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音乐与民歌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29

摘要:以发挥通俗音乐在欣赏课中的作用为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众多学者对于该论题的研究成果,对通俗音乐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将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艺术音乐相比较,发现通俗音乐特有的优点。最后分别阐述了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艺术音乐的联系,具体探讨了通俗音乐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俗音乐与民歌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俗音乐与民歌音乐艺术论文 篇1:

探析当代通俗古典音乐

摘要 通俗古典音乐是当代一个重要的音乐形式。以通俗音乐丰富的表现形式对古典音乐经典曲目进行重新包装和演绎,从而达到两种音乐的完美融合。通俗古典音乐发展的背后是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将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进行探析。

关键词:通俗音乐 古典音乐 文化融合

引言

通俗古典音乐是当代新兴的音乐形式,是文化融合和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古典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旋律经典、优美,通俗音乐表达形式丰富,表达手段多样,因此集二者优点于一身的通俗古典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达,是当前音乐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下面本文将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进行探析。

一 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

1 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表达方式

通俗古典音乐是以通俗音乐的表达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重新演绎,因此通俗古典音乐具有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表达方式,这也是通俗古典音乐的基本艺术特点。古典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音乐曲目。通俗音乐则是近代发展起来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当前最广泛的听众基础。因此,融合了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通俗古典音乐在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上能够兼两者之长,以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表达音乐中的各个经典。通俗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通俗化,让通俗音乐经典化。通俗古典音乐可以从通俗音乐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具色彩的舞美效果,更具现代特色的时代气息,同时还可以从古典音乐中挖掘更具文化力量和内涵的音乐内容,从而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实现雅俗共赏的表达效果。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中国古筝独奏曲,在经过现代手段改编后,曲中添加了琵琶、笛子等其它中国民族乐器,成为了一首更具时代气息和古典韵味的中国民乐协奏曲。改编后的音乐由于增加了乐器从而使得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加强。此外,改编者还对原音乐节奏和衔接进行了更改,使得音乐更具动感的艺术表现力。通俗古典音乐便是在保留古典音乐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对音乐进行从音乐内容到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包装,使得这些古典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音乐需求和感知变化。当代著名小提琴手陈美便是对古典小提琴演奏进行了大胆的通俗化改革,并首先使用电子小提琴进行演奏,将融合两种音乐艺术特点的通俗古典音乐表达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改编的《化蝶》既有古典音乐的婉转动人,又有现代音乐的激昂、壮美,将生死缠绵的爱情主题表达得更加彻底。改编后音乐在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由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时曲风秉承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舒缓、悠扬,喜悦、亲切,让听众如醉如痴而在表现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时又采用电子小提琴激烈的演奏方式,将两个人与命运抗争的悲愤表现得壮烈、激昂。由于融合了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的两种表达方式,因此这首改编后的《化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其观众群体也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音乐群体。由此可见,将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融合而成的通俗古典音乐,在音乐表现方面并没有失去古典音乐的文化底蕴和流行音乐的表现能力,也没有失去两个不同音乐受众群体的观众。不同的音乐爱好者都能在通俗古典音乐中找到自己所钟爱的音乐元素,并且喜爱这种新型艺术的表达方式。

2 对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无论古典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即使单独分析古典音乐或者通俗音乐,不同地域的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也都有着文化上的差异,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就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通俗音乐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将古典音乐通俗化过程中所进行的通俗古典音乐中可以看到更多对于文化的多元化表达。古典音乐通俗化的发展背后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互相学习、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因此这个过程是对文化进行多元化表达和融合的过程。从层次上看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属于不同的文化形态。古典音乐是不同民族传统文化或者古典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中国的古典文化便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欧洲的古典音乐则体现着欧洲古典文化中对于礼教的规范和对科学的研究。而通俗音乐则表现的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状态下,普通大众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即以各种音乐形式和文化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而不再过分强调表达的形式,打破形式上的束缚,是通俗音乐最主要的文化特征。

通俗古典音乐则是以更加开放、自由的形式对不同文化的表达和致敬。中国年轻歌手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从名称上看便是一首对古典音乐重新演绎的曲子。演员的服饰也深合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但在演唱的风格和唱法上,李玉刚则展现了在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游刃有余的演唱功底。其中,无论是对于歌曲通俗唱法的叙述还是对于歌曲升华时中国传统旦角唱法的演唱,李玉刚都演绎得尽善尽美。这首对于文化多元化表达的古典通俗歌曲一经推出,便深受不同层次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通俗古典音乐的文化魅力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的跨界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一位融合古典和通俗两种演唱风格于一体的著名歌手。北京奥运会上她演唱的主题曲《我和你》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空灵和现代音乐的激情完美融合的音乐佳作。而在演唱的背后,是莎拉·布莱曼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于两个层次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的结果。通俗古典音乐对于文化的表达内涵和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是对文化多元化表达的体现。

二 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

1 编配手法改变

在通俗古典音乐的创编手法中,编配手法改变是其最常用的创编手法。古典音乐虽然在创作的格式上不如通俗音乐那样自由和丰富,但其漫长的积累和沉淀是新兴的通俗音乐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古典音乐中经典、优美的旋律举不胜举,并且经过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古典音乐中一些旋律的借用变成了通俗古典音乐创编的主要手法。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茉莉花》原本是一首江苏民歌,因为其旋律优美,流传甚广,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此被中国乃至世界的众多音乐家重新编配出各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样迷人的旋律,因为编配手法的改变而使得音乐在不同的地区散发出不同的色彩。上文所述陈美演奏的《化蝶》从创编手法上看同样是一首用通俗的编配手法对古典音乐进行创编的过程。创编者对这首古典的曲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编配手法的改变对曲子中的旋律情感进行加强,尤其在表达两个人在和命运进行抗争的旋律时,通过电子小提琴演奏的编配使得曲子的基调变得格外激昂、壮烈,这是传统旋律中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效果。对于古典曲目创编手法的改变同样体现着不同文化在音乐表现上的融合。通俗音乐中自由、开放、丰富的创编方式体现着现代流行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自由、开放和丰富。因此,对于古典音乐运用现代文化的创编方式进行重新编辑是现代文化对于古典文化重新解读和演绎的过程。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多以单乐器表演为主,这源于中国传统乐器多取材于自然,因此单乐器演奏更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意境。而现代文化中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了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动力,因此人们在对古典音乐重新编配时,自然引入了更多的乐器来表现更加复杂的情感内容和文化内容。此前一些不曾有过的乐器搭配在新时期的通俗古典音乐创编中被全新地组合和搭配在一起。文化的融合为创编方式的融合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动力。经过创编后的通俗古典音乐在保留原古典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2 音乐元素的融合

通俗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音乐表现上也更加注重对各种音乐元素的运用。灯光、舞美、音效、服饰等都被十分重视地运用到音乐表演中。在通俗古典音乐中,创作者通过对各种音乐元素恰到好处的改变,将古典与通俗两种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上文所述的莎拉·布莱曼在一场演唱会中为了突出“月光女神”这一主题,设计者用圆形的幕布将舞台四周围起,并通过灯光的变幻营造出一个神秘的宫殿氛围并且根据演唱的曲目而不断变化着场景。在演唱《月光》时,站在舞台中央的身穿黑色纱裙的莎拉的歌声在上空悠悠地回旋,舞台布景随着天籁般的音乐变成了一个广裹的夜空,上面点缀着星光。无不带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演唱会灯光的运用可谓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音乐的脉搏,如同人的情绪一般非常好地调节了现场气氛。当音乐的旋律低缓时,灯光也变得暗淡。当莎拉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时,原先一直固定不动月亮形状的天桥这时开始旋起来,此刻身穿一身金光闪闪的演出服的莎拉站在天桥的顶端。当莎拉用她那极具难度的高音唱出歌曲最后一个音符的瞬间,舞台上所有灯光全部聚集在这位女神身上。完美的舞美、灯光和音响效果为这场融合古典和通俗音乐元素的演唱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次完整的音乐表演是由各个音乐元素组成的,因此通过不同文化风格、艺术风格和音乐风格的音乐元素组合而成的通俗古典音乐对于音乐和文化的多元化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古典音乐元素中的旋律和主题是灵魂,而通俗音乐元素中的舞美、灯光、音效等形式是躯体。两者的完美融合必然塑造出具有灵魂,表现充实的音乐文化作品。同时,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合也体现着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具有更具时代性的文化创作。

3 音乐结构的改变

对古典音乐结构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变,创造出兼具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结构的新型音乐是通俗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每一首音乐的创作都源于那个时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者的情感状态。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音乐人对于古典音乐尤其是一些经典音乐曲目只有传承而稍有创新,更不用说改动。代表着文化融合的通俗古典音乐由于丰富了音乐的创作手法,因此便开始了对古典音乐结构改变的创新式设计。例如,现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便善长对古典音乐结构进行创新和改变。在他演奏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不但承袭了贝多芬的庄严宏伟以及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音乐精神,同时用动感而鲜明的节奏把贝多芬的这首乐曲“摇滚”化了。在演奏的开头,理查德·克莱德曼采用了猛烈的键盘敲击来表达命运所具有的壮烈、激昂等主题属性,之后又改用辽阔的旋律表达了与命运抗争胜利之后的安宁与喜悦。前后音乐结构的巨大反差将贝多芬的名言“如果这是命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曲的原结构虽然同样用于表达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主题,但强烈之中缺少变化,所以表达的情感虽然强烈却并不丰富。理查德·克莱德曼对这首乐曲结构的改变无论从情感的表现上,还是音乐的变化上都是十分成功的。由于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代表的音乐结构,这首改编后的钢琴曲也成为了通俗古典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被广泛研究。

结语

古典音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那些经典、优美的旋律是人类千百年来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以通俗音乐的表达方式对古典音乐进行新的创新和演绎是当代对古典音乐重要的传承方式。通俗古典音乐不仅表现着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融合,也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从通俗古典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编手法两个方面对通俗古典音乐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和表现所做的分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和古典音乐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华、张邵然:《怎样看待用通俗手法演绎古典音乐》,《科技风》,2008年第10期。

[2] 南政:《声画辉映——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2期。

[3] 费元洪:《对古典音乐现状的一些思考》,《音乐爱好者》,2006年第2期。

[4] 叶莉红:《古典音乐的通俗化传播》,《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5] 梁丽丽:《“高雅”呼唤“娱乐”——古典音乐走进大众路在何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崔荣汉,男,1973—,吉林九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萨克斯管与单簧管演奏,工作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崔荣汉

通俗音乐与民歌音乐艺术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欣赏课中的作用

摘 要:以发挥通俗音乐在欣赏课中的作用为研究方向。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众多学者对于该论题的研究成果,对通俗音乐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将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艺术音乐相比较,发现通俗音乐特有的优点。最后分别阐述了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艺术音乐的联系,具体探讨了通俗音乐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关键词:通俗音乐;音乐欣赏;音乐体裁

一、前言

通俗音乐因其具有简单的旋律、时尚的风格、通俗的内容等特点,吸引了很多的青少年。但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题材多数以严谨的内容为主,通俗歌曲在欣赏课程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而当下的青少年对于严肃的音乐喜爱程度并不高,所以必须发挥通俗音乐的感染力,将通俗音乐运用到欣赏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通俗音乐独特的优点

通俗音乐是相对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来说的,相比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通俗音乐具有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流传范围广等特点。人们将通俗音乐称为大众音乐,所以它与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拥有广大的听众。在内容的取材方面也多来自生活,更多讲述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通俗音乐由于其唱法简单,所以比较容易记忆和学习。通俗音乐曲调选自民间音乐,形式上也非常丰富,所以在演唱通俗音乐时,舞台效果非常不错,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与台下的观众形成互动。通俗音乐在唱法上选择本嗓唱法,音色多变;乐器上选择电声乐器,起到打击节奏的效果。由于通俗音乐所反映的是特定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和爱情,所以其存在的时间也比较短。通俗音乐尤其为青少年所推崇,吻合了当下青少年的审美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青年人对通俗音乐的喜爱,将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了对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的欣赏问题。

三、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联系

(一)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由于通俗音乐的曲调取自民间音乐,它和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所以加强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还是比较简单的。

1.通俗音乐和民歌之间的联系

通俗音乐中民族通俗歌曲的体裁最能体现出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民歌的体裁有山歌、号子和小调,通俗音樂的内容很多都是取材于民歌。还有一部分通俗歌曲是直接对民歌进行翻唱,就是在原有的旋律上采用新的曲调、形式、节奏和风格等,使之与之前的歌曲大不相同。这种形式的通俗歌曲不仅保留了民歌的传统式风情,而且能表现出现代歌曲的时代感,是非常不错的教学音乐。

2.通俗音乐和民乐之间的联系

民族乐器的种类非常繁多,大约有200多种,在通俗歌曲中也会使用一些笛子、二胡和琵琶等民族乐器。虽然说电声乐器是通俗歌曲主要的乐器,但是在通俗音乐中加入民族乐器进行伴奏的话效果会更好。比如周杰伦的很多歌曲都使用了民族乐器来进行伴奏,而结果表明,这些歌曲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另外在一些快节奏的歌曲中,使用民族乐器来进行伴奏,一方面可以减少电声乐器给听众带来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旋律上的缺憾。将民族乐器运用到通俗音乐中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创造力。

(二)通俗音乐与艺术音乐的联系

1.通俗音乐和艺术歌曲之间的联系

艺术歌曲在内容上相对来说是比较严谨的,而且对于演唱者的音乐功底要求相对也较高,声音要具有立体感,唱法上选择美声唱法。但是由于内容和形式上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难的,在学习上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很难理解艺术音乐。所以为了让艺术歌曲变得比较通俗化,艺术家将美声唱法运用到通俗音乐中,将通俗与美声相结合,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将艺术歌曲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

2.通俗音乐和中小型器乐曲之间的联系

中小型器乐曲的体裁种类繁多,加大了学生记忆上的难度,很多学生由于记不住器乐曲的体裁以及外国作曲家,对于艺术歌曲的欣赏能力则大大降低。所以,在当前的通俗歌曲中,艺术家已经将古典乐趣的素材运用到了通俗歌曲的创作中。在创作中,一般会选择使用器乐曲的体裁或者是旋律,比如周杰伦的《夜曲》,这首歌曲阐释了通俗歌曲中古典音乐风格的运用。学生在欣赏《夜曲》时,可以联想到“夜曲”的创作者肖邦,从感官上对古典乐曲进行欣赏。

3.通俗音乐和交响乐之间的联系

交响乐相比于其他乐曲来说更加具有表现力,其复杂的结构能够表现为所取材的生活的复杂程度。正是音乐交响乐的表现力,使得听众对于它的理解不足,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则更加难以理解。所以,后期歌曲创作者将交响乐的旋律运用到歌曲的创作中,使得人们在听到歌曲时可以对旋律具有熟悉感。

四、小结

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因为在体裁、乐器、旋律等方面都非常复杂严谨,人们对于这些音乐的欣赏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而通俗歌曲因为体裁、风格、旋律都较为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所以艺术家将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的一些方面运用到通俗歌曲的创作中,使得歌曲不仅具有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气息,同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从而将通俗音乐运用到欣赏课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萍.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欣赏课中的作用[J].职业时空,2009,5(4):119-120.

[2]张景贤.浅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以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3).

编辑 温雪莲

作者:黄金玉

通俗音乐与民歌音乐艺术论文 篇3:

通俗音乐——时代的产物

【摘要】在通俗音乐大举入侵的年代全盘的接受和拒绝都是片面的做法,文章探讨了通俗音乐的利弊之处,研究了通俗音乐的时代性特点,描述了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通俗;时代;商品;黑人音乐

对于通俗音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当代社会的青年对于通俗歌手的所知远胜于他们对严肃的音乐家的所知,其主要原因是时代造就音乐。它的最初产生是由于时代需要产生一种新的音乐,来补充原有音乐的不足,以适应新时代文化的变化。社会这里所说的新的音乐就是通俗音乐,原有音乐则是严肃音乐,新的时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

不仅通俗音乐为时代所造,而且与通俗音乐相对立的严肃音乐都有其时代性。远的如被宫廷所控制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遵循和体现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庄严与神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时期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受当时资产阶级思想潮流的影响,写了很多应时之作,近的如新古典主义,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人们要求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和谐,由此音乐界兴起的一股音乐潮流,使音乐家们注重了音乐的客观,对大众心灵创伤的抚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俗音乐为时代所造的重要一点,就是它具有商品的属性。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俗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和其他商品一样目标明确,着力服务于某一个活几个细分市场,因此通俗音乐的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为通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有力的作用。通俗音乐是通过特殊的经济形式所表现的商品—是精神的、抽象的,它已经建立了由演唱者及其经纪人,词曲作者与唱片公司所组成的体系,体系中的个体以这种商品作为一种谋生和获得利润的手段,通过大众购买其盒带、CD、唱片来实现这一利益。通俗音乐的商品属性从它一出现就决定了这一属性,19世纪下半叶美国奴隶制被废除后,大量的黑人得到解放,黑人歌手为了自己的生计就成为了演唱通俗歌曲的歌手,当时他们所演唱的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等都成为通俗音乐的鼻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通俗音乐通常包括有拉丁美洲的伦巴和探戈爵士音乐等歌舞音乐、一般电影的主题曲插曲及背景歌曲、音乐剧、世界流行的地区或民族性音乐(如美国新民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歌曲、法国小曲、黑人灵歌、夏威夷音乐、中国的时代曲等)加之二战后所产生的具有欧洲风格的乡村音乐,逐渐演化成为今天的摇滚乐、摇摆乐、爵士乐、滚石音乐、新摇滚乐、乡村与西部音乐、黑人的灵魂乐与布鲁斯、迪斯科、怡情音乐等等。随着通俗音乐种类的增加,其商品性越来越突出,各个唱片公司和歌手又根据各个时代精神的不同体现,不断的推陈出新,推出应时代的通俗音乐,甚至是能揭起下个时代序幕的跨时代通俗音乐,并通过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们加以利用推动了通俗音乐的发展,其动力就是经济利益,这与当时社会的市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通俗音乐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民国时期,通俗音乐标志性代表作品诞生于1927年的《妹妹我爱你》、《毛毛雨》等歌曲,而这些流行歌曲的创作者黎锦辉则被誉为通俗音乐的奠基人。50年代后,在中国政治化得影响下通俗音乐消沉了将近二十年,但是这20年的时间由于港台音乐发展的稳定性和对外接触吸收的优越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也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中心。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自身打开国门的重大改革,也带来了通俗音乐的再度兴起,以邓丽君为代表的通俗音乐的传入给大陆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80年代后,通俗音乐典型的开放性、商品性和时代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以“西北风”和崔健的“摇滚”为代表的通俗音乐繁荣时代正式来临。90年代至今通俗音乐进入了开放分化期,我国通俗音乐受欧美、日韩乐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变得更加时尚、另类、超前,更加贴近当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审美要求,旋律淡化,节奏强化,曲式多样化。

通俗音乐所要求的强烈的时代感,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表现着那个时代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和心理上的追求。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唱着改革开放的舶来货——摇滚乐,以叛逆的姿态作为时代的先锋,出现在通俗音乐乐坛,他将时代和现实粘接在一起,唱出“一无所有”、唱出“我的病就是没感觉”、“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他以其对社会时代的敏感和高超的社会精神艺术概括能力,给音乐渲染上那个时代的特色。不过时至今日,可能不会有人手拿一把钞票去唱“一无所有”,不会有人去感叹时代变化之快,因为已不是哪个时代的人们已经适应时代的高速变化,就反映出通俗音乐犹如快餐,无法让人回味,容易让人遗忘,因为那个旧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对新时代通俗音乐又有新的要求,通俗音乐已经牢牢被时代所控制。

对于我国今天通俗音乐的现状,已让人感到甚忧:在音乐风格创作和表现形式上歌手表演的造作、缺乏个性、一味沉浸于对金钱的追求,以及在做人和素质方面的欠缺;音乐创作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程度降低、谈情说爱成为主流、内容浅薄、大多以词曲的顺口和优美来代替音乐的艺术性。同时赋予了商品属性的通俗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市场的交换过程中,通俗音乐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只能看到众星捧月的场景、会产生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他们更多看到的是金钱、名誉和放纵的自己,从导致他们自我的定位越来越有失水准,这也是通俗音乐淘汰率高更新换代快的一个原因。

通俗音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品种,用来满足特定音乐消费阶层的文化需要,在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将永现其时代的价值。通俗音乐是具有商品属性和时代精神的双重性的,我们不可小看这些因素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一些粗制滥造、低俗、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接受中国传统和世界经典古典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把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就能对通俗音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音乐是没有“乐界”的,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时代性特点才能更好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作者简介】

王磊(1985—),男,满族,河北人,本科学历,大连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育和音乐教育。

作者:王磊

上一篇:中医药立德树人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