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2022-04-17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1]。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试图帮助普通人不断去寻找幸福感,获得理想生活[2]。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如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篇1:

积极心理学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源于心理学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更强调心理学中的积极作用,且该学科已被应用于教育、医学等众多领域。在教育方面,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性研究较多,已经总结出了其许多积极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进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

美国学者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认为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提升人的幸福感、快乐感,促使人们更乐观地对待生活。如应用于教学领域,可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各种难题的挑战,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学

20世纪末,人们对于自身潜力、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期望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心灵的安宁、生活的和谐幸福,积极心理学由此萌芽、发展。该理论强调以普通人正常的条件下的自我发展,以及生活天赋等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由此发挥出心理学的3项基本使命,即精神疾病的治疗、丰富人的生活和培养天赋。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就已初具雏形,之后开始在治疗领域大放异彩。但当时主要侧重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如离婚、性虐、死亡等心理障碍群体。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针对受害者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应该扩大,不止用于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还可以在挖掘人的潜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心理学开始不再成为健康、疾病专属学科,还应涉及人的成长、爱、教育、娱乐等领域。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改变学生

(一)体验成功,增加自我效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观察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习得性无助的问题,他们由于学习能力较弱、不善于交流、常常被批评等原因,产生了自暴自弃的现象,对自己灰心丧气。针对这种问题要促使学生尝试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体验成功,这样能促使学生增加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变问题行为。一名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很枯燥,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便消极对待语文作业,学习积极性不强。针对该问题,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其实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很像行书,写作业的时候如果能用这样漂亮的字,作业也会增色不少的。”这话语让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此后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书法竞赛中,鼓励学生阅读古诗词作品,并用书法展现古诗词,参加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进一步增加了自我效能感。此时他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若能用漂亮的书法写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是不是更有意思呢?”这样便促使学生尝试展开写作活动。渐渐地,学生对文字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对自己将要进行的事情进行预测或判断,积极心理学认为当某一个个体产生习得性无助后,面对同样的事情会产生消极的预判。此时要利用小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在其最近发展区内体验成功,久而久之就能产生积极的自我判断,从而改善问题行为。

(二)榜样引领,学会乐观分析

学者弗雷的里克森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的行为资源,帮助个体建立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促使其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为了转化这种问题行为,要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用榜样引领,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分析问题,挖掘学习的动力,从而转化问题行为。有学生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都很差,该学生認为长大后可以像父母一样去打工,一样能赚钱,所以对学习缺乏兴趣。此时要利用榜样进行引领。榜样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让学生阅读一些农民工创作的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工人参与技术改革的新闻,促使学生认识到打工者也需要有知识。还可介绍该学生来到校园网的“个人风采”栏目,让学生看到一些和自己家境相似的学生都在上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榜样的引领促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乐观地分析:“其他人都能做好,我应该也能做好。”该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积极向榜样请教学习方法,进而转化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给学生搭设自我展示的平台。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积极心理学,快乐教育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快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改变学生以往对快乐的认识,探寻学生快乐地本真。

(一)教授快乐,改变学生的悲观风格

教授快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快乐,快乐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而且要教授给孩子习得乐观的技巧,还要帮助孩子在无形之中逐渐习得乐观的解释风格,这是一个复杂的,也是一个见效非常缓慢的过程。教授快乐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或许无法任意修改孩子的基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可以改变对孩子的批评方式,认真了解每个孩子的悲观经验,在恰当的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重新给予孩子具有掌控感的经历,使孩子对自身有更清楚地认识。那么该如何教授快乐,根据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所提出的峰—终理论可以了解到,当个体在回忆过去某段愉悦或快乐的记忆时,我们的记忆将会受到两个特殊时段“高峰”或“结束”时个体主观感觉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有选择性地忽略,而且尽可能多地提取这个过程中快乐的因素,对高峰时刻以及结束时刻的主观性、悲观性的总结评价信息,进行客观化、以及乐观化的信息重组,对整个过程赋予新的、积极的定义,以消除悲观的经历对我们目前生活造成的影响。

(二)学习快乐,培养学生的乐观风格

爱(幸福)需要努力,需要深思熟虑,需要彼此不断地沟通,甚至需要一些可能看似笨拙的行为才可以得到,而不仅仅是因为幸运就可以得到。而培养学生的快乐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并在快乐学习中逐渐改变自己。快乐在积极心理学中可以看作是很微妙的一个积极元素,通过对不同层级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快乐习惯,培养学生的乐观解释风格。

结束语

在当下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一定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关注学生成长的心理因素,用积极力量促使学生实现心理自愈,从而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韩晔,许悦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二语写作学习的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以书面纠正性反馈为例[J].外语界,2020(01):50-59.

[2]李畅.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2):155-156.

作者:邢彩花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也逐步深入[1]。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试图帮助普通人不断去寻找幸福感,获得理想生活[2]。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如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现状

从中国知网文章发表数据分析(见图1),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文章在1998年至2005年数量很少,2005年以后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8月,首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市正式召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开始快速传播。

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正不断深入,但在理论及实践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很多空缺需要填补[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范围偏窄。传统的研究思维框架,低估了积极心理学的潜力,限制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二是更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不足,也不够全面,缺乏基于国内现实的资料,更多地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三是多数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国内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及假设阶段,实证研究较少。四是缺乏专门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缺乏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及典型的学术代表,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培育人才的实践活动,不断从精神、文化、社会以及体制等多方面发展学生的潜力,通过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及生活所获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为学校教育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所提倡的积极理论也为学校教育价值的抉择提供了全新的解读方式。

1.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拥有六种传统美德,即公正、智慧、超越自己、仁爱、克己以及勇敢。而这些美德在学生身上均有所体现。学校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去主动寻找自己与他人的优势及美德,并学会利用这些优势及美德迎接并创造生活,对生活怀有美好的憧憬,对自己充满积极的期望,并有一定的生活规划及目标,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学校要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及社会的良好环境来构建人类的积极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积极行为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对自己的身心施加积极影响,构建积极人格,更好地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2.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

学校应使每個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成功的希望。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愿景,首先要建立积极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要能够在诸多社会舆论的营造、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各类教育方针政策的拟定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意义,要使全体学生均能得到发展,能够迎接并创造生活。目前,必须从多方面保证“弱势”学生的利益,利用积极的政策确保教育公平,全面展现和谐社会所应有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形成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及全面发挥自身潜能的学习氛围与条件。此外,还要采取有效办法使学生保持对成功的期望:一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三是全面发展学生应用各类策略的能力,如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及寻求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等。

3.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致力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也正是广大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保障,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

积极心理学提倡教师要了解学生擅长的学习方法,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允许学生犯错,适度鼓励学生冒险,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公正、积极、客观地对每个学生做出评价,学会赞赏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等,用积极的言语和学生交流,肯定每个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肯定每个学生的善意以及努力,全面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4.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均提倡以人为根本,均强调人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及创造力,都将创建和谐社会、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最终目标。积极心理学不管是在群体及总体层面上,还是在个体层面上,其研究指向及目标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相一致,可以为培育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思路与对策。

在积极心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引领下,学校教育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当代社会个人的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积极心理品质的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影响下的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阳光心态去处理和面对各种问题,感受社会生活的幸福美满。在社会“正能量”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快乐的认知,对于各种社会生活的应对也会更加积极乐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积极心理学将深入发展并渗透到更多领域,研究者也必将采用更加简便实用的方法、更加宽广的视野以及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承担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各项使命。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必将使学校能够为学生作出更好的指引,提供更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77-179.

[2]周嵚.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45-46.

[3]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78-83.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作者:王跞 王翔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它旨在研究和利用人类美好品质,建立积极的情感和制度,最终使人走向幸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Seligeman 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最早的倡导者为美国心理学家Seligrnan。

1 积极心理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由于战争造成的伤害,美国的心理学把重心放在了评估、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人们意料之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相反,人们感到了更多的生活压力和焦虑以及精神上的空虚。大多数心理学家的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心理学的两个基本任务之一——使所有的人生活的更好——似乎被遗忘了。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eman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后,利用他的影响大力宣传他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Seligman竭力主张将将积极心理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由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项影响全世界的运动迅速展开。

2 研究范围

Selige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通过理解和建立积极的情感、满足及意义,而变得更幸福”。他认为幸福就要:愉快的生活、充实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研究就是围绕着幸福的三个方面为目的进行的。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积极力量具体包含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积极的组织制度。

2.1 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包括了很多方面,主要有主观幸福感、满意和满足、充实与快乐、希望与乐观等等。

主观幸福感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首要的位置。美国心理学家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它由三个方面组成: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性情感。积极心理学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同时也是生活的最高目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待过去如果能做到满意或者满足,即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点不同,对待同样的事情产生的态度也不同。满意点越低越容易满足。过去的生活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坎坷、挫折,也会有开心快乐。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幸,我们应该坦然接纳,因为我们无法拒绝。积极心理学把投入的生活(engaged life)看做是幸福的因素之一,这也是对待现在的一种积极体验。所谓的投入的生活是一种追求愉悦的心理状态。快乐是积极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积极体验的一种。在积极心理学创立之初,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影响快乐的外在因素的小组。研究发现影响快乐基准线的外在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条件和自身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同时积极心理学家们并不否认甚至非常重视内在的修为对快乐的作用。“转向内在,最重要的是不再强求外在世界符合自己所愿”就会得到快乐。希望与乐观是对未来的积极情绪体验。Peterson研究后得出结论高乐观主义的人倾向于拥有更好的情绪和生理健康,更有耐性、更易于成功。刘易斯和克里沃。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发现具有高希望并能采取适当应对策略(如主动与人交流,参加娱乐活动等)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更少焦虑情绪,并且生活更积极。

2.2 积极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人格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积极的人格特征也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要过幸福的生活需要发挥自身的才能、兴趣和优点。因为对兴趣和才能的研究随处可见,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优点和美德上。2004年,塞利格曼和彼得森出版了《优点的分类》一书,旨在制订一本可以检测出人格优点及美德的诊断手册。塞利格曼把人格优点定义为:能表现、执行并培养出某种美德的方式。研究者找到了几乎所有文化里都认同的人类的六大类美德:智慧、勇敢、仁慈、公正、节制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不必始终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却可以全身心投入,发挥自己的优点,就能培养出各种卓越的能力,原本的苦差事也就不再叫人那么痛苦。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一些理论没有被实证研究,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此外,人格理论过分强调外在品质的培养,把人格的发展等同于品德培养,这也受到了许多质疑。

2.3 积极的制度(positive institution)

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起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社会制度非常重要,它既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积极体验的直接来源。积极心理学在社会制度方面主要研究了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和学校等。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显示了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跟经济状况并不成正比。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应该只重视GDP的增长,同时也要把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制度的研究上,积极心理学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家庭方面。Seligeman的研究团队曾专门花了近15年的时间在学校追踪研究幸福教育的结果。研究证明在学校开展幸福教育可以成功减少学生的抑郁,提升快乐。积极心理学对家庭的研究主要从增加家庭幸福感方面来进行。它认为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对幸福感体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更多的理论需要提出和实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意义

3.1 现状

积极心理学从二十世纪末诞生至今已有十余年。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加入介绍和研究的行列,积极心理学因而也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与推广。有关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著也被纷纷推出,这些书总结了他们的发现和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宾夕法尼亚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心理学大会,邀请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心理学家们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喜欢和热捧。美国心理学家们正在中小学展开实验,教授幸福课,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在我国国内,也有很多教授学者关注着积极心理学的进展,并不懈的做着相关的翻译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他们了解积极心理学,并在生活和工作用其理论和成果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在国内,由于对其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做的更多的是介绍和研究其理论意义,很少见其被应用于实践,尤其应用于教育界,更不用说大规模的推广了。

3.2 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受到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人们日益重视精神健康的时代,积极心理学的促进幸福的主张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意义主要表现的以下几方面:

(1)积极心理学是对已有心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发展之前,多数心理学家把视角放已经产生的问题上,而很少关注如何预防问题的产生,同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从消极的角度解释它们。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性里的优点和积极的东西,利用优点克服困难,这也应了中国成语:扬长避短。克服缺点的过程痛苦而漫长,很多人不得不宣告失败,而发挥优点的过程却是快乐和幸福的。当然积极心理学并不否定病理性心理学的作用,它只是帮助心理学界重新找回被遗忘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德。

(2)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博采众长,既有实证,也有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性的、过程定向的方法,很好的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心理学并不把自己看做是对过去心理学的一种代替,而仅仅看作是对已有心理学的补充,因此它不会排斥利用已有的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服务。

积极心理学既是继承,又是创新。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理论有着同样的主题,但它提出了主要培养人的积极方面和人本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在东方文化里寻找契合点,充分肯定佛教里某些思想对人的意义,如冥想、瑜伽等。这种中西文化包容的思想更易于被接受和认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让心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我们的生活也会随着它的深入人心而变得更丰富多彩。

作者:董娟波

上一篇:奢侈品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建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