胜任个性”;思考如何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确定相应的就业岗位,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化实践训练:以“教”与“学”为切入点,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制订具体方案,将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并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注重创新与应用:按照实践课程的教学规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研究如何充实与社会实践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从创新和应用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尽早建立建筑设计的整体意识,掌握与工程实践相关的设计方法[1]。

四、实践性教学平台动态运行研究

在实践性教学平台动态运行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逐步形成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课堂内外一体化、实习与就业相关联的系列平台,并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平台,形成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平台特色。

(1)首先通过调整主线课的教学内容,细化大纲要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科学性;其次将与建筑师职业发展相关的规范和法规进一步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完善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根据市场、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实践课程的学分、课时和课程教学顺序,将企业合作培养的实践环节体系化和层次化。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借鉴国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探寻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化的方式和方法。扩大高年级教学内容的开放程度,形成独具地方和学校特色的、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全系列开放性教学平台[2]。

(2)立足社会优质资源的开发和教师素养的提升,探索学校教师与设计院工程师合作的具体方式,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采用实际工程项目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科学性。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年轻教师加强工程知识的继续教育学习,支持年轻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积累实践经验,制订教师出国留学、交流学习的多种方案,形成实践能力强、工程素养高的教学师资梯队;通过调整课程安排,发挥具有实践能力优势的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校际、校企和国际等多维方式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将社会优质工程师资源有效地调动起来,使优质的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从学生生源状况出发,进一步深化教学体系,将基本技能与工程实践经验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年度单位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的数据分析,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将与建筑师职业和法规相关的课程进一步整合为专业教育的系列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教师工作室等多种实践模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的需求[3]。

(4)将设计院实习时间由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五上学期,将原有的实习中期检查和设计院实习成果汇报,变更为周计划汇报和月成果汇总,对学生在设计院的实习进行全程辅助指导。大四结束即指定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最后一年的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利用网络通信等远程手段,对实践、交流和调研等实践性环节加强管理,并量化具体考评办法。此外,通过实习单位问卷反馈、跟踪考查等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措施,做好实习阶段的全程督导和监控管理。

五、结语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面向执业应用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训练,注重创新与应用,从三个方面形成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加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哲. 薛名辉. 刘男. 孙伟斌, 新课改下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教学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1):101-102.

[2]王小斌. 张勃.情景模拟,学以致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四年级建筑学教学探索[J].华中建筑,2015(4):170-173.

[3]张希晨. 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3(3):27-32.

作者:张广平 梅枚

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 篇3: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建筑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对建筑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就是培养未来的建筑行业的人才,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教师要敢于探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问题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讲授转化为问题的形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的问题,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实现直观教学。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中职 建筑科学 应用

就目前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學来说,一般都是采取讲授式的灌输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根本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大满贯全包圆,把知识罗列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消化和吸收,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是个听众。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的教育应该是人本化的教育,一切的教育手段都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往的那种机械式的复制化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职建筑学科教学的需要。所谓问题教学是指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对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提出问题环节

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依据相关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这是开展问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中职建筑学科的问题教学中,提出问题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在预习或以往的知识积累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拿到课堂中师生共同解决,这是问题教学的特征之一,这就可以避免以往教师的全包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与学习内容相符,能够把问题解决的活动与其隐含的建筑学科基本概念、法则、原理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导到对其中的建筑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基本规律的理解上以及对人、对自然、对社会、对建筑行业的态度上。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难度系数也不能过高,一定要掌握其中的度,做到适中。对于提出的问题,设置最好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级之间的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探究问题环节

开展问题教学,提出问题只是教学环节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求知欲望得到增强,下面就开始了对问题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谁是探究问题的主体或者说是主力军。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建筑能力,自然这些的主力军就是中职学生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把答案告诉学生就算达到目的了,其实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学会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才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正确道路。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利用图式理论和知识迁移的作用,不断攻克难关,解决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尝试和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环节

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探究,问题教学已经经历了导入和解决过程,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解决问题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就是提供了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但在问题教学的环节处理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中职建筑学科的教学活动接近尾声,是问题最后的总结和反思阶段。对于解决问题的环节处理,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环节,学会总结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给与评析,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给与纠正,对于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要给与肯定和赞扬。最后,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总结知识点。问题教学法不仅仅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更以方法的积累和经验的获取为价值取向。将问题适当拓展、延伸,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方法、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其他领域,这对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实效性的证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提出的环节,问题的设置在难度和密度上一定要适中,在充分了解学情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问题设置的针对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效统一。在问题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建筑学科教学的各环节中,应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东明.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建筑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于阳明.问题教学法在建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2(74)

作者:曾祥江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新性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