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纵观延安时期音乐艺术,无论基于革命价值、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在丰富军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当代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当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成果推介·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项目批准号:15ZD002

课题负责人:王耀华

结项报告(部分)

《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由上、中、下三篇构成。上篇《历史篇》是对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历史的简略回顾。从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经过当代中国人诠释的传统音乐和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从少到多,从单一体裁形式、单一风格特点到多样化探索,影响力不断提高,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的重大贡献。中篇《鉴镜篇》分别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海外传播的成功案例、经当代中国人诠释的传统音乐海外传播的成功案例、外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的成功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这些中外当代音乐创作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能够在海内外得以广泛传播,以及在传播路径方面的创新探求等。下篇《创新论与对策》在历史回顾和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寻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的内容形式创新论和传播路径创新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本项目研究最终成果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三:

第一,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回答传播理论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内容与形式、音乐本体与传播路径、伴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传播路径与强调人的感情直接交流的现场口传心授真人表演传播等的关系问题。其结论是:既要充分发挥传播者的主導作用,义要重视传播接受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要使音乐作品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性,并使二者有机统一;既要努力使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的当代音乐作品,通过适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受众审美观、音乐形式多样、传播目的多元等情况的传播路径创新,在海外得以广泛传播,又不能抛弃最基本而具有浓厚人文性的口传心授真人传播,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内心感情深度交流的目的。

第二,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相联系和互相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根据这一观点,提倡以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内容形式创新论为前提的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路径创新论。

《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作品的内容形式创新论》赞同“内容形式统一论”。因此,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时必定关联到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在分析音乐表现手段时则多与音乐内容、感受、感情、意境相关联。二者互为因果,紧密相关。作为被传播的对象,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的每一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传承与创新这对矛盾中寻求对立统一的接点。传承是自古代以来一直到近现代、当代专业音乐创作传统对内容与形式这一矛盾体对立统一规律的继承、借鉴和运用。同时,又要根据群体、个体对时代、生活、社会、自然的体验、感受、感情等内容的表达需要,对既有的传统形式进行改造、丰富和创新。中国当代音乐应当根据表达当代中国人对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牛活的感受的需要,在传承中国音乐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在意境、结构、旋律音高组织、和声复调、演奏技法、音色,以及整体性音乐创作技巧等方面有创新追求的音乐作品,向海内外广泛传播。

《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的路径创新论》认为可以从系统经济学的“路径依赖论”得到启示,从分析该理论中的“正反馈”“良性循环”和“负反馈”“厄运循环”入手,提出由单一路径依赖到多重路径探索(含路径依赖阶段——路径偏离阶段——路径突破阶段——路径创造阶段),关注影响多重路径探索的科学技术性因素、传播受众的可接受性因素、传播对象的地域性因素、传播音乐的体裁形式性因素、传播行为的目的性凶素,设计了路径创造的效果评信指标、要素和评估方法。最后提出,在探索多种传播路径、进行路径创新的同时,应当坚持喜新不厌旧,创新莫忘人文性,注重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现场演出和口传心授,以交流感情,增进理解,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之间的认同、友好和合作,迎来全世界、全人类美好的持久和平。

第三,在对新时期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提倡以人民为中心、“接地气”、创新型的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结项成果已较好地完成了既定设想,对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内容丰富,框架设置合理,显示了研究者的战略眼光。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篇章结构之间不够平衡;有些部分缺乏归纳提炼,理论部分可进一步增加研究的分量。

责任编辑:王瑜瑜

作者:王耀华

当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2:

论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当代价值

摘要:纵观延安时期音乐艺术,无论基于革命价值、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在丰富军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 音乐艺术 价值

延安时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所有抗战时期,这一时期,根据其时代特性,產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时代特点鲜明的音乐作品和戏剧表演作品,在当时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有些作品到现在还在广为传唱和演出,对当代艺术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众所周知,延安的音乐运动发生于我国的抗战时期,可见,其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战斗性,此时的音乐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爱国热情,更增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息,其成为了一种宣传、配合抗战的精神武器,在启迪中华民族积极抗战方面发挥出了先导作用。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加强文艺抗战的重要力量,不管是在加强军民思想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是促进大生产运动的持续进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宣传抗战思想、实现军民团结以及有效提高战斗力的最为重要工具的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在对军队的思想作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宣传了全民抗战的思想,深化了全民抗战主题;其次,进一步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巩固了军队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形象。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时的革命歌曲,即使是基于加强军民的思想教育以及宣传政策的目的进行编写的,但是其中的革命民歌以及工农红军歌曲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群众获得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 社会价值

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传播,只要是宣传抗日的音乐,无论在报纸、广播还是新闻等舆论宣传阵地,都会对其进行积极传播。可见,当时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具有较为广泛的舆论支持。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能够实现零距离传播的原因在于其具有认识、教化的社会功能。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心灵生活处留下了特定时代的物态化意向,它不仅帮助人们认识了当时的历史真理和价值,更加帮助人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此种教化功能使得人们获得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尺度和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民族性格的基础。

(三)艺术价值

延安时期音乐艺术作为中国革命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在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音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延安时期我党制定的政策传承并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延安的民间音乐。

(四)政治价值

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具有一定能动性,文化依赖于其所处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发育,同时又对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毛泽东极为重视革命文艺,其当时提出“两种军队”即武装抗日军、文艺抗议军的观点,进行了文艺在革命事业中地位及作用的充分估计。毛泽东的延安文艺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文艺观同中国文艺活动实践的紧密结合,致使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独具政治价值。

二、延安时期音乐艺术对当前我国文艺发展的启示

(一)强调“民族性”的文化意识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着重强调其民族性的重要性,其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基于文化的民族性进行中华名族独立的维护,利用繁荣的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基于毛泽东的观点,文化建设离开了民族性,就不能够为中华民族接收和认同,这样的文化建设缺乏凝聚力,难以实现中华各民族的团结,最终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繁荣发展。可见,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民族性。

(二) 重视“科学性”的文化特征

科学性即反对所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统一。在如今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的科学指导思想,还要坚持具体可行的方法。只有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基于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大众化”的文化原则

大众化原则即为群众性原则,文化建设要面向、依靠、服务于人民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原则就是就是要求文化对象要凸显群众主体,其规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群的,而是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文化源头上实行群众取向的凸显,同时,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三、结语

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作为我国革命文化传统和光辉成就的抗战文化,属于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民族抗战时期形成的爱国情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革命文化传统需要我们的继承与发扬。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抗战中形成的延安精神大力弘扬,使其内涵融入现代民族精神中,对当代的文化精神进行重塑,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鼓励当代中华民族积极投入到祖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的建设宏伟蓝图中。

项目名称:

本论文为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基金2013年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WXC41Z。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宋洋.抗日民主根据地音乐社会影响力的刍议[J].文化学刊,2010,(03).

[4]王玉苓.浅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战争与革命音乐[J].文化学刊,2009,(01).

[5]姜昕.延安解放区音乐大众化思潮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年.

[6]董丽娜,黄建国.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03).

[7]马颖.“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初谈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初建时期的教学与实践[J].音乐生活,2010,(05).

[8]张明胜,郭林主编.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霍雨蕾

当代音乐艺术论文 篇3:

浅析中国当代军旅音乐的艺术特征

摘要:军旅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既有其他音乐所共有的普遍特征,还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特点。军旅音乐将军人性格中豪情壮志兼柔情似水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当代军人的精神生活与价值追求。在战争时期,军旅音乐有着宣传思想、鼓舞士气与增强队伍凝聚力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军旅音乐 发展历程 艺术特征

战场上为鼓舞战士的士气,就产生了军旅音乐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军旅音乐是将服务军队作为创作目的,将军人与军队的价值追求作为主题思想,将培养并提升军人素质、增强军队凝聚力为主要目标的音乐形式。

一、军旅音乐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早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军旅音乐这种音乐形式。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再如商朝末年,周武王面对商纣王十几万的军队,为了鼓舞士气,周武王亲自创作歌曲《大武》并在军队中传唱,最终在战士的奋战下打败了商纣王。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音乐早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战士演唱的歌曲变成了一种反映军队生活与军人精神追求的文化载体。中国古代战争中用来鼓舞士气的歌唱、呐喊与敲鼓等方式,都在当代的军旅音乐中有所继承。我国的第一首军旅歌曲要从《八一起义》说起,军旅音乐从那时至现在,共经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军旅音乐在创作上也紧紧围绕着时代背景。

二、当代军旅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当代军旅音乐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我国当代军旅音乐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更加突出人性化。很多军旅音乐在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突出展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军旅音乐虽产生了很多变化,但仍直接反映军队的基层文化状况,主要目的还是增强军人的战斗精神,鞏固并凝聚绝对战斗力,实现对军人的激励。在特定的时代文化与政治背景下,当代的军旅音乐将激励战士保家卫国的信念与动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将激昂壮志的精神与军人细腻丰富的心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军旅音乐铿锵有力的旋律中,增加了更多军人与中华儿女的真实情感,在原本较为单一的精神内涵中增添了更为深刻的情感。

(二)当代军旅音乐更加具有抒情性

军旅音乐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团结激励全军将士,努力争取自由与解放,它所具备的作用往往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军旅音乐没有限定在原有的创作方式中,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纵观军旅音乐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军旅音乐,并以鲜明的特色、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推动了我国其他音乐形式的创作繁荣。军旅音乐始终以敏锐的观察力发掘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元素,用音乐绘出和谐美好的画卷。当代军旅歌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增添了抒情性。新中国成立后,军旅音乐以其独特的号召力,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新中国努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的主题,军旅音乐在内容、体裁、风格上都产生了很多变化,在原本表现军队的壮志激情和英雄气魄的旋律与内容的基础上,多元化地丰富了其抒情色彩。

(三)当代军旅音乐凸显了军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新时期,我国早已从战争年代进入了和平时代,中国人民也早已摆脱了水深火热的战乱,军人的使命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解放民族、解放人民为己任,转变为巩固国防与建设祖国。当代的军旅歌曲中不仅唱出了当代军人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更是赞扬了当代军人乐于奉献、敢于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如王路明先生作曲的《当那一天来临》:“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的号角……”首先,在歌曲中表现了当代军队处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但后面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风云……”副歌部分用提问的方式引入“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军人也士气昂扬地回答道:“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表达了我国军人对祖国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勇敢承担保卫祖国山河使命的伟大奉献精神。当代的军旅音乐将和平年代的特征全部展现出来,也鼓励了军人要能够勇敢担当时代的使命,对当代军人有着重要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代军旅音乐在艺术特征上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军旅音乐突破了以往带给人们的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的印象,将鼓舞军人士气与人本主义相结合,在形式、内容、风格方面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被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使得军旅音乐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军旅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梓钰.浅析我国当代抒情军旅音乐艺术特点[J].艺术品鉴,2017(01).

[2]吴凡.军旅音乐的特点[J].商情,2012(11).

(作者简介:孙政,男,本科,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在读,研究方向:军旅音乐)(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孙政

上一篇:基础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力安全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