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疗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是减少医患关系矛盾的重点,文章深入地分析了医疗纠纷的主要产生原因,并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定。[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处理;医疗纠纷[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099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第一篇:医疗安全论文范文

医疗安全角度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中重要一环,尤其是各种电脑系统控制的医疗设备如果程序维护不及时,出现数据错误等情况时会严重影响到诊疗的准确性,甚至会引发医疗事故。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计量工作非常重要,计量工作通过对人、机负荷能力、认知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发现,当设备操作过于繁琐、或是功能超出使用者需求时很容易出现人因失误,而且设备型号混淆、设备系统配置与使用者操作内容不符也容易造成人因失误。由于设备保管环境不当或是操作时设备界面比较相似、操作环境过于嘈杂等原因都可造成操作失误。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计量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引入大量高精尖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体的,除了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外,其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医学计量”就是为了保证人体生命体征参数、用药剂量等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测量科学,是保证医疗设备安全、有效及准确可靠的有效手段。加强计量设备检测管理,使用科室对计量设备有自查有记录,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对计量设备定期自查和监测,有记录。加强医疗设备计量安全管理,构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体系对促进和提高医疗设备计量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医师通常会借助多种医疗设备,小到体温计、血压计,大到CT、MRI,其中的任何一件医疗设备出现误差,均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放射性医疗设备(如X光机)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剂量过小无法检出病灶位置,剂量过大又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而在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更不能发生差错,因此,医院须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2、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建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体系

新版《评审标准》在医学装备管理中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是计量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对计量的要求,医院成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委员会,并组建由计量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以及设备使用部门的三级计量管理网络。计量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协调全院的计量管理工作,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设专职计量员,各设备使用部门设兼职计量员,由计量管理委员会监督,专职计量员在兼职计量员的协助下,完成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2.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以计量管理委员会为平台,组织专职计量员、兼职计量员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知识,掌握医学装备计量实践技能。专职计量员是医学装备计量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专职计量员业务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医院医学装备计量活动的质量。专职计量员通过参加国家注册计量师考试或属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属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职业教育和医学会的继续教育。兼职计量员负责本科室的计量管理工作,由专职计量员或省市计量院的专业计量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计量知识的培训。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使用科室负责人、护士长等,通过培训计量法律法规、医院计量管理制度等,增强责任意识和重视程度,保障医学装备计量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3、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无处不在,如医学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其为临床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大多数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周期检定计划等都还处于传统的纸质建档阶段,储存查阅均不方便,且易丢失,故十分必要建立医疗设备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我院设备科购入了一套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已近一年,实现了各管理环节全程数字化。该软件包含单独的计量管理模块,设有计量计划、计量实施等功能,不仅可记录计量证书编号、检定时间、检定周期、领用科室等信息,还可根据检定时间生成下次检定计划,并设有计量提醒功能,按照近7、30d内需计量的医疗设备予以提醒,并按不同颜色标注,具有方便快捷、不易发生漏检等优点。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医学装备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当充分利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医学装备计量档案无纸化存储,计量信息实时监管,兼顾医疗机构之间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医联体成员之间医学计量和质量检测信息与数据的共享,实现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在线监测和全程监管。

2.4、加强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的配合

在经过维修交付科室使用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检查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电气安全,确保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计量校验周期是每年一次,故难以保证其在日常使用时的质量状况,对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用于生命支持的抢救类医疗设备而言,应缩短其检定周期,检测机构虽可偶尔提供报检服务,但实际操作时会耽误时间,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正好与此互补。工程技术人员可结合计量时间,并根据医疗设备使用频率及运行情况,自主制定质控检测周期,如半年、三个月等,以便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目前,我院可自主检测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高频电刀、血压计及电气安全,加强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协调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可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使疾病诊断更加科学、有效。

2.5、加强医疗设备计量安全风险监测

医疗设备计量安全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如果医学装备计量器具失准,就可能造成因医务人员误判所致的错误诊断和治疗,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严重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医疗设备计量安全风险监测尤为重要。医院在配置计量设备时严把准入关,对供应商及生产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设备,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对于新增的计量设备须在拿到计量合格证后方可办理验收投入使用。制定巡检计划,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安全巡检,包括检查有无计量标志,计量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科室对计量设备使用情况有无自查记录,并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计量设备安全巡检结果,若有问题及时整改。定期针对临床科室的计量设备进行“临床使用安全监测考核”,重点监测计量设备安全以及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完成计量设备安全监测考核表,并及时向使用科室反馈监测结果。

结束语

综上可见,医学计量贯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是保证医疗设备準确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医院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学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完善医院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从而为诊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使医学量值更加准确可靠,进而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成,张磊,谢小艳.关于医疗机构实施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讨论[J].计量与测试技术,2021,48(08):104-106.

[2]孙新,段丛,郭大为,张涵宇,郭红,王慧宇,谈春荣.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21,36(02):104-108.

作者:侯静怡

第二篇: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摘要]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是减少医患关系矛盾的重点,文章深入地分析了医疗纠纷的主要产生原因,并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定。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处理;医疗纠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099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从医疗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造成的损失。因此,很多医疗机构都将处理医疗纠纷作为工作的重点。

1 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违反医疗工作操作流程

目前,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由于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简单的凭借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进,难以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环境。还有些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工作的具体执行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一些医院虽然具备详细的规章制度,却难以保证工作人员有效的履行。[1]还有些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实践诊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有效连接,造成不同部门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各自为政,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1.2 手术前对病情交代缺乏详细性

一些医疗机构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病人的病情交代机制缺乏关注,造成一些医疗人员虽然能够进行正常的医疗服务,却无法获得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还有些大型医疗活动对签字程序的重视度较低,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虽然能够履行正规的签字程序,却无法保证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具体的医疗活动具备足够的理解,最终造成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出现误解。[2]还有些医疗人员在进行危重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并没有像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准备的交代,造成一些病人不治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将愤怒转向医疗人员,对医疗人员构成不合理的伤害。

2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

2.1 提高医疗机构制度建设水平

首先,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制度建设,保证所有的医疗服务活动都能明确具体到责任人,提升病人和病人亲属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3]另外,要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建设,保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工作活动的状态。要在医院内部设计科学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医疗机构的会诊工作要求,对机构当中的医嘱制度实施细化,并在实施大型手术之前按照完整的审批程序进行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使全部的制度设计都能在讨论的状态下得到合理的应用。要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将疑难病症的讨论作为工作的重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完整的讨论制度进行医疗服务细节的设计,方便检查评估工作的推进。医疗机构还要将相关奖惩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通过对高水平医疗服务人员的奖励和消极怠工人员的惩罚,对医疗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4]医疗机构还要根据卫生局的范围设定方案,对医疗服务活动的具体执行方位进行设计,以便新型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制度建设当中,使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健全的制度进行上岗方案的设置,增强各项制度的注册合理性。制度的建设要充分保障流程建设的合理性,严格根据现有的流程设计模式对固定工作岗位的制度实施细化设计,以便现有的制度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问题。

2.2 完善医疗机构病例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病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医疗管理工作的依据出发,对提高医疗管理安全性的制度进行设计。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将现有的病历管理制度进行改良,使医院能够拥有完整的二级病例质控体系。[5]此外,要按照医院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对医疗机构现有的归档病历实施研究分析,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奖惩措施特点,对医院各个领域的病例应用情况实施分析,保证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进行交叉检查机制的构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将检查机制作为病历管理的重点,从医院患者的告知书角度出发,对病历管理的合法性进行保证,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行为特点进行授权机制的构建,使所有的住院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医院工作人员要结合病历管理工作的具体合法性特点,对病历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实施研究分析,使全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抢救环节的要求进行推进,使医院的病例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如果医疗机构出现病人不治的情况,必须要求主治医师进行死因明确,保证医疗机构的所有业务都能在主治医师的管理之下实现程序的合理控制。病历管理工作还需要从时间控制方面进行有效处置,从病例的制定到病例的完成,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确保病人和病人亲属能够对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信任度。

2.3 完善医院特殊病人管理制度

首先,医院要对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和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主题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患情况,对医患纠纷产生可能性较大的群体实施特殊安全管理。如果患者的亲属较多,而患者本人失去表达自主意愿的能力,医生则必须在患者家属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进行大型医疗服务,避免由于责任的担负情况不明产生医疗纠纷。此外,要对经常住院的病人实施特殊管理,避免由于不同住院时期采取的不同医疗措施引起患者的误解。还要对具备医疗常识的患者实施特殊的安全管理,在进行医疗服务之前将具体的服务措施进行讲述,使接受医疗服务的人员能够对医生保持足够的信任,增强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医院还要对患者的具体身份加以关注,如果患者曾经有过犯罪经历,则需要加强对这一类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这些人使用非法手段对医院施加影响,切实保证医疗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4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类物资的管理,使医疗纠纷能够彻底的避免产生于硬件资源领域。另外,医院要对现有的硬件设置进行备用机制的建立,通过双回路电源装置和发电机装置的准备,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使患者能够在观察到医院丰富的医疗设置的情况下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医疗机构还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之下进行基础设置购置制度的细化,并使所有的医疗设备采购按照规范合法的渠道进行购买,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理解。要在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备合格证件和检查证件进行管理,使所有的设备管理活动都能在正规的模式中加以推进。

3 结 论

从医院的安全管理角度入手,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对增强医疗管理质量十分重要。深入地分析处理医疗纠纷的各项措施,并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降低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日杰.非诉讼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考和建议[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王将军.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杜鹏.基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黄培.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确保医疗服务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5):67-69.

[5]袁兴卫.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解决纠纷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作者:陈巨岩 肖迪

第三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摘 要】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当今的医院感染现状,解决问题,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院感现状;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在当今社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面对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1交叉感染,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同时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消毒隔离不严或者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

1.2 病菌感染,医院的消毒等做的不够严格,导致许多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存在,如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1.3 化学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随着各种新药品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大量滥用,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已经是当今国内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滥用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医院管理的不当,如医院探视制度不严,导致病人家属等探视者随便出入病房,而在这些探视者自身或许有某种疾病,带有某种病菌,或者其所带的食物,物品等遭到污染等而产生一些病菌,这些都会引起医院感染。另外,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5 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还不成熟,这也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国家对于医院管理的宏观调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有某些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都是各医院各单位自己操作,虽然近几年国家卫生机关不断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统一的执行,很多规定流于形式,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3]的统一监管,使相关工作真正落于实处,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2 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现在名为事业单位非盈利,但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感染管理却是只有投入,短时间看不到效益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不乐于在资金方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投入,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更注重眼前效益;其次,人才投入不够,虽然近几年大学开展的医院管理,医事法律等相关专业,培养医院管理人才,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是很好,个别医院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才不能够快速的给医院带来明显的效益,也不想养这些“闲人”,以至于不重视医院管理[4]人才的使用,这都导致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落后。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与时俱进,良好发展。

2.3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医生重治疗而轻视预防,导致抗生素滥用,新药新技术滥用等,是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医疗手段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感染增多加重;其次,一些医疗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卫生,医疗行为随便,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另外一些医疗人员在“医者仁心”的情况下,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自身受到感染,这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当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医疗发展的需要。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为护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使得很多医院感染管理流于形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等同充数。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在当今医院这些方面工作的人待遇又最低等,使得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2.5 社会群众对医院感染的不了解,使得医院患者家属等不遵循医院规定,随意探视,随意出入医院等,医院感染更易发生,更不好控制。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5],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国家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医院、患者利益的共同点,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医院经济效益与医院感染率连在一起,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施,而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对医院感染的资金投入等。

3.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的人才引进,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提高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另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医院感染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制,完善、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3.5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医院各科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院感管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而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的宣传教育,使其为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在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发生原因及医院感染现状的情况下,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车会莲,刘君等.医院管理分析[J].医院管理学, 2011,39(4):387-388.

[2] 李夢军,刘晓东,黄光明.医院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39-440.

[3] 宋秉岐,王爱民,邢晓伟.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 医院管理学,2008,36(6):733-734.

[4] 刘自贵.结核病[M]//杨绍基. 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193.

[5]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 医院感染系统化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90-493.

作者:曾秀凤 方秀荣

上一篇:经贸合作论文范文下一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