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论文

2022-07-03

[摘要]音乐艺术院校的招生实施我国特殊类型考试政策,其管理工作具有独立性与复杂性,对其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进行梳理与反思,有利于教育招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文章分析了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的现状,阐述了通过深化信息平台建设、培养人员信息素质,加深信息技术与招生工作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招生管理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

【摘要】传统媒体时代中音乐传播具有局限性,阻碍了音乐传播效果。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展开探索,立足于传统媒体时代引言传播的局限性,构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受众导向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音乐传播;受众导向

引言

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电视、广播和唱片,虽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但整体上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拓展了丰富的音乐传播形式,音乐传播者根据受众反馈能及时进行内容创新,大大提升了音乐传播效果。因此,以受众为导向进行音乐传播,是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策略。

一、新媒体为音乐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平台功能丰富

新媒体具有参与、分享和互动的多重功能,彻底突破了传统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局限性,音乐受众也有更多机会参与音乐传播的过程,新媒体为音乐传播迎来新机遇。新媒体时代产生诸多新平台,在新媒体平台中的音乐传播,音乐传播者与音乐受众处于平等地位,两者均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局限,用户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反馈与音乐相关的信息,发表自己的建议。如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等平台,用户在听音乐过程中能够实时评论和分享,可发表自己的反馈信息,这为音乐传播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新媒体平台能够实现传播者与音乐受众的在线交流,音乐传播者能够根据与音乐受众的交流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有利于创作更好的音乐作品。

(二)新媒體传播效果强大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而衍生的新兴产物,其传播速度极快,且传播效果相比传统媒体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音乐传播的形式较为单一,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功能,能够逐渐丰富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果。新媒体平台的分享功能为音乐受众提供参与音乐传播的机会,音乐受众将音乐作品分享到社交平台,能够实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同时,新媒体平台音乐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有较大差异,用户通过分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音乐直接转发到社交平台,能够保证音乐传播过程中品质不受到破坏,优质的音乐作品广泛传播,是音乐受众导向的重要方式。

二、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局限性

(一)反馈渠道限制内容更新

在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能够接收受众信息反馈的渠道较为单一,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媒体形式在传播过程中,音乐受众仅能够通过去电、写信等方式进行信息反馈。传统媒体在接收反馈信息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展示出来,音乐传播与音乐受众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彼此之间被隔离得较远。正因如此,音乐传播者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这就导致无法了解音乐受众的诉求,内容上的创新受到限制。虽然也有部分音乐内容进行了更新,但始终是按照传播者的想法,无法真正立足于音乐受众角度,导致音乐传播内容僵化。

(二)单向传输限制受众参与

音乐受众是音乐传播的关键环节,音乐受众在此过程中的参与度对整个音乐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的过程也就是传播者单向传输的过程,音乐受众缺少参与音乐传播的机会。在传统媒体音乐传播过程中,通常的传播途径是电视、广播、唱片的形式,音乐受众仅能够收听音乐,但是音乐传播的过程、音乐创作内容的过程,音乐受众是始终无法参与其中的。这也就导致了音乐传播单向传输的现状,音乐传播过程缺少音乐受众的参与和有效互动,缺乏传播的活力。

(三)媒体中心限制传播效果

媒体是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中心,媒介渠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音乐传播者过于侧重媒介,全心致力于将媒介渠道进一步拓展,进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音乐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提升。传统媒体音乐传播的渠道始终仅有广播、电视和唱片,以媒体为中心具有一定优势,音乐传播的受众群体范围较为广泛,音乐传播较为及时且范围较大,然而传播效果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音乐传播的过程应是媒介、传播者与受众应均参与其中,但传统媒体时代,音乐受众却始终无法参与其中,是音乐传播的单向接收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

(一)根据受众反馈,创新传播内容

在音乐传播过程中,音乐受众接收到信息给予的反馈对于内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音乐受众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实时反馈,同时,音乐传播者也能够更加及时、便捷地接收来自音乐受众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传播内容的改进和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中,真正缩短了音乐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音乐受众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反馈信息内容,不仅具有便捷性,同时具有及时性。音乐传播者能够根据音乐受众的反馈内容,对音乐传播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创新。例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均具有用户评论功能,音乐受众能够在评论区及时反馈对音乐的建议,这些新媒体平台则可汲取评论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音乐传播质量。

(二)调动受众参与,加大传播力度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新媒体改变了传统音乐传播形式,真正实现了交互性传播。互联网使音乐受众能够实时在线和分享,音乐受众能够在线讨论和沟通,给了更多参与音乐传播的机会。例如,唱吧、天天k歌等平台,在音乐传播的同时具有社交功能,两个平台均具有用户自主音乐选择权,围绕同一歌曲进行互动,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关注、交流。同时,能够在该平台中进行练歌,进而展现音乐与个人的魅力,社交功能也加强了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更加人性化,音乐传播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鼓励受众分享,提升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媒介平台种类丰富,且音乐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并且随着音乐云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音乐受众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音乐体验,整体音乐传播效果被提升。此外,新媒体媒介平台具有音乐分享功能,音乐受众可将自己喜欢的音乐分享,音乐受众有了参与音乐传播的机会,不再是传统单一的音乐接收者。例如,现阶段,许多音乐受众在新媒体平台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内容,均会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进行分享。这个过程实现了音乐的二次传播,真正提升了音乐传播效果。此外,新媒体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根据用户对音乐的喜好进行相关音乐内容推送,音乐能够随时随地传播,音乐中融入了社交、生活,音乐传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艺术,伴随科技以及媒体的发展,音乐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传播技术不断提升。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可根据受众反馈,创新传播内容、调动受众参与,加大传播力度、鼓励受众分享,提升传播效果等策略,以受众为导向,切实拉近音乐传播与音乐受众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史春梅.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机制[J].传媒,2018(7):90-91.

[2]董燕娜.公共传播视野下音乐传播的理念变革与发展路径[J].新闻战线,2018(6):118-120.

[3]刘燕.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传播创新路径探索[J]. 传媒,2017(5):62-63.

作者简介:夏榕潞(1999—),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音乐传播。

作者:夏榕潞

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2:

音乐艺术院校提升招生管理能力的研究

[摘 要]音乐艺术院校的招生实施我国特殊类型考试政策,其管理工作具有独立性与复杂性,对其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进行梳理与反思,有利于教育招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文章分析了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的现状,阐述了通过深化信息平台建设、培养人员信息素质,加深信息技术与招生工作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招生管理能力。最后解决应急突发状况的能力要求,引发了招生管理部门的思考,探索了招生观念变化。建立全局观念、联动机制,兼容并包,必将推动管理工作的成熟与完备,全面提升艺术院校招生管理能力。

[关键词]艺术院校;招生管理;信息平台;信息素质

[作者简介]高 媛(1980—),女,河北香河人,硕士,天津音乐学院教务处招生科科长,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1955年,我国开启艺术专业人才专项选拔考试,经历了发展、停止与恢复阶段。[1]1980年文化部颁布了《关于艺术教育事业规划和体制改革的意见》,“艺考”这一特殊考试逐渐成为我国高考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自划线政策”的颁布,赋予了音乐艺术院校招考自由,每一所独立艺术院校,形成了不同的招考特色。随着艺考的持续升温,招生管理迈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2020年1月21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启动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音乐艺术院校专业水平考试的工作全面停滞。本文通过梳理招生管理环节,反思招生工作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以提升招生管理能力,积极应对新挑战,稳固音乐艺术专业院校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招生管理工作复杂

音乐艺术院校招生实施我国特殊类型考试政策。录取原则为“自划线”,即不同专业依据选拔人才的侧重点,采取文化成绩或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这是以选拔高质量、层次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目的,检测考生艺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测试,招考方向复杂,评价手段多样。人才选拔标准迥异,每一个测试环节都需要严谨、高效。艺术音乐院校的专业性、招生录取原则的特殊性、人才选拔考试的多样性,导致了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2]

(二)招生管理平台发展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考持续升温,报考学生数量爆发式的增长。例如,天津音乐学院每年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为700人,增幅变化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是考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2019年比2018年同比增长45%。现考生均采用网络报名的方式参加音乐艺术院校专业考试,招生管理平台是校考信息化的前提与基础,但现有的管理平台在解决信息技术问题,满足考生报考这一社会需求上面临着考验。

(三)招生管理应对风险机制不健全

音乐艺术院校考虑到考生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安排,一般都会利用寒假时间进行集中测试。2020年1月初,音乐艺术院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安排的通知》的明确要求,积极做好艺考报名准备。但随后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所有音乐艺术院校校考第一次按下暂停键。如何缓解校考延期带给考生的备考压力,如何优化校考流程加快招考效率,如何保障高考录取工作顺利开展,这暴露出音乐艺术院校还需建立统一的、標准化的招生管理应急方案。

二、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一)深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能力

1.新媒体时代,把具有线上交互机制的信息平台作为招生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招生管理部门与考生及家长开展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咨询交流,宣讲院校招生政策,明确招考要求,同步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提升了信息响应效率,有利于打造具有亲和力的院校形象。

2.招生管理平台在报名阶段的工作上,逐步实现智能化。招生报名管理的第一步是验证环节采用人脸自动识别技术,进行自动甄别,可降低招生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验证准确度及工作效率。招生报名管理的第二步是确认阶段,平台应用负载均衡协同工作模式,动态监控在压力达到峰值时横向扩展增加服务器,并开启实时数据备份,以保障招生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招生管理平台拓展功能的可行性。在传统面试招考形式上,积极开展在线考试等形式的探索。对于结构化的专业测试,增加招生考试相关模块,构建标准化的考试试题库、自动化的阅卷体系,增加考评的客观性。在线考试时间、考场的灵活性,提升招生考试效率。

(二)培养综合信息素质,提升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能力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招生管理工作需建立在大量信息基础上,而数据发布与提交均在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已经覆盖到招生工作的诸多环节。音乐艺术院校组织艺考过程中,更是产生了大量过程数据,这就要求招生工作人员具有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严谨认真零差错,保障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2.信息分析的能力。招生管理人员要具有信息数据挖掘能力,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对招生专业申报、报考人数统计、生源所在地等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采集,并从这些海量数据中去伪存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客观分析招生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报考中暴露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保证招生政策的实施。

3.数据整合的能力。在对专业报考数据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统计基础上,招生管理人员还要对艺考成绩、高考文化成绩、生源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多维度分析,对招生情况进行多角度汇总,综合掌握各专业招生形势,建立专业淘汰或发展趋势的预警机制,为专业结构调整、生源数量计划的招生决策,提供客观的分析依据。

4.信息风险责任意识。在招生管理中,经常会强调信息保密,但无条件的封锁,不利于公开、透明的招考政策与社会监督、防控。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招生工作人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敏锐度,安全防控网络信息传播及其传播渠道,通过设置敏感词等方式,形成舆论预触发机制,实现考生、社会与招生管理部门的良性互动。

三、观念的创新引领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发展

(一)建立全局观念,发挥信息领导力

音乐艺术院校校考具体工作涉及宣传、网络、后勤、保卫、各专业系部等,每个部分都具有明确的职责任务。招生管理就是要在招生政策的指引下优化整合,形成严谨高效、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大量信息数据成为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媒介。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规范信息的使用与传递,加强全局管理的控制能力,发挥信息领导力,健全应急响应制度,形成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建立联动机制,转变人才选拔观念

音乐艺术院校招生要把工作纳入高校办学的基础中,把招生管理的目标放入学院建设的整体目标中。判断招生理念的优劣,就体现在人才选拔目标是否符合院校自身文化传承,满足培养专业特色人才,达到社会满意度,是否实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就业的联动发展机制,是否形成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就业—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整体发展的闭合回路。

(三)兼容并包,探索多元的招考管理觀念

我国高等院校逐步走出孤岛困境,招生管理不再是院校的独立行为,而是全国音乐院校、同地域的艺术院校之间,在招生专业理念、管理政策方面或横向或纵深的沟通与协作。此外,国际艺术招生考试与合作办学的交流日趋频繁[3],引发在不同招生政策引导下对招生观念的思索。

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部门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加强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招生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解决应急突发状况的能力,必将改革与完善艺术招考政策,实现艺术招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达到管理工作的成熟完备。音乐艺术院校招生管理工作不但是合理选拔艺术人才、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教育问题,也会折射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家庭与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具有非常现实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车如山.我国高校艺术招生考试变革历史考察与反思[J].教育与考试,2018(3):58-62.

[2]盛兰芳.高校招生“一档多投”模式改革分析[J].中国考试,2018(8):15-19.

[3]伍志显.国外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参考与启示[J].教育观察,2019,8(20):138-140.

作者:高媛

新媒体时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3:

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摘要:民族性是我国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公共音乐课程在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依托新媒介便利和地域优势,从加速教学理念更新、尝试引入导师制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公共音乐教育资源库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合作等方面入手,建构富于民族特色的教学实践模式,探索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点有益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民族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艺术只有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文化之中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础课程。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公共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发展契机。地方高校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珍视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优势作用、利用地域民族艺术资源建构富于民族特色的教学实践模式,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建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重要性

公共音乐教育是我国各大高校的基础课程。历经多年发展,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趋于成熟,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稳定。信息技术是现阶段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成果,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劲支撑下,新媒体时代已经强势降临,方便快捷和智能的新兴媒体APP和设备广泛普及,微博、微信、数字电视和网络社区等持续发展,新型教育格局和环境已经形成[1]。公共音乐教育环境与发展模式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课程教学有更多的路径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引发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度思考。高校大学生是最为积极活跃的先锋性群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交和学习工具,再具体落实到公共音乐教育教育领域,也为该课程充分利用当地民族特色音乐资源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打造了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一是,教学资源形式多样。新媒体环境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设备搜集、汇总、整理地方民族特色音乐资源,这也是一种保护地方民族特色音乐艺术的重要路径;二是,共享资源更加便捷。新媒体环境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某一社交APP传播和共享这些宝贵的音乐资源,将原有的“单一”传播向“双向”或“多向”传播转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社会之间形成更为良性的音乐艺术交流、互动关系;三是,教学实践机会更多。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他们作为新新人类,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博客等新媒体工具来展示自己在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表达自己对民间音乐艺术的喜爱。地方高校是依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所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本身在传承和利用地方民族艺术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要顺势而为,乘新媒体发展的“东风”,借地方民族特色音乐艺术之便,建构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应对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多重考验。

二、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建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框架

地方高校建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以提高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成为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为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创造了更优化的便捷条件。从教学实践模式的基础构成要素来分析,初步建构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有效举措的重要先导。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承担着充分弘扬民族音乐艺术传统的重大使命,面临着高效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新挑战,如果用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去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从理念这一源头入手,开启建构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新征程。

(二)完善的教学实践机制

机制,本意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落实到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体系中,则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制度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流程以及相应的责任人、实践评价标准和反馈策略等做出细致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标准,确保整个教学实践系统在机制的作用下更好地为提高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民族特色实践活动质量提供保障[2]。

(三)信息化音乐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重要载体。建议地方高校和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依托学校官网、教研室、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微博,以教师与学生个人电脑、iPad和手机等为终端,外接地方民族音乐艺术网站和新媒体地方民族音乐APP,建构公共音乐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教学平台,为广大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民族特色音乐艺术的新媒体场域。

(四)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资源,是地方高校开展民族特色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所有的地缘优势,全面考察所在地域地方民族音乐的历史、类型和特色,深入挖掘现有的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整个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带来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

(五)新颖的实践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地方高校开展民族特色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匹配新的教学策略,地方高校在建构公共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时,应当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创设更加富于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扭转过去那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切实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际效用。

三、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建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的有效对策

在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建构地方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民族特色实践模式,其实是一次严苛的考验,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研部门和相关教师应严阵以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公共音乐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及缺失,增进这门课程在新媒体时代的适应性,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速教学理念更新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载体、教学流程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应当积极正视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应用所引发的一系列改变,主动承担起相应的教改责任,努力顺风而行、顺势而为,做到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切实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和教学技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样个性,主动放弃原有的教学主导者、学习规划者、技术操作者和学习成果评价者等一系列角色,转而承担起教学引领者、学习助力者、技术示范者、资源供应者的任务,积极推进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建构,围绕学生公共音乐教育技术培养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

(二)尝试引入导师制度

新媒体环境下,导师制度是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具体做法是将某一专业或班级的学生根据一定的原则分为若干实践小组,每一小组人数约为20人左右,各个小组配一名音乐专业导师,导师主要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实践活动负责,设计公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或者钉钉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对他们的实践过程提供指导,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例如,要求学生参加唱山歌的活动,鼓励学生录制视频发布到学习群或外部网站上,引导学生通过在线投票等方式进行评价。导师制度确保学生在参与公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时可以获得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保障了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与有效度。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依仗,是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建构的关键保障:一方面,硬件设施设备。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专业教研室应当充分争取学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采购必备的新媒体设施设备,建设新型的新媒体教室,改善公共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软件APP。新媒体软件APP类型丰富,有音乐资源软件、录制音视频软件、社交软件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软件,学生实现“随机、随时、随处”地参与地方公共音乐实践。

(四)建设公共音乐教育资源库

建立公共音乐教育资源库,是公共音乐教育的有力保障。地方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为了更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音乐艺术资源,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将所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确保这些资源的完好性,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加以传播和分享,提高这些宝贵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多彩[3]。

(五)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合作

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关键词,與他人合作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为学生以小组合作开展互助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以伙伴的形式相互激励、互相评价、共同进步,例如,小组共同欣赏某一地方民族音乐艺术,或者是共同模仿表演,等等。

新媒体时代可谓是一个兼有“最好的”与“最坏的”特征的特殊时期,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导致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巨变,隶属于文化艺术领域的公共音乐教育教育也概莫能外。危机与机遇始终并存、助力与压力间歇交替,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为了能够突破重重阻碍、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努力认清眼前形势,做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调整既有的教学方式,找到变革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争取到新的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高梓皓.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91~192.

[2]申嘉添.围绕审美核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构建[J].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27~128.

[3]安璐.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创新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06):182~183.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践体系建构与研究”(项目编号:BIA170191);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教学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JGA218)

作者:胡晓

上一篇:全人目标下通识教育论文下一篇:岗位练兵图书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