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过程之中,高校的教学手段也突显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1:

基于资源库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中药鉴定技术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线上教学;中药鉴定技术;资源库;信息化教学平台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信息化教学平台,应运产生了线上教学,将我们的教育模式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育部要求各院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这对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解决地域带来的限制,打破教育的局限,改变学习的方式,使学习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本文以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2学时)为例,探讨课程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为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入融合,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

1.1线上教学资源

我校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是中药传统技能教学资源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省级资源库建设单位,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实施,具有开展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线上教学的坚实基础。开展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线上所需要的教學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1)自制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授课视频、微视频、教学动画、PPT、教案、章节小结、测试题库、中药鉴别图片、中药鉴定数据库等;

(2)现有名师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

(3)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推荐中药鉴定相关的学习公众号中有许多中药材图片、鉴别要点总结或鉴别视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药材鉴别经验,提高学习中药鉴别的兴趣度。

1.2教学平台选择

目前信息化教学平台较多,且各具优缺点。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依托的专业线上教学平台,具有发布教学资源、学习任务、作业、考试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并且具有统计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但是直播功能不是特别理想。课程团队以方便教学、网络运行良好的原则,选择两个线上教学平台,即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习任务、作业、进行教学考核和答疑,采直播效果较好的直播软件作为直播平台进行答疑。

信息教学平台对线上教学的开展支持力度很大,建有专门的交流群并配备专业的工程师24小时不间断地帮助老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线上教学的开展及平台的使用,发布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的推荐流程及注意事项》《直播软件说明书》《网络教学平台操作手册》《学生下载登录学习通流程》《教师在线教学操作指南》等。

2线上教学设计思路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线下教学多以药材标本及图片作为辅助。本次线上教学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建立线上课程,创造线上学习情境,将教学细化为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实施、课后教学拓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中药鉴定技术示范课线上教学主要采用直播或录播并配合“直播答疑+微互动+学习平台讨论”的模式,在建立完整的线上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获取学习信息一课前教学组织一学生线上自学一线上互动一学习信息反馈一课后学习拓展”的教学流程来完成线上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分组完成任务、微互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课后采用“直播答疑+微互动+学习平台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导,通过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和督导;设置拓展学习板块如每日识药、真伪鉴别等,链接名师教学资源等。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要引入课程思政,如介绍药材质量时可以引入北京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秉持精益求精,追求优质的工匠精神。

3线上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线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课前教学组织、学生线上自学、线上互动、学习信息反馈及课后学习拓展等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又分为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角色,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施。

3.1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学生课前准备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需求的把握,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教师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线上教学课程,将准备好的授课视频、微视频、PPT、教案、章节小结、测试题及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上传。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聊天软件等发布预习任务和要求通知,并在平台上建立意见反馈区、答疑讨论区和课前学生准备情况调查问卷等;根据学生意见反馈和调查问卷的情况,来制定新课的课堂讨论、课堂互动等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根据预习情况完成问卷调查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意见。

3.2课中教学实施

中药鉴定技术线上教学课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分别为:

(1)课前教学组织环节: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聊天软件等发布开课通知,根据授课计划和课程表设置课程学习发布时间,设置签到时间为课前10min,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签到任务。

(2)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讨论式、思考式学习模式。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并进行线上答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PPT、测试题等学习任务;安排组内讨论,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线上互动环节:通过线上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平台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定时通过学习平台发布话题讨论、抢答、小组任务等,促进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思考后以跟帖的形式给出自己的答案。对具有共性或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安排具体的时间线上直播集体辅导。此外,还在平台上开设识药学习板块话题讨论,供学生业余时间识别药用植物或药材鉴别特征。中药鉴定技术线上教学微互动是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以聊天软件为媒介形成的互动学习群。学生通过互动学习群进行线上学习、交流、讨论,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交流中发现知识、在讨论中分享知识;教师通过互动学习群管理教学、答疑解惑。微互动调动了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中药鉴定技术线上教学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直播互动,课程定期开展直播,集中讲解或辅导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习题、测试题的讲解、重难点复习等。

3.3课后教学反馈

在信息教学网络平台或移动APP中,通过“统计”功能统计课程教学数据,对课堂的实时数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成绩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教师或学生助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签到、学习进度、课后作业、章节测试等进行监督反馈,对未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进行私聊,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及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解答学生疑惑。

3.4教学拓展

教学过程中开设教学拓展模块,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教学平台上开展识药学习板块,不定时的发布识药学习内容,将药用植物或中药材照片、视频等材料配以文字说明,介绍药用植物及药材的鉴别要点,学生在空闲时浏览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中药鉴定学习的氛围。链接名师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推送中药鉴定相关的学习公众号,如“国药传承”“原始药终”“中华道地药材”等,公众号中有许多中药材图片、鉴别要点总结或鉴别视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药材鉴别经验,提高学习中药鉴别的兴趣度。

4线上教学评价

4.1线上教学考核

课程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验证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达成度的重要步骤;通过教学评价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鉴定,也检验了教与学的成果。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围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设计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的评估。考试方式由过程性考核(50%)和结果性考核(50%)两部分组成,按比例形成最终成绩。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学习(40%)及技能考核(10%)等方面评定;结果性考核即终结性考核,主要采用试卷的形式实现考核,从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4.2线上教学成绩管理

课程成绩的合格与否,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关系到学生的毕业资格。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成绩是通过考核项目得分与权重统计出来的,并进行公示。成绩的好坏能够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的反馈,有利于督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对成绩的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4.2.1教学平台动态监督

依据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对线上学习过程中的成绩管理进行动态的监督,并进行动态跟踪。通过学生的成绩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并利用聊天软件、学习平台等留言互动的形式,督促成绩相对较低的同学加强学习。

4.2.2提升学生成绩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作为成绩承载的主体,最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状况,应该让学生明确课程考核要求及标准,让学生主动了解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毕业要求等,充分调动学生对成绩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成绩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加强对课程成绩管理的监督,也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思考后及时解决。

结语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线上教学,采用录播+直播的方式,通过“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课前教学组织—学生线上自学—线上互动—学习信息反馈—课后学习拓展”的教学流程完成。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合理引入线上教学资源,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去观察、体会药材的特征;授課过程中恰当地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把传道授业解惑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线上教学的实施,推进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中药性状数据库、中药真伪鉴别教学资源、中药显微鉴别教学资源及中药鉴定微视频资源。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做到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环境智能化,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及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环境,通过相关教学资源的学习,可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学资源建设仍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到学生是否实时在听、在看;如何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每位同学开展个性化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简介:刘想晴(1983— ),男,医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定、资源与化学方向研究。

作者:刘想晴 赵宝林 钱枫 骆莉莉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过程之中,高校的教学手段也突显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了提升高校内部储积的教学、科研及管理资源利用率,需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建设研究,通过建立高校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学生在线学习和资源共享质量的提高,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快的形势之下,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正在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全方位的渗透,这种信息化教学氛围的集成与共享态势,实现了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的统一与管理,为师生交流和知识互通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教学资源 课程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2013年度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支持(项目编号:2013GJZ03)。

目前,知识转化已经成为教育的动态主导因素,在其进行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也融入了信息化建设,由于以往高校各院系教学资源相对分散和固化,有必要借助于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构建科学、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资源体系,这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融合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定位及特征

高校的教学资源中蕴含有大量、丰富的知识信息与资源,在数字化和信息教学背景之下,借助于网络计算机技术中的采集、压缩、解压缩和编码等手段,进行数字化的、系统化的加工与处理,实现网络软件和硬件支撑环境之下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互动,完成高校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课程效果。然而在教与学过程中表现为如下特征:

1.整合数字化。高校教学资源在经过类别化的数据采集、标准化的数字运算等加工处理后,使教学资源的内容更为高效和实用,形式更加易用,使用更为便捷。

2.呈现多元化。由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多领域拓展功能强大,它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集存储、传输、分析于一体,并对教学资源中的文本、视频图像、声音等进行加工和处理,借助于搜索引擎,可以实现各种状态的显示。同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添加或修改课程内容。

3.传输网络化。现代网络技术以虚拟的时空跨越为特点,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实时、同步的传输,这种网络的教学空间为远距离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条件。

4.模式多维度。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将知识与信息进行整合后,使高校教学呈现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协同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交互的思维探究式利于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模式,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学习。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网络信息新时代的数字化学习需求。当前,大多的教学情势已经进入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道”,高校的教学数字化资源也成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和前提,而目前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还较为零散和无系统性,使一些教学资源无法为学生所用,诸如:数字音视频、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系统、数据文件等,这些教学资源必须加以系统化的信息聚合,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式学习的实现。

2.无线终端的移动式学习模式的信息化需求。互联网在网络新技术的推动下,开始支持无线终端和新的移动学习模式,它主要是利用无线手持式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可以开展随心所欲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它可以根据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自我测试,形成实时的、个性化选择的移动式学习模式,因此,高校的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也是学习新革命的需求。

3.新时期教学改革体系的需求。网络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也促使了教育制度体系的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已成为了深化教育的趋势和方向,当前的精品课程以高质量、高水准、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了创新改革的战略重点,网络学习环境也成为了高校进行创新培训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只有经过整合和优化,才能为新形势的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引。

三、信息化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的类型剖析

网络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高校个人主页与专题网站。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个人网站或博客,学生通过查询可以获得高校教师的资源,也有科研项目组创建的专题网站。诸如:教师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科研参考资料等,这样,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就可以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力工具。

2.在线课程教学资源。这是一种基于网络Web之下的网络在线高校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它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进行交互性和共享性学习的,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进行协合式的、自主性的、探究性的学习。

3.专题教学资源网站。这是高校教师对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专题性质的教学网站,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专题教学网站,进行专项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主要包括:专题基本知识、专题资源库、专题学习工具、专题成果评价等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专题教学网站以专题设计为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进行精心设计,达到师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效果。

4.精品课程资源。在国家统一标准规范指导下,精品课程以高质量、高水准为特点,它是一流的示范性课程,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通过新颖的内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特点,追求规定要求和指标之下的课程目标。

5.国内外视频公开课。目前,这种国内外有统一的提供平台,宗旨是提供免费的、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在3G智能手机上可以随时观看公开课页面的内容,很受广大学习者欢迎,一些高校也引进或以置换资源的方式,为学校积累多媒体教学资源,供师生学习和使用。

四、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路径研究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立体整合模式。数字化高校教学资源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是它不是简单的组合,而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用系统的、开放的信息集合方式,将教学课程、信息技术进行立体的结合,并拓展出多维的教学方式,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讨论版等,这样立体、多维的元素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效果。

2.搭建网络数字化学习氛围及环境。在网络信息化的虚拟环境下,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以虚拟为特点,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以虚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推广数字网络化协作模式,提升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的辅助功能。高校图书馆是为了教学服务的环境,它通过与网络数字化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在教学资源的表现方式上有了变化,而且在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内容上有了全新的飞跃,它通过Web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广域的教学资源共享,将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进行有效的衔接。

4.提升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的素养。在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建设也是条件之一,只有将高校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才能推广和应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课程实践。

总之,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高校的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已成为了潮流和趋势,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理念的带动下,适应新时期教学体系改革的需求和知识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利用各种网络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专题学习、高校图书馆辅助学习等方式,实现与高校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进行协同式的、自主式的高效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巧,袁红,熊秋娥.基于云计算的区域高校教学资源共享[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5)

[2]王福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 福建电脑. 2011(02)

[3]李刚健.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架构研究[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1)

[4]丁世敏,封享华,秦宗会. 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系统化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10(09)

[5]周巧玲,谢安邦.对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09)

作者:曹祥瑞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使用效果与对策分析

摘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已取得长足的发展,许多省份建立起了信息化平台,各大高校已引入信息化教学环境于学习资源。但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乐观,该文深入剖析了教育信息化平台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与对策。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对策

1目前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效用情况

当前,教育信息化朝着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统一、社会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统一、社会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使用不够,信息化平台本身不够完善,学生使用频率低等原因,导致目前教育资源信息化并没有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1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层面

存在技术应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整合资源、普及应用、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网络教学模式等问题。大部分信息化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只是简单将各类资料放到互联网,缺乏对知识的研究,对学习者的研究。

1.2 认识层面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要明显滞后,由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看不出短期效益,使得学校在这方面热情不高,投入较少,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校的竞争意识淡薄,校际间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目前,信息化发展在高校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相互之间认识不统一,各个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各自为政,建设缺乏明确目标性,各高校对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建设还停留在项目性的工作层面,没有看到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不利于信息化建设。

1.3 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软件投入

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常常是在见效快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比较大,铺路、建网、购买机器,而不重视软件建设与资源整合,而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过程,等软件建设达到了要求,硬件又遭淘汰,造成了资源浪费。

1.4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机制不健全

由于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自由性,缺乏监督,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策略而导致学习者学习失败,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学习效果很差。而且目前的信息化资源在实施上存在以为只要提供了学习支持,学生一定会去用的误区。

2 解决策略

2.1 系统化发展

在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应用向高级阶段发展演化的进程中, 必须以系统化的观点,深入研究知识结构、学习者心理特征。推进高效能资源共享、共建、学习环境建设各相关要素组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2.2 以信息化平台资源为核心、创新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深化了课程教学改革,以信息化平台资源为核心、创新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平台要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建设和搭配的完善。 实现数字化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 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模块-监督

学习者在进入学习系统的时候,有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对学习的本次登陆作出评价,这个过程涉及到上次登陆时间,本阶段学习时间,本阶段测试情况,系统给出的学习时间与本阶段学习时间的比较。并将最终的分析结果显示给学习者。统计分析模块建立相应的各类学习情况的模型,并根据各类型的学习情况给出结论。

3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给学习者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但是必须认清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深层内涵,研究知识结构、学习规律、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使得信息化平台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洪涛.360度绩效评价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0(2):20-21.

[2]尹睿.以绩效技术为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8):16-20.

[3]焦宝聪,温志华.以绩效指标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5(2):84-86.

[4]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5]欧启忠.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怀颖 唐林海 彭天昊 唐型基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