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正在推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类型与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而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更为严峻。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涉及每位劳动者、每个家庭的核心权益,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现代化工业建设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突破政府单一治理成效不显著难题成为安全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合作治理模式对于跨部门、跨领域的公共问题凸显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突出的治理成效,构建多主体、多向度的合作互动关系成为现代社会治理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心理距离视域,探析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结构与关系,在厘清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范畴,剖析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构建不同层级关系的多维心理距离情境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刻画了多主体交互机理并耦合多主体、多层级间的关系,明晰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通过问卷调研获取量化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耦合效度及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动态演化逻辑出发,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是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建构。(1)确定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八类主体角色并对其权力、行为、责任边界进行了界定,从强关系层、相关层、弱关系层三个层级对不同主体的职能进行定位。(2)在此基础上,依据心理距离理论,从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分别对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亲疏关系进行剖析。(3)依据耦合效应提出了“初级合作治理-成长合作治理-规范合作治理-理想合作治理”演化路径。二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构建及量化研究。(1)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机理,从“交互形式-交互主导性-交互强度-交互持续性”四个层面对主体间的交互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体间的交互水平整体偏弱,主体之间未呈现良好互动。(2)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关系整体呈现趋近态势,其中交互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事件处于咫尺关系(M=2.38),主体间与层级间心理距离整体处于亲近状态。(3)进一步地,不同主体与不同层级间耦合度偏低,合作程度处于“成长合作治理”阶段。三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基于质性分析构建了囊括主体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距离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框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原始型合作治理意愿最高。年龄小于20岁、离异、月收入高于5万、家庭月收入高于20万、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工作年限在3-5年之间、住宅面积在120-150m~2区间内、家庭成员数为6人以上、政治面貌为民主党派、身份特征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安全合作治理意愿较低。(2)主体心理因素中的经济性目标、安全性目标、政治性目标、信任成本、社会信任、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均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在主体心理因素各个变量和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4)环境因素中的政策类型、政策普及、政策识别、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资金投入、渠道多样、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文化氛围、社会舆论、道德规范对主体心理因素与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路径显著。四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分析。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多源类信息和耦合强度控制下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交互学习系统,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在不同要素影响下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1)在多源类信息交互干预下,多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的心理距离迅速缩聚,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迅速增高,且政策环境干预对主体间合作治理的达成最有效。(2)在不同耦合强度情境下,高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心理距离缩聚最快,并能快速促进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实现;低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会出现延迟;高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低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与达成合作的速度均处于最低水平。(3)基于主体差异性,八类异质性主体在多源类综合因素影响下其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地,在高值高耦合控制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用人单位和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和新闻媒体、政府和市场主体、政府和医疗机构、市场主体和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互粘合度明显提升,政府和用人单位呈现“一致化”高交互状态;在高-低型低耦合控制器下,政府和社会组织、政府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交互呈现明显的劣化态势,市场主体和新闻媒体、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之间交互始终处于“隔阂”状态;在低值高耦合控制器下,劳动者和新闻媒体、劳动者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互粘合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和医疗机构呈现“一致性”高交互状态,劳动者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呈现高劣化交互态势。最后依据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结果,构建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体系,分别从主体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多维心理距离、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为有效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提供借鉴。该论文有图126幅,表108个,参考文献298篇。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心理距离;交互耦合;系统仿真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合作治理相关概念及应用研究

2.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研究

2.3 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相关研究

2.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系统性评析

2.6 本章小结

3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

3.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权力、行为、责任边界分析

3.2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及结构分析

3.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交互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体系建构

4.1 关键研究变量的质性分析

4.2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4.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建构

4.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建构与假设提出

4.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综合模型建构

4.6 本章小结

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相关研究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5.2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实证分析

6.1 不同主体交互现状分析

6.2 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分析

6.3 交互耦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7.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7.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及其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直接驱动效应分析

7.4 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分析

7.5 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7.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变量关系假设检验

7.7 本章小结

8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系统仿真研究

8.1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模型建构

8.2 多源类信息干预机制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8.3 基于耦合强度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8.4 基于主体差异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研究

8.5 本章小结

9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1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总体思路

9.2 基于主体心理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3 基于情境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4 基于多维心理距离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5 基于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促进助推策略

9.6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上一篇:音乐类的教育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交往行为公共关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