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2024-04-15

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共8篇)

篇1: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安全活动的规定》的通知

各科室: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安全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也诠释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因素,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医疗安全,增加医疗透明度,并对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院制定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安全活动的规定,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一: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附件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规定

附件一: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一、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引导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针对患者的疾病和诊疗信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四、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五、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六、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七、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骤、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八、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和警示标识等办法邀请患方主动参与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九、定期向患者举行医疗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十、医院设立投诉科,建立投诉机制,向患方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附件二: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规定

一、各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利用入院宣教,病情告知,工休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和机会等向患者(近亲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二、在手术切口(范围)标记时,请患方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

三、患者接受手术,有创诊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主动邀请患方说出身份,并参与疾病诊断和部位、手术方式,操作项目的核对。

四、标本采集、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请患方自报姓名,诊断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五、医务人员有责任教育经治的患者在就诊时必须提供真实病情,真实的诊疗信息,检查资料,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医生、护士必须认真对待患者或亲属对病情和各项诊疗活动的反映及意见。

七、医生、护士、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患者宣传用药安全知识,让患者了解用药的目的和不良反应,主动提供既往用药情况,留意核对药袋、输液瓶上的姓名、药名等,避免出错,及时提供与用药相关的病史如过敏史、糖尿病史等。

八、药剂师在适当的场合张贴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印制常用药物使用科普折页,特殊药物(降核糖、抗高血压、抗肿瘤、止酸、中药注射剂等)小贴士,在相应科室护士站、药物咨询窗口分发。

九、各科室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工休座谈会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知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篇2: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确保医疗安全

XXX年在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工作方针是:以 2011年卫生部提出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百日安全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词,规范医疗行为、优化程序、细化医疗全过程服务环节内涵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结合“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继续以负责任为宗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为我院“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XXX医院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做好各项工作,巩固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取得的成果,为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文化铸魂”,构建“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价值观”: 医院党总支、院行政,在充分讨论、分析我院目前现状的情况下,要保持我院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首要问题是构建“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把构建“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要务。组织了全院职工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大讨论,经过“三上三下”,提出了《医院理念文化》十四条(见附件);《各科室理念文化》五十六条(见附件);医院以“文化铸魂”,为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医院在内网上开辟“我在工作中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实践”的专栏讨论;

(二)在医院内举办了我在工作中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实践”的医院文化“讲演比赛”;

通过举办通过网上专栏讨论、讲演比赛,加深了全院职工对《医院理念文化》的理解、认识,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卓有成效的推进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实行错峰门诊、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开展执业活动。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50%的病房实行优质护理服务。

(五)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六)探索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同时,适时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

(七)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全面加强和落实医患沟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医院设立了“医患沟通协调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患者和家属的接待,做到对每一个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做好记录,要求每一件来访必须有“回复”,密切了医患关系,发现了医院在管理、医疗、护理、后勤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医院管理、医、护、后勤工作的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提高,把医疗服务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为达到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科室基础管理,落实“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推行了科室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缺陷科主任的“首问责制”,要求各个科主任“当一方领导、保一方平安”。

(二)巩固创建国家三将乙等综合医院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将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中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运转进入“常态化”。列出检查内容、可操作性的检查要求、细则,每一个月由医务科负责牵头,按照检查内容、要求、细则,对“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落实医院、科室“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以人为本”管理;推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全力打造负责任医院”。

(三)医院设立了“医疗质量监督检查部门,有专人负责运行病历、终末病历的质量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加强 “环节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并实时更新《环节质量检查量表》。每月出版《医院医疗质量简报》,表扬做的好的科室、个人,通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

1.其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情况;

2.13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3.“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情况、“危急重症”病人的管理情况; 4.贯彻落实医院文化“质量理念”情况 —— 关注每位病人,关注每个细节,让每位病满意。

(四)医院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院长予以诫勉谈话、和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

(六)为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医院投入大量资金,按照卫生

部印发的“相关学科”建设“指南”、“标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血透室、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急诊科、新生儿病室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人员培训,资格准入、设备、设施的配套。加强危重病员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七)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事管理组织,开展临床药事工作。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八)医院专门印制了《医师手册》、《安全手册》,做到全院职工人手一本;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医疗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和常规,使依法执业深入人心。

(九)组织全院性学习和考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四川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2010年版)》。

(十)对新进入我院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岗前培训的内容是: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三基三严”、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

(十一)邀请医学专家、卫生法律专家、律师讲课。

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一)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二)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三)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和省卫生厅“五不准”,严肃查处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事件,堵塞漏洞,净化医院内部环境。

五、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一)建立医患沟通恳谈制度,并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不断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医疗服务。

(二)积极组织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

篇3: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1 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违反医疗工作操作流程

目前,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由于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简单的凭借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进,难以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环境。还有些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工作的具体执行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一些医院虽然具备详细的规章制度,却难以保证工作人员有效的履行。[1]还有些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实践诊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有效连接,造成不同部门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各自为政,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1.2 手术前对病情交代缺乏详细性

一些医疗机构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病人的病情交代机制缺乏关注,造成一些医疗人员虽然能够进行正常的医疗服务,却无法获得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还有些大型医疗活动对签字程序的重视度较低,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虽然能够履行正规的签字程序,却无法保证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具体的医疗活动具备足够的理解,最终造成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出现误解。[2]还有些医疗人员在进行危重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并没有像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准备的交代,造成一些病人不治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将愤怒转向医疗人员,对医疗人员构成不合理的伤害。

2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

2.1 提高医疗机构制度建设水平

首先,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制度建设,保证所有的医疗服务活动都能明确具体到责任人,提升病人和病人亲属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3]另外,要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建设,保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工作活动的状态。要在医院内部设计科学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医疗机构的会诊工作要求,对机构当中的医嘱制度实施细化,并在实施大型手术之前按照完整的审批程序进行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使全部的制度设计都能在讨论的状态下得到合理的应用。要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将疑难病症的讨论作为工作的重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完整的讨论制度进行医疗服务细节的设计,方便检查评估工作的推进。医疗机构还要将相关奖惩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通过对高水平医疗服务人员的奖励和消极怠工人员的惩罚,对医疗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4]医疗机构还要根据卫生局的范围设定方案,对医疗服务活动的具体执行方位进行设计,以便新型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制度建设当中,使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健全的制度进行上岗方案的设置,增强各项制度的注册合理性。制度的建设要充分保障流程建设的合理性,严格根据现有的流程设计模式对固定工作岗位的制度实施细化设计,以便现有的制度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问题。

2.2 完善医疗机构病例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病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医疗管理工作的依据出发,对提高医疗管理安全性的制度进行设计。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将现有的病历管理制度进行改良,使医院能够拥有完整的二级病例质控体系。[5]此外,要按照医院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对医疗机构现有的归档病历实施研究分析,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奖惩措施特点,对医院各个领域的病例应用情况实施分析,保证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进行交叉检查机制的构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将检查机制作为病历管理的重点,从医院患者的告知书角度出发,对病历管理的合法性进行保证,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行为特点进行授权机制的构建,使所有的住院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医院工作人员要结合病历管理工作的具体合法性特点,对病历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实施研究分析,使全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抢救环节的要求进行推进,使医院的病例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如果医疗机构出现病人不治的情况,必须要求主治医师进行死因明确,保证医疗机构的所有业务都能在主治医师的管理之下实现程序的合理控制。病历管理工作还需要从时间控制方面进行有效处置,从病例的制定到病例的完成,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确保病人和病人亲属能够对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信任度。

2.3 完善医院特殊病人管理制度

首先,医院要对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和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主题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患情况,对医患纠纷产生可能性较大的群体实施特殊安全管理。如果患者的亲属较多,而患者本人失去表达自主意愿的能力,医生则必须在患者家属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进行大型医疗服务,避免由于责任的担负情况不明产生医疗纠纷。此外,要对经常住院的病人实施特殊管理,避免由于不同住院时期采取的不同医疗措施引起患者的误解。还要对具备医疗常识的患者实施特殊的安全管理,在进行医疗服务之前将具体的服务措施进行讲述,使接受医疗服务的人员能够对医生保持足够的信任,增强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医院还要对患者的具体身份加以关注,如果患者曾经有过犯罪经历,则需要加强对这一类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这些人使用非法手段对医院施加影响,切实保证医疗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4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类物资的管理,使医疗纠纷能够彻底的避免产生于硬件资源领域。另外,医院要对现有的硬件设置进行备用机制的建立,通过双回路电源装置和发电机装置的准备,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使患者能够在观察到医院丰富的医疗设置的情况下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医疗机构还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之下进行基础设置购置制度的细化,并使所有的医疗设备采购按照规范合法的渠道进行购买,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理解。要在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备合格证件和检查证件进行管理,使所有的设备管理活动都能在正规的模式中加以推进。

3 结论

从医院的安全管理角度入手,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对增强医疗管理质量十分重要。深入地分析处理医疗纠纷的各项措施,并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降低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是减少医患关系矛盾的重点,文章深入地分析了医疗纠纷的主要产生原因,并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定。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处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姜日杰.非诉讼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考和建议[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王将军.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杜鹏.基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黄培.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确保医疗服务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5):67-69.

篇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院感现状;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51-0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在当今社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面对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1交叉感染,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同时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消毒隔离不严或者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

1.2 病菌感染,医院的消毒等做的不够严格,导致许多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存在,如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1.3 化学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随着各种新药品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大量滥用,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已经是当今国内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滥用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医院管理的不当,如医院探视制度不严,导致病人家属等探视者随便出入病房,而在这些探视者自身或许有某种疾病,带有某种病菌,或者其所带的食物,物品等遭到污染等而产生一些病菌,这些都会引起医院感染。另外,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5 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还不成熟,这也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国家对于医院管理的宏观调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有某些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都是各医院各单位自己操作,虽然近几年国家卫生机关不断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统一的执行,很多规定流于形式,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3]的统一监管,使相关工作真正落于实处,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2 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现在名为事业单位非盈利,但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感染管理却是只有投入,短时间看不到效益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不乐于在资金方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投入,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更注重眼前效益;其次,人才投入不够,虽然近几年大学开展的医院管理,医事法律等相关专业,培养医院管理人才,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是很好,个别医院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才不能够快速的给医院带来明显的效益,也不想养这些“闲人”,以至于不重视医院管理[4]人才的使用,这都导致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落后。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与时俱进,良好发展。

2.3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医生重治疗而轻视预防,导致抗生素滥用,新药新技术滥用等,是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医疗手段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感染增多加重;其次,一些医疗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卫生,医疗行为随便,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另外一些医疗人员在“医者仁心”的情况下,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自身受到感染,这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当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医疗发展的需要。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为护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使得很多医院感染管理流于形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等同充数。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在当今医院这些方面工作的人待遇又最低等,使得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2.5 社会群众对医院感染的不了解,使得医院患者家属等不遵循医院规定,随意探视,随意出入医院等,医院感染更易发生,更不好控制。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5],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国家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医院、患者利益的共同点,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医院经济效益与医院感染率连在一起,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施,而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对医院感染的资金投入等。

3.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的人才引进,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提高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另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医院感染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制,完善、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3.5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医院各科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院感管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而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的宣传教育,使其为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在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发生原因及医院感染现状的情况下,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车会莲,刘君等.医院管理分析[J].医院管理学, 2011,39(4):387-388.

[2] 李夢军,刘晓东,黄光明.医院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39-440.

[3] 宋秉岐,王爱民,邢晓伟.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 医院管理学,2008,36(6):733-734.

[4] 刘自贵.结核病[M]//杨绍基. 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193.

篇5: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试题

科室 ___姓名____分数__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60,。

1.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为主题,把维护群众利益,和,关系,作为主要内容。

2.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医疗事故包括:、、、。

4.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交由条例所规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按照组织鉴定。

5.当今影响医疗纠的两大因素,鉴定:医院不能作用,不能控制病历:医务人员及医院掌握主动权、不主张医院完善病例。

二、简答题。每题20,共40.(1).如何实施医疗质量管理?

篇6:医疗安全工作规定

为保证我院医疗工作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防范医疗纠纷,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与医疗安全有关的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术前、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

(一)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日常工作,不得擅离岗位,因工作离开本岗要有去向报告。当班人员通讯工具应处于开通状态。

二、三线值班人员接呼叫后即时回院。

(2)病区医护人员接班后要巡视病人,危重病人要做到床边交班并做好接班时病情记录。

(3)值班时间内因病情变化处理过的病人,要做好各种记录,对抢救过或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要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值班医师遇疑难重症或危重病人病情加重经处理未能改善时,应请示上级医师或请求会诊。

(5)遇病人病情变化,护士或家属呼叫时,值班医师必须亲自到场检查处理,不得由进修、实习医师进行处臵。值班人员必须完成本班工作,规定班内完成的各种记录不得留交下一班。

(6)当班医护不得看非业务书籍或与他人闲谈,应在办公室或工作间工作。

(二)请示报告制度

凡遇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或主管领导汇报,紧急时通知传达室立即报告相关职能科长或院领导。

(1)突发重大事件如:大批意外伤害、大批中毒、急性烈性传染病暴发等必须组织人员抢救时;

(2)临床诊疗过程中出现突发或非正常死亡的病人、医疗意外、医疗差错、医疗事件或纠纷;1

(3)急性重症或原住院普通病人病情突然恶化者;

(4)择期重大手术或紧急手术而病人的家属或亲友不在场时;

(5)急危重病人诊断不明确者;

(6)收治有自杀倾向的或由公安政法部门押送来求治的病人;

(7)首次开展的较复杂的新项目、新技术。

(三).三级医师负责制

(1)住院医师在科主任的领导和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指导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与日常工作。负责对应诊或住院病人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各种记录的书写并按时完成。遇有诊治上的疑难问题或日常工作中本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因不及时请示而本人处理不当造成的失误,由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2)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负责对下级医师工作进行指导,解决复杂疑难临床问题,按规定进行查房(入院前三天要查;急危重症、疑难病例随时查;病情突然变化即时查)、会诊、手术及修改下级医师各种记录和医嘱。对下级医师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如处理有困难应逐级请示,可直接报告科主任、医务科直至院领导。如接下级医师请示后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力又不报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追究当事人责任。

(3)科主任要清楚了解本科各医师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明确规定他们的手术和治疗范围,各医师必须严格执行,特殊情况要报告上级医师。并做好病情记录及上级医师签名。

(四)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接诊急诊病人,视病情给予相应的处理,病历应注明病人就诊时间(时、分)及就诊时的病情情况,如因抢救未能及时记录,事后也应由首诊医师补记。如病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由接诊医师书写情况记录(病情、用药、检查等)、死亡记录,并收回死亡病案以备查(设专门登记本)。如遇必须专科医师处理的病人,在呼叫专科医师到诊的同

时,首诊医师必须对病人进行紧急或相关的处理,待专科医师到诊交班后为止。

(2)门诊医师对本科首诊病人超过三次仍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请上级或有关专科医师诊治。

(五)病例讨论制度

(1)对复杂手术、危重、疑难病人,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应对本科危重病人病情了解,对入院三天以上仍未明确诊断或虽诊断明确但疗效不好的病人,要及时组织病例讨论,必要时请求会诊。紧急情况要进行急会诊。

(2)按新的病案规范要求:普通手术也要进行术前讨论,但讨论的方式可以从简。

(六)查对制度

(1)一切作用于病人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进行相关内容的核对:如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检查、治疗和手术查对,并要做到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所有治疗执行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签上自己的全名。易致敏药物,使用前应询问有否过敏史。检查、治疗、手术的患者事前还必须查对部位,必要时重新定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的,麻醉针剂必须医护共同核对并由操作医师亲自吸取。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的检查、治疗和手术,操作前后必须清点有关的物品和器械,避免遗留在病人体内。

(2)医嘱查对每天进行一次,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全名,经两人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者要签全名,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答清楚后方可执行。非紧急情况下,不接受口头医嘱,抢救时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述一遍,并保留用过的注射器和针瓶,经两人核对与医嘱相符方可弃去。

(3)送检标本查对:需要送检的标本,由操作者或护士贴好标签,由医师填好申请单然后送检。检查科室应注意查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或病区、检查目的和标本。由检查科室自采标本时,注意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4)药房配剂查对: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发药时,查对姓名、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检查药品质量,有否过期。

(七)病案书写制度

(1)门诊病案、急诊病案中的各种记录及住院病案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手术记录”、“转入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要求即时完成,有特殊情况也必须当班完成。

(2)“住院病历”、“住院记录”、“死亡记录”要求在接诊或死亡二十四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八小时内完成。

(3)“交班记录”、“转出记录”要求事前完成。

(4)“病程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入院及手术后的前三天,至少每日记录一次;危急重症患者,应随时记录;病情稳定者每周至少记录二次。着重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特别要注意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和记录。要对病情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对特殊检查的回报结果,要有前后对比和分析;新开和停用医嘱的内容及依据;原诊断的修改、新诊断的确定要说明理由;特殊的诊疗操作要详细记录操作情况;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危、急、重、难病例的病程记录必要时由上级医师审核或签名)等。

(5)关于各种知情同意书的签名记录。病人因病情需要进行手术、麻醉、输血、术后镇痛、有创检查、贵重仪器检查和自费药品使用时,值班或主管医师应将有关内容向病人、家属或单位负责人阐述清楚,在取得他们同意并签字后方能进行处理。如病者拒绝正常的医疗处理或因某种原因自动出院,病情特殊时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谈话的内容等,亦应在病历中做好记录,请病人或其家属签名。(6)对危急重症或病人病情突然变化,所有记录时间要精确到“分”。“抢救记录”四字要标记出来。

二.确保急诊及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正常运转

(1)切实做好急诊接诊和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2)病人需立即手术或住院时,从到院时间始不得超过1小时,各科必须积极协助。需紧急送往手术室抢救的病人,应由护士护送,必要时医护共同护送。手术科室尽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通知手术室及相关科室人员。手术医生要在手术室接诊病人,负责与家属交代手术意向,签署手术同意书。特重病人手术完毕,术者应协助过床。病情稳定后由麻醉科医护人员护送回病房。并向病房医生或护士床边交班,手术医师要即时完成术后记录。值班医师必需严密观察

病人术后情况。

(3)院内建立急救网络,住院病人病情突然变化,需要紧急处理时,如: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性呼吸困难或衰竭、突发抽搐、意识障碍或昏迷等,值班护士在紧急抢救的同时,立即通知本病区值班医师,同时呼叫麻醉科或上级医师前来参与抢救。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通知后应立即赶赴抢救现场,不得拖延。各病区平时必须备齐急救药品、物品和抢救器械,并臵于显眼位臵,每班清点,药品、物品不过期,设备处于良好应急状态,便于抢救时能快速及时发挥作用。

三.做好节假日医疗安全工作。

(1)凡节假日前,各有关科室必须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材的准备。安排好值班、备班人员,视病人流量增加上班人员。院总值班人员随时掌握各科工作量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

(2)所有节假日安排上班的人员,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确因工作需要离开岗位时,要报告科室其他值班人员。

(3)一切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病区查房要掌握病区病人情况,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病情不稳定病人、新收病人、手术后病人以及其他情况特殊的病人。凡班内处理过的病人,其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要有记录。新收入院病人的各种处臵(包括手术、必要的特殊检查以至会诊等)必须及时,绝不能因节假日而贻误或拖延治疗。

(4)门诊夜诊跟班医生处方要由主诊医师阅改签名,不能擅代签名。除本院进修、实习生外,与本专业无关人员,不得跟随夜诊工作。

四.医技、药剂和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1)医技部门的一切检查都要认真细微,各种数据要做到准确无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医生对复查或临床已确诊病人,在检查申请单上要提供有关的临床资料。急诊和病房病情变化的病人、如需做X光、、B超等检查,其检查结果应予即复,紧急时可用口头报告方式与主诊医师联系,之后再书写报告结果。

(3)临床科室如要急诊检验时,应注明开单及送检时间。检验科、对要求即复的项目尽快检测,结果口头或书面

报告病区,特急情况即时用口头报告的方式。对普通检查项目如发现检查结果明显异常时,应进行复核及双签名,确实无误后立即报告送检医师。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保留备查。

(5)药剂科要保证临床用药的需要,特别是急救药品和一些特效药品必需备有。必需做好麻、毒药品的管理,医师要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严格按照处方制度中要求的内容、项目书写。

(6)设备科要按规定对各大型设备定期检修、保养。急救器材要保持良好状态,随时能应急使用。

五.其他。

注意用氧安全,已用空的氧气瓶要及时更换。

篇7: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一、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医疗安全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二、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与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输血科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监测网络。通过对临床医疗全过程的监测管理,对关键流程实施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应制定重点应急与优先方案,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三、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应重点建立医疗纠纷事故登记、处理、报告制度。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收集、整理、报告制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表的收集、整理、报告制度。

四、医疗工作中遇下列情况,应当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绩效报告,科室必须及时向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设备科、药剂科)报告,由医疗管理职能部门依据相应规定逐级上报。

1、发生严重工伤、重大群体事故、大批中毒、意外伤害、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多科室力量抢救病人、伤员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

3、紧急手术而病人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4、首次开展重大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应用。

5、发生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或医疗隐患等医疗不良事件。

6、收治涉嫌伤害事件或非正常死亡的病人。

7、发现传染病疫情、严重院内感染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

8、病人死亡,申请进行尸体解剖。

9、发生急性中毒和严重职业病。

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贵重药品、成批药品变质。

11、发生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或其它不良事件。

12、发生输血反应或输血错误。

13、重要病人病情变化。

14、急诊室重大抢救,各科室危重病人抢救。

五、报告程序:

1、请示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紧急、特殊情况应先通过电话报告。

2、有报告方式要求的,应按专业要求的方式(填报表格、卡片等)及时报告。

六、受理的领导或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在收到需要批示的请示报告后,应在三日内做出明确的批复。紧急情况当即决定。

七、重大医疗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督查、督办,确保报告程序畅通。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一、医务人员有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责任和义务,二、医务人员应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通过讲座、宣传页、电视等途径积极向患者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三、医务人员对需手术的患者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

四、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五、医务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并对其说明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篇8: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随着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其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站在医疗安全的角度,查找并解决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瓶颈问题,实现高效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

计量管理是医疗设备质量和安全的技术保证,基于目前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检验和治疗,它们的量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医生的判断和操作,如果医疗计量器具失准,就可能造成因医务人员误判所致的错误诊断和治疗,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严重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医院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对确保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1 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

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颁布以来,国家规定的60项117种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中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就多达37项77种,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1]。由于观念、人员、资金等因素,许多医院未严格执行《计量法》的有关要求,在实际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以广州56家三甲医院为例,大多数医院未设置专门的计量部门,计量工作由设备科/医学工程部的人员兼职负责,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主要依托属地管理的质检计量部门,这给医院计量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3]。

1.1 专职化程度低

计量检测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用设备的性能特点不熟悉,甚至不会基本操作,其计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很难使临床医务人员信服,这也影响了计量监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4]。

1.2 工作执行不到位

(1)计量检定费用高,直接影响了医院积极性。随着新购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计量检定费用也逐年增加,以我院为例,2009年的费用仅为7.48万元,从2012年起每年该项费用均超过20万元(图1)。大多数中小医院不愿意额外花费数10万元进行计量检定,许多三甲医院虽能负担但会权衡是否划算。因此,不少医院会故意拖延甚至逃避检测。

(2)计量检定工作效率低下。临床受检科室常常因设备正在使用而无法按规定时间受检,需要协调质检计量部门进行补检,大大降低了计量工作效率。

(3)按照《计量法》的要求,新购买的医疗设备在验收时,须经法定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并经计量管理登记入账后方可使用;设备维修之后,需经计量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医院计量工作执行并不到位,计量检定只针对于正常的在用设备,忽略了新购设备、修好设备。

1.3 临床科室配合不力

医院计量检定项目多、分布科室广,需要临床科室密切配合计量检定计划。然而,实际工作中,计量管理人员单枪匹马的情况较多。一方面由于临床科室观念淡薄、关注度不够,对计量检定的规范标准、时间范围和具体要求不清楚,有的科室甚至故意逃避检定;另一方面,医疗设备特殊性(在抢救病人或病人病情不允许离机)也部分影响了设备检测进度,增加了计量工作的难度,影响了临床科室积极性

2 讨论和建议

如何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位成为各院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的体会,提出推进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几点建议[5,6]。

2.1 院领导提高认识,提供条件

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计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院领导的重视对计量工作人员而言也是精神鼓励,可以提高计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院领导认识到做好计量工作可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计量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工作有:①组织专题会议,让临床科室参与审核每年计量器具台账和周期检定计划,并签订责任状;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优先安排场所接待上门进行计量检定的属地计量组织;③组织招聘专业人才,每年全院所有的专兼职计量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周;④确保计量经费到位及时;⑤为计量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2 组织和人员专职化

组织和人员专职化,不仅可以保证计量工作依法依规,还能有效提高计量工作效率。我院2012年设立了计量管理小组,归属于医疗设备科,是医院的职能管理部门,设备科长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计量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各科室的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计量管理工作;并设置了专职计量员,经过正规培训后持证上岗。专职人员把繁重具体的计量检定工作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建立计量检定档案,并能及时将检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该项措施,自2012年以来,我院设备计量检测比例明显提高,见图2。

2.3 宣传工作常态化

大力宣传《计量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在医院创造良好的氛围,为计量工作顺利开展扫除障碍。我院在宣传时着重强调计量工作在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其利害关系以及相关的惩罚措施,让全院的医务人员都了解忽略设备计量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主动受检。我院从2012年开始,漏检和过期补检的比例逐年下降,见图3

2.4 监管和奖惩机制

制定监管和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能准确把握《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效果、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和医疗设备使用科室配合等情况。我院自设立计量专门组织以来,制定了监管和考评的细则,并按计划分步骤考核计量员和受检科室:根据考核结果,奖励了3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配合得力的临床受检科室,而对于计量考核不合格的个人和集体处以取消年度评先、扣罚部分奖金等处罚。2012年以来设备计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医疗设备的检测率大幅上升,临床科室满意度大幅提升,医疗设备安全投诉事件急剧减少,见图4。

2.5严控计量环节

严格控制计量环节,是贯彻《计量法》的重要步骤。我院在“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中,对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入库、降级和报损均做了严格的规定,使整个计量工作贯穿设备使用整个流程。2012年至今,所有验收的新购设备中不合格的设备有5台,严格杜绝了计量不合格产品进入临床;设备巡查共37次,发现问题182台次;维修的设备达4261台次,报废处理的设备有78台。有效地保障了临床医疗设备的安全。

实践证明,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作用贯穿于医疗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从而严重影响着医疗安全[7]。目前,该项工作还处在逐渐规范和完善中,只要医院领导认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院内计量组织并配备专职的人才,执行部门和人员严格把控计量工作的各个环节,监督部门落实监督和奖惩措施,医疗设备的计量工作将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贡献力量[8]。

摘要:本文从医疗安全的角度,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工作从院领导意识、组织、人员、计量环节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计量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吉祥,刘齐睿.医学计量与医疗质量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2):24-27.

[2]李伟,高丽达.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33-35.

[3]胡晓勇,章玲.关于部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建设的几点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24-125.

[4]梁静,刘金龙.医院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J].医疗装备,2013,26(5):51-52.

[5]刘志强.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信息,2012,(25):444-445.

[6]余璐,刘晓雯,邓厚斌,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3):224-225.

[7]张鹏,陈拓.加强医学计量检定保证医疗设备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855-2856.

上一篇: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下一篇:感恩教师班会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