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中职体育课堂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使用特定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得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职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也在起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之教学与教研

[摘要]体育教研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無论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的体育比赛活动等,都离不开体育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想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转变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兴趣被充分激发,体育教学就充满了生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研;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领学生向着正确答案前进的领路人而已,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以学定教、教无定法”。体育教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各方面的工作。如今,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在长期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如何提高体育教研的实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目的

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下,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如何提高体育教研的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通过实践教学与教研总结进行研究。

2.文献法

通过文献参考获得资料引领。

三、结果与分析

想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转变教师的角色,变成“学生”,放下身段,与自己的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耐心并尊重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兴趣被充分激发,体育教学就会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堂中,通过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交流,学生会在理论层面有所收获,身体的各种素质在锻炼中得到提升,肢体协调性更强,教师与学生能愉快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相关的动作技能,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收获到成功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知识的获得感,课堂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

(1)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作为教师,肯定很熟悉自己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有目的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小,接受能力比高年级的学生差一些,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团队自尊心和责任感,一旦将他归到某个小组范围内,他将会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添彩,而且也不允许自己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出现任何问题。这样一来,整个小组内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而且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这样,让学生带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2)分组的方法

分组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随意分的,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感情分组。通过教师的观察,可以将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不但有助于小组内的合作探究,而且不会产生任何纪律问题,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第二种,性别分组。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可以是因为教学内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将男生和女生分在一个组内,从而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第三种,人数分组。人数分组的优点是对于授课内容的良好配合,以达到全班每名同学都能得到均等的练习次数及数量。第四种,根据学情分组。这个分组方法非常好,也是平时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多的一个分组方法。将班级内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作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然后给每个组长分几名相对来说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这样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而且可以提高组长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其他同学的接受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的问题

第一,组内学习只是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第二,学习程度不均衡。稍差一些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而稍好一些的同学只能是在一旁扮演帮助者的角色。第三,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来说,可能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味附和,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的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来说确实有着很多的好处,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来自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这样可以避免日常教学中产生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同学们之间建立同感、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建立一个互帮互助、以诚相待、荣辱与共的班集体。

2.转变观念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研活动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早在1926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会长布克汉姆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他提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现在学校没有完整的体育教材,教师的教研活动更能体现出教研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教研活动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变化,能让学生更多、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同时将教研变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为确保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会要求各教研组制定自己学科的教研计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出符合实际的和有针对性的教研内容。通常情况下,每学期我们要写16次教研记录,也就是说,每周进行一次组内教研。

(1)统一教学内容是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各年组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特色、季节变化、学生年段特点以及本学期要完成的体育大事记,确定自己所教年段的教学内容,制定自己的教学进度。比如,开学初基本以体育常规训练和队列队形为主;天气寒冷的时候,以体育长跑和雪地足球为主;运动会通常在儿童节前后进行。这些足以让教师把握住每个学期需要做的体育工作的方向,为教学进度填入适当的教学内容。这既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又可以让教师根据设置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作者:曲美娜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 中职体育课堂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使用特定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得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职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体育 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也在起步。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由于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因此要根据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与专业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出现逃课的现象.。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中职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滞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传授式”的旧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但也进入了另一种误区:有的老师用放羊式教学误当成自主学习教学:有的老师只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却没有其真正内涵。这种出现偏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二、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

由于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的专业特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工种的要求,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另外,选择教材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出发点。中职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比如跆拳道、街舞、滑板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改编学生们的教材,教材的改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二)2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模式转变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主项选修,配项必修”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将其选择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已学习的主要内容,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教师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沈伟琴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3: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熟练的职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形势下的职校体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使学生发展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职业技能 体育课程 改革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开始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与普通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不一样,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者,它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职业针对性更强。

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工作岗位都要求一线工作者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如此,职业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熟练的职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能够从事与胜任社会工作的身心素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形势背景下。职校体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使学生发展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本文研究了体育锻炼对职业生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以职业技能为导向改革职校的体育课程,希望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体育锻炼对职业生的重要意义

体育锻炼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作用外,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1.更加适应专业化工作需要。

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发展那些对某些劳动具有特殊作用的身体素质和身体部位,适应专业化工作需要。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种对员工机体要求是不同的。在制造、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需要健壮的大肌肉群的大幅度动作,力量素质占重要地位;在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车衣工等工作,需要小肌肉群的精细操作,对灵敏、协调、手眼配合等能力有额外要求。根据职业的特点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提高从业者的工作效率,而且是避免职业伤害的有效措施。

2.提高生产效率。

调节劳动者的心理、生理,达到积极休息、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人体机能工作是遵循“逐步上升—达到最高水平阶段—因疲劳而逐渐下降”的规律进行的。在工作期间开展适当的体育练习,如保健操、小游戏等,既可以调节因用脑产生的神经性疲劳,又适用于舒解长时间肌肉工作产生的身体疲劳。

3.提高劳动技能。

养成运动习惯,强化运动能力,有利于帮助职业生掌握熟练的劳动技巧。现代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自动化生产的特点之一是技巧性强的手部活动多,需要手眼配合和小肌肉协调运动。体育运动,尤其是挥拍类运动、球类运动、舞蹈、体操等,都能有效提高人的感觉器官灵敏度和动作控制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劳动者适应岗位要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有效防治职业病。

现代职业与传统职业相比,从身体活动的角度分析,是由力量型向技巧型,由大幅度活动向精细化活动,由全身性活动向局部性活动,由体力活动向脑力活动方面转化。这种情形下,局部肌肉、关节因负荷过重引发的劳损,脏器因缺乏活动而造成的机能下降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生理、形态上的现代职场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有效防治。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发现,体育锻炼对于职业生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要根据职业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发展职业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促使他们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以职业技能为导向,改革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策略

1.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从事哪一个职业,身体健康都是最重要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外,不少人废寝忘食,连续熬夜,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不堪重负,各种“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其实,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身条件,也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同时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素质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生命的本钱,是国家、社会对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体育锻炼不仅对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有良好影响,而且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中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体育教学内容要与专业特效有机结合。

在职业院校中,体育课程的安排应该与学生的具体专业有机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做出适当调整。体育活动能力的提高除了要掌握体育和健康的知识外,还要学习一定的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职业生要从增强体质的角度学习运动技术,把运动技术看成是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手段,把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播体育文化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师就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运动技能。比如针对文秘、会计、金融等伏案型职业而言,对手指协调性、动作精准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此类专业,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可以安排球类、拓展运动和体育舞蹈等内容;对于市场营销、导游等徒步型职业而言,对下肢耐力要求更高,可以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安排太极拳、田径等体育锻炼内容;对于建筑、机械加工、汽车修理等体能型职业,由于对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可以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安排网球、铅球、乒乓球等体育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法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指挥者和领导者,而应该转变为帮助者和引导者,要耐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过死地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做出规定,而应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锻炼意识,促使学生往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职业生基本都是“90后”,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怕受累,他们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必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这极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职业生安排一些挫折训练和逆境训练,比如攀岩、徒步跑、接力棒跑步等活动内容,这些体育活动项目,有的要求敏捷,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动作变化多样,有的需要独立拼搏,有的需要集体配合,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吃苦、坚毅等思想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采取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

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要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就必须改变评价方法,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法。以往的课程评价法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练习结果,而不注重体育练习的过程,如果实施“身体素质考核+技能考核+兴趣考核”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人性化。职业院校可以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占40%的比例;技能考核占40%,再加15%的随堂考核和15%的技术考核。在随堂考核中,教师给学生发放体育健身卡,将个人与团队表现情况捆绑在一起进行考核,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能力之一。至于兴趣考核,也要占据30%的比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出勤率、掌握体育技术程度、实际练习中的配合度等情况进行评分,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

四、结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质量标准。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全面、和谐地发展,谋求德、智、体诸方面达到高度平衡,成为身心健康、精力旺盛和具有创造才能的一代新人,这是现代人才教育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体育课程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职业院校办学性质的特殊性,它要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体育课程要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掌握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运动技能,缓解压力,提高效率,这样才能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创造一定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2]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3]葛春林.教育规律与体育规律及其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

[6]翁惠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作者:沈永慈

上一篇: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证券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