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现状,并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全面梳理多角色业务需求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类别,提出构建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型的初步设想,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以搭建实训管理框架、整合实训基础数据、构建实训项目数据仓库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步化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研究

摘 要:该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调查,探讨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所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式。“实践”是理工科教学管理的特点与重点,理工科包括理科与工科,同时在理论深化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行动力的实践型人才。而当前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着硬件配备老化、软件更新慢、操作管理人员素质不足、高校对数字化高效管理重视度不高等状况,尤其在注重实践教育的理工科,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管理人才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深化现代科技服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及时更新管理系统,搭建一个系统而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型教学 信息化 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理工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成为构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有效的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践性教学逐步增加,信息化已经逐步建成但相当多的高校忽视了理工科在实践与实验上与传统文科不同的具体要求,机构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职能机构的建设问题,并且针对缺陷提出建设策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主体

我们的调研主体为教学信息化管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简而言之,即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理工科领域充分运用信息化传媒理论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核心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全面考虑教育教学的主客观因素,高效运行、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研究并开发理工科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实践中进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

1.2 研究特点

理工科当代教育系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理工科教学偏向实践,有着与文科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偏重文字理论类教学服务,对理工科的实践型要求难以满足,本次调查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找出现有系统过于程式化,缺乏实践型与创新性的不足,希望引导建立一个多媒体实践信息全面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系统软件,使教育系统服务于实践教学。

1.3 研究目的

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由教学信息和管理方式两部分构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推进能够引发出对现行教学系统、教学信息表达方式、教学管理与组织方式、教育方法等的讨论与改革。

1.4 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详见附件),利用网络向各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共投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分,有效问卷967份,有效率达到96.7%,由此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

为保证研究的普遍性,在调查人群方面,选取了211高校学生,跨越不同的省市,将调查结果分类汇总,最终得出有效结论。

2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2.1 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大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个个方面,每一个进程。在管理方面,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和意义认识不够完全,还处于传统的理论和方法,陈旧的教学管理观念。虽然有一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但其功能单一,学生应用性较低,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因此,拥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就很重要。

2.2 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高校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体现在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因而没有将其设为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各高校教学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工作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管理模式、观念也应该作出对应的调整与改革。[1]

但总体来看,信息化教学在效率和全面性上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图1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成果对比。

2.3 信息资源规范化建设问题

(1)缺乏合理的系统规划。

(2)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不完善。

相关高校的教学信息化软件由不从事高校教育的人员开发,对高校教育教学的了解不足,所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同时,一款软件往往应用在多所高校中,而软件的灵活度不高,可调试性差,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2]

图2为调查中受调查人群对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度的看法,59.7%的受调查者认为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了日常教学管理。32.4%受调查者认为现有系统不方便,仍需改进。

3 改善目前状况建议

3.1 创新教育管理观念,使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各高校围绕理工类学科部门建设、优秀学生培养模式设计、等重难点问题,使加快教学管理前进的脚步趋向信息化与科学化。

3.2 加强硬件建设

各高校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全面、及时、有效的资源平台,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硬件的资金投入,链接校园网与互联网,优化高校的网络技术,使校园共享平台不断优化。适应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才能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益与质量,实现资金与建设成果的良性循环。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一个兼备高效性与人性化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需要操作者,即教育管理人员的操作与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意识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服务。因此,各高校首先应通过组织管理系统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引进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三方面优化提高系统的管理人员。

图3为2008—2013全国高校应用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比率发展趋势图,在调查中可见社会各高校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视度和应用率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度和受重视程度的提高体现了本次研究的实际性与操作改革的可行性。

3.4 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支持,为达到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评估、教务考务管理等方面工作,需要打理加强在管理软件上的技术投入,密切与开发公司之间的交流联系,在初期使学生和教师接入。在软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不断维持学生教师与技术开发公司的联络,进行实时的监控调试,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与维护,力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3]。

理工科教学管理具有实践性特征,要求高校前期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数据资源处理,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拓展,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丰富管理功能与信息全面性。

3.5 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在各高校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理工科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媒介,为高校学生日常自主学习与实验提供硬件设施。具体分为四部分。

(1)建立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是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在网络上教师与学生用户均可以利用其进行信息交流。教学论坛可分为教学板块和学习板块,安排教师在各个板块协助管理员进行管理与答疑,活跃气氛,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思想交流平台。同时上传教学视频、课件、练习题等资源,学生可按个人要求进行下载,完成课下的学习,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协助教师制定教学进度,教师在线答疑,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

(2)实施多媒体教学

在各个教室与阶梯讲堂安装多媒体系统,为教师授课提供硬件支持。例如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播放,实验模拟等,以直观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宏观系统理解所学内容

(3)建立开放性计算机中心

对于实践性十分强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维持其学习实验的连续性,实验时间与周期性影响了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为解决相关问题,应建立健全开放性的计算机中心,在时间上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使用校园卡进行学习。综合性的网络实验室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传统实验室资源,扩大了实验室的适用范围,实现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管理。

4 结语

在针对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应用了问卷调查等统计方案。制作了近六年来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占额比率,得出了除2009年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占额比率管理小幅减小,以后均成稳定上升趋势的结论。比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相关技术人员短缺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此外,我们还对比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在更高效、更丰富等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普遍高校师生认为理工科实践型信息化管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目前高校对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给予了普遍的认可,绝大多数师生认为它的发展将成为教学管理新的里程碑。

随着不断步入大众化教育的高等教学发展,针对理工科实践型教学而开展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研究的全方位管理,更有助于规范化管理教学工作。虽然目前局部高校仍面临技术人员短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等诸多弊端,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对于改革研究教学运行及教学管理网络化具有重要的主导意义[4]。以后我们更要深入探讨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注意如何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合理配置等诸多问题。我们将树立开放性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做好以实践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部署,强调规范化管理,创立良好的运行环境,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5]。

参考文献

[1] 蒋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4).

[2] 高炜.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讨论[J].产业与创新科技论坛,2011(2).

[3] 戴玉蓉.适用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 郭巍.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5] 李智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作者:霍丹

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现状,并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全面梳理多角色业务需求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类别,提出构建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型的初步设想,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以搭建实训管理框架、整合实训基础数据、构建实训项目数据仓库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步化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全过程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明显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成为各个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以不断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时化。本文对构建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现状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和社会实践性。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负有更重要的职责,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是不可替代的[1]。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大份量,课程数量和课时数已占据较大比例,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特点。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跨越时空局限呈现多样性需求。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經难适应教学发展新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方法与模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重要课题之一。

(一)实践教学管理要依靠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2]。信息化管理就是要针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场地分散、组织灵活等特点,以信息化手段将繁琐的多任务工作流程通过互联网汇聚到同一平台,在管理各个层面发挥巨大优势。

1.信息化管理能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巡视检查、资源共享和考核评价等重点环节做到管理有痕迹、管理有数据、管理有流程、管理有效率,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2.信息化管理能在信息海洋中瞬间提取有效信息,并挖掘信息背后的潜在规律,用数字说话,精细化管理程度更高、针对性更强。

3.信息化管理能够打破管理部门边界,集中院校实训资源,按需求、分类别进行统筹管理,形成跨部门、跨专业的多元资源保障体系。

4.信息化管理能够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扩展共享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并能实时感知资源库存的变动,结合实训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配置,有效监管资源流动,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面临现实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各种管理系统层出不穷,在日常业务管理方面已基本满足各自需求。然而,受传统管理思维束缚,大部分管理系统只是实现了由线下到线上的直线迁移,教学管理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

1.协同工作难。互联互通的校园网环境并未彻底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管理系统往往按业务部门划分为不同功能模块,陈旧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新的网络壁垒。跨系统、跨模块的部分数据流转仍然依靠人工完成,造成“系统互联难互通,数据共享难协同”的困境,给多部门协同办公带来一定困难。

2.资源共享难。实训资源管理一般按部门划分,实行层级管理机制,各系部专业所属行业领域不同,实训资源保障需求差异明显,造成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全员共享困难;同时,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存在共性需求,而系统缺乏相互关联和有效兼容,造成相当一部分可共享的综合实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信息整合难。填报式数据采集的实效性和准确度不高,统计工作存在重复和疏漏;教学管理业务模块繁多,业务间数据流通不畅,跨系统的多元数据因来源不同标准不统一,数据准确率和实时性受到影响;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其保存和处理不得当,造成信息部分流失;系统存留的大量历史数据常年沉寂,没有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以上信息化管理现实问题,笔者提出构建同步于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训项目为基础数据单元,在教学全过程耦合各个管理环节,找到协同工作的切入点、资源共享的基准点、信息整合的落脚点,切实解决信息化管理三难问题,将管理与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二、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

(一)管理模型定位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教育过程,其教育质量管理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可以借鉴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理念[3]。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按照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展开。教学的每一阶段都与管理要素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围绕教学,在教学的动态运行中紧密关联。

构建同步于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模型就是要以教学为牵引,科学规划各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使其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合理布局,管理目标和重心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管理体系。管理环节与教学过程同步,管理任务与教学进度关联,管理数据与教学信息融合,在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与教学监督能力,优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效能。

(二)角色需求分析

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多元角色,通过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实现教学文件数字化、教学信息网络化、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管理流程化的管理目标。同步于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角色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员和各级教学管理者,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1.教师需求。在实训任务准备阶段,制定实训计划和实训指导书,校内实训要申请实验耗材、实训场地和设备仪器;校外实训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包括学生分配、实习实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上传教学资料,为学生划分小组,发布和查阅学生作业和实习报告,与学生网上留言互动。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进行网上考核和成绩录入。

2.学生需求。在实训任务准备阶段,查看与自己相关的实训课程表、实训课程信息和实习实训的岗位分配方案。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下载教学资料,查看小组信息,完成教师发布的作业和实习报告,与教师网上留言互动。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参加网上考核并查看成绩。

3.实验员需求。在实训任务准备阶段,准备实验耗材、实训室和仪器设备,发布本周实训室课程表。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对实验耗材、实训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4.各级教学管理需求。在实训任务准备阶段,审阅和审批自己管辖的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和实训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在实训任务实施阶段,查阅实训开展情况和学生实习报告。在实训任务结束阶段,查看考核内容和成绩。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是紧密结合的,并按照实训准备、实训实施、实训结束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教学管理已经不只是单一性的管理教学,而是涵盖教学与信息服务、资源服务、教学管理三个层面,贯穿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管理任务分析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大数据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学管理、实训管理中不再是提供了数据的共享,而是重新定义了管理的模式和业务流程[4]。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从教学全过程入手,研究各阶段管理任务需求和业务流程,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型。通过全过程、分阶段、多主体协同工作,形成管理有序、权责分明、过程清晰、节能高效的工作机制。具体实践教学管理包括三类管理任务(如图2所示)。

1.贯穿学期始终的管理任务。实践资源保障与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工作密切相关,为全体师生提供共享资源查询、实训室网上预约、实训设备和实验耗材申请等服务。因此,实训资源管理中的耗材管理、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必须贯穿学期始终。在满足教学资源保障的同时,各级管理人员依师生申请维护资源信息,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

2.重点时期集中进行的管理任务。(1)学期初,集中一到两周时间集中完成实训计划在线制定与审批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本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整体布局与管理重心,教师对本学期教学任务进行统筹规划和调整,集中时段进行的管理流程可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管理效率。(2)学期末,集中一到两周时间完成下学期实践教学任务部署工作和实训资源采购计划在线申报和审批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各级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下学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依教学过程开展的管理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实验、专项实训、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见习观摩、认知实践、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案例教学、社会服务、项目研究、技能竞赛、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等[5]。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与教学同步开展的还有各项社会服务、科研服务、技能竞赛等。因而,依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成为实践教学管理的重点。

实训前一周:预约实训室、申请实训资源、提交校外实习实训实施方案、发布实训室周课表;实训期间:提供实训资源保障、进行校内外实训巡视检查、开展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同时,为师生提供分组指导、作业评阅、资料分享、在线互动等灵活便捷的网络服务;实训结束:发布实训成绩、完成实训教学评价。

(四)管理流程梳理

从整体来看,实践教学管理流程包括三个重点步骤:一是从实训任务发布入手,建立管理路径和数据通道;二是跟随教学进程启动各业务环节的管理流程并记录管理过程数据;三是在实训任务结束后,将所含全部实训项目的相关数据打包归档到数据仓库。

1.以实训任务为依据,搭建实训管理框架。实践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教学主体,在课程安排上呈现出密集分布的特点。信息化管理的便捷之处就在于能够根据实训任务自动锁定管理业务的时间窗口,使管理始终同步于教学全过程。一般来讲,在上学期期末已经安排部署本学期的实训任务,在本学期初始,为每一实训任务搭建实训管理框架,框架集中了该实训任务全过程的全部管理环节,依教学过程开展的管理工作在此框架中运行。

跟随实践教学的推进过程,实训管理框架为诸多管理环节分配相应的时间窗口,管理环节以流程化方式逐步展开。根据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可以针对某个实训进行单项管理,也可针对某个时间段进行集中管理(如图3所示)。例如:教师在线预约实训室,必须选择某个实训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所需实训室进行预约,这属于单项管理;实验员则可以统一对某个时间段所辖实训室设置开放预约、批准预约和关闭预约的操作,这属于集中管理。

2.以教学过程为主线,整合实训基础数据。从实训任务下达到实训任务结束,依教学过程开展的管理工作成为实践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与实训任务相关的数据包括:教学要素、教学管理要素和资源保障要素,信息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的同时,系统依次启动教学文件制定与审批、教学资源申请与记录、教学资料上传与共享、教学内容展示与答疑、教学成绩考核与批阅等教学与管理工作。实训任务开始,系统跟踪教学进程,逐步启动各管理环节的管理流程,并在线记录相关管理数据和教学要素;实训任务结束,系统将相关数据与实训任务关联,并打包归档,作为日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参考,提供在线检索和查阅。

3.以实训项目为主题,构建實训项目数据仓库。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数据仓库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一环,为系统提供数据查询和信息反馈。我们知道,实训项目是构成实践教学的核心元素。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往往由一个到多个实训项目构成,而同一个实训项目可能会在不同实训课程中多次运用。以实训项目为主题构建数据仓库,既能记录和提取实训课程的教学信息和管理过程数据,又能显现实训项目在不同实训课程和实训条件下应用的异同之处。

實训项目数据仓库分为两层,即:项目标准化配置层和项目应用案例层(如图5所示)。实训项目标准化配置层存放实训项目的基础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和默认资源配置。主要提供了实训项目的承担部门、教研力量、任务构成等基本教学信息,并能查询满足实训条件的实训室、实训设备、实训耗材等资源保障情况,为规范化教学和管理提供依据。

实训项目应用案例层存放实训项目运行的应用数据,包括:应用信息和实际资源分配。实训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保留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各类教学文件、教学实施情况、资源动态分配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等数据作为实训项目应用案例,并通过查询与分析,提取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专业分布、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实施情况等数据,为今后教学和管理提供实际可靠的参考,为院校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实施效果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步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模型得到初步应用。借助管理与教学过程紧密契合的优势,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管理的潜能,极大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教育决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1.教学管理规范有序。为确保教学运行,跟随教学实施过程开展教学检查和资源保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同步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紧紧围绕教学、密切服务教学,管理更加有的放矢、规范有序。各类教学文件和文档实现数字化管理、流程化在线审批、网络化共享,教学各个阶段实现教学文件有据可查,教学运行有规可依,教学管理有序可循。

2.公共服务系统全面。教学全过程通过信息平台记录完备的教学要素和资源信息,在保障教学资源的同时提供便捷的信息共享服务。教学要素信息包括:开设项目、承担部门、授课教师、教学资料、任务指导书、网上作业、实验报告等,通过在线检索和查询,为全体师生提供信息共享,同时有助于各级教学检查和监管。资源信息包括: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实训场地等,教师可以课前一次性申请,也可以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申请,实现多种类实训资源的“预约申请+动态服务”,将以往库存式资源管理与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紧密结合,确保实训资源管理的实时、准确、高效。

3.教育决策科学客观。信息化平台将教学、管理和资源多元信息与教学全过程关联,形成多维数据仓库。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数据仓库,其数据采集不再依赖集中填报,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中的过程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在线综合查询和统计,在学院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耗材统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数据支持,使得教育决策更加客观和科学。

通过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探索和实践,我们全面梳理了同步于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流程,初步整合了实训项目基础数据。在此过程中,充分领悟到教学本身不仅仅是管理的目标,更是管理的依循和服务的对象,管理要切合的最大实际就是教学的实际。只有充分摸清教学实际需求,抓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规律,不断优化全过程管理环节和工作流程,教学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跃升到智慧管理的层面上来。

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不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逐步运用于教学管理领域,物联农场、智能追溯、移动教学、电子书包等各种信息化教学应用更是层出不穷。面对新技术不断发展和新社会形态下不断产生的新需求,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有了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我们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以流程为驱动、以管理做支撑,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和制定适用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张咏.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1):61-63.

[2]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86-87.

[3]伍国正,王欣,隆万容,郭俊明.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J/OL].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4):81-83.

[4]王杰.Xlight FTP服务器ODBC接口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130-131.

[5]刘美林,汪红玲,孙国楠.从实践教学形式分类角度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34-37.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manage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作者:黄颖 张满清 王晶 李桂伶

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延伸教学信息化范围、弥补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缺陷、提升教学信息化实践人员能力、强化校园教学信息化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进而为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决策、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如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在此形式下,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快推进本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已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提升对策,会对学院教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

1.1 教学信息化应用范围局限

教学信息化实现了教学课堂知识的综合补充与应用,为丰富教学课堂结构体系提供了保障。但从当代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情况来说,诸多高职院校均存在着数字化资源应用局限性的情况。一部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数字信息实践资源有限,许多数字技术中较专业的部分仍无法对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的数字信息化技术受到技术程序开发难度的影响[1]。

1.2 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缺失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实践受到实际教学环境的影响,也极易出现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缺失的问题。首先,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授课效果方面,而无须考虑课堂授课知识的适应性和全面性,但教学信息化实践后,要求高职院校要同时兼容两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转型困难较大;其次,教学信息化管理时,缺少目标性、计划性的管理策略,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盲目性管理的问题,其实践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1.3 教学信息化管理团队能力有限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快速普及,高职院校领导信息意识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认识不足,使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配备并组成优秀的管理团队,其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并且工作人员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接受水平较低,还有一些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止步不前,很难有全新的突破。

1.4 教学信息安全防范效果较差

教学信息化實际应用也受到虚拟程序安全性低的问题干扰。相关教育部门给予的资料显示:98.19%的高职学校存在着教学信息化安全问题;88.95%高职院校存在校园平台存在病毒干扰问题。这些隐藏在教学信息化内部的危险因素,无形之中增加了高职教学信息化资源应用的危险指数[2]。

2 应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问题的策略

2.1 延伸教学信息化范围

1)实践要点

将教学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资源丰富教学课堂,首先要拓展教学信息化在课堂中的应用范围。其一,在现有教学信息化程序基础上,实行学习软件的专业性开发,弥补高职院校中课程与数字化技术不相适应的缺失。其二,进一步加强对教学信息化程序中知识强度的拓展,确保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全面性服务。

2)实践案例

如,某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信息化优化期间,在当前广泛使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会计、计算机、数控技术等专业技能要求较强的学科领域进行了教学软件的创新开发。这些数字化程序开发后,先在局部专业中试用,再结合具体的测验结果进行问题调整。同时,该高职院校在校园实践培训区域内,开设了网络实践教程体系,高职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可通过登录校园技术网进行实践学习。

与基础的“学习通”等混合式学习平台相比,新延伸出来的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突出对应性、系统性、服务性等特征。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1学期的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后,不仅理论学习水平有了较高水平的提升,也增加了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教学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

2.2 弥补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缺陷

1)实践要点

引导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是生搬硬套的进行新教学方法的融合,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课程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信息化方法的运用,明晰授课质量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学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也应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课堂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机制[3]。

2)实践案例

如,某高职院校借助教学信息化程序进行管理时,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将数字信息教学作为实际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课堂授课知识补充资源开发和自主研究数字资源开发两大方面进行技术深入性研究。同时,高职院校还制定了数字化教学信息考核体系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将学生理论学习成绩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教师授课教学资源运用等环节,均作为该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实践的后续完善体系。

该高职院校经过为期半学期的数字化教学管理体系整合,实现了借助数字化技术辅助高职学生科学性学习的优化目标。

2.3 提升教学信息化实践人员能力

1)实践要点

教学信息化实践工作持续性、综合性开展,与实践教学人员的能力高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一,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自主开发能力的深入性引导。其二,不断提升高职学校在职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认知高度,在教学信息化实践的参与者层面上进行把握。

2)实践案例

如某高职学校为推进教学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管理者在传统的数字化教学程序应用过程中,不断鼓励、引导教师结合机械技术、程序开发、设计等领域知识,实行独立性、多维度的信息化资源创新,并将教师的这一研究成果作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的一部分。这种客观性教学信息化程序研究过程,可为高职学校突破阶段性信息化管理问题提供思路。同时,该学校还实行了不定期的教师能力培训,及时结合当前学校内新型信息化的研究成果,为在职教师进行网上授课、课后辅导等服务性学习指导软件培训,确保高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随时通过微信、网络沟通平台获得教师的在线指导。

教学信息化人员能力提升过程,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对新型教学资源的熟悉程序,也解决学生学习中问题。

2.4 强化校园教学信息化安全体系

高职院校中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序是新时期社会教育实践的主要趋向,为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就要加强对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

如,某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信息化安全实践时,先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结合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需求,建立IP局域网安全管理体系,设定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代码,强化教学信息化信息防护。同时,该院校还制定了《校园教学信息安全应用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日常网络应用进行了管理。一旦校园内教学信息化体系出现问题,将按照登录账号信息进行问题处理。

这种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校园教学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新时期教学实践探索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延伸教學信息化范围、弥补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缺陷、提升教学信息化实践人员能力、以及强化校园教学信息化安全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当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创新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能昌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探析[J].智库时代,2018(43):111+124.

[2] 向云晴,邱议稼.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411.

[3] 李惠华.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95-97.

【通联编辑:张薇】

作者:程强 尹雪婷 赵敏

上一篇:新媒体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