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转变服务观念、调整服务内容、扩展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资源成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网络数据时代艺术院校图书馆如何以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论文 篇1: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推动了多媒体教学的进程。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教学的视、听、说等感官效应转变为生动的影视录音等更为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加了课堂气氛及其互动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运用探究

经过无数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声乐艺术已经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声乐课不像器乐课的直观,抽象的歌唱各器官的发声、气息、声音的位置等都是不直观的表现,只能凭借歌唱者自身的感觉去练习,这样会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难度。而多媒体教学,更为直观的、形象的、体现课堂教学,克服了声乐教学的不直观性,为声乐教学更为便利。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好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传统声乐教学的改革

声乐在在教和学上都存在难度。学生对的歌唱器官及其技巧方法不能直观的掌握;学生对自己的声音和舞台表现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主观的感觉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学生在课后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进行练习,只会进入误区,越练越差。所以,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势必会经历较多的挫折和走弯路。经过长期的探索,声乐教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但是在该套教学体系中仍存在着许多脱离实际教学的现象。比如在对一些教学问题的阐述上,多为象征性的语言,甚至有些不能理解的模糊的字词。这使得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去领悟一些关键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课堂的运用,恰好弥补了教学抽象的局限,使复杂的、难以表现的演唱技巧变得形象、直观。多媒体技术巧妙地结合了文字、图画、动画及声音等功能,存储信息较大,给声乐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演奏的曲子进行处理配乐等,用来辅助学生练声,不仅改变了传统伴奏的单调性,而且让更多的学生达到很好状态,得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一些歌唱训练时具体的器官状态进行展示,三维动画模拟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一些图像声音的处理更是能让学生对歌唱的气息作出一些分析掌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声乐教学情境的创建

声乐主要是一门抒情的歌唱表演学科。只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才会过多的强调教师的权威及课堂控制,局限于发声的技巧,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进而会造成学生对声乐技巧的练习趋于单一性。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方式即是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产生的。情境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重现一些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应用下的情境教学,可以事先创造一些情境,比如为某部电影录制主题曲等。情境教学可以针对学生兴趣作出设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多媒体应用下的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二、声乐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一)多媒体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

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营造现场感染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有效、更全面的学习声乐。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声乐形象的直观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授,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声乐以文字、图像等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再是单一的抽象发声,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立体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更好地为大众所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练习,改变枯燥的课堂模式,使声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域限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在经济成本的支持之下推动媒体技术的革新变化。但是就目前而言,对于我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这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导致多媒体的引进缺乏最根本的保障,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声乐教学也陷入一定的瓶颈,无法进一步扩大进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声乐教师的教学技术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可能只是要求教师掌握声乐的教学能力,但是随着多媒体的进入,要求教师在掌握声乐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实现最高效率的声乐教学。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及时对声乐教师进行综合的培养,提升全面素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三)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当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贫乏,外加多媒体传送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在接收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促使教师更多的熟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且充分掌握各种教学技巧,将声乐教学跟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用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考虑受众面,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对艺术的喜好程度也不同,在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时候,要选择科学适当的方法,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学习其他媒体的优势,互惠互补,逐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当地的文化,使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群众文化的精髓,扩大受众面,使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所学内容,并融入生活与实际当中去。

(三)坚持多媒体技术服务于群众文化的基本方向

将声乐教学引入到群众文化的传播中去,坚持着面向基层的基本原则,利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形式在群众中展开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多媒体发展到声乐教学中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完善,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积极作用。更不能以此取代教师的作用,还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学的进步,声乐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而应该充分利用好当下的资源与技术,更好的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能,逐渐完善声乐教学改革这个全新的课题。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使现代科技与传统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声乐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杜佳瑶.探索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14):223-224.

[2]杨桂兰.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9):162-162.

[3]姜欣.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北方音乐,2015 (23):103-103.

作者:白源源

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论文 篇2:

谈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转变服务观念、调整服务内容、扩展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资源成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网络数据时代艺术院校图书馆如何以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艺术院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工作    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手段和对象都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平台、科技手段和信息资源,重新确定服务方向,把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作为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服务资源和提高服务水平,使读者服务工作在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形成独有的特色,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1.分析艺术院校读者特点,了解读者需求,建立相应的服务理念和途径。

研究读者特点及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征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首要内容,只有在全面了解读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目前,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其中学生占读者的主体,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服务重心。艺术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及科研方向等方面与普通院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大多个性特点突出、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在学习研究中,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专业信息的需求度较高,对艺术创造的要求趋于完美。艺术院校教师与学生具有共同的特征,观念独特,在教学科研中更侧重于对新、奇等领域的研究,因此对于文献信息需求的精确性较高。

由此可见,艺术院校读者的个性化特征使其在服务需求上表现出对专业化、多元化、形象化及精确化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化指艺术院校的师生对专业课程非常重视,其所使用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料大多是艺术专业书籍、期刊,他们需要通过专业资料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艺术观点和审美信息,因此,在文献选择中非常关注参考书籍资料的专业化;多元化是指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艺术院校师生的信息范畴不断扩展,信息需求量激增,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等都开始受到艺术院校师生的关注。形象化是指艺术院校的学生趋向于通过各种声像资料进行学习,如在美术书法专业的学习研究中,他们往往需要选择大量的书法、绘画、雕塑名品,而在舞蹈、音乐等专业中,学生则需要大量的光盘、视频等表演资料;精确化是指读者通过目录检索自助查阅文献信息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读者的需求,艺术院校师生需要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艺术院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知识结果进行重组构造,提炼出简短而精确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1]。

2.提供丰富的专业特色文献资源,是艺术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资源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价值的关键。艺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收集,应在对学科设置、读者需求、阅读倾向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馆文献收藏的范围和内容。不仅如此,艺术院校在学生培养上要求在专业教育内容中融入素质教育,让学生不仅掌握各自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了解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如各专业的历史、发展状况、社会功用等,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专业感情。这一学生培养要求仅仅依靠课堂教授是不能完全达到的,需要利用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媒介拓宽、加深专业知识。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应遵循专业用书重点收藏、相关用书适当收藏、无关用书不入藏的原则,并且注重学科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读者全方位地、多角度地了解国内艺术动态提供捷径。还应根据各种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的发展态势和学校发展目标进行收藏,以满足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提高综合素质水平[2]。

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约80万册,其中艺术类专业图书占全部馆藏的60%以上。

为了方便读者,提高文献利用率,我馆根据学院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不同专业读者的文献需求,将馆内纸质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分库存放,这样可以使读者有目的地查阅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时间,提高文献利用率。如有綜合艺术文献分库,该书库所藏文献资源以艺术类书籍为主,内容包括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绘画、雕塑、摄影、工艺美术、建筑、设计艺术、舞蹈、舞台艺术、戏剧、戏曲、文化产业和电影电视艺术等几大类别。据系统统计,2015年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居前五名的图书《介子园画谱》、《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清代卷》、《中外纹饰艺术大图典动植物卷》、《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梅兰竹菊》、《塞尚》,均藏于艺术文献书库,可见该书库已经成为我院师生读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音乐类专业文献分库,其所藏文献包括中外音乐理论、声乐器乐艺术理论、声乐器乐表演技巧、歌谱琴谱等;综合文献分库所藏文献包括语言学、文艺学、心理学、哲学、中外经典和畅销的文学作品等;历史地理类文献分库则藏有历史、地理、艺术家传记、民俗学、民间艺术等文献。

除此之外,我馆还开创了特色文献服务项目,如外文书屋和齐鲁文献专室,外文书屋所藏文献资源以外文艺术类书籍为主,另有少量外文原版小说,语种以英语为主,兼收用法文、德文、日文和俄文出版的书籍,并配有外语专业的馆员为师生提供新书推介、读者荐购、内容翻译和外语交流等特色化的服务;齐鲁文献专室所藏文献主要是记载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印记的经典著作和名人传记及特色文化丛书(包括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等),对梳理齐鲁文化的发展脉络,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提供文献支持。

3.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数据系统,建立艺术资源数据库,扩大院校读者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摄入量。

艺术院校图书馆除了坚持以传统纸质文献为馆藏主体,突出特色建设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馆藏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当前,网络信息的快速性、便捷性直接冲击图书馆作为传统服务机构的存在。艺术院校图书馆应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数据系统,建立富有艺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它集音、像、图、文于一体,生动,形象,逼真,使读者感知直接,促进读者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更好地启迪创造性思维,同时使更多的院校读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访问、共享各种馆藏艺术精品和艺术信息资源,快捷方便地获取系统的信息资料,这是提高图书馆服务实力的一种表现。

我馆依托清华同方TPI系统,利用多媒体信息服务技术,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进行齐鲁艺术资源数据库的研发工作,建成特色鲜明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该数据集图像、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并存,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山东民间剪纸数据库、山东石刻艺术数据库、于希宁艺术成就数据总库、艺术专家手稿数据库等多个子数据库。

像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将山东民歌、山东器乐、曲艺及山东戏曲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汲取山东传统音乐的精华,为广大师生学习和研究山东传统音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共收录音乐作品700多条。我们将整理出的谱例先扫描成图片,利用电子书制作工具生成电子书,并将相关的音视频进行嵌入式处理。直观的画面,动人的音响,使读者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体验、享受到声像并行、视听并举的音乐艺术,增强读者对信息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则是依托我馆山东民间剪纸馆实体馆藏作品为资源,建成具有山东民间艺术特色的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共收录作品4489幅。我们按照山东民间剪纸基本信息的属性和特点,进行科学的剪纸作品分类,形成以单色、染色、套色、熏样、画样、纸斗六种类型的作品分类检索选项和数据库的基本框架结构[3]。建库过程中参照CNMARC编目格式进行了字段信息设置,设置了馆藏地点、简介、关键词、尺寸、出处、收藏者、收藏者简介、馆藏编号等字段,将每张剪纸的详细情况和特性进行全面介绍。在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中,读者既可以直观地看到剪纸图片,又可以全面地了解剪纸的详细特性。

山东石刻艺术数据库则根据石刻形制建立了四个数据子库,分别为画像石艺术数据库、摩崖艺术数据库、碑碣艺术数据库、造像艺术数据库。在汉画像石数据库中,汉画像石的原石都附有对应的拓片,我们把原石和相对应的拓片都放到数据库中的同一条记录中,并从年代、尺寸、现藏地点、画面描述等字段对画像石进行介绍。

4.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针对读者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信息的获取渠道被拓宽,个体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性、迫切性,再加上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图书馆的馆藏影响极大,图书馆传统资源优势已不明显。而且在图书馆服务内容上,当今的读者已不满足于书目性资料,更希望系统地直接阅读全文或使用多媒体资料。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来源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且极不稳定,网络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要获得“新、准、快、全”的信息,必然要获得图书馆的帮助和引导[4]。这就要求院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手段,即从大众化服务转变为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采用多种信息化的处理方法,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积极开展读者调研工作,广泛了解院校读者的各种需求,结合需求有针对性地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如开展跟踪服务、精准服务、知识关联服务和宣传推广服务等,利用网络信息优势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拓展提供新的可能。

结合读者的需求,我馆开展了一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如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与书籍为伍,与智慧同行”读者荐购服务,不仅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需要,而且最大化地提高师生读者对于选书的参与度和认可度,使图书采购更需求化、精准化、终端化、专业化,有效提高馆藏借阅率。

不仅如此,随着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和应用,我校读者更希望通过手机自助查询和办理一些业务,为了更好地迎合读者的这一需求,我馆开通了微信账号。一是利用微信消息推送功能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如图书馆的学术讲座、新书通报、通知公告等文字或图片信息,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功能向读者及时发送,读者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打开微信,就能及时收到相关信息;二是利用自动回复功能进行查询服务。将读者常见问题如开馆时间、借阅规则、证件办理等逐项搜集整理,并添加对应问题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字,建立查询信息库。当读者向公众账号发送有关的关键词时,系统便会自动回复相应的问题。三是实现微信公众平台与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对接。读者就可以通过手机微信随时随地利用网上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如馆藏图书检索,查看新书通报,查询本人借阅信息、续借图书等。

5.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读者需求,进行不同形式和层次的读者信息咨询和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

当前,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着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用户的教育培训方面,由“文献传递”向“信息传递”转变,读者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院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为读者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咨询和学科服务。

我馆常年坚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开设关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技术、各项服务内容设置等各种培训讲座,像面向新生的新生素养教育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有关学科的馆藏情况,了解图书馆的各个服务部门、书库设置、书刊排序、检索工具使用、数据库利用等内容,让学生在大学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信息。

2000年,我院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要求各专业学生把“文献情报检索”作为主要工具学习,课程共涉12个专业。2014年,我们开始尝试改变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式,以“专题课堂“的形式,按照专业划分成了戏剧、音乐、美术和舞蹈四个大的方面,从学科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数据分析入手,结合布尔检索技术和截词检索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方法,培養学生高效快速的检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在美术专题课堂上,根据流派、地域、画式的不同,从中国和西方美术史两方面入手,将馆藏一千五百余册的美术类相关图书分成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快速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资料。

2016年,我馆组建了学科服务创新小组,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主动与各院系专业教师联系,定期了解该专业的教学、研究课题的情况,以及对文献信息、电子资源、相关服务的需求,并广泛征求意见,图书馆通过开展读者教育,为各院系开办培训讲座,宣传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措施,解答读者提出的相关咨询,使院系师生熟悉书、刊、工具书、数据库、馆藏艺术品的情况及其利用方法,并最大限度地提供与专业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如学科服务小组主动与美术学院联系,针对美术学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进行嵌入式教学服务,开设艺术民俗学专题讲座,采用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了解网络数据平台信息,并参观馆藏精品,把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我馆还针对院校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提供嵌入式信息咨询服务,如2016年10月艺文学院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活动,针对面塑专业学员进行嵌入式信息咨询服务,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员获取我馆有关面塑及民间美术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情况,并了解我馆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内容,便于学员利用在校学习时间高效率地利用好图书馆这一信息资源中心,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对于研究生和教师读者,我馆向他们推荐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利用网络资源和检索工具,围绕他们的科研课题提供主动性的导读服务。我馆根据广大师生的需求开展了课题跟踪服务,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整合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数据库的相关领域的信息、知识或者对研究成果进行筛选、汇总整理,为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的服务层面上,如为“齐长城寻迹”课题组,查阅佐证,提供古汉语翻译等。

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应以学校教学设置、读者需求、馆藏资源为基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凸显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使其在新时代仍保持活力和引力,真正成为艺术院校师生教学和研究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沈蓉.艺术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4(12):72-73.

[2]周旺荣.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图书馆,2005(6).

[3]高文辛.山东艺术学院民间剪纸数据库建设分析[J].艺术科技,2015(4):276-277.

[4]孙惠明.试论新形势下的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4,24(1):121-122.

作者:张佳

多媒体技术的声乐艺术论文 篇3:

对河南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艺术素质教育方面我省民办高校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只有提高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建立“三位一体”的艺术素质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才能够促进我省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素质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

引言:目前河南有民办普通高校10所,独立学院10所,中外合作二级学院1所,内地与港澳台合作二级学院1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学校和自学考试助学机构不在本次调查之列)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到10.14万人,是2000年的90倍,占我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12%。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艺术素质教育方面我省的民办高校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

为了充分全面的了解河南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先后走访了黄河科技学院、华信科技职业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工商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五所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我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整体艺术素质不高,57%的学生对自己的艺术素养不满意,4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基本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对艺术素质教育对象的认识模糊不清,致使许多民办高校在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时存在误区。目前许多民办高校或者把精力大部分放在艺术院系的建设上来,或者热衷于各种艺术比赛、演出等,而忽视了面对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

首先,各民办院校的领导要弄清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还是少数学生。其次,加强课程建设是艺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课外活动应该在课程建设基础上展开。作为民办高校,他们需要通过组织艺术团体,举办各种课外活动,打造声势,甚至以获得所谓各种大奖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借以扩大招生,应付检查等。但事实上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团体的学生只是少数,特别是一些艺术特长生。而广大的普通学生主要是通过艺术素质课程来培养或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因此加强课程建设是保证更多的学生提高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应该在课程建设基础上展开,在课程建设基础上使学生的艺术素质进一步提升或升华。

建立“三位一体”的艺术素质教育管理机制

1、民办高校艺术教育机构的设置。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的要求,近几年我省公办高校相继设置了艺术教育的机构,与之相比民办高校进展缓慢。即使在个别艺术素质教育开展较好的民办高校中,实际上也多为教研室或课外辅导科一级的教学组织,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设置艺术教育机构是开展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并明确校内艺术教育管理部门。”根据一些先进高校的经验,并考虑到艺术素质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和它的涵盖面较广的特点,笔者以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相对独立,并直属于学校管理,如设立“艺术教育中心”或“公共艺术教学部”等;同时,由于艺术素质课程是面向全校的课程,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往往牵涉到全校各有关部门,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个校级的协调性机构来统揽全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如非常设性的“美育委员会”或“艺术教育委员会”,由一位校级领导担任主管,并下设办公室,挂靠“艺术教育中心”或“公共艺术教学部”,负责具体事务。这样,就从体制上保证了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2、文化艺术社团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在我省的民办高校中一般都有学生艺术社团,如合唱团、书画社、剧社等,这些社团大多是一些学生的自发组织,由学生邀请相关艺术教师指导,其管理多隶属于作为非教学单位的学生管理部门如团委、学务处来管理,其结果是艺术教师带队指导了,最后却不能计入正式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这些社团的提高。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和对其它学校的调查,笔者以为可以将艺术社团的教学纳入正式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按获奖级别相应计算工作量或相应予以奖励。同时要对重点艺术社团进行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艺术层次,在校内外争取多出成果,出大的成果,这样不但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其它艺术社团的规范发展,还能提高学校整体的艺术层次,活跃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为,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应努力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各类文化艺术讲座、综合性的大学生艺术节、节庆文艺晚会以及其它校内外的演出、比赛,如全国、全省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节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专项奖励或特别加分。这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管理上讲,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每学年都应作出具体计划并认真落实,如对某些重点讲座进行系列化、课程化的管理,对某些演出、比赛,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进行常规化的管理操作,从而实现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持久开展,充分发挥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民办高校中应有的影响和作用。

3、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师资建设。当前民办高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还较为滞后,主要是专业的结构层面不够合理,目前我省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艺术师资仍然以音乐、美术方向为主,缺少一些综合艺术,如影视戏剧、戏曲曲艺等专业方向的人才,以至所开设课程较为单一。此外,在编制上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艺术教育编制(学校总人数的0.15~0.2%)。在调查中绝大部分民办高校艺术教师编制不足,有的万人规模的民办高校,艺术教师只有三四位,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办高校干脆就没有艺术教师。对此,“就必须在逐步构建、完善本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学科结构的需要,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师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性别比例协调、梯队建设完善的高素质的艺术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通过进修、培训包括教师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现有艺术师资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

另外,还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挖掘现有的师资资源。目前我省民办高校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大多具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而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笔

者所在的学校中,教体育的老师得过省级的声乐大奖,教中文的老师承担着影视研究的课题,图书馆的老师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学校要鼓励这些有艺术特长的专业教师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的工作以外,投入到艺术素质教育中去,以推动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

逐步建立完善而切合各校实际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各民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课程开设较为单一,结构不够合理,甚至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有的民办高校开设的门类较少,仅设置了一门音乐欣赏课或美术欣赏课。更有甚者,在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民办高校至今尚未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或仅有一些艺术社团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笔者以为,根据艺术素质教育人文性、多元性、广泛性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特点,可以把整个课程体系分成教学与实践两大系列。其中教学系列由音乐、美术、综合艺术三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又由若干相关课程组成,如音乐模块中可开设“交响乐赏析”、“民族音乐赏析”、“现代音乐赏析”等课程,美术模块中可开设“中外美术作品赏析”、“摄影艺术赏析”、“现代艺术设计”、“书法作品赏析”等课程,而综合艺术模块中可开设“戏剧赏析”、“戏曲赏析”、“影视赏析”等课程;实践系列由艺术技能、艺术活动两大模块组成,艺术技能模块可根据师资情况开设如“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钢琴弹奏”等课程;艺术活动模块则分成艺术社团和演出比赛两大类,其中艺术社团类又分为音乐艺术、美术和特色艺术三大块,如音乐艺术可包括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等,美术可成立书画社、摄影社等,特色艺术则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情况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戏剧社、曲艺社、DV社等。演出比赛类包括各种节庆综艺晚会、大学生艺术节、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在具体操作上,每门课程包括艺术社团的课程,按课时或训练工作量的多少来划定学分,并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获得的艺术课程学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可根据各校的实际适当增删。

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材建设。我省民办高校的艺术教师大多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加之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教学方法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甚至存在着专业艺术教材“压缩”使用的情况。对于非艺术专业来说,艺术教育其实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它的教学方法应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和集中划一的方式不同。艺术教师应努力扩展自身的文化艺术视野,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探索符合艺术素质教育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还应充分重视艺术课程的教材建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对本校学生的艺术认知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要与学生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情趣方面的需求相适应,既要认真选择教育部门推荐的优秀教材,又要结合各民办高校自身条件和艺术教育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编写适用于本校的教材,促进教材建设的多样化。

整合现有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1、整合现有资源提升艺术素质教育。在这次调查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的艺术活动场地有限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艺术活动只能借用教室、体育馆、操场、空地等场所进行。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艺术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将一些闲置的校舍、仓库、民房,甚至楼道等适当加以改造为画室、排练厅、视听室、展厅等艺术场所,装备一定的教学设备和音响系统,并积极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图书馆、校报、广播站等资源开展艺术素质教育,这样既可节省开支,又可推进艺术素质教育。

2、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投入不足,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省民办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瓶颈。目前我省民办高校主要是“以学养学”的发展模式,对学费的依赖性比较大。民办高校除了要用学费支付巨额基建资金外,还需要花费日常的办学办公经费,因此,民办高校在艺术素质教育的投入上时常显得力不从心。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主管艺术教育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与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向笔者抱怨“经费实在是太少,太紧张”。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并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只能搞一次活动打一次报告,而且并不是每次都能够如愿以偿,当然也就无法保证艺术素质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笔者认为,可以把每年的艺术素质教育经费列入预算,保证艺术教育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另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获得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如:在各种节庆晚会中为企业冠名、在学生刊物上为企业做广告,为企业做节庆表演等方式获得企业的资助,以弥补学校投入的不足。

作者:杨 浩

上一篇:医疗剧与医学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