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医院管理论文

2022-04-21

医疗安全医院管理论文 篇1:

构建医疗安全体系的医院管理

[摘要]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的管理程序为手段,重点为医疗纠纷易发人群、明确规范要求的医患沟通、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规范化诊疗以及职能部门的合理监管,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要内容,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构建医院医疗安全体系。

关键词:医院管理 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第一要素,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具体表现。在现有医院运行模式下,医院新面临的事实是医患关系越来越趋于紧张,医疗纠纷上升速度较快。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资料显示,自1996年到1999年,在3年多的时间里医疗投诉的增长幅度接近10倍[1]。上海市卫生局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以11%的速度递增[2]。因此,构建医院医疗安全体系就成为了医院管理战略目标,也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在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关系[3],后者包括双方由于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的等各种因素影响。反而一般由于医方在医疗中的主导性和掌握医学知识与信息的拥有量来讲,医疗纠纷中医方因素是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立了医疗安全工作网络,从而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1 实行重点病例分类管理

我院根据医院近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上海市金山区卫生监督所《突发性医疗纠纷的特点及易发人群》[4]的研究,将医疗纠纷易发的病例群明确分为6种重点病例:1、危重病人2、长期待诊3、严重并发症4、医疗意外5、长期住院6、特殊病情。

当住院病人分类明确后,为保证其重点管理,医院制定了《重点病例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科室和医疗质量职能部门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如病人属于上述6种病例者,科室应填写《重点病例报告单》报送医疗质量职能部门,同时科室启动重点病例管理机制,包括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尽可能详尽告知病情、治疗方案、转归和拟需费用情况;明确科室主任为该病人责任人;按规定进行三级查房、进行病例的讨论、会诊和执行治疗措施,明确了病历书写要求,全面提高病历质量。医疗质量职能部门在接到科室《重点病历报告单》后,分工该科室医疗干事立即到病区病床了解相关情况,重点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病人情况如何;二是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三是拟采取措施落实情况。

这样就形成了对重点病例的全覆盖是全过程的管理,在沟通、病情处理和医疗文书书写均得到全面加强,从而降低医疗安全风险。我们自2005年4月实施以来,至2006年12月共上报管理了416例,其中仅很少一部分发生医疗纠纷。同期医院接待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也较往年有明显的下降。

2 统一的、规范性的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疗纠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卫生界已取得广泛共识。因此建立良好通畅的医患沟通渠道是提高医疗安全极为重要的手段,我院在医患沟通的方式内容和人员职责落实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

2.1 《病情告知书》的实施:根据医患沟通的需要医院制定了《病情告知制度》和统一制定了住院病人的《病情告知书》,在病历中与病人《知情同意书》和《授权委托书》并列。其中明确必须告知的内容包括:病人目前病情、目前诊断或可能诊断、需进一步进行的辅助检查,拟采取的治疗方案、病情可能转归方向等。要求床位医师在一般病人入院72小时内、急危重病人在入院即时完成告知内容,并要求病人或授权的被委托人签字确认,以最大限度地让病人或被委托人全面了解病人住院情况及病情转归,使之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保持在合理的范畴。

为了保证医患有效的沟通,《病情告知制度》还明确规定,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或/和诊断更换时或/和治疗方案改变时,床位医生应根据当时情况再次与病人或被委托人告知沟通,并再次签署《病情告知书》。从而使医患沟通做到动态、即时,使病人或被委托人真正了解病情情况并取得他们的配合理解,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隐患。

2.2 《医师接待制度》的实施:在实施《病情告知书》的同时,医院还实行了《医师接待制度》。要求每住院病区,每日下午安排一名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接待病区病人或家属的询问。负责接待的医师必须标识明确,接待的情况和内容必须有书面的《医师接待情况记录本》,对能解答的问题当场解答,如当场不能解答的则接待医师负责告知床位医师在次日查房时予以解答,所有解答必须记录在《医师接待情况记录本》。

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真正将医患沟通做到责任明确、内容确切、动态管理、人员到位,从而使医患沟通真正做到位,使患方对病情和转归了然于胸,医师掌握患方的理解程度和期望要求。

3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规范化诊治

医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经验科学。因为多种因素,可能使同种疾病的病例在不同的医师有不同的诊疗方式,从而使病人的体验和结果感受有明显的差异。如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当病人的体验和结果感受差异过大时则易产生医疗纠纷。同时还有医师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诊疗不规范,使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大上升。

而临床路径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平台。鉴于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每个临床专业住院数是排位在前五位的病种,从而涵盖了我院住院病例的80%,依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再参照相关权威材料,制定出《医院临床路径手册》,对每个单病种又做了《临床路径完成表》。其中《临床路径完成表》明确了以时间为单位的规范诊治要求和科目,具体到需进行的辅助检查和必要时的复查、治疗方案的明确和具体药物或治疗手段的应用、治疗的疗程等以及发生变化时需采取的对策等。《临床路径完成表》要求放在病历的首页,使床位医生知道病人的每个住院及应进行的检查和治疗。病人每个住院日的诊疗科目完成后,床位医师要在《临床路径完成表》中标识,从而避免遗漏,最终使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得到统一规范的诊治,其结果容易控制,医疗安全得到提高。

4 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前移和事前介入

职能部门承担着医院内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在医院医疗安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院改变以往职能部门的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即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前移至临床一线,现场督查医疗质量并即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使其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我院制定了《医疗质量长效常态管理机制》,明确医疗干事的责任包干和责任追究,细化了其需在临床科室检查科目及要求标准,对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及时发放《医疗质量整改通知书》,并明确重点检查的项目为疑难危重病历、输血病例、手术病例等。同时建立职能部门巡查制度,每日在临床科室巡查指导,以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而提高医院医疗安全。但要注意的是职能部门工作性质以监查为主要手段,其与临床科室的医疗和行政管理不能混淆,不能以职能部门的行政工作代替科室管理。

对于可能或潜在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我院结合《重点病例管理制度》由临床科室提出要求,医院职能部门会同科室共同与患方进行医院行政谈话,代表医院强调医院的告知义务和患方的知情权利以及需加强的告知内容和疾病的转归,最大限度取得患方的理解,以避免可能或潜在发生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高祥阳,陈宇.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赔偿.患者维权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

[2] 王乙红,万里涛.浅议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上海卫生监督,2006,1(3):126~128.

[3] 李琳,蔡永葆,魏澄敏.医患关系的相关性及其医疗纠纷的防范力研究[J]. 上海卫生监督,2006,1(1):5~9.

[4] 曾德才,朱永强.突发性医疗纠纷的特点及其易发人群[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2):99~101.

作者:张亚宁 胡永均 高 红

医疗安全医院管理论文 篇2: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

【摘要】 本文分析了现代医院中存在的对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安全意识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和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人才流失配置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现代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意识管理、加强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做好进货验收工作、加强对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预防管理、建立健全医院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重视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等一些解决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的管理问题的措施和意见,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使用; 安全管理

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管理处于资产管理水平,缺乏对临床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和质量监管。

1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问题

1.1 对医疗器械使用管理的安全意识重视程度不够 原因也很繁琐,这其中有材料方面的原因、设计方面的原因等,我国相关统计显示,发生不良事件在4万件以上,在进行治疗中呼吸机的仪器发生问题、输液器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如维修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受到一定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由于目前技术监督部门检测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它只能承担与计量有关的内容,剩余的处于空白状态,由医院承担其产生的医疗安全风险[1]。

1.2 不能正确、安全使用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一个重要的单独学科,而如何有效地使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诊断只依赖于医疗人员肯定是无法完成的,需要相关的研究设计、维修人员也加入其中,应建立一套保障系统,医院中的各项仪器都应定期进行各项检修,以保障其在运行时不发生故障[2]。

1.2.1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 管理制度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事管人,减少了随意性,使工作有序,任务明确,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在制定《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使用规程》,使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2.2 使用人员缺乏相关医疗器械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了解,医院未对设备操作人员国家实行资格认证。日常的维护保养等工作不到位,这就很难实现医疗器械的功效,不能保证医疗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

1.2.3 医院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医疗器械日常管理、维护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认为医疗器械的管理由器械科负责,忽视了操作人员的管理作用,忽视对保养和维护的培训,没有要求操作人员使用医疗器械前熟悉基本的管理、维护方法。很多医疗设备处于带病工作状态,难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留下很多潜在安全问题[3]。

1.3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人才流失、配置不足 随着医疗器械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大多数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总值约占全部资产的50%~80%。一边是医疗器械数量和种类的剧增,一边是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对萎缩,矛盾日益突出。现有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相对低。医院对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进修、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医院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产生极大的反差,使得许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4]。

2 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

2.1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意识管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为对医疗器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也随之升高,故应形成以高可靠和高效率的完整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5]。

2.2 加强采购管理、做好进货工作

2.2.1 选择设备以满足临床的需要为准,再先进的设备不具备合理性适用性也是不可取的。选择售后服务好、货源渠道正规、技术支持和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供货厂商。

2.2.2 为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需认真查验供货厂商和产品的资质证件,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进口产品检测鉴定报告”、“进口货物报关单”、“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等,并存档[6]。

2.2.3 做好医疗器械的验收工作 医院要组织医疗器械技术人员、临床医技科室使用人员和供方代表一起联合验收,当场开箱验收。首先是验收查验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品牌、配件数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相符,其次查验产品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效期明确并在有效期内,再次查看装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设备外观是否无损。

2.3 加强对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预防管理

2.3.1 坚持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建设,在医疗器械论证、采购、检测和使用等各个方面把好关,发现质量可疑和假劣的医疗器械,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监督管理部门[7]。

2.3.2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响应机制 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管理与监督法规的日趋完善,医院内部安全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们法规意识和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将越来越受重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将沿着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发展[8]。

2.4 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对医院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制定《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规定医疗设备须实行“医疗器械淘汰、报废、降级管理规定”、“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运行巡查制度”、“医疗设备维修值班制度”。临床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科的维修保障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并和其经济效益挂钩,临床使用科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化,操作程序化,人人有职责,项项有记录。做到主动参与医疗器械管理的全过程,把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9-10]。

2.5 重视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随着当今临床医学的开始发展,做好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就要求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一方面院级领导要重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支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补充,通过自学等形式,扩大视野,勇攀高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稳定队伍,根据人员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激发其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参考文献

[1] 张素敏.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08,5(4):205-207.

[2] 李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9,6(6):26-28.

[3] 宝兰.医学装备管理[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6:496.

[4]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B].国务院令276,2000:3.

[5] 红兵.医疗器械采购证照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76-77.

[6] 嘉羽.在用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2):39-40.

[7] 黎明.浅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体制建立[J].医疗设备信息,2006,3(2):41-42.

[8] 崔飞易,黄煌镜.探讨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60-64.

[9] 毛坤剑.浅谈医疗器械维修部门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54-55.

[10] 黄明辉.探讨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141-143.

(收稿日期:2012-11-05) (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朱波

医疗安全医院管理论文 篇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摘 要】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当今的医院感染现状,解决问题,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院感现状;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在当今社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面对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1交叉感染,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同时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消毒隔离不严或者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

1.2 病菌感染,医院的消毒等做的不够严格,导致许多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存在,如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1.3 化学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随着各种新药品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大量滥用,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已经是当今国内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滥用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医院管理的不当,如医院探视制度不严,导致病人家属等探视者随便出入病房,而在这些探视者自身或许有某种疾病,带有某种病菌,或者其所带的食物,物品等遭到污染等而产生一些病菌,这些都会引起医院感染。另外,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5 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还不成熟,这也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国家对于医院管理的宏观调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有某些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都是各医院各单位自己操作,虽然近几年国家卫生机关不断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统一的执行,很多规定流于形式,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3]的统一监管,使相关工作真正落于实处,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2 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现在名为事业单位非盈利,但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感染管理却是只有投入,短时间看不到效益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不乐于在资金方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投入,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更注重眼前效益;其次,人才投入不够,虽然近几年大学开展的医院管理,医事法律等相关专业,培养医院管理人才,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是很好,个别医院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才不能够快速的给医院带来明显的效益,也不想养这些“闲人”,以至于不重视医院管理[4]人才的使用,这都导致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落后。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与时俱进,良好发展。

2.3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医生重治疗而轻视预防,导致抗生素滥用,新药新技术滥用等,是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医疗手段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感染增多加重;其次,一些医疗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卫生,医疗行为随便,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另外一些医疗人员在“医者仁心”的情况下,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自身受到感染,这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当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医疗发展的需要。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为护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使得很多医院感染管理流于形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等同充数。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在当今医院这些方面工作的人待遇又最低等,使得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2.5 社会群众对医院感染的不了解,使得医院患者家属等不遵循医院规定,随意探视,随意出入医院等,医院感染更易发生,更不好控制。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5],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国家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医院、患者利益的共同点,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医院经济效益与医院感染率连在一起,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施,而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对医院感染的资金投入等。

3.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的人才引进,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提高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另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医院感染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制,完善、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3.5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医院各科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院感管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而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的宣传教育,使其为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在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发生原因及医院感染现状的情况下,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车会莲,刘君等.医院管理分析[J].医院管理学, 2011,39(4):387-388.

[2] 李夢军,刘晓东,黄光明.医院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39-440.

[3] 宋秉岐,王爱民,邢晓伟.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 医院管理学,2008,36(6):733-734.

[4] 刘自贵.结核病[M]//杨绍基. 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193.

[5]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 医院感染系统化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90-493.

作者:曾秀凤 方秀荣

上一篇:全纳教育特殊教育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费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