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课改前注重结果、注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等逐渐转变为注重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等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论文 篇1: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过时,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新理念进行了课堂创新,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对策,以此促进了学生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等逐步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讲述如何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方法;学生;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过去。自新一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便逐步转变了教学方法,并且秉承新理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对课堂进行创新,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一、善用问题引导,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锻炼学生思维已经成为了新课改模式下教师们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以学为主目标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探究,促使他们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基础上,使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具备数学思维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加法结合律”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以填空的形式以及判断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点。随后,当教师将不同位置标有括号的两道加法算式展示出来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别在哪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两者的不,将数字和结果的相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等知识点回答出来,教师也由此引出了“加法结合律”。在讲解“加法结合律”知识点时,教师也是通过展示实例的形式展开,促使他们自主从实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由此加深对激发结合律的认知。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也逐步升高。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国家教育纲要中重点指出了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们将之作为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也提出了“以生为主”教育理念,为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情境教学手段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掌握知识的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便说道:“同学们每天都在数字打交道,你能列举出哪些场合能够用到数字吗?”很多学生将去超市购物时商品上的价签中标有数字、书本后面有标有数字的定价、体育课上教师还会让自己报数等例子列举出来。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逐步将足球比赛中丢失分情况、班级转进转出学生情况、做生意盈亏状况的音频播放出来,鼓励学生记录音频文件中的数字,并由此引出“负数”。在情境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负数,还能够体会到负数对于生活的意义。当教师利用天气预报详细地讲解负数知识点时,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更高,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也由此增强。

三、数形结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理念和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众多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当学生的思维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数量关系时引入图形辅助,也可以在讲解图形中的边长和面积关系时用数字辅助,实现数和形的有效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数形结合的数学环境中,学生们掌握了此方法后,解题能力也逐步增强。

例如,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了抢答游戏,将他们带入课堂中。当学生通过游戏回忆起几个不同的长度单位以及单位间的相互转换的关系等知识点。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并和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纸片做对比,以此确定出大小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提议教师将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的边长测量出来,然后计算出面积。但是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使用了分米的单位,有的学生使用了厘米单位,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教师随之鼓励他们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学生们立即通过画图分别将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展示出来,并且进行了对比,自主得出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转化关系。当教师展示出应用题目后,学生们第一时间就画出图象并标记上数值,然后再进行计算。在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解题速率和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进与创新,提出了以上几种不同的高效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使其数学素养也随之升高。

参考文献:

[1]李穆.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00(007):57-57.

[2]熊秀平.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

作者:朱洪凤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论文 篇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课改前注重结果、注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等逐渐转变为注重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等等。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从实施起来困难,到现在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将综合课改以来教师的实践,对课改后数学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从推行之初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形成一定的模式,新课程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其结果是可喜的,教师以及学生都从新课程改革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此总结出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经验,以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国在各个学科均颁布了相应的课程计划,以及相应的教材,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师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其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改革科目,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来过于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过于强调学习的结果等等不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体验,并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改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下文总结了新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性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究式原则

新课改后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探究式原则,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体悟,比如:在人教版《圆柱、圆锥和球》的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找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当然,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主题,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身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确立探究式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生活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前,数学教材有着明显的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任务奠定基础,而且更是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遵循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实际比较熟悉,通过与生活有关的情境甚至通过生活实物,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是先从生活实物再逐步抽象出数学符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四)开放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正确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课改后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启了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了教学方法,下文对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管是新课程改革以前还是新课程改革之后,都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流于形式,在课堂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新课程改革后,十分强调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合作学习的变得有意义,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合作中掌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探究中发现的,因此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觀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从探究中得到数学知识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但是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数学知识的发现不是经历简单地探索能得到的,很多知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才形成了今天的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使得有些知识的探究成为了可能,而不是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

毫无疑问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接触数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而是从很早的生活中就开始不断地接触数学了,比如学生可能在一年级之前就会简单地数苹果,在学习除法之前也会分苹果,这些都说明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数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生活中实物的数学抽象出符号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结合生活化的题材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数学。

总之,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上文总结的三种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动最大的三种教学方法,其实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使这些方法更好地位数学教学服务,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很多教学内容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芬.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2]李红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简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83-84.

[3]韩宗鹏.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4]赵洪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才智,2018(21):45.

作者简介:田正彩,1965年1月,女,汉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民族小学,小学一级,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田正彩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论文 篇3: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创新

摘要:在目前,国内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标改革,为有效转变因传统教学所导致教学质量低、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等问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作为学生的“明灯”,教师应紧抓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利用多元教学模块,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最直观、最生动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学习情感,让自己学习更加努力,促使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优化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非常高,学习数学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算等,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部分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会让学生在知识的重复背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枯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难免会降低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较低,学习效果不高。对此,为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课程改革稳步推行,数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设计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趣,强化自身数学认知

在深度学习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动力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数学学习,体会数学思想,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给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学习的教学形式。情境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而通过情境化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所以,教师利用情境创设给学生构造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兴趣,实现学生认知的有效强化。

例如,以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数学知识为例。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所遇见的生活实际,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自由的想象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接着,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趣味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出来,都想深入了解其中的數学知识,听课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结合信息技术,拓宽学生数学知识

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也是不能够停止的。在当前,终身学习已经成人们所必备的常态。小学阶段是习惯、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在信息时代中,信息已经变得不再透明,加上互联网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让更多人从互联网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得到广泛性,让学生看到与教材不一样的数学内容,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助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促使其未来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观看动画数学由古至今的演变,而学生在欣赏中,将了解丰富的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实用到生活中,提升实用价值;或者,给学生展示中外古今历史的著名数学家,如高斯、华罗庚、苏步青等,以简短的故事形式,让学生欣赏和理解。

三、设计生活引入,剖析教材深入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具有意义非凡的重要性。现如今,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改编与整合,其中所包含的数学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在数学教材中,也增加了很多关于生活化的内容和材料,强化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体现生活化的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以此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愉悦、欢快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加入其中,体会数学就在自己周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例如,以讲解《三角形》这部分数学知识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底、高以及画内高等知识点,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来开展教学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看教材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从而加深知识记忆。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够向学生展示相应知识,还能体现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刻记忆以及有效掌握,为有效教学的构建打造基础。

总而言之,学习数学将会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对学生发展的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中,作为学生的“明灯”,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之根本,结合新课标要求与课堂实际,通过通过借助多元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如创设情境激趣,强化自身数学认知;结合信息技术,拓宽学生数学知识;设计生活引入,剖析教材深入理解,多措并举,展开数学学习。通过与多元教育教学结合的方式学生个人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真情,2021(2):1.

[2]田雪.小学数学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下旬,2021(7):1.

作者:刘洪亮

上一篇: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