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工业设计是设计中的一个分支,也是和大众审美联系的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工业设计和大众审美究竟由什么样的关系?这对我们如何设计出好的产品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就大众审美与工业设计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讨论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达到“从心而欲,不逾矩”的境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审美工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美工业设计论文 篇1: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

摘要 工业设计作为我国一门新兴学科,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审美特征的发掘极其重要。通过探讨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审美情绪,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工业设计 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是一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但建筑艺术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空间形象。它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欣赏主体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体验与鉴赏活动。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主观心里意绪。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环境空间更加艺术化,就必须能够发现、感受建筑艺术的美,能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去充分领略它的魅力。而这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对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其次,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但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的审美特征出了与它自身的空间形式有关外。还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第三,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某些审美特性。

第四,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由于建筑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所选用的物质材料、结构方式、建筑造型和艺术风格,不仅直接体现着一定社会、时代的物质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情况,而且也凝聚着一定的阶级、民族、时代的心理情绪、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积淀着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忆。因此,人们把建筑称作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欣赏建筑艺术。就像是阅读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第五,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生活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反映,但它不是一种直接的、具体的描摹、再现客观生活,它通过抽象的线、面、体的表现手法去隐喻、象征的表现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真实。总的说来,抽象性、象征性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象征、隐喻的运用使建筑艺术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精神功能。但这种象征应该自然的从建筑本身中流露出来,而不是刻意的加以修饰的表达和摆弄,可以说,建筑的象征愈抽象,它的魅力就愈永恒。

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在人们欣赏建筑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们充分地掌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充分的感受建筑的魅力。另外,无论我们身处室外还是走在大街上,始终不能摆脱那些分割的建筑空间与巨大触目的建筑形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对建筑艺术进行鉴赏和审美。

那么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又是什么呢?

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的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工业设计是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工业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算起,经过包豪斯的设计革命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世界各先进工业国家,由于普遍的重视工业设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工业设计已远远超过工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形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它不仅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工业设计还反映着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问题,引导着人类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建筑艺术和工业设计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从功能上出发,肯定功能在各自领域的重要性,但同时承认艺术的介入对自身的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建筑艺术强调空间的运用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工业设计同样强调自身外形的美观以及和使用者的和谐关系,并且工业设计逐步认识到产品设计的好坏对于其周围环境同样产生重要的影响。再次,工业设计在设计中物质材料的选用比建筑艺术的材料选用更加广泛,新技术、新型材料的不断运用也不断推动着工业设计发展并设计出更符合、更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产品。第四,工业设计在设计产品是同样会受到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同样会代表设计者自己思想并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情况。

综上所述,虽然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有着自身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审美特征上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建筑史中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学习,使自己在工业设计中所遵循的审美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这些知识在大家以后的学习中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理解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加快自身的提高。

作者:张 珂

审美工业设计论文 篇2:

浅谈审美主体中大众审美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摘 要: 工业设计是设计中的一个分支,也是和大众审美联系的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工业设计和大众审美究竟由什么样的关系?这对我们如何设计出好的产品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就大众审美与工业设计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讨论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达到“从心而欲,不逾矩”的境界。

关 键 词:大众审美 工业设计 迎合 引导

一、大众审美——“在美的名义下”

1.何为审美?

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人与客观事物或现象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科学的认知关系;二是伦理的规范关系;三是审美的表现关系。审美的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自由性。审美的本质即自由。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它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2.大众审美对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人造物除了要求其实用功能外,其次就是要求其外观能产生审美的愉悦。设计由多种要素积淀而成,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材料资源,加工工艺,审美观念等等,而我们今天将焦点放在人的要素上,因为设计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动力是设计史上的无论哪个阶段都无法否认的。只是各个阶段的以人为本是否存在真正的为大众的目的罢了可以这么说,设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为设计对象所接受,也就是与大众的审美观念产生共鸣。

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过程及其具体形式,早已不再局限于以往那种纯粹个体自主的活动。大众生活的多样化及生活选择的丰富性,已经使得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无可回避地进入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秩序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选择都必定要从整个社会中获得自身的参照或认同。

二、设计——“带着枷锁的舞蹈’

1.何为设计?

设计是为了某些目的的创造,这些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我们姑且把设计作品概念缩小化,认为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产品。顾永芝按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其中一大类是实用艺术,包括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可见,产品不仅需要具有某种功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同时也需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从另一个角度,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成功的设计作品一般都很艺术化。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而并非创造美。

2.设计的自由与束缚

绘画,雕塑,摄影这些艺术,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做很多种类的事情,比如去愉悦视觉,或者表达深刻思想,不论哪一种艺术都是自由而奔放的。相比起来,设计的目的性太强了,在实施制作之前肯定受到某种需要、目的或精神趋向的限制和驱使。设计的自由与束缚就像孪生兄弟缺一不可:一方面,设计,这一大概念几乎囊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体现了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寻求更优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设计由多种要素积淀而成,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材料资源、加工工艺、审美观念等等,另一方面,设计同样需要自由的创作,需要形式美感,好的设计通常都有着设计师风格的体现,同时具有艺术感和实用性。这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三、 设计与审美的关系

1.工业设计对大众审美的迎合

工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存在,除了它的实用功能以外,在审美功能上也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工业设计的美肯定无疑地不能只用纯粹艺术标准,现代产品无不是经过设计而来的,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产品的美化技艺应是一个总体的设计过程,并且是通过多种工艺和加工手段,在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经济等多种条件制约下,创造功能与美感、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造型艺术形象。

工业革命的产生将批量化推到了现实面前,大众审美也被考虑到设计之中。最初的产品因贵族与普通大众的审美与收入差别而分门别类。用当时一位印花布厂主的话来说,“时尚必须考虑它所迎合的对象。”正当我们为这种现象充满兴奋的期待时,工艺美术运动的潮流将工业化的进程推向了反面,使得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没有成为最早出现工业设计的国家。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它秉承拉斯金等人的师承自然理念,彻底地反对工业化,认为它将设计变成了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提倡回到中世纪的手工艺时期。其实,他的设计中蕴含了民主的成分,他也认为艺术应当为所有人享用,可是他的这种大众的想法并没有建立在充分认识机器生产的正面价值上来。可以说,他的所谓大众审美只是空谈,不可能通过手工艺风格实现。新艺术运动的出现源于工艺美术运动,但不同的是,它不否认机器的作用。虽然它也积极地主张要做为大众的设计,但其装饰意味极浓的风格完全不适应工业生产。新艺术运动的其他分支,例如,维也纳分离派和青春风格,他们已经将自然的线条转为适合机器生产的直线条,可以说这是为大众的审美设计的转折点。

如设计史家所说“如果这个‘人’只是指的少数权贵,那就是旧式的设计活动,人类近5000年的设计文明史其实是一部为权贵的设计史。一旦设计满足的对象是大众,那就开始有现代意味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使得机器生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大众审美服务。也为设计师通过设计引导大众审美变得可行。现代主义设计在一些艺术改革运动如构成主义,风格派等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赞赏新技术、新材料的工业设计的先驱人物。其几何化的审美设计要素使得设计简洁,实用,并能有效地提供给机器生产,使批量生产与产品普及化成为可能。大众在这里被设计所重视,且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大众审美反映的是大众观念、艺术趣味选择,也是大众欲望的表现和心理压力的释放,它代表了市场消费群体的审美标准,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善于体察大众审美趣味、大众的生活方式、大众社会观念,要紧密联系真实的生活,不能脱离它。

2.工业设计对大众审美的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单一的几何形,由于其影响力,这种几何风形成了世界性的“国际风”,特别是建筑,几乎是统一的方盒子。这种大众审美引导抹杀了个性化和多样化,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变得没有了趣味可谈。当人们对某种审美产生了疲劳时,另一种风格势必要重新为大众审美注入新鲜的血液。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反对杰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洛的“少即多”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少即烦”的观点,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使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满足大众日益精致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这里,后现代主义积极迎合了市场的大众需求,也引导大众进入一种新的审美享受。

在设计一味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它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感受。类似美国商业设计所带来的大量资源与材料的浪费,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如此的恶性循环将会把人们带入怎样的境地。设计师的责任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的大众审美观需要设计师的引导——人与环境的协调与共生。绿色设计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而这种绿色意识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位美国建筑师,设计师的提倡,他们是巴克明斯特·福勒、理查·约瑟夫·诺伊特拉和帕帕奈克。绿色设计是用绿色产品来解决人类生态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不是害怕破坏环境而畏首畏尾。建筑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建筑与周围天然环境的融合,赖特的流水别墅与阿尔托的山纳特塞罗镇市民中心都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产品方面注重新材料的开发,材料的二次运用于回收,呼吁可拆卸性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秉承3R的设计原则即Reduce、Recycle 和Reuse。利用设计的导向性将公众的意识引入环保的大环境中。这应是今后设计师的主要责任。

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已经不再仅仅是迎合大众审美,而是同时在引导大众审美,大众审美在某些方面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设计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对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对人—社会—自然整个系统的合理的使用和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加健康更加合理的审美观。

3.工业设计与大众审美的矛盾与调和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迎合大众审美的产品层次不穷。工业设计不能一味的迎合大众的品味,而是要通过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提升大众对工业设计的欣赏水平。

对于设计师来讲,尽快从迎合大众的趣味转变到引导大众的审美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味地迎合大众,或许能带来直接的效益,但却放弃了设计本身对于生活的意义,忽略了大众的真正需求,使设计沦为商业的傀儡。只有积极正面的引导,才能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内心需求。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顾永芝.艺术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赵连元.审美艺术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覃莉.对现代大众审美研究的再思考[J].美与时代,2005.(1).

[7] Fleming,William. Arts and Ideas[M]. New York:Rine-hart Winston,1968.

作者:曾文娟 戴端

审美工业设计论文 篇3:

探析现代工业设计的审美体验

摘要:工业设计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及生产方式。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它倡导设计师去开创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设美好的小康生活家园。

关键词:工业设计;审美;形态

现代产品无不是经过设计而来的,产品的审美功能往往是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的综合体现。从技术美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工业设计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成就了一种系统的和谐美。纯造型艺术追求纯感性美,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由艺术家的灵感产生。作为工业设计则必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这样就要求工业设计需要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引导感性的形象思维,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标准,不可能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在实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供给消费群体以美的视觉,乃至心理享受。产品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要体现在产品上和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工业设计是通过它的形式,如形体造型、色彩、装饰质感引起人的审美感觉,从而满足人的某种审美要求。

一、产品工业设计的形体造型审美

形体造型是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它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含蓄、夸张、愉悦、趣味、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自由曲线对人更有吸引力,它的自由度强,更自然、也更具生活气息,创造出的空间富有节奏、韵律和美感。曲线造型所产生的活泼效果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发观赏者产生共鸣。流畅的曲线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可以满足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和韵律感。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便于营造时代、前卫的主题。残缺属于不完整的美,残缺形态组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造型艺术能够表现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材质和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夸张或关联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如旋钮的造型采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以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来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长度;通过造型形态相似性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暗示它的使用方式,许多水果刀或切菜刀也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等。

通过形态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体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来体现。通过产品形态语言也能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義,体现在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整体形态、工艺精细、色泽沉稳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给人生理上的安全感。

二、产品工业设计色彩的内涵

色彩作为产品情感与文化的象征,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产品的色彩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色彩对室内空间意境的形成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服从于产品的主题,使产品更具生命力。色彩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蓝色宁静、红色热烈、紫色神秘、黑色凝重、白色单纯、灰色质朴,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成为不同的象征。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暗示人们的使用方式和提醒人们的注意,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体现诉求。

三、产品材质设计的审美体验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审美的表现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产品形态中的肌理因素能够暗示使用方式或起警示作用。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使产品尤其是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指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加感性、浪漫成分,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在选择材料时不仅用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远近作为重要评价尺度。不同的质感肌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材料质感和肌理的性能特征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用于所制产品后最终的视觉效果。工业设计师应当熟悉不同材料的性能特征,对材质、肌理与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科学合理地加以选用,以符合产品设计的需要。

工业设计中,审美功能的满足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美是建立在技术的合理性基础上,过分追求审美往往带来技术条件、结构功能上的问题,审美主体千差万别,“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很难使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审美受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的影响,大量的审美需要并未被人们所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向东.现代工业设计的艺术品味[J].艺术科技.2013(03)

[2]杜建君.新工业设计引领中国营销变革[J].现代制造.2011(02)

[3]赵亚.国际工业设计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学术研究[J].科协论坛.2015(01)

[4]陈晓艳.关于工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06)

作者:钟华

上一篇:语文复句教学论文下一篇:芯盒模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