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

2022-04-16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经济建设无论发展到任何时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国民的思想政治建设也不能落下。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群青年,肩负着时代发展的使命,因此,要在大学教育期间辅以政治教育,才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出优秀的建设者。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 篇1:

基于大体育课程观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7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访谈,指出了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基于大体育课程观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不断地增强体育课程的开放性;教师要提高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淡化授课形式的革新,把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把校外、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纳入学习考核。

【关键词】大体育课程观 高校 改革

前 言

大体育课程观是指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首先是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其次是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最后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体育课程研究,即对体育课相关的一些问题的研究较多,对大体育课程观下的体育课程综合研究较少或者研究还不够深入。把课外锻炼与训练、校外体育、体育课三者独立进行研究,没有重视这三者彼此相关、相互促进的作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随着研究与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推进,已进入到逐步完善的阶段。由于对大体育课程观理解不够深入,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体育课程观及其特征

1.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课程学习内容是开放性的

大体育课程观以现代运动和运动技术学习为纽带,在“健康第一”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下,以体育课为载体,首先为学生选择一些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以及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竞赛体育项目。近几年随着终身体育观念对学校体育影响不断深入人心,学校体育课程越来越倾向于扩大体育学习范围,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把各种休闲娱乐、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新兴时尚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学习中。这也是现代学校体育课程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构建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与氛围,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与奥运竞技项目,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放性、动态性的特征。

2.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课时间与空间向外延伸

狭义的体育课程较多地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课堂教学处于绝对核心地位,课余时间的锻炼从内容上与体育课程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或者异变为学生纪律的考评手段,与体育课程学习无关。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有充足的课余锻炼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专长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课余体育活动与锻炼的手段。在大体育课程观下,需要体育课学习内容与学生课余锻炼联系起来,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愿望。体育课从时间上将不再局限于限定的每周两节体育课,从空间上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场所,学生体育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都向外进行延伸。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运动队训练,继续进行体育运动技术或者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

3.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学习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

学校体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不是单靠每周两课时体育课就能完成的。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课程的实效性,希望通过每周两课时的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能力。显然,通过每周两课时体育课程无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课程任务。大体育课程观要求学校、家庭、社区要相互合作,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与活动,还需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家庭、社区的体育活动中。

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改革主体对“大体育课程观”的认识

我们通过对陕西省7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4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高职院校3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共对37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在回答是否了解 “大体育课程”概念时,有多达24人回答“不知道”,占有效问卷的65%,7人基本了解,6人较为清楚,各占19%和16%。通过资料让受访谈者知道“大体育课程”的概念与内容后,当问到:你是否觉得有必要在大体育课程观理念下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回答很有必要的有8人,必要的有6人,不确定的17人,回答没有必要的有6人,各占22%、16%、46%、16%。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受访谈者对“大体育课程”这一概念与内容了解很少,有65%甚至不了解,对“大体育课程”理念的认同也不够。这一现状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停留在狭义体育课程改革的层面上。改革的对象也只能局限于体育课的改革,也就不会把课外锻炼与训练、校外体育纳入课程改革的范围,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2.注重授课形式改革

通过对7所院校授课形式进行调查,体育课实行“三自主”模式的有4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2所,一所院校没有进行上述两种授课形式改革。通过对学生和部分教师的访谈,普遍认为“三自主”、俱乐部模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但因项目差异、教师授课能力等因素影响,学生锻炼的时间与强度明显降低。一所院校没有进行上述改革,学生强制锻炼的时间与强度得到保证,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课余时间以及校外体育参与率较低。从以上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高校实现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由于其他原因,主动参与的时效不稳定,锻炼的强度与时间没有保障。

3.传统授课习惯的阻力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受前苏联运动技术为中心指导思想的影响,虽然全国中小学,包括高等院校进行了多轮次的体育课程改革,但由于固有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思维和工作习惯的惯性,很多教师在授课时,还是把体育运动技术作为课程的绝对核心。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的程度作为自己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没有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些传统的授课习惯限制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要求。

4.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主要采取量化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运动技术、达标水平、上课考勤等。这一评价模式一般以量化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是静态的、结果式评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缺乏对学生进步、态度、情感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不够客观。

大体育课程观下的改革与对策

1.增强体育课程的开放性

体育课程不能只限于课本或者大纲要求的运动项目,在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选择一些学生喜欢,难度适中的体育项目,可以把时尚性、娱乐性强的项目纳入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课程改革的观念,体育课程改革不只是体育课的改革,要建立大体育课程观的理念要求把体育课学生课余锻炼、校外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体育课作为桥梁,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校园体育社团活动,自主业余锻炼与训练等。在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课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要向外延伸,以达到全面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

3.淡化授课形式的革新,把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

在大体育课程观下,体育学习不局限于体育课堂,只要能有助于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授课形式只是一个手段,不能够本末倒置,强调手段的花样出新,不考虑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4.把校外、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纳入学习考核

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只是体育课堂内的评价,评价的指标体系要向外拓展,把在校内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体育考核中,用考核作为杠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增强考核的实效性与客观性。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改革的误区。大体育课程观为化解改革中出现的矛盾提供了可能,在大体育课程观下要不断地增强体育课程的开放性;教师要提高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淡化授课形式的革新,把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把校外、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纳入学习考核,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苟定邦,董林.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679-683.

[2]王广,王兴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96-98.

[3]蔡樟清.寓生命教育于高职体育教学中[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1):115-117.

[4]李胜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实施“有效教学”途径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5):130-133.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陕西咸阳

作者:李兴仁

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 篇2: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探索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经济建设无论发展到任何时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国民的思想政治建设也不能落下。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群青年,肩负着时代发展的使命,因此,要在大学教育期间辅以政治教育,才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出优秀的建设者。本文将围绕着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的探索展开论述。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日常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同时做好两者工作的一个过程。大学生是社会中重要的群体,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同时,也要从国家的战略中出发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既要提高教学育人水平,也要让学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1 实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必要性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建设是一块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但是思想政治课却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占据的地位并不高,仅仅在大一、大二学期才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形式落后、内容脱节、流于形式等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高校政治课只是走过场。而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较为放松和能够身心投入的功课,同时,体育课堂不仅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练习,还有体育道德的学习,体育道德也是德育的内容。因此,体育老师便拥有了在体育课堂上展现思想政治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基础,能够有效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效率低的现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有效弥补体育课程的德育缺陷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缺陷,事实上,这种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教育中已经落实,例如,日本高校在日常教育期间既会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让他们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实现了体育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我国而言,这也是全面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要做法,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我国大学生应当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学生如果只是精通一门专业而方向走错的话,那么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不仅毫无益处,甚至会带来巨大灾难。

2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构建的有效策略

2.1 重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受到高中时期对学生成绩重视过多的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虽然较为完整,但质量不高,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非常有限,基本的体育教学都没有完全重视起来,更不用说将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虽然高校中的学生按专业分门别类学习更加细致、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对于公共体育课程并不能放松,专业技能虽然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赖以谋生的技能,但要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却需要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学习,少年强则国强不仅是指思想文化方面,在身体素质方面也不能落后。除此以外,当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包括体育课程所带来的成果并不明显和及时有效,学生的身体锻炼是一个坚持的长期过程,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思想政治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更加的虚无缥缈,如果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如此散漫,那么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就更不会关注。

在高校的实际体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散,很多学校只要求学生修够相关体育课程的学分,但对于学生却没有硬性的拔高要求,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在四年内选择多次初级乒乓球课程,这样的课程对于他们而言通过是毫无压力的,因此,学校应当要求学生在修完一门课程的初级之后只能再选修更高级别的同类课程。同时在一年一度的体测当中标准不够严格,甚至会出现体测代考现象,学生对于体育测试的压力几乎没有,最多影响评奖评优。因此,高校应当严格要求体育测试标准,无论是平时的课程训练还是考试都必须认真对待。比如说可以建立体育道德评价体系,成绩的量化不仅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还要容纳进学生的体育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只是一个成绩衡量制度,要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现实需要。

2.2 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只有在课堂上的训练和平时的考试,教师很少也很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因此,学生仅能能够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很难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教学发挥。

对于体育课程的创新应当是全方面的,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同时还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教材需要针对课程思政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比如说可以在教材中的排球部分引入中国女排精神、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女排的讲话,从而将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在教学目标上,体育老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只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思想,体育竞技不仅比的是实力,同时还有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例如公平、公正等等,借此体育老师便可以升华主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同时也要发扬体育精神,重视体育文化建设,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精神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做好铺垫。因此,体育课堂事实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合适平台,绝对不是毫无相干的两个教学方向,教师要把握好二者结合的关键点,并从这些关键点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取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活动,既要增强学生的身体力量也要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2.3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打造高质量教师监督体系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高校的体育老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甚至出现偏差,那么学生不仅不能从中受益,且受教越久则道路越偏。一方面要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育人意识,同时也要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有所提高,要打破传统只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教师评价,要让体育老师既有专业技能,也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承担起教育和德育两项重任。因此,需要提高对体育老师的要求,可以在招聘时要求为中共党员者优先,同时可以对学校内的体育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帮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路上走。对于师德匮乏的教师,要立即予以警告、惩治,如果屡教不改则需要辞退,保护好高校学生的一方净土。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要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践行育人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也要予以正确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不应当局限于体育教学,在思想建设领域也可以有所建树。要让体育课上的老师和学生共同认识到,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此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切实策略,总的就是要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挖掘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公共体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中国的优秀接班人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作者:秦文重

体育课程下的体育论文 篇3:

基于KDL体育课程理念下的长春市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应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及基本运动能力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基层体育教师习惯将相关运动项目的规则、技术动作、训练形式等针对成人的要求照搬至体育教学课堂中来,并在特定教学时间内对某一运动项目或某一运动技能进行反复训练。在这种趋于“成人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也会因教学活动过于模块化而无法在运动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且过度成人化的教学开展形式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与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要求背道而驰。

关键词  KDL体育与健康课程  小学体育  创新教学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都是围绕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或谈论运动规则,对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却很少关注,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本文从身体健康的发展角度提出重点针对小学体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改善的措施。

一、KDL体育课程理念

KDL源自于英文单词“Knowit(知之),Doit(行之),Loveit(乐之)”其理念的宗旨是将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懂(运动)文化”“有(运动)能力”“怀(运动)热情”的人,即知之、行之、乐之。KDL课程是基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开发出合适我国国庆的课程模式及相应的课程,帮助和直到一线体育教师打造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其是在《课程标准》主要精神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的指导下,基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频度三方面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技能,提高运动能力(Knowit),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养成健康行为(Doit),最终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体育品德,并终身受益(Loveit)。该课程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应用性、综合性、拓展性和有效性等特点。

二、KDL体育课程理念下的长春市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意义

1.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文化与体育知识。

2.通过游戏和趣味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育人的作用。

3.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各种环境打下基础。

4.通过KDL体育教学理念渗透,帮助体育教师善于开拓思路,启发教师重视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老师勤动脑、乐于教。如此能让课堂变得更趣味性、多样性、应用性、综合性、拓展性和有效性。

三、基于KDL体育课程理念下的长春市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一)重视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在体育课堂中使用KDL模式时,教师应坚定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在进行课堂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时,要结合原有教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创造不同方法、主动地去解决课堂问题,如在水平四的足球传球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四人斗地主”的课前练习,一人当地主进行守门和弱防守,三人传接球,让学生思考怎样传接球更快更稳等,真正做到“Knowit”。

(二)确保课堂结构的科学与合理性

KDL课程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单元框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结构化,KDL向基层教师明确了常规的教学结构。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单堂体育课堂的时长为40分钟,KDL理念主张利用课堂的前十分钟进行准备活动或基础练习,而基础练习部分的内容应与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具有紧密联系。教学主体部分取中间20分钟,通常以特定情境下的运动竞赛为主要开展形式,并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竞赛过程当中。课堂的结束部分取最后10分钟,可将与篮球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作为课堂放松与总结方式。在这一时间段内教师还需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共同分析与总结,以期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篮球认知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三)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根据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确定课的教学预期目标。教师自身要根据体育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预期目标,同时要将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渗透在课的组织与安排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向预定目标靠近。例如,在田径跨栏跑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设立“红军长征”的情境,只有通过规定障碍物才能享有加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克服阻碍,保持勇往直前的心理状态。这可以使学生在接触正式练习前做好心理准备,对此技术有所熟悉和了解,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的心理,让学生真切感受“Doit”的意义所在。

(四)對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较之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KDL课程更为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评价对象则为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两大模块。以对整体教学过程的评价为例,可从技术技能的学习及掌握层面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果表现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帮助其探寻学习过程中自身所表现出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进。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健全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过程性评价,积极开展自评、互评、组评等多种方式,尤其要关注对学生自我评价方面的能力培养,这对个人不足的补全和个人长处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教篮球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是传球并三步上篮,但是实际上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团队合作达到体育锻炼的指标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评价学生表现时也并不能仅仅靠进球数来草率评定,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动作规范、团队合作、身体协调性以及目标意识等多方面结合进行质性评价,并在班级内分组让学生进行相互的组间评价。

(六)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在践行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小学体育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活动的推动者。一方面,教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解决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具体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全面发掘他们的运动潜能,增强他们运动信心。最后,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独立合作精神,在与学生形成平等沟通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四、结语

总之,根据KDL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教师应该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应关注知识和技能之间的有效联系,并要求自己跳出舒适区域之外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银华.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J].才智,2019(32):117.

[2]王进.关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教学法的思考[J].学周刊,2019(32):152.

[3]董文丽.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61.

[4]刘义兰.基于快乐教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56.

[5]丁淑梅.浅谈小学体育快乐教学之创新[J].新课程(上),2019(09):130.

作者:姜斌

上一篇:语文课外阅读分析论文下一篇:大学教师教育发展论文