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2022-04-27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发展繁衍出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丰富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苍溪灯戏是源于明朝的戏曲,取自于人民大众的生活点滴。语言通俗易懂,形式贴近现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1:

新媒体视域下青岛民间工艺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本文以青岛民间工艺作为研究内容,将数字化作为研究载体,探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何将传统资源保存、转换、再现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实现青岛民间工艺文化与数字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青岛民间工藝的传播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民间工艺;传播策略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较强的文化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大众娱乐生活中努力渗透,促进青岛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地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于多元化的互联网渠道进行传统文化工艺的传播,能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保护和传承,在新的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一、新媒体传播的理解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准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在广播形式、报刊形式等传统媒体形式之后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概括其内涵主要指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网络新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和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这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又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传播即时性、海量信息性、资源共享性等特征。常见新媒体形式有数字广播、手机、数字电影、网络媒体、触屏媒体、3D电影、数字杂志等,形式多样,涵盖范围宽广。新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更是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

新媒体技术这种新型媒介形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它能实现更大程度的互动,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我们更易于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并可对信息自由地重新诠释。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逐渐成熟,多领域发展过程中慢慢地走入民间工艺领域,这种新的探索,使得新媒体技术在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传播研究变得更有意义,它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循序渐进的保护和传承中的探索应用,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保护模式的机制。

二、青岛民间工艺的发展传播现状

(一)青岛民间工艺类别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创新创造、扩大交流、深度融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特色、资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现形式角度区分,主要包含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节庆民俗类、表演艺术类。青岛民间工艺类具体细分包含胶州地区的剪纸、葫芦雕刻、宗家庄木版年画、平度的草编工艺、虎头鞋虎头帽等传统工艺。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品味高,形成了参与性强、体验空间大、娱乐性强、休闲功能完备、地域特色鲜明等特征。

(二)青岛民间工艺传播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如何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推进民间工艺的现代传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新形态下实现青岛民间工艺的传播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从传统文化发展角度而言,也就决定了文化发展的重点。从青岛民间工艺现代传播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传统工艺文化艺术内容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流失,传统工艺文化传播手段缺少创新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青岛民间工艺的有效传承。

1.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小

青岛传统民间艺术因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产生的自身的限制,使得现代传播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民间传统文化根植于民间且分布在各个地区,在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模式下,要想做到针对性传播比较难,现有的民间工艺品牌的传播范围较小,传播途径比较单一,都使得传播的意义和效果大为削弱。在新媒体时代下,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必然成为民间工艺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2.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不强

省内外民间工艺品展览、展览馆展出等现有的民间工艺宣传形式,宣传力度不够,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各个地域文化的差异、工艺复杂等因素制约,无法完全深入地展示其艺术和文化特质,片面的宣传使得宣传的有效性降低,传播的对象在认知上就存在片面,这样更容易引发传承危机。

3.市场产业化运作程度不高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现的灵魂。要想实现青岛民间艺术文化的动态传播,以此推动青岛民间艺术发展,就要促进城市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促进城市传统产业升级,民间工艺产品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改善产业化运作低的问题。民间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是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较快,更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实现创新性的发展。

三、新媒体视域下青岛民间工艺传播策略

(一)借助于互联网实现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整合

从民间回收传统工艺品,做好分类、记录,研究艺术品的特色价值,开设独具民间工艺特色的手工艺馆、美术工艺馆等。除了静态展示外,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对民间工艺资源进行优化,将真实有效的文化资源拍成宣传片,动态展示更直观和有吸引力,或整理成电子书籍,相对于静态书籍来讲,它的受众更为广泛。多种新兴文化资源整合形式的运用,能够对民间工艺文化进行有效传播。

(二)搭建保护与传播平台

1.搭建专业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化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有效实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博物馆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给受众更强的现场感,身临其境的消费心理得到发挥,参观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更为全面、便捷地了解民间艺术魅力。采取多种媒介方式宣传民间工艺,借助传播平台最有效地实现传播和推广。

2.构建青岛民间工艺网络互动平台

利用官方网站、打造专属APP等方式,从青岛工艺、制作工艺、民间工艺品赏析、工匠艺人、交互体验、教学视频、论坛与留言等方面构建网络互动平台,通过参与体验感的交互,全方位传播青岛民间工艺文化,最大化地促进民间工艺的有效传承。多媒体交互系统的建立和推行,有助于让受众随时随地了解青岛民间工艺的相关信息,交互体验的同时更及时地得到人们的反馈。

(三)青岛民间工艺品研究成果的数字化

新媒体视域下,在建立数字化信息库时,着重对民间工艺品信息的备注,民间艺术品网站的建设能实现民间艺术品与市场相结合,有利于民间艺术品的传播和市场化操作,也为民间艺术品的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有利于激发民间手工艺人的创造创新意识,将更多的优秀工艺作品推向市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大范围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岛民间工艺品,在传播优秀文化理念的同时,推动青岛民间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四)从民间招募民间工艺艺人,搭建手工艺人才培养平台

青岛民间工艺艺人之间的传承模式缺乏创新,造成工艺方法流失,口手相传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利于有效的传承。民间工艺多来自民间,年龄较大是这个行业的突出特点,如何改观这种老龄化现象,避免后继无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艺人的行列中来,是当前及未来要改观的难题。构建青岛民间艺术全局性动态网站,结合数字电视、音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民间工艺的学习和培养,通过数字媒体的形式实现工艺的传递之路势在必行。

(五)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

大力发展艺术与设计产业,延续城市文脉。民间艺术图案的创新设计,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得以实现。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去,可以更好地体现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全面解读青岛民间工艺图案设计内涵,使民间文化真正地为“生活服务”。当今,许多包装中有剪纸元素,使得包装具有美感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承中国文化内涵的作用,剪纸装饰图形设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食品、服装、陶瓷、书籍等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深入研究青岛民间工艺中的美学和设计意蕴,使民间工艺造型和装饰图案等方面得到创新和提高。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几乎覆盖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为传统民间工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式,使其有了新的生存空间。新媒体为青岛民间工艺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多角度融合、多思维整合,全面、直观、真实、互动性更为清晰,实现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进行民间工艺品牌文化的塑造,提供民间工艺展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现线下线上销售等功能。有利于塑造民间工艺品牌的知名度,借助平台,可实现民间工艺与消费者的无障碍、无距离沟通,加强品牌认知,传播品牌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

参考文献:

[1]王彬雪.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艺术科技,2015(4).

[2]宋方昊,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3]张增龙.民间艺術资源在云时代的管理[D].太原:太原大学学报,2014.

[4]陈峰.民间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与发展[J].大众艺,2014(16).

[5]孙丽国.论高密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科技信息,2014(5).

作者:马应应 王静静 陈园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2:

苍溪灯戏的语言特点及文化传承发展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发展繁衍出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丰富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苍溪灯戏是源于明朝的戏曲,取自于人民大众的生活点滴。语言通俗易懂,形式贴近现实。本文从其传承人稀少、戏曲丢失、老一辈艺术家的流失和外来文化和艺术冲击等问题入手分析,就政府部门支持、系统的调查和编撰相关书籍、苍溪灯戏入校园、结合当代科技进行表演和在创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苍溪灯戏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苍溪灯戏;语言特点;传承创新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发展,繁衍出了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苍溪灯戏便是众多分支中一支富有地域性的地方文化。依托于川北和陕南部分山区,汇聚了当地农耕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苍溪灯戏从江边山间的歌唱发展到集历史、民俗、音乐、舞台表演等一体综合性较强的民间文化艺术[1]。它取材于普通的民众生活的点滴,通过艺术加工,以各种丰富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在传承着苍溪灯戏的人民地区,苍溪灯戏把他们淳朴和朴素的生活状态表现的淋漓至尽。有利于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多了一项选择。但在新时代下,面临着蓬勃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市场需求。苍溪灯戏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它的原真性,创新性的将它和当代发展潮流有机结合,培养出来肥沃的文化土壤,让苍溪灯戏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成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为苍溪文化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都会有一个好的借鉴依据。

二、苍溪灯戏的语言特点

中国梦,是伟大的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而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角,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正是需要人民及其民间艺术团体的共同努力。苍溪灯戏根植于最基层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洗礼下苍溪灯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新的创新,它去除封建糟粕用全新的价值观为民众演绎着古往今来的民间故事。同时它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吸取很多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苍溪灯戏的整个发展[2]。随着时间的积淀,苍溪灯戏的艺术特点也越来越突出,其唱词富有浓厚的乡土和地方气息。运用地方语言和通俗易懂表演手法,幽默诙谐将其表演出来,极具趣味,让人回味无穷。

三、苍溪灯戏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几大问题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产业的兴起和它们带来的多样的表现形式等都对苍溪灯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冲击。对于苍溪灯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继承灯戏后代出现断层

我国人口年龄模型的转变,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乡村大量的年轻人口进入城市,而乡村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一个需要务农来生活,另一团体需要完成学业。让地方的艺术文化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完全的呈现在大家眼前,人们对苍溪灯戏的接触时间也大大减少[4]。同时,社会的发展对年轻一辈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其对苍溪灯戏的一个学习兴趣。苍溪灯戏虽然所需的道具简单,但更多的在它的表现形式,且每个小地区语调等也会有不同。对于学习,需要老一辈的悉心指导和教学。但老一辈艺术家的数量也不是很多,现存的也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表演,对于教学又是一个难题。最后,由于苍溪灯戏本是民间的艺术,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和教学过程,外来者进行学习的难度又会加大很多。

(二)新媒体艺术的冲击

最近十年的发展中,我国新型自媒体行业的崛起,带来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快节奏的生活也让人们对于需要一定技艺和艺术积累的传统文化传承上更加难以沉的住气,传承人数和产出优秀作品的稀少,以及宣传结果的回馈效果不理想让苍溪灯戏的传承和发展的革新进入到了瓶颈期。同时苍溪灯戏内容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引据经典故事,表达着淳朴美好的价值观念。但对于当代来说,虽然苍溪灯戏一贯保持这自己的传统理念,但题材的更新太过缓慢,竞争力增长不大。

三、国外文化的冲击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由此延伸的民间艺术更是数不胜数,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无论是苍溪灯戏还是其他的民间艺术文化,它们的传承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它们进入既是成品,供人们进行消遣娱乐和放松。如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日韩的音乐和动漫都主要以音影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当时机成熟时,与之相关的成品如衣服、手饰、装饰品等就会随之而来。由此形成专门的产业链而迸发的竞争力都是强于苍溪灯戏等传统文化的。

四、苍溪灯戏的文化传承

一个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两代人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努力下共同完成。其过程都是需要他们一定时间和资金的付出,但对于经济发展的今天,独立去完成是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可操作性,因此需要获得国家大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具体协助措施。在此基础上,需要对苍溪灯戏文化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類,成立专门的地方部门编写规范的教材,对所学部分难度进行分级整理。此外尝试与本地的教育机构进行接触,让苍溪灯戏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一定的认识和传播,普及学生对当地文化的深层次的认识。

(一)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开展灯戏的发展工作

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由各地有血有肉的故事和经得住历史长河的考验淀积形成的,它们是国家各个民族精神的象征。苍溪灯戏,自明代至今其已经经历无数次捶打凝练,用它包容性发展至今,极其珍贵。对于它的珍贵,毋庸置疑,世界已经肯定。但对于苍溪灯戏文化的传承,首先应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如,当地政府成立各地专属机构,对苍溪文化进行保护和宣传。对于已经从事表演苍溪灯戏的艺术人员,适当提高对他们的待遇。并且在法定节日和传统节日里,组织一定的表演活动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年轻一辈对自己当地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让曾经的老艺术家的文化情怀得到寄托。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让更多的老艺术家有言传身教的热情[5-7]。

(二)(系统性的整理苍溪灯戏的发展资料和艺术形式

对于学习苍溪灯戏文化的首要工作是需要组织专业人士对苍溪地区的灯戏种类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分类,对于区别不大边界模糊不清的类别可以放入综合大类。主要目的是清楚现存灯戏种类,尽可能的走访多的老艺家们,可以尝试通过口述记录方式了解苍溪灯戏和统计从事苍溪灯戏的数量。对于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使学习苍溪灯戏有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对于曾经出现在苍溪灯戏的故事进行挑选和整理,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集合。用于宣传和人们对苍溪灯戏的一个了解途径。将初稿版本交于曾经或现在从事苍溪灯戏表演的艺术家们,让他们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和不足的地方。而苍溪灯戏背后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在书本上了解理论的同时,应尽量引申到现实生活的具体例子,让读者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发自内心的了解苍溪灯戏文化。

(三)优化宣传形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入青少年视野

此外,在编撰书籍审核修正之后,如果可能,可以作为当地中小学课外必修读物,并且在学校举办有关苍溪文化知识竞赛,提高学生们参与和了解苍溪灯戏文化的传承。对于大学生团体,也可以由政府牵线让当地苍溪文化团体与高校进行协商合作,在校内成立大学生社团,鼓励学生们报名增加。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大学生活,而且也让苍溪灯戏在无形中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一个好的文化,如果能和人们日常生活有一个频繁接触,那就表明其已经融入生活,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五、苍溪灯戏的文化发展

苍溪灯戏文化之所以能发展流传这么久,不仅仅是它里面所表演的故事,更多的是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理念和表达的价值观。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接着被人民所演绎着,是人间大事的缩影,是些许小事的放大镜,能够让人们更加容易的理解并与之产生共鸣。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表现形式的井喷式爆发,导致传统的苍溪灯戏与当代的契合度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对于苍溪灯戏的文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首先在苍溪灯戏的整个发展过程开始入手,对于所需道具和器材可以进行复古恢复,形成能表明苍溪灯戏的鲜明特征。然后,对苍溪灯戏进行部分的简化处理,运用当代自媒体,如利用短视频进行录制表演的形式重新进入大众眼中。最后,对于国家民间时事进行整理,选取合适的部分进行改编成戏,用苍溪灯戏的形式将他们再一次呈现出来。

(一)对现有的原真性进行挖掘和保护

对于现存的苍溪灯戏我们要给与保护,而中断不全的灯戏要尝试组成专家团队对其进行修复和还原。无论怎么样发展,对于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首先要保证其原真性,在此基础上去除糟粕,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将苍溪灯戏与自媒体形式进行结合

几年前公众号的兴起,到如今短视频的风靡,新型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在当下科技发展的今天,网络到5G的划时代都让每一个过去埋藏在乡村一隅的艺术文化都充满无限可能。同样,苍溪灯戏,无论是网络现场直播演出,短视频的制作甚至制定一部对苍溪灯戏前世今生纪录片的拍摄,都对其发展和人们对它得了解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挖掘当代故事进行改编和艺术再创作

苍溪灯戏本身就具备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民间大众的艺术作品。在新时代里,要将其这一优势充分的表现出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必然是劳动人民的丰硕之年。由此开始,苍溪灯戏更应与时俱进,进行以当代为题材的创作,不仅是对苍溪灯节文化的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六、总结

苍溪灯戏是从地方生活延伸出来的艺术文化,传承人的稀少,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它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大方面来分析其传承和发展。传承主要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并成立相应的文化部门来协助灯戏的发展,并且需要对于现有灯戏进行系统化整理分类。对于苍溪灯戏的发展首要条件是,对于它的原真性进行挖掘和保持,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它提供尽可能多的表演机会。最后需要结合当代,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奕丹. 川北灯戏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2]唐溪若,李波.国家级“非遗”——川北灯戏艺术的传播研究[J].文化创新比較研究,2018,2(34):47-50.

[3]向俊洁. 川北苍溪灯戏唱腔与演唱特点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

[4]但夏.川北灯戏延存策略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38(05):89.

[5]李琰.“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呈现[J].传媒论坛,2020,3(09):131-132.

[6]赵春兰. 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N]. 吉林日报,2020-04-11(004)

[7]余明华.非遗保护视野下兴国山歌传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评鉴,2020(06):11-12.

作者简介:

全朝阳(1971-)女,汉族,籍贯:重庆梁平,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等。

作者:全朝阳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论文 篇3:

江西戏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探究

摘要:戏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民间戏曲文化艺术也是我们新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江西戏曲文化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众多富有影响力的音韵学家和戏曲作家。江西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与繁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立足江西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着重分析其在艺术传承发展中出现的困境,为致力于提高江西戏曲文化现代传承和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江西;戏曲文化;现代传承;发展

引言:

由于现代社会的加速演进,传统文化的竞争力被现实衍生物不断压缩,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这在戏曲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戏曲文化因与新时代快速的生活模式不相兼容而被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但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看来,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不应被磨灭,其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壮丽瑰宝。因此,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步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在成为新课题的同时,需要我们去了解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明确中国民间戏曲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促进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传承、保护和发展,建设我们共同美好的精神家园。

1江西戏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现状

江西戏曲文化艺术构成多样,目前传承下来的主要有两种:江西北方的赣剧,南方的采茶戏。要追溯的话,江西戏曲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吉州(吉安)永新就出了一个著名女歌唱家许和子,开元年间曾在长安演唱曲艺,一时倾倒朝野,玄宗称“此女歌直干金”,此事均在《开元遗事》等书中有载。其后,也涌现出譬如元代散曲家刘时中、戏曲作家周德清、民间杂剧作家赵善庆等多位拥有令人瞩目成就的戏曲行家。直至今日,江西的采茶戏作为中国南北两大民间剧种之一,仍在江南各省城乡普遍流行。与此同时,将戏曲艺术结合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润色加工的歌曲也同样甚为流行,在电影《地道战》里的“毛泽东思想闪金光”,以及唱片“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下种南瓜”、“请茶歌”、“为咱亲人补军装”等等更是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江西民间戏曲艺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戏曲从出现到成熟,再发展至鼎盛阶段的一个过程,为我们在研究我国戏曲文化的动态发展轨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视角和宝贵的参考依据。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很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戏曲文化正在消失殆尽,更为关键的在于其传承陷入一定的困境。

1.1江西戏曲艺术作品传承创新力不足

于戏曲本身而言,戏曲艺术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多种艺术效果,能带给观众多重感官上的享受和体验。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对戏曲艺术的评价认为以歌舞表演戏曲是完全可行且有益的。可见,用多种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颖丰富的内容来进行戏曲的创新,对于增强戏曲的舞台表现力,提高戏曲的生命力至关重要。但在实际中,江西戏曲艺术作品多注重传统戏曲风格的传承,缺乏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这就导致其难以带给观众新的视听享受,特别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难做到吸引观众,不利于推广传播发展后劲不足。

1.2江西戏曲艺术的社会关注缺乏

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戏曲从业者,对江西戏曲艺术的宣传都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宣传途径,大多还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手段单一,没有创新亮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致使人们对江西戏曲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关注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宣传力度不强、经费投入不够、持续跟进不足,得不到主流媒体长期持续的宣传推动,受众群体很难拓展,社会关注度不高。

1.3江西戏曲艺术传承者断层

优秀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好的传承人对其进行接续发展,那么这种优秀的艺术终将会被人们遗忘,最终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江西戏曲艺术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极高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注定了江西戏曲艺术的传承培养十分艰难。目前的状况正是如此,仅仅是依靠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对江西戏曲文化的进行推广,其效果十分有限,而青中年戏曲人才的培养又十分不易,故对江西戏曲艺术传承者断层的挽救已十分迫切。

2提高江西戏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2.1发挥江西戏曲文化的长效性时代影响力

江西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要奠定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就必须要着重发挥江西戏曲文化艺术对时代的长效性影响。首先,要通过对江西戏曲文化的艺术形式、艺术构成、艺术内涵等进行系统整理,使得江西戏曲文化的相关知识体系化、通俗化,方便大家对其进行了解、认识和学习。其次,要注重在活动推广上的创新,结合现存的艺术节、文化节、媒体艺术、舞台艺术等活动形式对江西戏曲进行全新演绎,特别是可以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和民俗风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扩大江西戏曲的影響力。最后,要充分发扬自媒体时代的特征特点,鼓励相关从业者,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方式自发宣传推广江西戏曲,增加曝光度、提高关注度,让江西戏曲不仅仅是存在电视报纸,而是打开电脑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收听收看,为广大群众欣赏江西戏曲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为江西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2.2加强对江西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支持

在江西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光靠个人或行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政府相关部门主动站位、主动作为、高位推进并给予大力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赣剧传承和发展的目的。特别是针对显著突出的资金匮乏和法律支持不足的两个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解决:一方面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交流提高等方面要敢投入、真投入,让所有从业者富起来,让整个行业“香”起来;另一方面在法律层面要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用法律法规为江西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2.3提升江西戏曲人才培养能力

在江西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传承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加强对民间戏曲传承人的培养是必要的。首先,在教学中,要以中小学生等青少年作为先锋,将与江西剧相关的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中小学教学中,成立戏剧活动社团,培养新一代戏曲传承人才。其次,艺术源于生活,注重对民间人才的吸收,通过全面的参与形式形成江西艺术推广的人才动力。最后,要引入人才培养奖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打造良性的竞争发展局面。

结束语

江西戏曲艺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各界人士以及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扶持下进行。以创新驱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发挥信息时代自媒体的特点,来对江西戏曲文化进行宣传推广。本着全民参与、政府支持的方针,促进戏曲文化的繁荣接续发展,让江西民间戏曲艺术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以积极正向戏曲文化氛围对其加以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建设社会精神文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罗红霞,罗娜.江西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以赣剧饶河戏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97-101.

[2]邬雅琴.南昌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导师:李灵燕.中国音乐学院,2019.

[3]刘晓璇.江西赣南采茶戏的教育传承价值及现状研究[D].导师:彭超.广西师范大学,2018.

[4]胡一伟.百戏繁荣与经典传承——记江西地方戏曲小型剧目展演[J].影剧新作,2017,(03):122-125.

作者:谭筱婷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探究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