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6

【摘要】针对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能顺利通过中医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关键词】医师资格考试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4064Y)。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诊断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诊断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改革

[摘 要]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是虚拟诊断实验室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内外的网络医学诊断教学的发展,虚拟环境已经出现,例如南京莱医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医学虚拟仿真系统等。如何利用网络虚拟医学诊断环境开展新形式下的教学,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进行了概念、系统和优缺点方面的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目前有关医学的虚拟诊断环境的研究并不多,而国内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虚拟诊断教学体系,本文的讨论是其探索性研究的开始,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网络虚拟环境; 医学诊断教学;改革思路

医学诊断是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实现基础性理论知识到临床技能转化的主要途径。但受目前医学院校可用于诊断教学的资源限制,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些院校甚至把这部分内容推到了临床教学。诸多因素促使医学教育工作者寻找更为适宜的教学途径,以保证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基于互联网络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网络化虚拟诊断教学环境进行医学诊断教学,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开展人机对话,发展互动式教学,成为解决目前医学临床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帮助医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提高诊断技能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剖析了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形式,并提出了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国内基于网络的医学虚拟诊断环境的教学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的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 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概述

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源于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集Web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简单说就是实验室教学的数字化和虚拟化。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是虚拟实验室的进一步应用,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医学诊断的虚拟环境,学生通过网络终端进入虚拟环境,可以展开各种虚拟化的医学诊断实验,摆脱真实实验室的束缚,通过网络平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提高临床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主要途径。

网络医学诊断虚拟环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虚拟化应用系统,硬件方面主要指搭建网络平台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交换机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虚拟病人病例数据库子系统、服务器端病例数据库数据控制逻辑子系统、虚拟客户程序及界面子系统、教学控制及诊断评估子系统和用户管理子系统。病人病例数据库子系统是网络虚拟环境医学诊断的数据基础,病人病例数据通过服务器端病例数据库数据控制逻辑子系统将病人的症状、阳性体征、检查化验结果映像到用户端虚拟环境的虚拟病人,学生通过网络虚拟环境对特定的虚拟病人展开诊断,服务器端通过教学控制及诊断评估子系统完成相应虚拟教学计划安排和过程实施,并通过考核对学生的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过程进行评估和智能化总结。

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采用虚拟化技术摆脱真实诊断实验室的束缚,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丰富了诊断教学的内容。传统的医学诊断以诊断实验平台为依托,受硬件资源限制,其实现的诊断内容少、可实践的病例简单,只能完成病人的简单的血压、听诊等简单内科检查。采用虚拟技术则可以虚拟各种诊疗设备和检查,并以病例库为依托,可以自由扩充诊疗内容。(2)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不需要硬件诊疗设备的投入,降低投入成本。诊断的虚拟化不需要消耗真实的材料和器材,降低运行成本。(3)网络平台学生自由接入,基于强大的服务器引擎可以提供足够容量的同时在线诊断实验需求,降低其资源需求。(4)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学生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潜在威胁。(5)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实验内容可以按照学生自身需求定制,学习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主安排。(6)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作为诊断教学的辅助或主要教学形式,将诊断的环境和过程仿真,并融合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为一体,提供了较好的亲临其境的体验性、交换性和趣味性。(7)以病人的病例库为网络虚拟诊断的数据基础,通过病例库的扩充和更新可以实现较好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虚拟化医学诊断的环境和过程,受虚拟技术和3D技术等的制约,以及控制逻辑和医学设备的难以实现性影响,不能实现全场景、全过程、全设备的虚拟。(2)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可以开发和利用带有传感功能的传感设备,使实验者产生类似真实的触觉、视觉、听觉等信息,但目前相应传感设备的研发还只是在起步阶段难以实现应用,这也是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不可能代替真实诊疗的原因。(3)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借助于网络的优势,但网络的不限时、不限空间、不限内容等,其学习完全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学习效果难以控制,如何实现教学考核也是重要问题。

二 网络虚拟环境医学诊断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传统的医学诊断教学是目前各医学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医学教育投入的重点。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对传统的医学诊断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医学诊断教学的有效补充。如何开展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改革,作者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1 找准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的定位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其目标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医学诊断教学的虚拟化,其初衷是解决传统医学诊断教学在资源方面的限制,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是取代,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应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和职能,片面夸大或过度依赖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都是错误的。

2 合理制定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内容

传统医学诊断教学立足于基础,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则可以摆脱真实世界束缚,但不是无限制、无规律地随意制定教学内容。在摆正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定位的基础上,要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自身需要合理地组织病例库,科学规划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减少传统医学诊断教学中的重复内容;注重诊断内容的网络化虚拟的可实现性,避免不可实现内容;依据诊断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难度过大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负面情绪。

3 多角度综合利用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既是一个诊断的虚拟化网络环境,也是一个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在教学中要实现其多角度综合利用,如可以作为传统诊断教学的实验前体验场所,使学生能提前预习诊断实验目标、内容,预知实验过程,并产生实验预期;可以作为文字性诊断内容的验证性场所;也可以作为多媒体教学中心的演示化教学案例等等。

4 注重网络环境下的虚拟诊断教学监管和考核

基于网络环境的以自我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学监管和考核。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是一种依赖于学生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的松散型教学模式,学生登陆平台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都难以控制,如何实现监管和考核成为主要问题。现代化的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系统大多集成了用户管理模块,可以记录用户登陆时间、时长,并可追逐其访问内容而实现一定的监管,通过例如相应的在线考核实现简单的考核。但其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性较差,如何实现其监管和考核应受到重视,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制定内容的课下学习与课上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5 实现与其它教学形式的融合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基于大型网络课程的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微课程等。每种理念或模式都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都有其各自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设计和组织,在相应设计中如何实现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与教师采用教学形式的融合,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可在教学中录制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的微课程等。

6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创新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创新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实现由传统的医学诊断到广义诊断教学的创新。传统的医学诊断教学作为医学专业化课程的基础课立足于诊断基础,真正的临床技能则需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基于基础诊断进一步学习,导致传统诊断教学枯燥。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平台内容的易于扩展的优势进行创新,构建广义诊断教学,使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既包含基础诊断也包括医院真实的临床诊断的虚拟情境和虚拟全过程。其次实现课程与时俱进的创新。诊断是一个经验积累和知识沉淀的过程,在过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基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医学诊断教学同样需引入吸纳新鲜事物为我所用,实现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玥,邹文远,李胜. 在信息化诊断模式下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2).

[2]张伟,张雁容. 对医学院校构建虚拟实验室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19).

[3]赵靖霞,李育,杨根金,等. 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及意义[J].医药教育, 2012, 2(21).

[4]石新丽,唐飞羽,孙梦雯,等. 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6).

作者:赵慧

诊断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以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针对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检体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能顺利通过中医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

【关键词】医师资格考试 检体诊断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4064Y)。

体格检查是助理执业医师、执业医师实践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高职《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目前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现状,对于我院中医类专业的诊断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医师资格技能考核现状及目前教学现状

卫生部新闻中心公布的历年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显示,执业医师报名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总的通过率由68.4%下降至18.9%。对失分率的统计结果分析,失分主要集中在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1]另一方面,我院中医学,针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两年中要学习中医,西两大课程体系,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畏难情绪较重;加之以前考核主要是笔试,教师学生对实训课普遍重视不够,课时少,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实践技能考试中,西医类操作占到了50%,其考试成绩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参加理论考试,为此,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体格检查基本功,为学生拿到从医资格证,将来为百姓健康服务尤为重要。

2.改革措施

2.1修订课程大纲,调整实训课时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教学大纲。体格检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贯彻精讲多练原则,在总学时不变情况下,实训课时由原来12学时调整为42学时,理论实训课时比调整为1:1.5。

2.2强化体格检查基本手法训练,“教、学、做”一体化

重视实训课体格检查训练过程,勤指导,严要求。实训课采用先讲授基本理论、操作注意事项(重点难点突出讲授),后观看标准查体录像,再教师示教的方法授课,最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练习,同步播放电教片,反复强化。教师授课时时刻注意学生反应,及时了解其掌握情况;要反复示范不易掌握的手法,耐心细致的指导;要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传身教,示教动作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语言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查体手法娴熟,有条不紊;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核评分要求训练学生操作能力:讲授尽量精炼,操作时间要充分,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时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并考查学生训练情况,力争每个学生达标。[2]

2.3加强辅助教学,补充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仪器,如心肺听诊模型,其模拟基础听诊、病理听诊于一体,让学生反复练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心肺听诊内容,另外,购买了体格检查教学光盘,使学生接触近似于真实的病例特征,如二尖瓣面容、甲亢面容、黄疸、水肿等病理体征,能让学生亲临病床旁的感觉,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真实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弥补了临床见习机会少的不足,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和进行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诊断学是联系基础课与临床课的一门桥梁课,它关系到能否使学生顺利地从基础课学习进入到临床课的学习,因而在讲授诊断学时,应尽量有意识的联系临床课。如肺和胸膜检查讲授完后,引入典型病例,先展示病史、临床症状。如男性65岁,有10年慢支病史,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咳脓痰、明显气短一周入院。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分析可能在肺部望触叩听体格检查中出现的体征,作出初步诊断,最后再展示病例查体部分。学生分析的体征与病例实际体征一致,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5实习前强化训练

学生两年在校学习结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一周临床实践技能集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及外科的无菌操作、换药、拆线等,安排专职教师分小组带领学生进行查体训练,按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纠正不规范操作及手法,并在培训结束后检测学生查体手法,使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胸有成竹”,也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2.6改革考试方式

改变以往诊断学考试以期末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考试并重,考试采取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相加作为总成绩的方法:把平时课堂提问、测验、作业、实训课时的随机抽查考核结果综合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技能考核按医师资格考试要求,2名学生一组,学生抽题,现场一边操作一边描述,由2名老师现场打分,同时说明给分理由。这样理论与实践综合进行考核,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3]

总之,结合医师资格考试,我们对检体诊断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思路:(1)加大实训投入,引入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及考核系统,优化实训环境;(2)增加临床见习时间;(3)任课教师轮流进修学习,适应迅速发展的临床医学;(4)与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核接轨,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实践技能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璟怡,郭雯辉.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西医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125

[2]聂景蓉,雯诗琪,杨丽洁,金娟,颜勇平.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探索诊断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49

[3]杨继兰,潘涛.谈如何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J]中医教育ECM 2008,27(1):33

作者简介:

李军利(1964),女,陕西歧山人,副教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临床课教学工作与研究。

作者:李军利 冷静 张晓文

诊断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应用效果,为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方法:从2012级临床本科班中抽取2个班进行研究,实验组60位学生,男24例,女36例,采用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改革性教学方法;对照组60位学生,男22例,女38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主观题、客观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学生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沟通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的大胆探索。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 教学模式 临床实践技能培养

【基金项目】2014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JGB162)。

物理诊断学是教授医学生运用基本医学理论、基本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科,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技能过渡的桥梁,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基础课程[1]。所以物理诊断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临床技能,使其将问诊、体格检查及对仪器器械检查等结果运用临床医学思维融会贯通,完成对疾病的诊断[2]。通过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基本功,对其医学生涯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教学改革弥补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缺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级临床本科班中抽取2个班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位学生,男24例,女36例,学习前综合知识测评(73.15±9.32)分,采用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改革性教学方法;对照组60位学生,男22例,女38例,学习前综合知识评分(73.85±10.87)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性别、学习前综合测评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改革性教学方法: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带教老师是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所有带教老师由主治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脱产担任,开办物理诊断学脱产教师培训班,进行规范化系统培训,合格后方可带教。通过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明确需要教学的内容,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检查手法,教学大纲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②改进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课时,减少理论课所占教学比例,采取10人1组的小班化教学策略,以物理诊断实习为主,老师示教、学生互查培训模式。带教医师集体备课,建立教学案例库,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强化知识积累。建立物理诊断学技能标准化考核站,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通过招募工作征集SP病人,组建专业的培训机构由专业指导教师对SP病人进行指导,增强SP病人的责任心,配合完成SP的角色,同时根据病种不同和培训方案的特点,选择具备培训内容明显特点的患者作为SP病人。在SP模拟环节,学生通过体验临床医生的角色,对病人进行全仿真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真实感受临床医生接诊的全过程,并在模拟环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③改进临床技能考核方法及考核内容。建立物理诊断学技能标准化考核站,全方位、多角度培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国家执业医师考核零距离接轨,实施三站式标准化技能考核。④将人文医学纳入教学。在应用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教学及特约典型临床病例协助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养成关怀病人的意识,通过模拟病人使学生明白,接诊患者后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并关注病情变化,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信任至关重要,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相互体谅,对患者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准确详细的讲解。教学时重视对伦理学、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将法律、心理及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机的联合,使患者明白如何有效处理医患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

1.3 评价指标

①学期末考试成绩。学期末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主观题即选择题所占分数为40分;另一部分为客观题分数为60分,模拟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考核,学生采用抽签方式抽取考题,第一站为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为心肺听诊和常见检查结果分析,第三站为体格检查和常用诊疗技术考核,每站所占分数为20分。②教学效果评价,参考有关文献[3]制定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7 项内容,采用视觉模拟法进行评分,即画一条10cm的直线,0代表没有任何帮助,10代表有极大提高,对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线上画下位置,该处的刻度即为该项的评分,最终对学生的平均评分进行比较,每位学生均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比较

实验组主观题、客观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见表1。

2.2 教学效果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沟通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3.讨论

物理诊断学包括症状、问诊、体检、辅助检查等众多内容,内容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知识点孤立分散,医学生面对概念抽象、专业性强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对教学和学习效果形成负面影响[4]。因此,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物理诊断学知识,帮助其顺利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一直是医学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重点。张贝等[5]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教师应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给学生提供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关键要让医学上走出课堂走进临床。李艳杰等[6]认为,实行小班授课、加强模拟教学、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知识临床见习实习、加强技能培训、强化临床思维等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中,我们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引入标准化病人,通过模拟实验教学改革弥补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缺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主观题、客观题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7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果说明,基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的大胆探索。

参考文献:

[1]胡俊锋,李殿明,徐二琴,等.物理诊断教学改革及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650-652.

[2]周雨迁,蒋云生,高娅文,等.诊断学物理诊断教学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

[3]钱红,黄民江,刘理静.CBS结合PBL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1736-1738.

[4]王银娜,曾静波,陈萍,等.提高物理诊断学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实践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79-81.

[5]张贝,姚定康,朱樑,等.物理诊断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4,2:133-134.

[6]李艳杰,王志荣,黄一虹,等.物理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48-49.

作者:张巍 劳微微

上一篇:矿山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高职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