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实验诊断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现状进行了思索,并在实验诊断学的实践教学和教改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认为,实验诊断学是从检验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并提出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的思维方式。

第一篇:实验诊断论文范文

实验诊断学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临床医学诊断学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分析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检验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现状和特点,提出针对临床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方法。结合医院检验系统的操作和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研究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对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桥梁过渡和支撑作用,也是一门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虽然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具有内容多、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能与实践相结合就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重点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实验诊断学要服务于临床和服务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为中心。因为它是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诊断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临床病例来分析讲解。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病例展开深入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生硬的实验诊断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极佳[2]。

1.2授课内容与实际检验仪器相结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检验仪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学时数限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理论课上不能一一介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课时间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某个检验项目的测试,这样学生从了解认识实验设备仪器开始,逐渐认识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临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检验项目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仪器的学习和使用,接触了医学检验和实验诊断的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挑选资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医学检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补充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等教学内容[3]。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形象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课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图像,如果采用平时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的加入,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识。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课件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Flash动画形象生动、具体逼真,便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又根据近年来多次再版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制作了1100多张教学幻灯片,不仅教师可以应用于实验诊断教学中,而且发表于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上,网站上还提供了学科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详解,图文并茂,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对于难点知识的查阅和学习。

对实验诊断学教学和学习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3根据培养方向,合理进行考核管理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因此实验诊断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诊断学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实验课中采用了“笔试+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实际操作考试,则考察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双向的综合评定,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验诊断学承担着为医学生打基础的重任,是大多数未来医生接受系统规范实验室训练的唯一机会,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医生质量的好坏。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该适应形势,探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统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为临床医学生早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虹,李智,盛红华. 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2]候振江,王新颖,张宗英.病例分析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1)

[3]杨丽娟,赵玉茹.深入临床实际调研,促进生化检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10-111

作者:马明等

第二篇: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现状进行了思索,并在实验诊断学的实践教学和教改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认为,实验诊断学是从检验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并提出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教学模式 现状与思考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因此,实验诊断学是从检验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也是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验诊断学的实践教学和教改过程,对其部分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尝试性改革。

一、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

1.理论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存在着分科教学的通病

实验诊断学教学仍沿用旧的教学内容,过分偏重传统的“三大常规”检查,严重滞后于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授课教材在篇幅上约占诊断学的1/2,在内容上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5门专业课中的主要内容,而课时约占30学时左右(口腔、中医等专业的课时更少的可怜),仅为诊断学的1/6,更无法与医学检验专业相比较;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医学检验教材为参照,以学科本身特点为主线展开,以血液、体液与排泄物、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检查为序列讲授,不是以常见疾病为主线排列,而是以单项实验检查为序进行讲授。

2.实验课教学:实验课的内容、手段和目的雷同于医学检验专业。

目前,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仍以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尿液检查(尿糖及尿蛋白检测)和临床生化(血糖测定)为主,其他实验(形态学检查等实验)安排示教。教材主要以介绍原理及基础的内容为主,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为主,一些临床上已不常用或已近淘汰的检验项目或检测方法列入了实验课内容。再比如:血液检查中,包括了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末梢血的环节,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之前缺乏相关的练习,造成了无法顺利地采集抗凝血标本或采血量不足等问题,致使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这一环节,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或者没有时间完成。

3.教学模式:单项讲授,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足

实验诊断学在教学手段上,已基本实现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验诊断课内容丰富、非特异性试验众多;每个实验分为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三个方面,逐一讲解,教学单调、枯燥;学生记忆不佳,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出现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重视的想法。

二、对于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删减和增补、编排和整合

弱化临床不常用或已近淘汰的检验项目,更新新的检测方法并介绍其优点和影响因素,增加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介绍,比如:教材中只介绍了维生素C可使尿糖班氏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而实际工作中尿糖的测定以葡萄糖氧化酶法为主,维生素C可使其出現假阴性反应,因此,在忠实于大纲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合理的删减和增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合理设置各种检验项目,比如,消化系统疾病:以常用的肝炎病毒、肝胆系统指标、便常规等项目为主线。呼吸系统疾病:以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血气分析等项目为主线。课程内容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原则,同时要体现实验诊断学的“新”、“深”、“精”,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反映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基本内容,又要介绍新成果、反映新进展、展示新趋向,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自学能力。

2.实验课以增强动手能力为主,实地参观为辅

实验课是实验诊断教学的一部份,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技能操作,让临床专业学生知道这些检查指标从项目选择到报告结果的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经过的每一环节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我们教研室以此为出发点,在实践中淡化临床学生的弱点,加强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取消学生在课堂上亲自采集末梢血标本这一环节,改用事先准备好的血常规标本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安排学生到检验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学生分组分批由检验科带教老师指导,选取典型病例的检测标本,用现代化检验仪器来完成各项测定,通过传统的手工实验操作与先进的自动化分析相比较,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模式以诊断为目的,以疾病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思路必须明确,即以诊断为目的,以疾病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达到“三会”:会根据病情提出合理的检验申请,会看检验报告单,会根据检验结果指导诊断和治疗。我们教研室在教改课题中,将尝试以疾病为主线的模式,根据各系统疾病的特点收集典型病例,在课堂上以临床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讲授相关的检查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诊断学是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的思维方式,即正确地选择实验项目,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并将其运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检验医学则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侧重于仪器、试剂和检测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区分两个专业间的侧重点,否则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因此,必须了解实验诊断学的现状,明确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目的;教好、学好和用好实验诊断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姚敏捷,李艳,梁兆祥.在实验诊断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4,24:243-244.

[2]崔天盆,胡丽华,吴健民.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检验医学,2006,21(2):176-177.

[3]卢鹏,宁秋,杨明.实验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亟待改变[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3):323-324.

[4]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59-260.

作者:佟凤芝 刘明开 于景云 刘希龙 刘日旭

第三篇: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改进

摘 要:随着现代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实验诊断教学成为医学院本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文中通过以“教育国际化”的现代理念为指导,探索教学改革,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着力贴近临床实际教学,以加强学生分析、判断问题能力;通过增加现代先进技术介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动本科教育迈向世界的平台。

关键词:临床实验 诊断教学 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组成部分,是指医生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1]。在现代医学中,实验诊断学的学习是一名合格医生必须经过的培训,如何在众多检测项目中选择快速、准确、经济、适用的项目是合格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技术方法、管理理念迅速被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并对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我们教研室在“教育国际化”思想指导下,基于临床工作的实际和现代合格医生的要求,对实验诊断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理顺学习目的

实验诊断学在诊断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临床本科生从基础医学引向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前提,并可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实验诊断学教学目的在于使学员了解实验诊断学有关概念和内容,也包括国内外学科技术方面进展和前沿性的内容;进一步使学生强化实验诊断意识,增强实验诊断临床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内容,并初步具有从事临床实验研究的能力,从而成为本科生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此目的,我们结合当代临床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优化了部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以后学生走向临床开展医疗、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经营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基本检测项目原理、方法,增加对检测结果的正确认识,从而将这些实验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血常规检查教学中,我们增加了流式细胞仪原理、方法,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复习,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检验医学新进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临床工作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2 增加临床检验发展趋势的分析

检验医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往往是临床医学中最先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快速变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临床检验发展趋势的讲解,及时检验(POCT)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患者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患者(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POCT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作为临床检验一种新的检验手段,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现场分析,减少了样品转送流程,缩短了报告时间,实现了个性化的[2]。但POCT也面临众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检测结果准确性等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讲解,使他们对此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行医过程中培养成对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好习惯。

2.3 减少部分检验方法的讲授

新科技带来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方法、仪器不断出现,一些手工、旧的检验方法在大中型医院、甚至一些基层医院已经逐步被淘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减少了这部分检验方法的介绍。血常规是临床检验科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经历了从手工到仪器,从半自动到全自动,从三分群血液细胞计数仪到五分类血液计数仪,从电阻抗法到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医院中,已经很少利用手工方法进行计数,我们在教学中减少手工计数方法的介绍,而增加了仪器基本原理的讲解,让学员初步了解我们现在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检测仪器。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强调了检验方法发展的连贯性,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检验医学发展史,让他们体会到检验医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将来可以大展宏图的学科,该学科往往站在医学发展的前沿,增加学员对检验医学的兴趣,使他们对临床医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3 优化教学方法

3.1 增加实习见习机会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室手工检测的方法了解检验流程,但随着科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检验科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实验室检查流程,一直是我们教研室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增加了仪器操作技能的培训,专门给教研室配备了尿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仪、以及全自动生化仪,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当代检验科检测的常用方法,增加了对检验科现代检验方法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达到传统与全新概念的有效结合。同时我们增加了同学到检验科见习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和检验科一线人员进行交流,对检验科有一个全面的、初步认识,为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更畅通地与检验人员交换意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基础。

3.2 增加化验单分析教学

实验诊断学是在医生的医嘱下,临床实验室根据医嘱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当前国内的现状是,医生与实验室人员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化验单来进行:医生通过化验单说明患者的基本情况、需要检查项目,而临床检验科则是根据这些信息和要求对患者留取的标本进行体外检测,然后通过化验单的形式返回给医生和患者,医生再通过全面系统综合分析后,判断患者健康状况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等。因此,化验单是检验科医师和临床医生之间的纽带。一份完整的检验报告单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名称、实验室名称、报告题目、就医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病案号、科室、临床诊断、送检医师;二是标本编号、采集时间、种类检验项目及其检验结果、参考值和异常提示;三是送检时间、报告时间、操作者和审核者,发出检验报告时,应经2位检验医师检查审核,重要检测项目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溶血、脂血、黄疸等可能干扰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应在检验报告单的备注栏标明。对有疑问的结果,应复查并主动联系送检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检测。对急诊或危重患者,收取标本和发放检验报告时间应具体到[3]。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规范填写检查申请单,规范出具检查结果,综合全面分析结果等等,使学生对实验前、实验后质量控制有一个全面认识,为将来更好的利用好实验室诊断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3.3 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医学事业的发展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4],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包括检验医学在内的医学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同学的创新能力。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以及肿瘤治疗方案等方面被临床广泛应用,单独使用灵敏度都比较低,特别是用于早期诊断漏诊率较高。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尝试用多项指标组合以提高阳性诊断率,有人主张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用乳腺癌特异蛋白、TPS和C-erbB2,而对于病情监测和术后早期复发用CEA、CA15-3联合应用,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个肿瘤标志物的特点,针对不同种类肿瘤进行组合,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加强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5]。

总的说来,实验诊断学教学是医疗系本科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我们对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紧跟现代临床检验技术发展步伐,熟悉当代临床实验室工作流程、激发同学创新思维,从而为将来他们走向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诊断为患者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改的实施,将学员从基础医学引向临床医学,以达到“面向世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黄祥芬.即时检验(POCT)发展现状与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54-156.

[3] 赵洪波.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和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31-232.

[4] 曾照芳,向华,谢国明,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临床检验仪器学》精品课程建设[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6):737-739.

[5] 陈少华.肿瘤标志物组合在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5):671-673.

作者:董轲 张惠中 王希 卫军霞 林芳 张利朝

上一篇:科技资讯论文范文下一篇:植物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