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9

摘要:探讨如何以实践教学作为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从实践主题筛选、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三个方向详细阐述将.“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这一思政元素深入地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建构主义视野下《药事管理学》雨课堂平台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合理的将教学观念、方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对当今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信息化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将《药事管理学》课程为例,利用雨课堂构建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讨论等多个环节的混合教学模式,分析雨课堂实施的教学形式特点,以期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教育信息化 建构主义 雨课堂 药事管理学

项目: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构主义视野下雨课堂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药事管理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JGA2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学习,通过各种学习网站、学习APP自主探索学习来实现自己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意见和正确的总体方向,提出“互联网与教育事业的结合的必要性”。2012年11月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带进新的阶段。2018年4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实现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变轨超车”[1]。在此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研究以药事管理学的中药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如利用下“雨课堂”平台教学模式使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上(陌生与乏味的内容)生成意义、实现自己知识理解的建构。

一、“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包括线上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两种模式,主要以台上教师授课台下学生听课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缺失独立思考机会。而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问题为学习起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激发学生以自主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难题的能力。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2-4],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中[5,6],充分的利用智能手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无地域,无时间限制交流,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疫情期间给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雨课堂”还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如课堂录制视频功能和课程实时记录功能),帮助学生课后可以随时复习,对于深奥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以加深印象[7-9]。

二、建构主义教学概念

建构主义是瑞士日内瓦学派的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理论,涵盖了医学,哲学,心理学和精神智慧方面的多种传统[10]。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环境对认知结构的重塑和同化(知识是学习者通过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正确的学习资料,构建认知结构而获得),其中“情境”、“团结互助”、“知识交换”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一开始,建构主义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创立,对传统教学机械性、落后性进行了有效批判。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们从劳动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而不是对外部客观事实进行简单的反映或模拟,目的是使不同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有清晰的结构。

三、教师在建构主义教育教学中的要求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是以口译将知识输送至整个课堂为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没有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规律。而构建主义教育模式将老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老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师学会运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改进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雨课堂”平台混合教学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普及,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老师在此教学模式上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作为辅助工具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视野下“雨课堂”平台混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要求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建立公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有利的知识环境对认知结构进行重塑和同化。

(四)极高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主要要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行为。教师应时刻以自身教学过程(课前、课后、课后)为反思对象,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分析、调整并不断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构主义视野下雨课堂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建立——以《药事管理学》的中药管理章节为例

中药管理是《药事管理学》中重要的一个章节,课程内容包括中药的概念及作用、中药管理有关规定、中药品种保护的相关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其不仅是高校药学专业必修章节,也是部分企业工作人员(医院药师、生产人员、质检人员药监人员、销售人员等)的必学内容,符合当今药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基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选择此章节为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展巩固三个环节,具体操作见图1。

(一)基于建构主义视野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课前导学

有效的课堂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对本课程知识点有极强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12]。为了能清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在此环节中,中药管理课开课之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工具课前课件、课文资料、思考题等自学材料推送至微信上以便学生课前预习,同时推送一份中药管理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表力求学生能对中药管理有初步的理解。通过以上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基础知识上逐渐构建自己的认知环境。在雨课堂班级评论区,学生可以就预习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将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通过雨课堂后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课程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而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学生更能自主学习。

(二) 基于建构主义视野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研学

本次课堂教学过程是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将课件呈现给学生,课件内容以案例分析--问题设立、回答--分组讨论互助学习--成果展示--课堂效果评价反馈为教学流程。开始上课时,教师通过邀请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学生扫码完成后,填写姓名、学号与选择班级点击进入教学界面,师生同步课件。

1.案例分析環节

教师以中药材--当归的种植、生长、采收、炮制与储存等相关知识设立案例分析题,吸引学生思考,使学生对中药管理的有一定的理解。在案例题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每个案例题下方进行答题,教师同步收到每一位学生的匿名答案,并进行总体的评价,就学生答题情况调整课程节奏,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调整后的课程节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2. 问题设立、回答环节

在案例分析环节结束后,利用雨课堂随堂习题应答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多种题型,限时规定学生答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匿名方式将答案公布作答区,教师对答题情况排名前五的学生进行有奖奖励,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提高学习成绩。

3.分组讨论互助学习环节

分组讨论互助学习环节是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过程,知识得到运用和深化,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学生之间通过所学知识交流自己看法并整合成一份讨论结果发布于雨课堂的讨论区,老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建构主义认为,周围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学习环境下产生的知识碰撞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果展示环节

在此环节老师对各个小组互助学习结果进行评分和总结,并将评分和总结结果通过雨课堂发送给每一位学生,以供学生参考。

5. 课堂效果评价反馈环节

为了评价课堂效果,在此环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13];是否掌握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管理规定等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所需的知识。通过匿名方式将评价内容发送到微信雨课堂评论区,既吸引学生评价,又能展示评价内容真实性。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科学、全面、及时的评价,以引导鼓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

(三)基于建构主义视野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课后拓展巩固

雨课堂具有强大的数据保存功能。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保存习题作答案解析、课堂难点分析、考点总结等资料。学生可以利用此功能随时课后复习,即培养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加强对课程难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雨课堂平台上不时的发布一些习题与思考题,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帮助学生知识拓展和巩固。

五、对建构主义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行奖励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建构主义教育教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最好在“雨课堂”中提出有一套有趣的、量化的评价机制来吸引学生。本研究拟采用“进级式勋章奖励”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设立多个问题、多个等级,规定的时间内让全班同学进行答题,进行等级排名,并且给予等级排名为前10的学生奖励。通过以上,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始终保持一定的热情。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传统教育改革实现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变轨超车的必由之路。建构主义关注的是人的可能性,优势性和个人资源,发挥人类的韧性以及终生不断进步能力[14]。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利用智能手机和“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充分的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罗文斌, 裴娇阳, 郑群明. 基于建构主义和雨课堂的本科课程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及对策探讨——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 39(01): 37-41.

[2]  王欣, 伍冬梅, 秦娜琳, 等. 基于“雨课堂”的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9(51): 172-174.

[3]  刘雁, 宁飞. 基于雨课堂的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J]. 大学教育, 2020(5): 53-55.

[4]  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 3.

[5]  崔双, 宋荣志. 建构主义视野下, 高职院校EGP与ESP相融合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智库时代, 2019(25): 271+273.

[6]  李逸平. 建构主义背景下的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 24(05): 230-232.

[7]  阳莉.建构主义视觉下利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以Photoshop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 16(36): 117-118.

[8]  顾莹.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 2017(23): 34-35.

[9]  李孟军, 杨克巍,赵青松,等.本科教育课程质量建设的新视角---“金课”的开放性要求及闭环运行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 42(3): 18-21.

[10]  沈秋欢.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专业导论课课程设计——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课”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6, 6(01): 34-39.

[11]  MacDonald L, Segarra VA, Solem A. Using an Activity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More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J Microbiol Biol Educ. 2019; 20(3): 20.3.52.

[12]  盛雪茹, 张健, 李娜, 等. 基于雨课堂的植物纤维化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造纸, 2021, 49(01): 42-46.

[13]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5):74-81.

[14]  Neimeyer RA, editor; Mahoney MJ, editor. Constructivism in the psychotherapy.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pringer; 1995.

作者简介:王宇晖,1987-9,男,汉,广西桂林市,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药物研发与转化

桂林医学院 广西桂林 541199

作者:王宇晖 高雅 徐笑天

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论文 篇2:

“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的路径

摘要:探讨如何以实践教学作为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从实践主题筛选、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三个方向详细阐述将.“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这一思政元素深入地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药事管理实务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要在完成专业知识体系建构的同时,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切入点,通过知识传授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资源的挖掘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课程的育人导向,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1 ]。

一、药事管理实务课程以实践教学为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重要意义

药事管理学是由药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是在药事管理学与药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制药类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从而构建的一门理实一体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受众面广,专业性强,具有通识课的部分特征,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基础和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现有的有限研究包括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 2 ]、实现路径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等方向。尚无研究针对药事管理有关课程阐述以学生实践作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主要路径的具体实施策略。

近年来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植入生硬、简单嫁接、说教性强等问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中思政育人内容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受,提高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

二、“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思政元素深入地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的策略

药事管理实务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主要涵盖“爱国情怀与制度自信”、“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个人成长与责任担当”、“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几个维度。课程内容涵盖了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上市后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一系列國家政策规定及法律法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依法依规从业的素养,更应具有良好的法制精神,具备一定的科普意识和能力,向更多受众科普基本的药事法规知识,传递法制观念,为我国的群众用药安全和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下文详细阐述将“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这一思政元素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1.实践主题筛选

适合承载“科普意识与法制精神”这一思政元素的实践主题应具备以下特征:(1)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引起科普对象的共鸣。(2)目前群众认知存在盲区或误区,有进行科普的现实意义。(3)内容精炼,通俗易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对符合以上特征的课程内容主题进行筛选确认,为每一个实践主题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及成效评价方案。下文将以药品广告管理这一实践主题为例进行阐述。

2.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践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思政育人目标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目标为核心,以综合素养目标为延伸的复合目标。药品广告管理这一实践主题的教学目标如下:

(1)专业技能目标:掌握药品广告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能够对违法广告进行甄别。能提炼法规内容,根据受众特点选取内容设计科普内容。

(2)思政育人目标:具备主动进行科普宣传的意识,具有严肃的法制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素养提高目标: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图文整理、信息化技术等综合素养的提高。

3.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课堂教学。由药品违法广告有关案例引出实践主题,进行法规内容概述及案例分析,组织学生针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布置实践任务。

(2)学生实践。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按照要求完成实践任务,上交作品(包括小组任务及个人任务)。教师提供资源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广告法》、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违法药品广告案例、网络素材。学生实践任务的内容、评价标准及成果形式见下表。

(3)成效评价。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由作品评价、单元测验、问卷调研三种方式构成。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由作品评价及问卷调研相结合(图1)。

在作品评价中,实践活动参与率及作品上交率达到100%,作品符合“宣传点正确且有正确法规依据”的达到90%。问卷调研内容及结果见表2。

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实践活动参与率高,主动性好。绝大多数同学有积极的科普意识和法制精神,学生对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明确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思政育人目标。

三、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方向

1.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效果最大化

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合在实践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将使原本的专业育人目标更加完整和丰富,对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将反作用于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学生在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深入认识将大大有利于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和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重构后,原本的课程目标更加准确,体系更加健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完善,重构的课程体系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门课程的专业教育和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2.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体系

对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容易出现评价体系缺失或者评价指标不清,不具备可操作性等问题。应致力于建立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课程思政的实践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改进和升华达到最优效果。

(本文系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构建《药事管理实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成果,系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类重点课题“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SKSZ202021;ZJB1421143)

【参 考 文 献】

[1]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2-155

[2]王欣,倪晓丽,许日祥,施晶.药事管理学课程思政五维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122-123

(责任编辑:姜秀靓)

作者:孙晓阳 刘红煜 贾宁 黄晓峰

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稻育种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Rice Breeding Technology

——Taki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

YANG Xiangbo et al.

(Agronomy courtyard,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101, China)

Key words: Rice breeding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吉林農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以农(特产)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系自成立100年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服务吉林省区域经济为出发点,以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为根本、规模适度、梯队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并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密切协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良性机制。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农学专业学生三大核心专业技能(育种、栽培、植保)培养课程之一,尤其是在吉林省打造“吉林大米品牌”契机下,增加就业的硬实力,需要深入地进行水稻育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1 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应用型农业本科院校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一种教育形式[1];而一般的农业院校都会开设的作物育种学课程,应该是属于研究性大学开设的课程,应用型大学应开设作物育种技术课程[2],包括玉米育种技术、水稻育种技术、大豆育种技术、其他作物育种技术等。水稻育种技术的教学目标[3]是让学生了解水稻育种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认知种质资源、常规繁殖体系、掌握人工变异创造方法、育种程序和方法等能力,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对以往的课程改革文献进行研究,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理论方法研究层面,而针对应用型课程改革进行科学跟踪统计分析、阶段性效果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及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完整水稻生产周期系统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证研究还尚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围绕《水稻育种技术》课程,开展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的探索性、实证性课题研究,为今后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提供方法及数据支撑。

2 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具体实施方法

2.1 组建课改团队 课程团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决定着课程质量的高低。黄俊梅等[4]通过组建多维协作实践教学团队,建立了基于师生共创模式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春景[5]通过结合省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探讨了民办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总结。樊静[6]等探讨了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本项目对行业教师与专业教师进行组队,以行业教师实践能力讲授为主,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为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2 课程定位 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改革对于课程定位的理解尤为重要[7-9]。课程建设团队对标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该课程在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位置。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农学专业学生三大核心专业技能(育种、栽培、植保)培养课程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水稻育种过程中种子准备、浸种、苗田整地、播种、育苗、本田整体、田间区划、插秧、田间调查、杂交、生育期调查、抗性鉴定、产量测量、田间选择、室内拷种、品质测定等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培养学生水稻育种技术实践能力。

2.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课程设计界定为一种计划或方案。它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的计划。王红丽、方红雨、李晓辉、王玉帅[10-13]等在生涯发展指导、课程思政、药事管理学、高校地理实践等课程改革中优化课程设计,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本项目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知识体系重构、学习情景构建、学习任务设计确定授课内容,并予以实施。课程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人及团队能力培养。通过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互动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团队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4 确定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 改革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法,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等功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是否达成、专业能力是否具备,建立基于能力本身考核与评价体系。本课程采取现场技能考核,直接打分,不合格直接下年重修的方式。建立授课教师团队考核、学院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随机抽查考核、行业教师现场复核3级考核机制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5 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 进行科学跟踪统计分析,做好阶段性效果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措施及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反馈、第三方教学效果检查情况统计分析、行业教师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为期2年、2个水稻生产周期系统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证研究,注重效果评价。

3 课程改革实施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3.1 注重现场教学与现场考核 以2019级农学专业(大一新生为课改对象),课改持续2年(2020年春到2021年秋),为水稻作物2个完整的生产季,可对学生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育种环节完全进行现场教学与现场考核,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更强,未来在就业的过程中相对于同类院校学生具有更大的潜在优势。

3.2 采取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项目实施的2年过程中及时调研、分析、反馈,整理信息、数据,综合研判,并科学调整授课方式方法,持续修正。

3.3 采取授课教师团队考核、学院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随机抽查考核、行业教师现场复核3级考核 本项目从建立课改团队;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能力导图入手;以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25人)为课改主体,针对水稻育种的各个阶段进行现场应用型人才培养或线上水稻育种过程认知学习;授课过程中注重收集教与学的反馈,不断修正,同时做好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工作,针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做好数据(教与学反馈)统计分析。教师在此階段任务主要是伴随与陪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业、企业高级技能管理人员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其他院校学生的对比反馈,可直接反映课改成功与否,并可为下一轮课改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继河,于民洋.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2):45-47.

[2]宋冰,付永平.作物育种学各论“拼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才智,2019(35):96-97.

[3]姜龙,陈殿元,于海燕,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7):75-77.

[4]黄俊梅,朱丹.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师生共创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风,2021(07):48-49.

[5]林春景,龙诺春.民办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1,37(03):146-148.

[6]樊静,徐军辉,徐东辉,等.课程教学团队组建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4(03):156-157.

[7]刘涛.基于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3):81-82.

[8]雷艳.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0):51-53.

[9]孙永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思考[J].社科纵横,2013,28(10):166-168.

[10]王红丽.问题解决导向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21(03):27-30.

[11]方红雨,李晓辉,朱军,等.课程思政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3):42-46.

[12]王玉帅,李见春,丁琪,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药事管理学》课程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06):202-203,222.

[13]李玉凤,徐敏,刘红玉.高校地理实践课程线上设计与教学有效性分析[J].高教学刊,2021(10):107-110.

(责编:张宏民)

作者:杨祥波 陈殿元 王晓航

上一篇: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对策探究论文下一篇:精益化管理理念下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