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2022-04-16

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波的声学特性以及在人体中的特殊生物学效应,达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目的的学科。这些说起来都挺陌生,但要说B超,老百姓便熟知了。B超的全称为B型超声诊断法。事实上,B超仅是超声诊断里的一种显像方式,超声诊断还有A超、M超等分类。正因为如此,超声首先给大家的印象是诊断疾病。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超声诊断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1:

医学超声诊断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 超声诊断 发展 趋势

1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概述

1.1 概念

医学超声,是结合医学、声学、光学及电子学等学科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医学超声,具有医、理、工科三结合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在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医学超声诊断,是医学超声的组成之一。超声会在人体中传播时所产生反射或透射现象,利用这些反射回声或者透射声所构成的不同声像,达到检查病变的目的,便是医学超声诊断的原理。

1.2 特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对人体软组织良好分辨能力的特点,因此对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3 优点

医学超声诊断,具有以下优势:

(1) 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 更为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层次清楚;

(3) 可以动态地实时显示;

(4) 显示管控结构;

(5) 对小病灶,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 对病灶能够进行准确定位,并且能够进行测量大小;

(7) 对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所引起的病症性质以及部位判断准确到位;

(8) 功能性检测;

(9) 進行动态随访观察;

2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主要类型

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根据脉冲反射技术的不同,可以进行区分为A型、B型、D型、M型及V型。因此,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2.1 A型超声诊断

超声束在以线状路径穿入人体后,会在不同的组织界面上产生相应不同强度的反射效果,并且组成由不同距离及幅度的回波组。

A型超声诊断技术,便是利用回波组曲线中不同反射波的位置、幅度以及组合状态等参数,进而分析目标部位组织的结构状态,从而判断有无异常,发现疾病。

2.2 B型超声诊断

B型超声诊断技术,俗称B超,是当前应用最为广大,最具影响力的超声检查技术。

B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声束刺穿人体时,利用不同组织所构成的界面、组织内部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以及光点的明暗反应其强弱,进而由这些不同的光点有序地排列而组成不同切面的图像。

B型超声诊断技术所采用的影像技术,是以人体被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回声所形成的,属于形态学诊断。该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上一般应用于肿物等引起局部结构明显改变的疾病。

2.3 D型超声诊断

D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射束在目标体中反射回频率改变所产生的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波可以通过音响或者曲线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D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运动器官或者流动体液等部位疾病,诸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

2.4 M型超声诊断

M型超声针对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了慢扫描锯齿波,使得光点能自左向右缓慢地进行扫描,心脏不同组织收缩以及舒张所形成的活动曲线。

M型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领域,能够把人体内器官的运动情况展现出来。

2.5 V型超声诊断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将B型二维图像技术与C型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超声技术。

V型超声诊断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可以取得目标检测对象的横、纵、额等三方位的立体断面,因而立体的位置信息更为准确,信息量更为丰富。

V型超声诊断技术,在小病灶的诊断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3 当前医学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从部位以及疾病诊断范围两方面进行阐述。

3.1 部位

目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部位中:

(1) 头颈部位:可以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诊断人体颅脑、颈部、眼内及眼眶内、颌面部、甲状腺以及淋巴结等部位的疾病;

(2) 胸部:在医学上,主要应用于乳腺、心肺、胸腔、胸膜、胸壁等区域;

(3) 腹部:主要包括腹腔、腹膜后以及肝胆脾肾等,同样还包括人体生殖系统,诸如前列腺、子宫、卵巢及其附件。另外还可应用于腹部胎儿的诊断。

(4) 血管:人体内全身各部位内脏及外周血管,均可应用超声诊断技术。

(5) 关节及软组织: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可应用于人体骨骼关节及软组织检测;

3.2 诊断范围

(1) 人体组织及脏器疾病:用于诊断不同部位组织以及脏器所产生的急性炎症、脓肿、囊肿、积液、结石、异物、肿瘤及空腔脏器所产生穿孔问题。

(2) 血管疾病:用于检测人体全身各部位所产生的动脉硬化斑块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3) 心脏疾病:可以用于检测各种心脏疾病问题,比如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4) 妊娠:对于胎盘、早孕等拥有不错的诊断作用。

4 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主要从系统、信号、设备及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

4.1 系统发展趋势

(1) 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

对现有系统性能进行全方面地提升,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医学超声临床诊断的需求。探查深度、空间分辨率以及成像帧频等不同指标的提升,均是全面提升现有系统性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超声诊断工程技术人员奋斗的研究目标。

超声诊断专家指出,可以通过改进医学诊断成像系统中信号检测方法,以及应用更为先进的电子学和信息技术,能够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得以改善系统性能的相关指标。

(2) 全面应用数字编解码技术

数字编解码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从雷达应用成功地复制至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采用数字编解码技术,能够对超声成像系统中“空间分辩力”、信噪比、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间的矛盾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我国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发出超声伪随机码彩超。而且在国际范围内,此项技术在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应用的研究已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

(3) 引入新的成像参数

在医学超声诊断研究历史用,不同的阶段揭示出新的隐含信息,得以应用新的成像参数。从幅度信息,到多普勒频移信息,再到谐波信息,均是新的成像参数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中的成功应用。

在当前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研究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小组致力于寻找各种新的成像参数。在国内,也有高校致力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

新的成像参数研究工作,将会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研究趋势之一,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最新发现的超声吸收及衰减参数为成像参数的新型超声波成像系统得以推向市场,便是该项技术研究的成果。

(4)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

发展新的应用范围,是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以及从应用单一诊断设备角色成功衍变为介入诊断的角色。

结合射频介入消融技术,正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新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进行超声扫描的同时能够并行完成血管消栓手术,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提升。

4.2信号发展趋势

(1) 软件超声技术

最早的阶段,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更多地依赖于硬件,功能更为单一,种类繁多,不利于在医学领域深入地应用。

进入上个世界90年代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大量节省硬件成本以及系统空间,并且往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在未来的时间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将借助全数字化波束,结合高速计算机运算技术,更为深入地应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技术,从而达到大量节省后端硬件成本,增加灵活性的目的。

(2)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应用了不同的信号传输技术。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主要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

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信号处理方面将主要采用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将大大地降低信号的损耗程度,提高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一體化超声成像技术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过程中,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推行国际化的应用标准。随着DICOM3.0国际标准的建立,使得不同的医学成像设备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图像传输、信息交换以及联合会诊均成为现实。

在未来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范围内,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成为主流。致力于一体化超声成像技术将有利于各项后续跟踪工作,并且能够推进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4.3 设备发展趋势

(1) 硬件集成化

在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硬件集成化是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硬件集成化对于降低医学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缩小设备的体积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

超声诊断设备的小型化,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拓宽。在过去的时代里,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由于设备灵活性所限,更多时应用于门诊或者临床应用中。

而随着硬件集成化的不断提升,超声诊断设备更具灵活性,使得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开始走进急救室、野外作业以至军事应用领域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2) 软件模块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软件模块化日益成熟。软件模块化的发展,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可配置化的操作。不同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得以明显提升,带来更强的可维护性。

在当前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中,超声诊断设备慢慢地往硬件功能软件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降低了超声诊断设备的成本。而软件模块化,使得超声诊断技术应用各具模块化,明显地增加了超声诊断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对于未来的升级改进有积极的意义。

4.4 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医学超声诊断已经拥有五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在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应用技术。随着医学技术、声光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应用技术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1)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说是当前超声诊断技术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突破。该技术能够获得三维空间上的图像信息,对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技术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可以说是未来临床超声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简单地细分为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不同的三维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一般而言,静态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非活动性的脏器检测过程中,而动态及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及活动动态。

静态三维成像技术,是利用二维探头实现旋转或扇扫扫描效果,并且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取若干的切面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内进行图像重建,所产生的图像具有清晰、边界清楚,立体感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向医生提供相关病症的空间位置及三维形态,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在静态三维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参数,并可达到准实时的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速度参数,则便可实现实时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对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能够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清楚地观察到心脏内部不同结构的立体形态,活动信息以及血流动态。

(2)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

寬景超声成像技术,被认为是医学超声诊断领域内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将常规的实时灰阶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对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有着明显的完善作用,同样对未来超声CT的研究和深入应用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探头的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二维切面图像,再结合计算机的图像重建技术,从而拼接成为具有超宽视野的连续切面图像。在临床应用中,经常也被称为超宽视野成像技术或者全景超声成像技术。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能够提供更为完好的层次结构以及空间关系,脏器大小和体积较大的病灶能够准确地定位,管道结构也能够较好地展示出来。但是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组织或者器官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所干扰,影像图像的清晰程度。

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目前在临床医学中所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胸部、妇产科以及小器官领域,同样适合于躯干肌肉、周围神经诊断。

(3) 分子影像技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子影像学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得以正式提出及应用。该影像技术从细胞和分子的层次入手,确定并描述活体生物过程的新型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有所不同的是,分子影像技术更多的是对引发人体疾病的细胞和分子异常进行分析,而并非对细胞或分子异常所导致的结构异常进行分析,因此更具备前瞻性,能够更早地发现及确定疾病的发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愈的过程给予全新科学性的认识。

分子影像技术,利用超声在人体分子内所产生的影响,经过对单克隆抗体、多肽分子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比。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人体心血管或者肿瘤等方面的诊断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对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

分子影像技术,是融合了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成果,被认为是医学超声影像技术未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展区域,同样也是医学超声诊断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随着医学、信息、物理技术等不断发展,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医学临床中得到更为深入地应用。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新型的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思平. 医学超声影像产业现状和发展[J].应用声学(第24卷第4期) 2005(07).

[2]宋志仪. 浅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如何适应医学影像数字化的高速发展[J]. 中国辐射卫生,2013,06:742-745.

[3]. 第三届首都医学影像高峰论坛会议通知[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1:699.

作者:陈明霞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2:

超声医学:从影像诊断到微创治疗

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波的声学特性以及在人体中的特殊生物学效应,达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目的的学科。

这些说起来都挺陌生,但要说B超,老百姓便熟知了。B超的全称为B型超声诊断法。事实上,B超仅是超声诊断里的一种显像方式,超声诊断还有A超、M超等分类。正因为如此,超声首先给大家的印象是诊断疾病。然而,随着生物材料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超声医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实时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介入等技术,给临床疾病诊疗增添了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

黄品同主任介绍道:“超声用于诊断疾病,具有没有放射性、操作便捷、实时等特点,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和认可。医生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胞学穿刺检查、脓液和积水引流等,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刀。所以,目前的超声科包含了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的临床工作。”在黄品同主任的侃侃而谈中认识到,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用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超声医学将会发挥其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以黄品同主任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利用超声介导微泡空化技术,在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进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有望进行临床转化。这将会对肿瘤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减少甲状腺结节过度治疗

随着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大多数普通百姓认识里,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发现结节就想开刀。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许多患者都进行了甲状腺切除术。黄品同主任指出:“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现率提高了,但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并未发生变化。5年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甲状腺结节外科手术治疗有些过度,近50%的不必要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由于术前诊断不明确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如术后潜在的并发症声音嘶哑、疤痕、甲状旁腺损伤等,还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患者需终身服药。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基于此,我们在全国推行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明确后再建议行甲状腺癌手术。自从开展这个项目后,我院甲状腺癌手术率从6年前的43%上升到93%,也就是说,来我院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基本上是经过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明确的甲状腺癌患者,大大降低了不需要手术的良性患者的过度治疗,同时从医学经济学角度也大大降低了国家和家庭的医疗负担。”据了解,黄品同主任这一诊断模式被国内同行大为认可,每年要举办5~6期学习班,并作为“浙二模式”在全国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此外,国外微小乳头状癌(指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较低,多数都是肿块较大触诊时才发现。而国内由于常规开展甲状腺超声检查,很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被发现。由于“恐癌心理”,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事实上,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除了个别分化比较差的,一般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都可达二十年左右。因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需要治疗,国内外尚存在争议。针对于此,目前黄品同主任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倡导下牵头做甲状腺微小癌消融治疗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发现“新生血管”,

打开治疗斑块“新窗口”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黄品同主任带领的团队早在2006年就开展了超声造影下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查。十余年来,他们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越多,其斑块发展越快,越不稳定,越容易破裂。“传统的斑块治疗靠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降低血液黏滞度,进行饮食调节等方法。而我们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及兔子模型的研究均发现运用血管靶向药物(一种抗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也能控制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进而抑制斑块的生长。这为传统的斑块治疗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另一个意义在于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及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丰富的患者,应尽早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超声靶向空化治疗,

未来治疗新方式

药物靶向治疗是如今肿瘤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药物进入血管、细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如血管屏障、细胞膜屏障、細胞核膜屏障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吞噬等,药物很难进入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杀死肿瘤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空化效应,就可以促使这些屏障开放,使药物能尽量多地渗透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何为超声靶向空化治疗呢?在超声波这种机械波下,超声造影剂(微泡)会反复膨胀、收缩、爆破,伴随产生的微射流、高温、高电压现象,会对肿瘤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即血管屏障、细胞膜屏障开放,促使药物渗透,直达细胞内。“这就相当于道路的疏通,只有把道路上的障碍疏通了,货物才能快速运到指定位置,最大限度地产生效果。”黄品同主任比喻说。目前黄品同主任带领的团队利用这种技术把特定的基因转染到2型糖尿病实验猴的胰岛内,促使胰岛内B细胞增殖,从而促使胰岛素分泌而控制血糖。 “刚才所说的是利用稳态空化对药物进行递送,还有一种叫惯性空化,需要较高的声压,此时释放的能量会更大,可直接对周边肿瘤细胞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我们已经分别在小鼠及兔子肿瘤模型中进行了多次试验。”黄品同主任补充道,“这两项研究都已在动物身上均取得初步成功,在最近举办的西湖国际超声医学论坛及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超声造影年会上均做了相关报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称赞。”

超声医学不仅是一种影像诊断的工具,也是一种治疗的手段,超声医学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科研的深入及转化,隐藏在海底的巨大潜力将会逐渐浮现,还有待于更多从事超声医学的有心人来开拓和发展,为患者造福。

作者:黄慧

超声诊断医学论文 篇3:

分析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浅谈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超声对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分娩的72例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例产后畸形胎儿当中,产前得到诊断的共计有58例,另外还有14例漏诊,达到了83%的畸形检出率。胎儿畸形被超声诊断出来的共计有14例属于两种以上复合畸形。结论:对胎儿发育异常进行检查的首选方法就是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医学;胎儿发育异常;超声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具有3%的发病率,其中还有2%的新生儿由于畸形严重而夭折。所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是促进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以及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1]。在对具有明显解剖形态学改变的畸形进行诊断的时候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对于那些仅有生物径线测值改变,而没有明显生态学改变的异常发育却会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所以说在对胎儿发育异常进行筛查和诊断的时候,超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对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了12周以上的住院产妇共计有6021例,年龄在19—42岁之间,孕周在13—42周之间,共计有72例在院分娩畸形胎儿,在产妇产前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针对胎儿系统进行检查,经过超声检查发现有58例胎儿畸形,在足月产或者引产之后得以证实,此外还有14例漏诊,在分娩之后才发现畸形。

1.2方法

采用彩色三维超声成像仪,采用探头的频率5—9MHz,经过阴道三维容积探头。在检查者将膀胱排空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在阴道后穹窿进行探头的置放,对子宫以及双附件进行二维常規扫查,采用三维成像的方式针对可疑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在表面模式成像之后,检查人员进行分析和观察,采用存盘的方式对所有的三维超声数据进行处理[3]。

2 结果

分娩的72例畸形胎儿当中,有22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其中包括12例脑积水、2例无脑儿、8例脊柱裂;18例消化道畸形,其中有8例内脏外翻、2例先天巨肠结以及8例直肠肛门闭锁;14例唇裂;2例脑积水;4例尿道下裂;10例肢体异常,2例胸前壁血管瘤和胎儿后腹膜畸胎瘤,其中还有14例畸形胎儿属于两种以上复合畸形。在经过超声检查之后,14例漏诊的包括4例唇裂、4例尿道下裂以及6例直肠肛门闭锁,达到了83%的畸形检出率。

3 讨论

所谓的出生缺陷就是指的胎儿发育异常,其中包括功能异常以及形态结构异常,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孕期规范的产前检查以及在临床上超声的广泛应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异常实现及时的发现,从而将妊娠及时终止。超声是促进新生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以及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4]。

脊柱裂、脑膜脑膨出、脑膜膨出、脑积水以及无脑畸形,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无脑儿。在超声检查中主要表现为颅骨光环的缺少,瘤结样团块会在胎儿头颅出现,蛙眼症是其典型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最早可以在第十二周查出来。异常增多的脑脊液积聚在颅腔内就是所谓的脑积水,最多可以达到1000毫升的贮积量,增加的脑脊液以及受压的脑实质,非常容易造成梗阻性难产在引产过程中的发生。侧脑室在临床20周前会出现暂时性的失调,所以不要轻易对脑积水下诊断结论。脑膜脑膨出以及脑膜膨出属于颅骨先天性缺损,最为常见的是枕部。脊柱裂在腰骶部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先天椎管闭合不全而引起。典型的超声影像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有所体现,经常会共存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畸形,超声在对这种畸形进行检查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达到100%的诊断率。

消化系统畸形包括内脏外翻、内脏膨出以及消化道闭锁。最容易漏诊的就是消化道闭锁影像,常常会在喂奶呕吐或者产后无胎粪时发现。在妊娠12周之后临床上与超声影像相结合就可以较快的作出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可以在超声显像中被发现的包括肾发育不全、尿路梗阻或闭锁、肾积水、多囊肾等。一般情况下在妊娠20周之后进行诊断。

肢体异常主要包括手足畸形、断肢畸形、无肢畸形以及缺肢等。以超声像图为根据可对之进行诊断,然而却需要仔细寻找小的畸形。其中较为少见的就是胎儿肿瘤,其具有多样的发病形式,在发病的时候同时还会伴有羊水过多以及多种胎儿畸形。具有较大肿瘤时会出现分娩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优生优育的问题。作为一种方便的、无创的检测手段,超声可以为临床上的治疗和诊断提供非常可靠地依据,从而成为对胎儿畸形进行筛选的临床上的非常关键的诊断方法。此外,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并且给予早期治疗以及早期诊断可以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节省下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国放,闻辉,季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19(1): 82-83.

[2]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等. 全莲花.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3,4(5):395.

[3] 杨太珠.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1(9): 528-529.

[4] 殷春霞,张伯锋,郭瑞军.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超检查[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13(9): 710-712.

[5] 穆莹.人类先天性畸形的临床诊断[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2, 21(9): 528-529.

作者:倪向霞

上一篇:企业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医学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