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2022-04-18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据说,这里曾是一片灌木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人称“拉瓦采”(灌木林)。传说中的一天,晴朗的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在“拉瓦采”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彩虹,形似祥瑞的宝物,“罗布林卡”由此得名。罗布林卡位于拉萨老城区的西面约一公里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篇1:

东北地区革命绘画艺术的先驱者

摘 要:文章以东北地区的绘画艺术为切入点,探讨东北地区现代艺术最早是由俄国人开辟的,但是,随后到来的革命党人一方面进行革命活动,一方面开创美术学校与美术活动,推动着东北地区的革命的发展,同时推动着东北地区美术的进步。韩乐然与金剑啸即是代表,他们以绘画为工具进行革命活动,对东北地区的革命活动与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地区;革命艺术;韩乐然;金剑啸

若论及东北艺术的现代之路,我们必不可少要讨论的是苏俄绘画对中国的影响,但是苏俄的艺术活动主要在哈尔滨,并且对东北地区的整体影响并不是十分之大。东北地区在美术史上真正产生较大意义的必定要从东北地区的革命艺术家谈起,他们一方面从事绘画创作,另一方面以此为外衣开展党务活动,他们的到来对东北的绘画以及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这为中国与俄国建立了一条联系的路线。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一批俄国旧贵族开始逃到哈尔滨,其中有一批画家。他们在哈尔滨从事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事业,比较有名的就是1920年基奇金在哈尔滨开办的荷花艺术学校,这个学校开始了油画以及雕塑课程。韩景生、高莽等人就是俄国画家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不仅如此,这些艺术家开始就中国的山川进行创作,而且还承办各类展览。此时商业油画也十分繁荣,艺术商店里有着各类油画临摹、创作等作品出售。在《黑龙江省志·文学艺术志》上就记载了当时商业油画繁荣的局面:“当时哈尔滨不仅有各个教堂等宗教建筑中的圣像和壁画,还有铁路俱乐部、秋林公司陈列的油画,其中包括列宾的学生复制、经列宾修改过的《苏丹酋长致查布罗什人书》,复制的列维坦的风景画,当地一家较大的古董、艺术品商店也主要经营油画,这对油画艺术在哈尔滨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19世纪末开始全盘移植的俄式教育体制……俄国文化成为这一时期哈尔滨地区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色调。”然而随着中国革命的爆发,一大批革命者来到东北,改变了苏俄艺术在东北流行的局面,推动着东北革命、艺术的发展。

最早来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的画家是韩乐然(图1)。韩乐然是朝鲜族人,他于1920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上海美专是以教授西洋绘画为主的私立艺术学校,他在此打好了扎实的艺术基础。在读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身份的转换使得韩乐然有着不一样的境遇。1924年1月韩乐然毕业,毕业后他受组织的派遣,前往奉天(今沈阳)从事党务工作,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他以基督教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奉天。刚来奉天的他就以绘画闻名了,他在1924年6月举办了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盛京时报》上报道了这次展览,内容如下:“韩君乐然,吉林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绩优尚,所作油画、水彩画均极精妙,超逸美术界,夙推崇之。此次韩君来奉,会有同好者怂恿,韩君开一绘画展览会,而韩君谦抑未之允许,现又有青年会暨学界人士多人劝韩举行展览不第,藉以提倡美术观念,且为贫儿学校略筹学款,作为韩君之义助,韩氏乃即慨允,已定于阳历七月六日晨七时至九时间,在大南门里第四小学开会展览,入场券两角,即作助学之用,素仰韩君艺术者,必定踊跃往观也。”

至此,他为自己创办美术学校奠定了基础。1924年7月,他创办了奉天美术研究院,8月份该研究院改成了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申报》曾于1924年8月18日报道该事宜,因此该校成立时间应该不会晚于8月18日。该学校是奉天第一所专业性质的现代美术学校,开启了整个东北地区美术教育的新风尚。为能更好地建设该校,韩乐然请来了他在上海美专时期的同学许闻天、李孟书、王平陵等人进行教授,主要内容是素描、水彩、油画等,除创作外,还教授学生技法理论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方面,该校注重写生,经常组织学生前往各地,回来后举行展览以扩大自身影响力。

韩乐然来到奉天之后,奉天的美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将党务活动与绘画结合,一方面绘画,一方面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艺术起到宣传作用,奉天美专的老师们开办了《大亚画报》杂志,通过各类题材的绘画,让中国人站起来反抗侵略。他的教学思想受到蔡元培影响,强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且他十分强调写生,经常组织学生在奉天的各地写生,回来后办展览,透过这种方式,使得奉天人民对艺术有着全新的认识。

韩乐然在奉天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盛京时报》多次报道他以及学校的事迹。然而奉天美专成立了一年多后由于韩乐然的离去而衰落。韩乐然在1925年8月離开了奉天,前往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在1929年,他远赴法国学习绘画但是韩乐然并没有留恋于法国的生活,他于1937年回到了祖国。在那段烽火的岁月中,他在艰苦的西部从事着艺术创作,表现祖国西北的风俗民情,如图2《哈萨克妇女捣米》。不仅如此,他还进行了考古工作,用水彩与油画绘制出来了一幅不一样的西北,他将油画与石窟壁画的风格相结合,以独特的形式开启了独特的民族油画风格。

金剑啸,原名金承载,又名梦尘,笔名巴来、健硕,满族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一名画家。1926年他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学习,1928年他毅然放弃了学医之路,来到上海学习绘画。1931年8月受上级指示,他来到哈尔滨准备开展革命文艺工作。其中,在金剑啸带领下创办的“维纳斯画会”对东北地区的油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2年的夏季,松花江流域爆发洪水,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更为严重的是,灾区物资短缺,传染病爆发,让灾区的灾民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状况,当时的地方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赈灾工作。当时的《哈尔滨五日画报》在1932年11月20日的版面就专门报道了“维纳斯赈灾画展”这一活动,倡导文艺界的人民以艺筹的形式筹集善款以换取物资和医药用品来救助灾区的民众。紧接着,1932年的11月,在哈尔滨的汇北铁路中学和哈尔滨大白楼银行团汇兑事务所旧址后面的二楼由金剑啸发起的赈灾画展在这两个地点开幕展出。在众多作品中,有高誉民的作品,也展出了金剑啸的油画作品。金剑啸的儿子金伦曾在《我的父亲金剑啸》一文中这样评价这次展览:“1932年松花江发大洪水灾,我们以‘维纳斯画会’的名义,举办了一次赈灾画展。父亲的许多作品参加了展出,如《地下火焰》《五一的日子》《从地下来》等。据当时见过这些作品的前辈讲,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很高的水平。”而今再次欣赏金剑啸的作品,可以说,他的作品是其革命思想、民族气节以及时代精神的一种投射,他将这些革命理想和艺术创作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风貌和民族气节的艺术作品,给当时的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而今看来,这些作品铭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堪称革命时期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先锋和拓荒者。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时期,韩乐然和金剑啸都有着双重的身份,他们一方面是艺术家,一方面他们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他们共同以绘画作为宣传手段,成为了东北地区革命艺术的先驱。

参考文献:

[1]张连俊主编,黑龙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文学艺术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于冠超.东省特别行政区的美术学校(1929-1933)[J].美术,2015(8).

[3]沈广杰.韩乐然创办奉天美专[J].党史纵横,2012(5).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作者:姚相君

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篇2:

罗布林卡的壁画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据说,这里曾是一片灌木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人称“拉瓦采”(灌木林)。

传说中的一天,晴朗的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在“拉瓦采”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彩虹,形似祥瑞的宝物,“罗布林卡”由此得名。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老城区的西面约一公里处。东朝布达拉宫、大昭寺,西背哲蚌寺,北望色拉寺,南临拉萨吉曲河。据史料记载,五世达赖喇嘛因此处有一眼能治百病的清泉,而时常驻足此地。七世达赖喇嘛更是每到夏天便在泉边搭上帐篷,在泉中沐浴,久而久之不但医好了他的皮肤病,而且变的身强体健。由于七世达赖喇嘛偏爱此处,1751年清朝驻藏大臣便出资修建了罗布林卡内最早的一座建筑“乌尧颇章”即凉亭宫,供其沐浴后小憩。此后,历代达赖喇嘛便与这片灌木林结下不解之缘。

18世纪至20世纪中叶,罗布林卡历经数次扩建,先后建成了格桑颇章、准增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夏殿拉康等建筑,逐步形成了今天占地约40公顷的西藏大型宫廷式的园林。从七世达赖喇嘛开始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罗布林卡殿堂林立,树木葱郁,建筑错落有致,是一座集园林建筑、宫殿建筑、高原动植物、民俗文物于一体的多学科、多门类的博物馆,内中展示了西藏独有的历史、人文、自然等风貌,尤其是各殿堂的壁画,堪称18—20世纪西藏壁画之精华,集中体现了西藏绘画艺术画派中“卫赤”的特征。“卫赤”是以拉萨为主的西藏中部地区绘画风格,这种风格是在15世纪门唐画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技艺,其特点是注重景物的描绘,线条工整流畅,色调变化丰富、活泼鲜亮,画风严谨细腻,是藏族绘画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西藏的绘画艺术可追溯到史前,寺院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应与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同步。与西藏的寺院壁画一样,罗布林卡壁画的用色,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有时配以白和绿,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这几种颜料,大多是采用世界屋脊丰富的矿物、植物颜料,如用朱砂配成红色,用硫磺和砒霜合成黄色,用一种蓝色的植物提炼绿色和蓝色,用一种叫做“嘎日”的白质矿物制成白色。壁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也都非常严谨,都要经过壁面处理、举行宗教仪式、起草、落稿、着色、晕染、描金眼、沥粉堆金、勾线、开眉眼、压磨金线、罩光和开光等步骤和方法。

罗布林卡的壁画与大多数藏传佛教寺庙一样分为宗教和非宗教两种题材。其一为宗教题材。如达旦明久颇章、金色颇章大殿及经堂内绘有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事迹的故事,以及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和高僧的传记,以烘托宗教气氛;各殿堂的密宗室、护法神殿里绘有显、密二宗崇仰的无量寿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尊圣佛母、各色度母、空行母、四大天王、吉祥天母、贡布恰楚(六臂护法神)、十六罗汉等诸佛肖像图;辨经室内描绘辨经、跳神、弘传佛法等宗教活动场面图;措吉颇章四周的墙壁描绘西藏各大寺庙的修建过程,如大昭寺、布达拉宫、桑耶寺、扎什伦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等宗教建筑图;回廊墙壁上的六道轮回图、十相自在图、须弥山、回纹图、宇宙形成图等一些旨在阐释佛教经义的壁画。其二为非宗教题材。主要是节日庆典、赛马射箭、商业以及人类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内容的世俗风情图;四周廊壁上的莲花、仙桃、菩提树、八吉祥、七珍宝、四瑞和睦图、六长寿图、福禄寿禧图、八仙过海、蒙人伏虎、财神牵象等含有祝福象征意义的花卉、植物及其它图案。

罗布林卡更有许多鲜为人知、令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壁画,其绘画艺术之成熟,工艺之精湛,用料之考究无以伦比,其中乌尧颇章和达旦明久颇章的壁画更是独具特色。

乌尧颇章是罗布林卡最早的一座宫殿,其中,一间房子的墙壁上有一幅拉萨全景图,图中湛蓝的天空,吉祥的彩云,雄伟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大昭寺,人群拥挤的八廓街,碧玉般的“玉妥桑巴”(琉璃桥)下面,涓涓河水自东向西流过,“白米”堆放似的哲蚌寺,金碧辉煌的色拉寺,树木葱郁的罗布林卡,还有小昭寺、楚布寺......,东边不远处便是被松林环绕的热振寺,蜿蜒盘旋的山路引向庄严肃穆的直贡寺、甘丹寺。祥云缭绕的群山把圣地拉萨包得严严实实,让人留连忘返。这幅壁画是以宗教建筑为题材,拉萨及周边的佛教寺庙为线索的拉萨全景图。从壁画的局部,不难看出此画与建筑并非同一时期,画中罗布林卡的金色颇章正在修葺当中,两只白象正用鼻子卷着椽子木,工匠们正忙得不亦乐乎。由此可以推断此画应为1922—1926年之间所绘。其画面自然流畅、笔画超凡脱俗、远的山、近的景,无不给人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乌尧颇章内的一幅鲜为人知的密宗修行图,给罗布林卡凭添了一层神秘的幕纱。据说这与拉萨龙王潭湖心岛龙王庙内的壁画极其相似,画中的修行者做着各种非常有规律的姿势,动作极其连贯,时而伸手,时而盘腿曲腰。像这样具体、细致地描述密宗修行方法的题材,在西藏绘画中十分罕见。对于西藏密宗修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西藏壁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达旦明久颇章内一组精美绝伦的连环画,再现了西藏的整个历史。据史料记载,这种以历史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就绘制了一套体现西藏历史的唐卡(现仍保存在西藏博物馆和布达拉宫),此后便出现了更多的以历史为题材的绘画艺术。罗布林卡的这组壁画,绘制于1954年,自西壁至东壁从藏族的起源开始,描绘了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代藏王、第一座宫殿、第一座寺庙、第一批佛教僧人、历代吐蕃赞普传记、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进藏、达赖喇嘛的传记以及以寺庙发展为主线的藏传佛教兴衰发展史、元明清以来中央对西藏地方采取的多封众建制度、顺治皇帝为五世达赖喇嘛颁布金册金印,直至和平解放后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十世班禅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5年2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十四世达赖喇嘛、十世班禅,并共庆藏历新年的情景。总共301幅画面以连环画形式追溯了西藏的主要历史事件,每一幅下面都注有详细的藏文说明,达到了史书的效果,是迄今为止以西藏历史为题材的最完整的壁画,更是西藏历史的见证。

此外,达旦明久颇章密宗室的一幅“释迦牟尼讲经”图,更是让世人惊叹不已。这幅壁画是西藏著名的画家安多强巴大师绘制的。他是20世纪西藏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是在传统绘画艺术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美术绘画技艺。这种绘画崇尚自然的写实风气,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贴近自然的特征,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突破了西藏传统《绘画度量经》的束缚,开辟了西藏绘画的新纪元。

此图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鹿野苑讲经场面,画面气势宏伟、色彩富丽而不失沉稳,画中人物衣着简约轻柔,均袒右臂,枝繁叶茂的热带植物,大大小小的沼泽,透露出浓郁的热带气息。佛祖释迦牟尼跏趺于一棵伞状的菩提树下,双手结说法印,衣纹流畅飘逸、体态优美,面带微笑、气质高雅,惟妙惟肖,完美至极。在他身旁的僧人也都身着黄色的袈裟,各自在树下手捧经文和法器,神情姿态各异。前来倾听的善男信女神情专注,显得十分虔诚。笔者曾仔细数过,在这约8平方米的壁面上有近60个大大小小的人物,但却主次分明,由近及远,不显拥挤 。突出体现了安多强巴大师精湛的绘画技艺,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位现代西藏绘画大师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所有见过此幅画的人,无不为之赞叹。

罗布林卡内年代最久的壁画虽然不过200余年,但却荟萃了自18世纪以来西藏众多名家作品之精华。除将图案绘制于墙壁上,还在殿堂的梁、柱、甚至在所有藏柜、藏桌之上绘有佛传、八大药师佛、清朝婴戏图、奇花异草、灵禽益兽等图案,可谓一处壁画王国。

作者:普 赤

宗教建筑绘画艺术论文 篇3:

智者雅罗斯拉夫与基辅罗斯文化的繁荣

摘要:基辅罗斯在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进入了发展的极盛时期,更迎来了文化的繁荣时代。随着“罗斯受洗”后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和教会制度在罗斯大地上的最终确立,教会文学和编年史等文学形式逐渐萌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宗教相联系的建筑和绘画艺术也达到了发展的新高峰。

关键词:基辅罗斯;智者雅罗斯拉夫;文化

公元9世纪中叶,瓦良格人留里克“受邀”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留里克王朝。882年,第二任王公奥列格攻占基辅并定都于此,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基辅罗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数位基辅大公的苦心经营,这个新兴的罗斯国家迅速积聚实力,最终在雅罗斯拉夫(1019~1054年在位)的统治下进入了发展的极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均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这一时期,罗斯在文化领域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988年,雅罗斯拉夫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大公白拜占庭接受基督教(正教)为基辅罗斯国教,史称“罗斯受洗”。之后,基督教的传人对当地文化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由于推广宗教的需要,罗斯的文字和书面文化迅速发展,文学活动开始活跃,知识的传播带动了教育的兴起,而教堂的兴建促使一批批拜占庭的建筑师和T匠来到罗斯,带来了拜占庭的建筑工艺和风格,促进了罗斯建筑艺术的发展。如果说弗拉基米尔统治时期奠定了接受基督教后罗斯文化的发展基调,那么雅罗斯拉夫则造就了罗斯文化的兴盛时代,正是由于治国英明以及自身卓越的文化造诣,这位君主获得了智者雅罗斯拉夫的美誉。

一、雅罗斯拉夫统治下的基辅罗斯

雅罗斯拉夫为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第一位妻子罗格涅达所生,是其父的第四子。弗拉基米尔一生多妻多子,仅儿子就有16个之多。为维持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大公之子白幼年时期就被安置到罗斯各主要地区担任王公,管理当地事务并向大公纳贡。据编年史记载,雅罗斯拉夫约在989年被送往罗斯托夫,直至长兄维舍斯拉夫去世后,接替其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诺夫哥罗德当时在罗斯的重要性与首都基辅不相上下,正是在这里雅罗斯拉夫逐渐积累下了雄厚的政治资本。1015年7月15日,弗拉基米尔大公去世,留下了16个儿子中依然在世的12人,雅罗斯拉夫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诸子争夺基辅王位的争斗。他在击败自己的兄弟斯维亚托波尔克和波兰雇佣军后,终于在1019年夺得了基辅大公的宝座。

雅罗斯拉夫在位期间基本继承了父亲的治国方略,对内推行国家建设,对外收复失地、拓展疆土,不仅从波兰人手中夺回切尔文诸城,还在波罗的海沿岸先后征服了楚德人、亚特维亚格人,征讨立陶宛。1036年,雅罗斯拉夫在基辅城下大败佩切涅格人,彻底击溃了这支常年侵袭罗斯的游牧部落。雅罗斯拉夫治下的基辅罗斯为了欧洲最大的国家,其疆域东起卡马河,西至德涅斯特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11世纪中叶时,人口约400万人。(李英男2002∶224)

雅罗斯拉夫治国策略中颇为后人称道的是他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基辅罗斯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与欧洲许多国家建立起联系,这也为雅罗斯拉夫带来了“欧洲岳父”的称号。他本人于1019年迎娶瑞典公主茵吉格尔达为妻,共育有六子三女:长女叶丽扎维塔嫁与挪威首位国王哈拉尔德一世;次女安娜成为法国国王亨利一世的王后,并在国王去世后成为其子腓力一世的摄政;小女儿阿娜斯塔西亚则嫁给了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一世;儿子们也分别迎娶了拜占庭、波兰和日耳曼的公主。如此众多的联姻关系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雅罗斯拉夫当时在欧洲的声望和罗斯国家的兴盛。

雅罗斯拉夫时期的内政外交将基辅罗斯带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保卫罗斯疆土为目的的军事行动驱逐了侵扰罗斯的异族,从客观上为国内的文化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联娴外交则使罗斯进一步融人欧洲基督教世界,使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以“罗斯受洗”为契机兴起的基辅罗斯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二、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繁荣的基辅罗斯文化

(一)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和教会制度的确立

罗斯接受基督教是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也是文化史中的重要环节。然而,988年的“罗斯受洗”只是废除多神教、确立基督教统治宗教地位的国家行为,罗斯人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洗礼,与真正意义上信仰这一宗教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继续传播和推广基督教依然是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的重要内容。

修建教堂是推广基督教的重要方式。11世纪时,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在罗斯各地纷纷建立,仅基辅一地就有教堂上百座。(姚海1992:11)雅罗斯拉夫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基辅城内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同名教堂,随后在诺夫哥罗德和波洛茨克也建起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与此同时,罗斯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修道院,如基辅的圣乔治和圣伊琳娜修道院,分别以其庇护者雅罗斯拉夫及妻子的教名命名。这种罗斯早期的修道院复制了典型的拜占庭修道院的模式,即以出资建造人的名字命名,由其提供资金及其他帮助,修道院则为出资人的宗族提供服务并被用作其家族墓地。而始建于1054年的著名的基辅洞窟修道院则是这一时期修道院中的一个特例。起初,这里只是普通修士用于苦修的若干个洞窟,但随着虔诚的信徒们不断加入,洞窟的数量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正式的修道院,并以对基督教苦修精神的执着追寻而闻名于世。

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督教发展的另一表现是罗斯教会制度的确立。罗斯白拜占庭接受基督教后,其宗教事务一直处于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管辖之下。1031年,基辅都主教区建立。希腊人菲奥佩姆普特被君士坦丁堡牧首任命为第一任基辅都主教。对拜占庭而言,促使罗斯接受基督教,除将“野蛮的”罗斯纳入到基督教的文明世界中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即通过对教会的掌控,使其“成为推行法律的载体和进行教化的工具”,从而使罗斯“在政治上臣服于己”。雅罗斯拉夫觉察到了这一对国家政治独立性的威胁,对一切企图将罗斯教会变为拜占庭干涉工具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抵制。1043年,罗斯军队南下出征君士坦丁堡。对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起因和目的,各种史书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罗斯向拜占庭表明白身独立地位的一种方式。1051年,雅罗斯拉夫在未经君士坦丁堡牧首许可的情况下任命罗斯人伊拉里昂为基辅都主教,使其成为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罗斯人。这也是罗斯统治者谋求教会独立白主的首次尝试。教会制度在罗斯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基督教在罗斯的传播,也极大地提高了罗斯在当时欧洲世界中的国际地位。

(二)文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基督教传人之前,人类早期的文学形式——民间口头文学已经在罗斯出现,主要包括诗歌、传说、谜语、壮士歌等。随着基督教在罗斯的传播,大量希腊文书籍由拜占庭传人罗斯,并被翻译成斯拉夫语,其中大部分是福音书、圣诗集、教会赞歌、布道集等宗教书籍,同时也有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学、艺术、哲学书籍。这些书籍丰富了罗斯的文学体裁,教会文学开始发展起来。

雅罗斯拉夫时代最伟大的教会文学作品是第一位罗斯裔基辅都主教伊拉里昂所著的《法与神赐说》。该书写于11世纪30至40年代,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政论作品之一。书中针对拜占庭对东欧文化和政治领导权的觊觎,提出所有基督教民族不论受洗时间早晚一律平等的思想,并用充满爱国主义的笔吻赞美了罗斯及其施洗者弗拉基米尔大公。

另一种文学体裁——编年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在整个中世纪,编年史在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文学杰作或历史思想的杰作”,还“广泛地体现了当时的概念和认识,反应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泽齐娜1999∶24)至于罗斯的第一部编年史是何时诞生的,史学界对此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编年史的出现和发展与基督教在罗斯的传播密切相关。按照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罗斯编年史在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正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教会和修道院的发展,编纂编年史的工作逐渐展开,为后世编年史的发展、尤其是12世纪编年史中的杰作——《往年纪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传人罗斯,不仅促进了文字和书面文化的快速传播和发展,也拉开了教育发展的序幕。据编年史记载,在接受基督教后不久,弗拉基米尔大公便下令对贵族子弟进行文字教育。在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罗斯出现了第一批学校。大公本人便在诺夫哥罗德为贵族和神职人员子弟开办了一所能够容纳300人的学校,主要课程为书写、算术、阅读、基督教教义以及希腊和拉丁语。教会和修道院开办的学校也发展起来,负责培养抄书人、翻译及神职人员等国家和教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员。

教育的发展令书籍在当时备受推崇。雅罗斯拉夫本人便酷爱读书,学识渊博。《往年记事》中就有关于他“日夜读书,收藏、抄录、翻译书籍”的描写。此外,他还组织了专门的书籍抄录和翻译工作,将大量拜占庭的宗教、世俗书籍、历史文献和使徒传记由希腊语译成斯拉夫语。教堂和修道院是这一时期书籍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教会中有专人负责手抄书籍的生产,如在基辅洞窟修道院早期的规章制度中就出现了有关抄录书籍、扩充藏书的条款。藏书室的m现标志着罗斯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白雅罗斯拉夫在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立了罗斯第一个藏书室之后,类似的藏书室也开始在其他教堂和修道院逐步建立起来。

(三)建筑与绘画艺术发展的新高峰

在基督教传人之前,罗斯的建筑无论是多神教的神庙、祭坛亦或民居,基本都是木结构建筑。“罗斯受洗”后,宗教成为建筑艺术发展的推动因素,人们开始仿照拜占庭风格修建十字架网顶式的砖石结构教堂。10世纪末由希腊建筑师在基辅修建的什一税教堂是罗斯的第一座砖石建筑。砖石结构取代木结构是罗斯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得古老的教堂虽历经战乱仍得以存留至今。

砖石结构的建筑方法在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位雄才伟略的大公决心将基辅建成能够与君士坦丁堡媲美的城市,因而在基辅大兴土木,增建新城。扩建后的基辅城占地约80公顷,是老城面积的数倍。同时,他还仿照君士坦丁堡在城外建起了高大的石砌城墙,用于城市防卫,并将通向城市的主城门命名为“金门”(与君士坦丁堡的城门同名)。

基辅新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这座建于1037~1054年间的教堂由拜占庭和罗斯的建筑师及工匠共同完成,在建筑风格上几乎完全模仿了君士坦丁堡的同名教堂。教堂为十字形结构,包括一个中心主厅和四个副厅,内部为阶梯式格局,选用大理石和水磨石装修,顶端是13个葱头网顶。雅罗斯拉夫时代的基辅城被林立的教堂圆顶装饰得金光灿灿,丝毫不逊色于中世纪欧洲的其他城市。同时代的不来梅编年史作家亚当就曾称赞其为“东方的饰物、君士坦丁堡的匹敌”。(姚海1992∶11)

基督教的传人不仅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也将一些与宗教建筑相关的绘画门类带到了罗斯,主要包括用于教堂内部装饰的圣像画、马赛克镶嵌画和彩色壁画等,丰富了罗斯的绘画种类和内容。最初,罗斯教堂内的绘画装饰多出自拜占庭工匠之手,因而在画面布局、描绘手法和人物形态上与拜占庭的教堂绘画并无二致。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保存了11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大的马赛克镶嵌画和彩色壁画群,其中镶嵌画部分位于举行礼拜仪式的祭坛和中心圆顶处,其余部分则用壁画装饰。教堂内最著名的镶嵌画是位于中心祭坛半圆形壁龛中的祈祷圣母像和中央圆顶上的耶稣胸像。这些圣像均面容肃穆,表情庄严,充分继承了拜占庭纪念性绘画所具有的严谨、庄重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教会和国家权力不可动摇的思想。除宗教题材外,教堂绘画中还融人了世俗生活的元素。在索菲亚教堂留存至今的彩色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公狩猎、追逐野兽的图景,同时还绘有骑兵、弓箭手、侍臣、乐师、流浪艺人和各种奇珍异兽。此外,在教堂的一面墙壁上另绘有雅罗斯拉夫大公及其家人的群像,被认为亦是对君士坦丁堡同名教堂中拜占庭皇帝及其家人壁画的一种模仿。

基辅罗斯在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盛极一时。伴随着基督教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和教会制度的最终建立,罗斯在文学、教育、建筑和绘画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瑰宝,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树立了根基。遗憾的是,1054年雅罗斯拉夫大公去世后,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国家体制的弊病再次凸显——为争夺权利和领地,罗斯各地王公内讧不断,基辅大公王位衰落,雅罗斯拉夫的子孙中再也无人能够将国家恢复至其在位时的状态。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最终解体。曾经繁荣一时的基辅罗斯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仅存些许遗迹供后人窥探彼时的胜景。

作者:劳华夏

上一篇:美术专业平面设计论文下一篇:建造工程计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