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 篇1: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摘 要]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合理运用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好,则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简要讨论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几条合理化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的建议,旨在发挥谨慎性原则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合理运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十分复杂,这就给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化运用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谨慎性原则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是: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从本质上来讲,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对其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合理的预计和估算,更为确切地说就是要充分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预计,面对可能发生的收益留有余地。基于这种考虑,在谨慎性原则下,要尽可能低地进行资产计价处理,尽可能足额对负债进行计价,对费用进行列支,而对收益来说,则应当尽可能以现实实现为主。总的来说,谨慎性原则是一种保证企业经济基础稳固、有效避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发生意外风险的措施。

谨慎性原则下,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充分估计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尽量减少对可能发生收益的计算,以此来建立保守、谨慎的会计报表,使企业决策者保持谨慎和警惕的态度,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小范围内。

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1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尽可能多的在资产折旧前些年多提折旧,从而促进技术的创新发展,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具体来说,当今社会物价上涨,应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能够让企业提前收回一部分投资,从而减少货币时间价值的损耗。从长远来看,加速折旧法并不会影响企业所交所得税,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加速折旧额要调回,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不会使所得税减少。

2.2 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国家相关规范中指出,企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应当选择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与先进先出法,为了更好地凸显谨慎性原则,传统后进先出法已不适用。采用实际成本的核算方式进行计价存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当市场物价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的方式进行存货计价,使本期成本与当期成本水平相近,利润中的水分得到去除,使利润更加接近实际利润水平。如果不采用谨慎性原则,则为后进先出的计价方式,会导致成本降低,使利润显示虚高,增加了存货价值,这种利润的增长并不稳定。

2.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都有资产虚增的现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则进一步扩大,除了在原有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基础上,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也运用了谨慎性原则,8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让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合理估计出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去除资产及企业利润中的水分,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4 债务重组

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也有着重要的运用,债务重组后,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只能预计重组之后发生的损失和可能发生的支出,不能够预估重组之后可能带来的收益,只有当重组的收益真正实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进行处理。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杜绝了企业可能出现的利用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的不客观、不合理行为。

2.5 投资

任何投资活动都伴随着风险,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做好会计核算至关重要。只有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企业才能获得预期经济利润。因此,投资核算过程中要坚持谨慎性原则,构建合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策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此外,还应根据企业项目状况,总结与归纳具体的投资问题,并通过谨慎性原则分析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以保障投资决策的合理性,降低风险。

2.6 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开发成本是指企业在研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这些支出主要發生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新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首先进入“研发支出”进行归集,研发支出还要设二级明细科目“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要结转到期间费用,资本化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在确认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时,应当将其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企业无形的开发成本也能够计算在产品的价值之内,但基于谨慎性原则,应当将无形产品的开发成本作为成本费用计算,以此来降低收益,提升成本。如果在预估中无形资产不能带来收益,则企业转销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这种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也运用了谨慎性原则。

3 谨慎性原则对会计核算信息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

①会计谨慎性原则能够合理地选择分析信息,针对一些不对称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能够有效避免不对称信息对企业领导者的干扰,使其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②谨慎性原则能够低估企业的收益和利润,我国税收和会计政策相一致,这就会使企业的税收顺延,降低税收压力;③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资产估计保守,通过降低企业的资产基准有效避免了企业决策者的激进性投资行为;④谨慎性原则能够使公司的对外信息更加保守,这在企业的对外合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合作风险。

3.2 消极影响

3.2.1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一般来说,企业都是自行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这就导致会计政策有着可选择性,从而引起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果,致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例如:企业的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利润被高估等。

3.2.2 利润倾向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以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其存货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将本期利润过高的估算,导致其后期的发展不稳定。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利率润操作,例如: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来降低当期利润,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存货价值,后期的销售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后期利润得到反弹。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尽可能低的估计存货可变净值,后期不需要再进行冲回减值准备,从而实现对利润的操纵,且不易被人发现,这种利润的倾向性操作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

3.2.3 主观判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也是一样,其主观臆断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谨慎性原则有着一定的倾向性,如果运用不得当,这种倾向性在保证前期稳健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后期的不稳定;第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时会带有很大的主观臆断性,其运用的合理性以及运用效果与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判断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息息相关,因而,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带来影响;第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相对繁琐,因此,许多企业并不愿意利用谨慎性原则,这不利于谨慎性原则作用的充分发挥。

4 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的建议

4.1 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的运用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对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确认要求以合理、稳健为前提,会计计量不能够对企业的资产、利润等高估,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全面,同时要合理、真实、可靠。

要想实现以上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首先,会计人员应当积极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确保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同时企业要积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让会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环境,加强后续教育,以此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在具体的计量、确认等会计工作中保证专业性。其次,应当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谨慎性原则运用的主观性较大,如果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能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很可能在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产生随意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与企业相关人员勾结,危害企业利益。

4.2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就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例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发展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國家相关调控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这样企业就能定期得到各种商品的实际价格,从而为企业存货、投资等资产计价提供依据,避免盲目运用谨慎性原则。

4.3 披露会计信息

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主观臆断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会计核算所得到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可能失真,同时还不能够验证,这就导致不同的会计判断会得出不同的方法,致使企业的经营发展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当积极全面地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关披露,只要运用了谨慎性原则的、对投资人以及债权人有影响的会计信息都应当进行全面的披露。

4.4 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相适应

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的差异一直是制约企业会计核算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税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尽量考虑企业的利益,以企业利益为基础,让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公平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国税法可以对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适当放宽限制,同时适当允许企业对风险进行估计,这样一来,企业在日常会计合算的过程中就会遵守相关会计规定。在企业税收申报的过程中,在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出现差异时应当以税收法规为主,对纳税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如果企业依照税收法规计算出的税收结果与依照财务制度计算出的税收结果不一致,则应当以税收法规计算为准,并按照税收法规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才能作为企业所应当缴纳的所得税。

5 在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5.1 运用要适度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把握好运用的程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有必要的规范和法律约束。如果谨慎性原则应用不合理或运用过为极端,很可能导致隐匿资产或秘密准备,这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财务报表的具体使用者的利益造成影响。

5.2 企业内部管理者不要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会计核算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一项措施,在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环节中,谨慎性原则并不是万能的,其对于许多企业经济业务方面都有着事后性或滞后性,只能做到风险的防范而不能够完全知道企业的经济业务行为。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只能将其作为风险预防的一种措施以及经济管理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够忽视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5.3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建立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中,且会受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多环节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例如:在企业摊销期限的确定以及各项准备的计提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不同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会计核算结果,这些都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会计核算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外部会计环境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6 结 语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复杂,面对的不可控风险也就越来越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但谨慎性原则也有着双面性,如果运用不合理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使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能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金华.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0).

[2]张晓晖.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31).

[3]徐钱华.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和局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4]刘岩.论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作者:张美玲 王颖驰

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 篇2: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摘 要: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或比较慎重,也就是作了最坏的估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各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利润中水分加大,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体现了谨慎性。

3.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债务重组。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 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对外投资投出非现金资产评估高于其账面价值,不确认收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若为借项,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若为贷项,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企业收到短期投资的股利或利息时,不确认收益,而是到处置时再体现在净损益中。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实例分析

1.案例

假设红星公司2007年2月8日以一台设备对外投资。设备原值1 000 000元,已提折旧250 000元,评估确认价值900 000元,2007年12月1日,红星公司预计该项投资可收回金额为700 000元。2008年4月1日,红星公司因为财务困难,原欠银河公司贷款950 000元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红星公司同意以该项投资清偿债务。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920 000元(假设不考虑税金)。

2.相关会计处理

(1)2007年2月8日,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据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750 000(1 000 000-250 000=75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借:累计折旧 250 000

贷:固定资产1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规定,由于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为50 000(750 000-700 000=5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50 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0 000

(3)2008年4月1日,以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在本例中,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950 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700 000元之间的差额250 000元全部计入“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 950 000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750 000

贷: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收益 250 000

3.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和深入运用,避免了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等粉饰业绩、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全面体现和深入运用,将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加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为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为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对资产计提项目增加了,引进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存面临风险,高估利润无疑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盲目乐观会使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经营的局面。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损失,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实力。

2.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一是具体操作烦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如:计提坏账准备对当期利润起了稳健作用,但对于以后的会计期间也会造成利润反弹的现象;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上市公司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若其需要体现公司业绩时,往往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有的公司在经营不景气时,采用稳健的做法,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其的期望值;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使企业因选择稳健而导致利润虚减。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得税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核算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相关准则的关系

从中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二)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关系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政策范围作出的判断性估计和决策。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适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正确对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度”的问题

实行谨慎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理论上讲,谨慎性会计原则虽然具有较强的倾向性,但恰当地应用它并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丁尚禄,企业会计制度与谨慎性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杜伟堂,陈支农.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EB/OL].中华会计网校,2006-02.

[3]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EB/OL].中国管理传播网,2007-08.

[4] 贾纬璇.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会计研究,2007,(10).

[5] 卢军.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J].财政监督,2008,(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朱从华

谨慎性原则会计论文 篇3:

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摘 要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由于竞争风险的增加,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的态度,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不确定风险的信息,有效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局限性,本文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应用的利与弊,对其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思路。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不确定性 局限性 举措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其解释是:企业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可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须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

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

会计对象涵盖了能用货币表现的全部经济业务,但经济业务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处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经济业务通常以货币计量,但一些经济活动难以进行精确计量从而产生不确定性;另外一些新型经济业务的产生,只能依靠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作出主观判断,并不能肯定是真实确定的,这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不确定性。

2.会计原则、准则带来的不确定性

会计原则、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以及会计实务工作的操作指南。但部分会计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以致会计操作无所适从,如相关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具体准则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导致会计处理上的不确定性。

3.会计人员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

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的影响,不同的会计人员在处理同一项经济业务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其中有会计业务水平的原因,也可能存在管理者的原因。

三、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在固定资产折旧中的应用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在旧准则中不使用、不需用、闲置的固定资产是不提折旧的。跟旧准则相比计提折旧范围扩大了,避免了企业将固定资产改变使用状态,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允许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即考虑资产的有形损耗也考虑无形损耗,在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权利机构批准后,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予以资本化。企业自创的商誉、品牌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在确认无形资产时必须满足成本可以可靠的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两个条件,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證据支持。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在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应用

为了防止高估资产价值,提高会计质量,企业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在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考虑了某些资产的长期性,作出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将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入相关费用,可以防止企业资产虚高;对某些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可转回的规定,可防止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及转回来调节利润。

4.在收入方面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对不同类型的收入规定了相应的确认条件,必须相应的条件全部满足后才能确认收入。新准则中对“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等规定,对收入的确认标准更加谨慎。

5.在或有事项的处理方面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不由企业控制、须通过未来确定事项的发生与否予以证实的事项。新准则规定或有负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予以确认进行信息披露,而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或有资产不予以确认。

6.公允价值的运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我国为了与国际趋同,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但考虑到我国国情,在引入时较为谨慎。在对允许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要求在有证据证明该项交易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下才能采用。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的分析

1.谨慎性原则的有利方面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透明的现象比较严重。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达到治理会计失真,遏制利润操纵的目的,使利润更加真实,达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目的。谨慎性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合理估计经营风险,防止高估资产和收益,避免企业掩盖不利因素,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使得在运用时因为企业的倾向性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使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发生冲突,使相关条款缺乏可操作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源于会计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难以计量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滥用谨慎性原则,如设置秘密准备等操作进行利润操纵。在我国就出现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大幅计提减值准备,为以后年度的盈利打好基础的情况。对于期末存货在资产中占比重比较大的企业,由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以转回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五、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措施

1.加强谨慎性原则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谨慎性原则在“度”的掌握上具有比较大的空间,使这一原则在应用中不同由于企业对谨慎的态度不同,导致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揭示结果不一样,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为了保障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国家应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如在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中,进一步明确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标准;在确定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时,根据企业采取的不同计量方法设置上下限,让企业有了操作依据。

2.将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有机结合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以致在应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时影响到其他会计原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在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该恰当陈述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可能会影响投资人与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

3.缩小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的差异

按照现行的税法与会计规定,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时会使当期利润减少,如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因折旧额较多导致利润减少,但在进行纳税申报时一般要调整成按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额,使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作时在减少利润的同时达不到缓税的目的。缩小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的差异,在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中起到减少企业后顾之忧的作用。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新准则给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性。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带有极大的主管臆断性,会计人员应用这一原则时受自身的的专业水平、職业道德的影响较大。在对不确定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如何力求本着谨慎的原则进行合理地职业判断,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准确、利润更真实,这需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意识。因此会计人员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力。

5.加强监督,加大约束力

为避免企业以谨慎性原则作为利润的调节器,必须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强化内在约束机制。财政部门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督促和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搞好会计内部制度建设。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同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从业人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特点,对企业的内控实施进行指导,优化会计行为,使谨慎性得到合理应用。

六、小结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在我国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企业在会计实务中要认真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发挥其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秦.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1(24).

[2]郑瑞彬.谨慎性原则局限性的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1(7).

[3]蒋姝蕾.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08(9).

[4]张强,王红立,陆兆兵.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11(1).

作者:杨莉

上一篇:教学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组织行为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