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两种教育形式的融通互探有着政策的支持及理论的支撑。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路径,可以通过证书、课程、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 篇1: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摘 要]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服务农村和基层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决定其产生和发展以及改变贫穷的重大历史使命,承担着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养和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任,具有“并行”性、适切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多元性与层级性等特点。

[关键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了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服务,高等院校要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发展起来的。可见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培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实用人才、教育服务“三农”工作的必然选择。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不同于普通高职院校,也有别于中心城市的远程高等教育,要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确定符合农村现状的、适合农民学习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才能使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高等性、实用型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学习理念送往农村地区,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种的新型教育形式。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远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下位概念,它具备了远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属性。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依托教育信息技术来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充分遵循、利用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论、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因而它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同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又结合了农村、农民的具体实际,服务于新形势下农村发展与变革所需人才培养需求,它具有与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切、专业设置适合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方式适应农村一线管理、经营、种养等技能培养需要以及办学的设施要求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农村现有条件等鲜明特点,体现出为农村培养高等实用型人才的社会目标,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之举,因此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准上。

二、影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要素分析

(一)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任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标确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到2002年达到15%,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到20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严重不平衡,同时期的农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远低于城镇和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仍是凤毛麟角,与同期的城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相比,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长期以来“农业支持工业”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的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严重落后于城镇。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方面,需要国家调整政策,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建设发展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农民才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有建设新农村的人才。新农村未来的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显然,从中国农村农民受教育的现状看,这个任务是异常艰巨的,待培养、教育的人数是惊人的,特别是应用型建设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巨大的。大众型、普及型人才的培养,单靠传统的教育来独自完成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把高等教育的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身边,提供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等教育,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以便他们能持续、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所以,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定位在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进程,促进教育公平,是在农村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农村劳动力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提高的重要贡献者。

(二)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的重要承担者

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是人才需求规模扩大。《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通过探索农业中、高等教育免试入学、免费教育、弹性学制、定向使用的机制和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大批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实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5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5万人,培养具有中高等学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100万人。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要增加到7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要达到1800万人。二是农村人才结构需要改善。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建设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明显改善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大幅提升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让更多的农民持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中、高等学历证书,使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结构更加协调,从而明显提高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要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覆盖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广大农村居民,为农村培养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本土人才,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的重要实施者和承担者。

(三)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建设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显然,要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不仅要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的学习型城市,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设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学习型新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社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社会;没有学习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我国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如何用好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选择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支持服务的首要因素。传统的教育因其模式、形式的局限性无法广泛地为学习型新农村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而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具备教学手段现代化、资源多样化、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在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多样化的学习服务上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让更多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其成本较低、辐射面广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也是其他教育模式所不能企及的,必将成为我国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特征

(一)“并行”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教育基础底子薄,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办高等教育,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教育培养对象人员众多,且自身的文化素养良莠并存,受教育对象对参加远程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要反映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又要满足个体适应社会变迁,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显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但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并行”,要区分开来,与中心城市的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也应有所区别,它应该更强调“应用和适用”。

(二)适切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切性,是指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切合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要适应、切合农村居民的个体身心发展和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实际,设计与我国农村发展人才需求相匹配的结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人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延伸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充分考虑了其学习者的观念、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和学习特点等现实因素,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体现了高等教育在农村办学的思路和恰当的定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高等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对农村发展的适应,要能很好地诠释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

(三)实用性和创新性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合格农民大学生,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即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为“三农”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同时,農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中心的教育。农民学习是出于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农民已经经历了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职业的社会分工选择,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劳动经验,他们的学习计划是与他们的社会职责结合起来的,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或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是“为用而学”,以期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即学即用,特别注重学用结合,他们希望所学知识,不仅具有新颖性,更要有实用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新型农民,他们在市场经济中, 能够成为市场的主体,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来指导经营,是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生产者。从本质上来说,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

(四)多元性与层级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居民,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一群体承担着生产、生活等家庭重负,他们学习时间有限,但又会因为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显著效益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当然,新时期农民更注重学习的效果,他们已不再满足一张文凭、一次岗前培训或一张培训合格证,而是更加关注学以致用的效果。他们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以解决生存问题;有的希望通过学习能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家庭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有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提高社会地位、求得个人发展的目的。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远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显然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层级性主要体现在: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储备实用型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创新型农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同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远程教育很好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优势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型新农村居民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融合了各种教育机构的优势,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最有力、最全面的智力支持。另外,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服务“三农”、满足农村社会建设人才需求的属性, 其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出担负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任,承担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和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重要使命等特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有实用技能和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李国渝,朱肖川.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5).

[2]冀贞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探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1(2).

[3]张菊玲.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1).

[4]别荣海.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5]谭力民.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目标定位及质量观浅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6(7).

[6]王忠敏.对教育质量标准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10).

[7]鲁秀美,李培湘.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建构策略思考[J].现代农业,2007(8).

[8]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Z].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

[作者简介]毛汉硕,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远程教育;吴荣,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土建专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 烽 燧]

作者:毛汉硕 吴荣

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学习型社会中远程开放教育与 职业教育的融通初探

摘 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两种教育形式的融通互探有着政策的支持及理论的支撑。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路径,可以通过证书、课程、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關键词:学习型社会 远程开放教育 职业教育 融通路径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借助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有机组合面授、函授和自学形式,有效配置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用型、应用型为原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为社会生活中所有有学习需求的人群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国家近年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大力提倡和推行的教育政策。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探索远程开放教育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的融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技能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大批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也有学历提升的迫切需求。技工教育培养的人才实践操作技能较为扎实,正好弥补了远程开放教育缺乏实训基地、实操能力较为薄弱的缺憾。而在倡导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技能人才应当有机会享受优质高等教育,其在技工院校的学习成果应当被予以认证,技工院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应当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有力补充。

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任务和新要求。2018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去贺信,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

二、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政策可行性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远程开放教育正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仍然存在隔阂,因此,在各学习体系间建立起相关沟通的的融合机制,有助于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打通技能人才学习提升的通道,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整体的职业能力水平。

三、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国外的研究中,提供大量有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升路径的研究,如E Smith 等,主要围绕澳大利亚政府取消“VET FEE-HELP”项目(即学生可通过学分积累提升学历)的情况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分认证路径的探讨。而Michael Hoelscher等,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了英国教育培训政策,旨在探寻有职业教育背景的学生可以获得通向高等教育的路径,让教育背景略逊色的学生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李津军围绕英国教育改革,对英国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学历教育学位的相关地位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内的研究中,《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课题组认为,国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教育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建立二者对应关系有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曹永认为,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嫁接融合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应当利用开放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培养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型人才,发展开放教育职业化的进程。杨敬杰认为,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省级电大合并,远程开放教育可以汇聚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最强大的网络系统,提供最人性的支持服务,开展最鲜活的教学活动。其开放教育独特的理念渗透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必将对专业技术职业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良性促动作用。李广德对现代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但指出研究主要是理论探讨,缺乏深层次研究和创新,具体实施停留在表面。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融通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应关系,而国内主要以论证研究为主,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因此,论证人社部体系内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融通的可行性,探索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融通的路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路径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探索远程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路径极为重要,两类教育方式的融合内容与形式,需要保留和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具有互补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其方式方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发挥行业优势,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引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方式

职业资格证书则是指劳动者在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标准或从业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其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评价和鉴定之后,获得通过的凭证。而学历教育是对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二者并不矛盾。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学制偏短、学习机制灵活,而职业教育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应有的重视,社会也缺乏一条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上升机制。开放教育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吸纳,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教育需求,使得社会成员有了终身学习的场所,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可以借鉴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高品质证书资源,通过学分银行等多种方式,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2.建立融通互认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融通,指的是经过对人社部体系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与远程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比对后,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将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融合进入开放教育教育计划中的课程里,实现技能教育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的融合互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或者毕业后,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同时获得学历教育证书。这样便需要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形成一份专业培养方案,将職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技能课程证书嵌入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在不过多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学生获得“双证”,既在职业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得学历,又在学历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弥补双方的不足,体现课程体系的特色。

3.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实训条件优势,注重实践环节,设计线上线下、理实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相关的专业及课程特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综合素质训练、职业能力拓展作为核心,以个性化、开放性为原则,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未来走向,确定培养目标。由于开放教育主要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过程,技师院校的实训条件便可以成为开放教育课程实践及综合实践的有力补充,扎实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可以同步发挥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训的优势,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获得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机会,实现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步提升。

4.挖掘行业、企业、技师学院中具有实践经验和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职称)的讲师,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如今,开放教育的地方学院专业理论教师不能熟练指导实验实训,而技师学院教师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方面略有欠缺,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开放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在职人群,需要培养并挖掘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必然探讨的现实课题, 同时也可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互通有无,将挖掘并培养一批既了解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也了解社会生产所需技能及发展趋势的“双师型”教师,切实满足学生就业时岗位需求与理论、技能准确对接的需要,落实“双证”教育。

五、结语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远程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基础,两者有着相互合作与沟通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教育部强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样,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实践其实质主要是针对从业在岗人员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院校开始展开合作,在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教育;2009年开展“以职业人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证书,推行双证或多证毕业。这些又为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嫁接沟通开创了有益的尝试。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衔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是成人学习者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依托。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开放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津军.英国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H型结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

[2]《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课题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

[3]曹永.远程教育职业化与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4]袁文武.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

[5]李津军.英国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H型结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

[6]杨敬杰.对高等职业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沟通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7]唐伟志等.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融合研究的现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4).

[8]赵娟.成人高等教育贯通学历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2009(11).

[9]李广德.现代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10]李志香等.远程教育支撑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作者:张一帆

大学远程职业教育论文 篇3:

理念与实践: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路径①

[摘           要]  从理念与实践范畴剖析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与共同性,从理念上解决了两类教育融通可行性和必要性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两类教育融通的实践基本沿着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师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施策。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两类教育的融通发展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远程开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融通发展

一、概念阐释

(一)远程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或类型,其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提倡的终身教育思想,它是一个范围广泛的哲学概念,是人类追求教育完美的一种理想,其核心在于开放性,无论是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还是在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以学习者为中心,突破传统教育的种种限制,使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最终达到“时时可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的理想境地,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远程教育,或称远距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是相对于课堂面授教育而言的,是一种非连续的面授教育。国外学者德斯蒙德·基更认为远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师生双方处于长久分离状态,教育组织在教学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

開放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天然地与远程教育密不可分,因此人们习惯把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合称为远程开放教育。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组织主要有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和普通高校从事远程教育或继续教育的人员等。

(二)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概念,职业教育主要指为使教育对象获得某种职业知识、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从而满足从事某一岗位的需要而开展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活动。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高等职业教育(下文或简称高职)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

(三)融通

融通意指“使融洽,相互沟通,互融互通”,此处指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互相交流沟通,取长补短,达到联合发展、实现双赢的目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及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普适性为两类教育的沟通和契合提供了基础,将远程教育作为方法、手段和策略与职业教育深度结合,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很多学者提出的远程职业教育。这样可以把最好的理念、最优秀的师资、最先进的技术等远程手段传播到四面八方,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实现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理论共生、实践融通、社会服务、个体发展等目标。

二、从差异到融通:两类教育②融通发展的理念

(一)两类教育的差异性

1.较远距离与同一时空

教与学的分离是远程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区别。远程教育是教与学分离的教育,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已经跨越了时空界限,空间和时间已经不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樊篱,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习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职业教育也开始尝试利用翻转学习、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成为主要形式,其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强调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的面授教学,强调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徒间的面对面交流,强调以实际操作为平台的技能培养。

2.注重实践与强调素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身的经验和期待,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期待是对学习之后自我成长的预期。但是,相对而言,远程学习者具备较多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其转化为实践智慧的工作经验和基础比职业教育院校学习者坚实。反过来,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经历使他们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在对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后才能逐渐明确,他们的实践基础相比远程学习者较为薄弱,但是他们对职业提升、职业素质的教育有强烈的愿望。

3.提升素质与就业导向

从现实来看,远程教育学习者更多的目标来自对自身发展的诉求、职业成长的理想。他们很多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本身拥有施展自身技能的平台,对他们来说,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综合职业素养来提升自我职业能力。而职业教育是国家和社会期望学习者通过职业教育的学习和教育,能够实现较高水平的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社会对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定位是有差异的。

(二)两类教育的共同点

1.共同的教育使命

就教育使命而言,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以及在社会生活服务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只有对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才能找到大学责任感引领下要完成任务和职责的发力点,聚焦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路径进行知识、能力、技能教育,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系统。综上所述,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同是职业素质。

2.一致的培养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战略上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了远程教育未来一定时期发展的理念,即远程教育是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职业能力的提升更多地被涉及,《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报告更是强调了“教学过程与生成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三个对接。从中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可以与终身学习形成很好的对接。总之,两类教育在培养学习者职业素质上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一致的。

3.一样的重视能力

两类教育都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远程学习者来说,需要把从远程教育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满足他们内生的学习需求。对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办学,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聯系,学习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响应。因此,两类教育都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理念共识:两类教育协调推进、持续发展

关于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问题,学界和实际教育工作者有“互补论”“融合论”“共生论”几种观点,两类教育毕竟基于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学特点、历史背景等,要想实现完全融合短期看来不太现实。从举办两类教育的高峰论坛和多年对两类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比较理性和实际的观点是实现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三、两类教育融通发展的实践

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梳理,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两类教育的融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教育理念的融通

教育理念融通就是在思想认识和办学观念上对两种教育的总体看法。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学校的名称就是这样并列书写,基本不单独出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或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字眼;在顶层设计或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也是运用“两翼齐飞”“两校一梦”等措辞,显示出学校领导层在宏观上是把两校置于同一高度来看待的,没有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近年来,该校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举办“高职与开放教育高峰论坛”,邀请两类教育的专家学者对学校发展把脉问诊,为两类教育良性融通、和谐发展建言献策。专家指出“促进两块教育的深度融通。两块教育不仅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简单口号,而是两种教育形态的真正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该校还于2018年承办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国开放职教联盟会议”,为两类教育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契机,促进两类教育融通发展在理念和思想上达成共识。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融通

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远程开放教育是以“理论与实际融合,多方资源整合,多种媒体组合,天地人网结合”为特征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教育的生源对象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后人员,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开展“以职业人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证书,推行双证或多证毕业,即是基于对开放教育职业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主动向职业教育的融通发展改革。从两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两种教育有很多契合点和沟通合作内容。

(三)教学资源的融通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大多拥有丰富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这为开放教育相关专业学生综合实践和课程实践等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显示:“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66个,专业实训室182间,实训项目563个,专业覆盖率 100%,实训基地工位数15710个,满足全校15728名学生专业实训”,为该校开放教育电子商务、机械自动化等专业提供了理想的实训条件。远程教育院校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以开放大学体系为例,国家开放大学建有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有海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五分钟课程”“国内精品课”“国外公开课”等海量资源,这些都可以向高等职业院校开放。

(四)师资的融通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大致有两层意思,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其次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可以获知该校“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84.60%”,该校“采取下企业深度锻炼、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84.60%,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比例高于全国示范校、骨干校及全国全省水平。”从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师也要通过暑期锻炼等方式,按照“双师型”教师要求达到相应标准,从双师教师所占比例可见该校师资融通度比较高。

目前两类教育师资融通的程度还不够深入,比如该校目前设有高职教务处和电大教务处两个教学教务管理部门,教学管理还没有完全整合成一个教学教务管理机构。

(五)运行机制的融通

作者:邹莉 朱茜 赵绍普

上一篇: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